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碑杨门-第6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诏曰……封府州折御勋为凉王,号西凉国主,加封西凉兵马使,赐蟒袍玉带……”

    又一家将门脱颖而出,成为了一方霸主。

    自此之后,大宋又多了一个属国,少了一家将门。

    一连两家将门变成了属国皇族,满朝文武有点懵了。

    若不是皇帝和宰相二人稳坐钓鱼台,一言不发的话。

    恐怕满朝文武,都以为自己在听民间传说。

    折家无人在汴京,有关于折家的册封诏书,自然要派遣天使送去,所以不存在接旨一说。

    放下了册封折家的诏书。

    陈琳再次抬手,直接拿出了两封诏书。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陈琳拿出两封诏书的时候,满朝文武心里同时生出了一个念头。

    第三、第四家脱离了将门的属国皇族要诞生了。

    陈琳宣读的诏书内容也没有让他们失望,确实是又有将门变成了属国皇族。

    只是这两封诏书,册封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一个人。

    “诏曰……封虎侯杨延嗣为燕王,号燕国国主,加封燕国兵马大元帅,赐蟒袍玉带……”

    “诏曰……封虎侯杨延嗣为汉王,号南国国主,加封南国兵马大元帅,赐衮服龙袍……”

    “……”

    有关于杨七的加封和赏赐,赵德芳很大方,甚至连只有皇帝才能穿的衮服龙袍,一并赐给了杨七。

    他心里清楚,若非杨七,恐怕他终生都没有机会坐上这个皇位。

    而杨七在他上位的时候,帮他解决了所有的麻烦,还帮他挡住了辽国入侵的危机。

    可以说没有杨七,就没有今日的赵德芳。

    而杨七所求的,只不过是一份封王诏书。

    而在这么多帮助他上位的人里,他最想感谢的就是杨七。

    杨七麾下精兵悍将无数,足以给他打下足够的疆土,不需要赵德芳分出一部份土地去怜悯他。

    赵德芳思考了很多天,也没有思考出一个可以报答杨七的办法。

    最终,他只能在册封的规格上,硬生生的把杨七把高一筹。

    两封诏书,册封同一人,规格如此之高,这让满朝文武赶到意外。

    但是当得知了被册封的那个人的名字以后,满朝文武心里虽然也有吃惊,但并不是针对于杨七被册封为汉王和燕王的事情。

    而是针对于南国也是杨七的这件事。

    杨七被封王,在情理之中,也在满朝文武的意料之中。

    以杨七治下的疆土,以杨七手下的兵马,以杨七手里的财富,他能封王,那是铁板上钉钉的事儿。

    四封诏书,四位王爵,三大属国皇族,就这么诞生在了大宋的朝堂之上。

    不需要去过多的想象,朝堂上的文武就能知道,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将会引起多大的轰动。

    纵然之后封赏百官,新贵频出。

    但是和三大属国皇族比起来,真的如同米粒之光。

    论功行赏过后。

    两队天使,以最高的外交依仗,浩浩荡荡的出了汴京城。

    与此同时。

    三大属国诞生的事情,像是一阵风一样的在汴京城里传开。

    然后以汴京城为中心,迅速的向外快速的扩散。

    百姓们闻之,有惊愕,有诧异,有谩骂的,有欣喜的。

    而远在燕云十六州的杨七,还不知道这件事。

    稻草人的探子和火山卫的探子,好像是特意的隐瞒了这件事,想给杨七一个惊喜。

    时间已至十一月。

    杨七已经从古北口到了幽州。

    十一月的幽州显得格外寒冷。

    狂风呼啸、黄沙漫天、枯叶翻飞,一切都显得很萧条。

    唯有那山林之中为数不多的松柏,为冬日里的幽州添上了一些绿色。

    战后的幽州显得死气沉沉。

    唯有幽州中心的幽州城,一片热火朝天,给幽州增添了一些生气。

    幽州城旧址。

    近二十万的俘虏在监工的驱使下,在幽州城旧址上热火朝天的在搞建设。

    冬日里不宜筑造建筑。

    杨七又不愿意让这些俘虏们闲着,所以他脑袋一热,决定把幽州城推倒重建。

    除了少数知名的寺庙道观外,其余的地方,全部惨遭了杨七的毒手。

    冬日里没办法建造建筑,可是冬日里拆迁却没有顾及。

    幽州城内的百姓,经过连番大战,被夹裹着四处逃窜,早已逃的一空。

    所以杨七在幽州城搞拆迁,没有人阻拦,也不需要去赔偿。

    甚至连规划都不用,直接横推了过去。

    接到杨七的命令,率领着文官们赶到幽州城的寇准,听闻了此事以后,差点没把舌头腰断。

    他义愤填膺的找到了住在还剩一半城主府里处理政务的杨七。

    “杨延嗣,你知不知道,重铸一座方圆五十里的大城,耗费有多大?你从正月出征,到如今十一月,几乎打了一年的仗,消耗的粮草有多少,你可曾算过?

    西北四府百姓家里的存量,我都给掏空了。如今百姓们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你还要在这个时候诸城?

    你是想逼死百姓,还是想把刚到手的燕云十六州折腾没了?”

    寇准站在杨七书房门口,就像是一个泼妇一样,双手叉腰,破口大骂,一点儿顾及也没有。

    杨七无奈的叹了一口气,扔下了杨大派人送过来《新军改》奏疏,揉了揉眉心,不咸不淡的道:“还有没有个上下尊卑了?你这是在跟我说话?”

    寇准闻言,脸上表情一僵,不情不愿的躬身施礼,“下官寇准,参见虎侯……”

    施礼过后,寇准重新恢复了刚才的嘴脸,骂骂咧咧道:“杨延嗣,你别用上官的身份压我。你是这一片疆土的主人没错,可是我寇准向来只认理,不认人。你若是乱来,纵然你是天王老子,我寇准也不服你,一定要找你辩一辩。”

    杨七翻了个白眼,从桌上端起茶杯,猛灌了一口,没好气道:“行了,别跟个泼妇一样站在门口骂街。好歹你也是我杨延嗣麾下的第一文臣。

    若是让人知道你是这副德行,谁还服你?”

    话音落地,杨七瘪嘴皱眉,茶放久了,有点凉了,喝起来苦味很浓。

    不过杨七并没有因此怪罪谁。

    现在在这幽州城内的都是大老粗,一个个打仗、搞情报都是一把好手,伺候人全是棒槌。

    放下了茶杯,杨七摆了摆手,让寇准坐下。

    寇准冷哼了一声,坐到了杨七对面,冷脸看着杨七。

    杨七双手叠在一起,放在桌上,笑眯眯的道:“我要是告诉你,这一次重建幽州城,不仅不需要花钱,还能赚到钱,你信吗?”

    寇准瘪了瘪嘴,一脸不屑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你看看我……”

    “看什么?”

    “你看看我傻不傻?”

    杨七摇头一笑,说道:“我可没有把你当成傻子,我说的是事实。”

    寇准恼怒的喊道:“重建一座不属于汴京城的雄城,你告诉我不需要花费,你当我是白痴吗?”

    杨七缓缓坐起身,幽幽道:“寇准,今日我就教你一件事。只要能花钱的地方,就一定能够赚钱。”

    寇准紧皱眉头,看向杨七。

    能让杨七把一件事认真的向他重复两遍,那就说明有可能是真的。

    寇准试探的问道:“真能赚钱?”

    杨七点点头,“自然能……首先,咱们算一算建城用的花费。建城最花钱的,无非人力、石料、木料三项。人力方面,我们用的是俘虏,除了要付出一些粮食外,基本上不需要多余的花费。

    石料方面,旧城拆下来的石料,已经足够建造一些应有的建筑。此外,有火药之利,我们可以轻易的开山取石。花费也不是很多。

    花费比较多的,就是木料。

    檀州境内的山林里,多树木,我们可以轻易的去砍伐取木。

    一些珍贵的木料,往返南国的商人、军卒,会帮我们押送过来,我们只需要付出少量的运费。

    最后剩下的就是一些零零碎碎的花销。”

    寇准皱眉沉声道:“你瞧着这些是零零碎碎的,可是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我知道你手里有南国钱行,不差钱。

    虽然我不懂钱行的运作,可是我也知道,一直从南国钱行里取钱,而不往里面存钱。

    最终南国钱行也会支撑不下去,到时候受苦的还是那些把钱存到南国钱行的百姓。”

    杨七摇摇头,没好气道:“刚才我说的只是花钱的地方,我还没说赚钱的地方呢。”

    寇准强忍着和杨七辩驳的冲动,咬牙道:“你说……”

    杨七半躺在椅子上,悠哉游哉的道:“你知道吗?光是这一次拆除幽州城的旧建筑和深挖地基,所挖出来的金银珠宝,价值就超过了一千三百万两……”

    “噌!”

    寇准猛然站起身,震惊的叫道:“这不可能!”

第0764章 寇准是头猪() 
“你偷坟掘墓了?”

    思量了许久,寇准惊愕的盯着杨七发问。

    除了偷坟掘墓,寇准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地方能够挖出如此巨款。

    幽州虽然长久以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是也有王朝在此定都,幽州地下埋了不少的王侯将相。

    杨七要是学习曹操,弄一群盗墓的人,挨个的挖一遍,确实能挖到不少钱财。

    杨七一愣,摇头失笑道:“在你心里我就如此不堪?”

    寇准理所当然的道:“除了偷坟掘墓,你还有什么办法能挖出这么多钱财?”

    顿了顿,寇准鄙夷的看着杨七,“偷坟掘墓有损阴德,为世人所不齿。今日你挖人家的祖坟,小心明天你们杨家的祖坟也被刨了。”

    杨七脸色一黑,随手从桌上抓了一道奏本,对着寇准就甩了过去。

    “啪~”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寇准侧身避开了奏本,坦然道:“我这是实话实说。历来偷坟掘墓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杨七指着寇准,黑着脸骂道:“我还没有那么下作……将来我的清名若是有损,一定是你这个心黑的家伙抹黑我。以后不许你碰记事的史册。”

    寇准瘪了瘪嘴,满不在乎的道:“不碰就不碰。”

    杨七又跟寇准斗了两句嘴,才说出了如果挖出了价值一千多万两的金银珠宝。

    “你小子应该比我清楚,咱们祖先一直都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喜欢在地里买东西。凡是之前的东西,不是死了埋在自己的墓穴里,就是活着的时候埋藏在自己家里。

    想方设法的藏好了,害怕被人偷去……”

    听到杨七这话,寇准略微一愣,然后赞同的点点头。

    上至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有了大批的钱财以后,都喜欢把钱财埋藏起来。

    以前的时候,是因为大笔的钱财放在自己家中容易引起贼人窥视,所以需要藏严实一点。

    在百姓们心中,把东西埋起来,除了自己,别人都找不到痕迹,就是最好的藏钱的方式。

    现如今,南国钱行遍地开花,这种喜欢藏钱的心态正在逐渐改变。

    可是即便如此,仍旧有一部分,他们固守着固有的心态,还是喜欢把钱藏在家里。

    寇准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