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碑杨门-第7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那些老卒们的尸体上,他们可以轻易的判断出,当时的那一场大战究竟有多惨烈。

    许多老卒即便是死了,依然抱着辽军的尸体。

    十万老卒。

    其中有五万多人,就是跟辽军同归于尽而战死。

    异地处之。

    他们未必能有老卒这一份决然。

    他们每个人心里都对老卒多了几分敬意。

    杨五的亲兵在去看了一眼战场以后,双眼红彤彤的回到了杨五身边,低声对杨五道:“天杀的辽人……将军,实在太惨了……”

    杨五抬头望天,咬牙道:“这一笔血债,我们要从辽人身上讨回来。”

    “恩!”

    老卒们的尸体被抬进了好水川要塞。

    一个个被梳洗的平平整整的。

    一些掉了脑袋、烂了肚肠的,也被缝合的严严实实的。

    由于是夏日。

    尸体不便于久放。

    所以就在洗漱干净以后,用大火焚烧。

    然后再把骨灰装进坛子里。

    一坛坛的骨灰。

    在演武场内密密麻麻的摆满了一地。

    杨五亲自带着数万将士,祭奠了他们。

    祭奠过他们以后。

    杨五找到了杵着旗杆,在教训小兵们的王行。

    “老王头……你们有什么要求,都可以提。我会派人告诉我七弟的。他也一定会应允。”

    王行让小兵们去守着骨灰坛子,他席地而坐,低声的对杨五道:“卑职想把老兄弟们送回忠义山,还请将军帮卑职。”

    杨五郑重的点头,“这是应该的,即便你不说,我也会这么做。我已经让将士们准备好了送兄弟们回忠义山的灵车,并且派遣了一万将士随行。

    一路上但凡碰到了有辱兄弟们的人,可以就地斩绝,不必上奏。”

    王行缓缓点头,他侧头面向小兵们所在的位置,犹豫了一下,说道:“将军能上奏陛下,让这些孩子们进复兴武院吗?”

    杨五心头一揪,红着眼低声道:“他们……有可能是仅剩的忠义庄的男丁……你真的舍得把他们再送上战场……不给忠义山留点香火吗?”

    王行低着头,说道:“忠义山的香火,在忠义山上。忠义山的香火,在燕国百姓心里。只要燕国不灭,忠义山的香火就不会绝。

    燕国若是被灭,这些娃娃们留在忠义山又能如何?

    况且,这也是老兄弟们集体的选择。

    不然他们也不会带着这群娃娃们一起上战场。

    再说了,卑职也有那么一点私心的。

    复兴武院是咱们燕国最好的武院。

    从那里面出来的将士们,一个个都在个军中担任要职。

    娃娃们这一次拼死血战,这份功劳,值得他们去复兴武院里学习。

    再过一些年,他们将会成为我燕国的脊梁。

    到那个时候,谁还敢欺负我们燕国?”

    杨五缓缓起身,向王行施了一个军礼。

    王行看不到,却感受到了杨五的敬重。

    翌日。

    天蒙蒙亮。

    战死的复兴老卒的骨灰,就已经被装车。

    王行提着他的那一杆旗杆,坐在最前面的灵车上。

    在上万将士的护送下,庞大的灵车队伍,踏上了返程的路。

    只是其中的悲凉,让人心痛。

    来的时候。

    十万复兴老卒。

    回去的时候,却只剩下了王行一人。

    而那些个小兵,则被王行留在了杨五身边。

    当真应了那一句。

    此去百战终不悔,他日忠义山上行。

第0824章 都当朕好欺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满山的野花绚烂,青草幽幽,没得了马蹄,却埋不下忠魂。

    十万忠魂归家的路,并不平静。

    一万多精锐的兵卒,恭送上千辆装载着忠魂的马车。

    并没有大军出行的庄严肃穆,反而多了一丝悲凉。

    “哒哒哒……”

    当头的马车,在清晨的雾水散尽的时候,叩开了县城的门户。

    绵延四里多地的灵车,从城墙上看下去,很耀眼。

    守城的城卫军看到了这一幕以后,匆匆奔下城墙,列队在城门两侧恭迎。

    他们以最肃穆的军容,向归来的十万忠魂表达他们的敬意。

    县城里准备逃难的移居的百姓,硬生生被堵在了门口。

    他们没办法出城,只能拖家带口的在城门口看热闹。

    只是。

    热闹他们没看到,反而看到了毕生难忘的一幕。

    一辆辆的灵车入城。

    一个个光滑的坛子堆满了灵车。

    每一个坛子上,摆放着一个军牌。

    “这是……”

    “应该是之前去好水川的那群老兵……”

    “看着架势,只怕是死了不少吧?”

    “我略通算学,粗略的计算了一下,应该是全死了……”

    “那这么说……好水川岂不是被攻破了?咱们可就危险了,等一会儿他们离开以后,咱们得赶紧跑。”

    “……”

    百姓们窃窃私语的议论着。

    王行一行却置若罔闻。

    复兴老兵们对燕国的感情,他们这些移居的人不懂。

    等到灵车全部进入到了县城里以后。

    县令搀扶着一位年迈的老丈,身后跟着一大帮子老弱妇孺,到了王行面前。

    老丈看着王行身后那密密麻麻的骨灰坛,跌跌撞撞的上前两步,颤声道:“都死了……”

    王行流着泪,郑重的点了点头。

    老丈眼圈一红,也流下了两行清泪,他踉踉跄跄,差点跌倒。

    还好县令眼疾手快,扶稳了他。

    老丈站稳以后,瞪着眼睛问王行,“我儿上阵,作战可英勇?”

    王行重重点头,“英勇!”

    老丈又问,“我儿上阵可畏死?”

    王行再次重重点头,“不曾!”

    老丈再问,“好水川可守住?”

    王行深吸了一口气,沉声喝道:“十万兄弟,拼死力战,阵斩辽国大将耶律斜轸,阵斩辽军五万,守住了好水川。”

    “好!”

    老丈含着泪,一跺手里的拐杖,“我儿为家为国战死,死的其所。既不畏死,又作战英勇。老汉脸面上有光。”

    老丈回首,对身后早已泣不成声的老弱妇孺们喊道:“我们家中的儿郎们出征,不畏死,作战英勇。对得起陛下的信任,也对得起我们这些家人的期盼。

    他们无悔,我们无憾。

    让开大道,送儿郎们上忠义山。”

    老丈威信很高,他一声喊。

    老弱妇孺们自动的让开了一条道路。

    王行却没有让灵车开动,而是从灵车后取了一个包裹,郑重的交到了老丈手里。

    “老哥哥,兄弟们要埋在忠义山,这是兄弟们的夙愿,所以这骨灰我不能给你们。这是你们县的兄弟们的军牌,交给你们。”

    老丈颤颤巍巍拿了军牌,重重的点头。

    灵车再次开动。

    驶向忠义山。

    老弱妇孺们自发的跟在灵车后,要送自家男儿最后一程。

    那些准备离城的百姓群中,窃窃私语再起。

    “这些老兵还真是厉害,十万老弱病残,硬生生的拼死了五万辽军……”

    “要我说,那就是傻。一群病秧子,跑去打什么仗。”

    “你闭嘴!”

    一声怒喝打断了那个说风凉话的百姓。

    “你是什么人,旁人说话你也要管?”

    “我乃燕人!”

    留下了这四个字,那人甩了甩袖袍,背负双手,孤傲的离去。

    在他身后,妻儿们追赶着跑了上去。

    “相公,咱们不逃了?”

    那人瞥了老妻一眼,平淡的道:“为何要逃?燕国有兵如此,谁能战胜之?你且带儿孙回家呆着,为夫要去送忠魂一程。”

    “爹爹,我也去!”

    “我也要去,爹爹!”

    两个儿子争先恐后的说着。

    那人重重的点头,“好!爹带你们去。爹也要让你们记住一件事。他日燕王相召,战场之上必有你二人一席之地。”

    兄弟二人对视一眼,齐齐向那人施礼,“孩儿谨遵爹爹教诲。”

    “走……”

    就此,父子三人踏上了护送忠魂的道路。

    城门口。

    一声声响亮的啐声响起。

    那些要逃离的百姓,此刻纷纷义愤填膺的冲着刚才说风凉话的那个人啐了一口。

    然后纷纷拖家带口的往城里的家中回去。

    那个说风凉话的人,脸色涨红,羞愧难当。

    等到众人走尽了以后。

    他愤怒的骂道:“我看他们都该死,你们也该死……”

    “我觉得最该死的是你。”

    一声饱含怒意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谁?”

    他转过头,就看到了一个身穿衙役服饰的人,冷冷的站在他身后。

    他惊吓的往后退了一步,“你是谁,你想干什么?”

    衙役冷冷盯着他,低声道:“曾经,我也是复兴军的一员。至于我想干什么?呵呵,没人告诉你,在燕国,忠义不可辱吗?”

    “唰~”

    长刀出鞘,狠狠的劈在了那人的脖颈上。

    那人双眼一瞪,晕了过去。

    “来两个人,把他送到西夏府的俘虏营去。”

    处置了这个侮辱忠义的混蛋。

    衙役匆匆追上了护送忠魂的队伍。

    从忠义山到好水川,去的时候只耗费了三日。

    返程的时候,却足足耗费了十五人。

    每到一地。

    都会有数万人在恭候。

    王行也会将战死的兄弟们的军牌,留给他们的家眷。

    而护送忠魂上忠义山的百姓,越聚越多。

    最后到了忠义山。

    护送忠魂的百姓,多达数十万。

    这一战,死的最多的还是忠义庄的人。

    一个个老弱妇孺们在忠义庄口盼着,念着,看着。

    当他们看到那长长的灵车队伍以后,哀嚎一片。

    妇人们围着王行,撕心裂肺的质问他,自家孩儿死了,为何你没死?

    王行老泪纵横,一个劲的给她们赔不是,自称有罪,是他没保护好那些孩子。

    一位浑身瘫痪的老者,被四个妇人抬着到了王行面前。

    王行看到老者,哀声道:“老弟弟……我没保护好你家娃娃……”

    老者抬手拍了拍。

    身旁的儿媳哭着问道:“我爹问你,我家娃儿可畏死?”

    “不畏死!”

    “好水川可守住?”

    “守住了!”

    “……”

    老者躺在榻上,眼中流着泪,脸上却带着笑容。

    也不知道是喜还是悲。

    他叫王成。

    家中有五口人。

    一父、两子、一儿媳、一孙。

    两子一孙,皆战死沙场。

    他哭,是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

    他笑,是因为儿孙战死在沙场上,守住了家国,他开心。

    在一片哀嚎声中。

    王行送十万老卒的骨灰,到了忠义山下。

    未曾登山,却被人拦下。

    彭湃手握一卷明黄色的卷轴,沉重的站在忠义山下,拦在王行等数十万人面前。

    “唰~”

    在万众瞩目下。

    彭湃展开了黄娟,沉声念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