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碑杨门-第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贤弟此前见过在下?”

    杨延嗣摇头,“以前未曾见过,不过,以后会有很多见面的机会。”

    这种千古名臣,必须趁着为长成之前,收拢到自己手里。

    这就是杨延嗣的想法。

    王旦交友的水准很高,加上杨延嗣和苏易简,剩下的人也在此次省试的前二十之列。

    这些人在杨延嗣眼里都是人才,以后若是能够收拢一两个,那简直是美滋滋。

    因此,杨延嗣的态度很谦逊,和他们一起谈天说地。

    一行人互相吹捧,互相试探,到最后聊开了,只要不犯忌讳,他们什么都聊。

    渐渐的,东方泛起了一丝鱼肚白。

    以薛居正为首,学子们在皇宫门口排成了两列。

    薛居正率领着众学子,在皇宫门前谢过皇恩以后,在太监们带领下,鱼贯而入。

    进入到了皇宫内。

    所有的学子都惊奇的四处张望。

    脖子伸的老长。

    杨延嗣也不能免俗,他此前入宫,是从西门而入,入宫后又直接被带到的偏殿,并没有从南门入,见识皇宫正面的宏伟。

    他在后世去参观过开封的宋皇城遗址,但是此时此刻,看皇宫,明显略有不同。

    和后世那个玩闹的景点相比。

    此事此刻的皇宫,充满了恢宏、大气、庄严、肃穆的感觉。

    皇宫侍卫们披着擦拭的闪亮的盔甲,手握着寒光闪闪的刀枪,眼睛一眨不眨的目视前方。

    太监们耷拉着脑袋,一排排一行行,整齐划一的在行走。

    宫女们躲在大庆殿前的角落里,在偷偷打量着意气风发的新科学子们。

    一道道带有独特大宋色彩的大旗招展,在风中被吹的咧咧作响。

    大庆殿前,站着一排年轻的太监们。

    太监总管王继恩从大庆殿内出来,扫了一眼薛居正带领的新科学子,声音尖锐的对喝了一声。

    “陛下有旨,宣今科学子们上殿。”

    站成一排的年轻太监们,随后一起齐声高喊。

    “宣今科学子上殿。”

    尖锐的高喝声,在皇宫内回荡,经久不散。

    薛居正领头,学子们跟随,大家一起躬身施礼。

    “诺!”

    随后,薛居正带着学子们进入到了大殿内。

    大殿内,赵光义高坐在龙椅上,身穿明黄色龙袍,面色肃穆,充满威严。

    在他面前的案几上,摆放着一本本书籍。

    书籍显然被长期翻阅,书角均有磨损。

    在龙椅下,两侧分别坐着八位官员,身上均穿紫袍。

    左边以赵普为首,右边以沈伦为首。

    六部尚书三三分开,坐在赵普喝沈伦的下首。

    在大庆殿内,早已摆放好了一张张低矮的案几,上面已经为学子们准备好了笔墨纸砚。

第0120章 殿试(二)() 
学子们进入殿中,施礼参拜后,在太监带领下,盘腿坐在了低矮案几后面。

    薛居正领衔任务完成,走到了赵普下首一个空位上坐下。

    太平兴国五年,殿试,正是开始。

    赵光义提笔挥毫,写下了两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王继恩从龙案上拿起了这幅字,绕着大殿内环走一圈,让所有学子们都看清楚了纸上的两个大字是什么。

    论政!

    这便是此次殿试的题目。

    两个字,犹如两朵墨梅在纸张上渲染开。

    杨延嗣识得这种字,它的名字叫梅花小篆。

    赵光义喜书法,也擅长书法,所以他的功底十分浑厚,写出的字也漂亮。

    只不过,这两个字给在场的学子们压力有些大。

    这是一个宏观的题目。

    大宋政令多条,论那一条,才会戳中皇帝心中的软肋,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学子们抓耳挠腮着有,左顾右盼着亦有,也有成竹在胸之人。

    比如坐在首位的苏易简,双手环在胸前,闭目沉思了一会儿后,提笔开始挥毫,连打草稿的意思都没有。

    杨延嗣看到这个题目,略微思考了一下。

    提笔在案几上的稿纸上写下了三个字。

    “论边政……”

    他本身出自将门,父杨业又是雁门关守将,平日里耳熏目染最多的就是有关于宋辽边关的事情。

    结合从杨业口中听到的一些宋辽边境的实况,加上自己一些理解,以文言文的方式书写了出来。

    殿试考论,一般规定,基本上都必须在三千言以上。

    所以,审题、构思、破题、书写、誊抄,五个环节下来,足足要耗费将近两个半时辰,也就相当于五个小时。

    学子们开始写文章了,六部尚书们也开始瞧着学子们交头接耳的窃窃私语。

    三位相爷,年事已高,闭着眼睛假寐。

    赵光义也没闲着,随手从龙案上抽出了一本书籍观看了起来。

    时间在一针一秒的往前。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旭日已经东升,已经到了用早膳的时间了。

    赵光义放下了手中的书籍,吩咐王继恩开始布膳。

    龙案上的书籍很快被撤下去了,却上了一桌美味佳肴。

    三位相爷和六部尚书面前也摆上了案几,同样摆上了美味佳肴。

    学子们自然也有的吃,因为这是皇帝彰显恩德的一种体现。

    只不过他们没有三位相爷和六部尚书们那种待遇。

    太监们给他们送上的只有一些糕点和一壶清水。

    即便如此,也有学子感动的痛哭流涕,行大礼,跪倒在跪在地上叩谢皇帝隆恩。

    杨延嗣觉得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从古至今,人的腰肢越来越弯,膝盖越来越软,就是被这种陋习所害。

    正是因为有一些拍马屁的家伙们,不知廉耻的降低做人的底线。才导致君臣坐而论政,发展成了君坐臣站而论政,发展到最后,变成君高坐臣跪着论政。

    杨延嗣可没有凑上去给皇帝下跪的心思。

    在拱手谢过了皇帝厚恩以后,抓起糕点吃了两口。然后灌下了一壶水,感觉腹中饥饿感消失了,继续提笔写文章。

    早膳用完,赵光义吩咐太监们收拾了残局。

    静极思动,他随同赵普、沈伦和薛居正三人,开始轮番在大殿内巡视。

    赵普目标明确,第一时间凑到了杨延嗣身边。

    瞧了瞧杨延嗣草稿上的文章后,也不说话,吧唧了一下嘴,摇头离开。

    薛居正转了半圈,也凑到了杨延嗣面前。

    仔细瞧过了杨延嗣的卷子后,薛居正点了点头,悄然离开。

    一会儿,转了一圈的沈伦也凑了过来,他想瞧一瞧自己弟子的文章有没有长进。

    杨延嗣的文章已经写了一般,文辞上虽然说不上华丽,但确实言之有物。

    沈伦瞅着杨延嗣的卷子,一会儿点头,一会儿摇头。

    临走的时候,长叹了一声。

    杨延嗣本来觉得自己文章写的还不错。

    这三位老倌的三种表现,顿时弄的杨延嗣心虚的不行。

    最终,赵光义也凑到了杨延嗣身边,开始观看杨延嗣的卷面。

    杨延嗣对赵光义没有多少敬畏心,所以赵光义即便是站在他身边,他也没有任何惧怕。依旧我行我素的书写文章。

    赵光义看了一会儿,刚准备发表一下感言。

    却见,坐在为首位置的苏易简猛然站起身,申请交卷了。

    有人交卷,赵光义自然不能继续转悠了。

    回到龙案上,让王继恩呈上了苏易简的卷面。

    赵光义仔细审阅。

    苏易简的文章写的极好,赵光义也阅读的仔细。

    半晌,赵光义抚摸着龙须开怀大笑,“洋洋三千言,一挥而就,妙笔生花,文章天成。”

    赵光义瞧着附身而立的苏易简,毫不掩饰眼中的欣赏之意。

    “君臣千载遇……”(非作者杜撰,史实)

    赵光义朱笔一勾,在卷子上画了一个圈,递给了赵普等人传阅。

    赵普等人传阅过后,频频点头。

    当卷子再回到龙案上的时候,已经多了九个圈。

    苏易简提前交卷,拔得了头筹,下面的学子们也急了,有些学子一着急,开始频频出错。

    有人一着急,直接在卷面上留下了一个很大的墨点。

    瞧着卷面上的墨点,学子有种想哭的冲动。

    杨延嗣并没有被影响,他的文章做完了,开始誊抄。

    在他誊抄的时候,也有学子们开始陆陆续续交卷。

    然而,这些卷子里,让赵光义满意的不多,赵光义也没有发出像刚才一样的赞赏。

    其中打圈最多的也不过是六个圈而已。

    “华州寇准?”

    说话的是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捏着寇准的卷子,瞧着上面的九个圈,皱眉问了一句。

    寇准躬身站着,听到了吏部尚书问话,先向赵光义施礼,尔后再向吏部尚书施礼。

    “学生正是寇准。”

    吏部尚书瞧着寇准稚嫩的面庞,皱眉道:“本官瞧你的面貌,不像是十九岁,看着像是个十五岁的孩子……”

    户部尚书仔细瞧了一下寇准的面孔,赞同道:“本官刚才没细看,现在仔细这么一瞧,还真有点像是个十五岁的孩子……”

    龙椅上的赵光义皱了皱眉。

    “华州寇准,你可有谎报年龄?”

第0121章 殿试(三)() 
寇准挺直了腰板,躬身施礼,“陛下,学生才刚刚要步入仕途,有怎么可能谎报年龄,作出毁自己仕途之事?”

    赵光义略微思索了一下,觉得寇准所言有礼。

    再说了,朝廷科考,对户籍这个东西审查的很严格,应该不会出错。

    赵光义正在思索如何处置此事,就听到了吏部尚书开口说道:“陛下,这华州寇准即便是没有谎报年龄,也才只有十九岁,不如压一届,下一科再录取……”

    “哼!”听到吏部尚书这话,沈伦冷哼了一声,“国朝伦才大典,靠的是文章说话,而不是年龄。”

    赵普幽幽说了一句,“甘罗十二岁拜相,蔡文姬六岁能辨弦音,曹冲五岁成诗……”

    赵普一口气细数了十几个少年神童的例子,也不说其他的话。

    闭眼假寐的薛居正睁开眼,“智慧天赐,十九岁中进士而已,不稀奇。”

    三位相爷都发话了,吏部尚书心有不甘的咬了咬牙。

    事实上,他可不是有心为难寇准。

    受潘仁美所托,他的目标从头到尾都是杨延嗣。

    只要他能以年龄的问题压寇准一科,那么后面就很自然的能用同样的问题压杨延嗣一科。

    可惜,在做的都是老江湖,在他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人家已经看穿了他的意图。

    很明显,三位相爷都话里话外都有保杨延嗣的意思。

    “臣还是觉得,寇准年龄太小,压一科……”吏部尚书挣扎。

    沈伦:“不同意……”

    赵普:“不同意……”

    薛居正:“不同意……”

    宰执和两位次相明确的表态不同意,赵光义有心想压,却必须顾及三位宰相的颜面和想法。

    踌躇了片刻后,说道:“寇准文章达练,不必压一科,今科便取了。”

    沈伦、赵普、薛居正三人,略微对赵光义拱拱手。

    “陛下圣明!”

    寇准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