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碑杨门-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希愕然,“我还要学武?”

    “自然!”

    事实上杨希并不清楚,在宋初,乃至宋之前,文人可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之人。真正的文人,除了文化课过关之外,还要懂得骑射,会一些棍棒。

    要知道,供在庙里的孔老夫子腰间都挎着剑,更别提孔老夫子的门徒了。

    也许是因为明清时期,文人们过于羸弱,才让杨希陷入了一个误区。

    负责教授杨希武艺的教头名叫顾无言。

    人如其名,从进入小楼,到出小楼。顾无言总共就说了三个字,那就是他的名字。

    一夜无话,次日一大早。

    杨希就被顾无言从被窝里拽起来了。

    在顾无言监督下,开始打熬气力。

    牛头马面两个傻乎乎的陪在杨希身旁一同打熬气力。

    杨希本以为自己会累成一条死狗,没想到在顾无言的残酷对待下,他应付的居然游刃有余的。

    事实上,杨希的前身从小嗜武,早就为他打下了厚实的根基。而且这具身体根骨奇佳,是个练武的好苗子。

    这才是他能轻松应付顾无言的根基所在。

    古人习武,没太多画画架子,首要就是练功。

    这个功指的就是基本功。

    基本功中包括,练习臂力、腰力、腿力、指力等等。

第0013章 飞白() 
打熬完气力,习练了一些枪棒把式,杨延嗣身上也浮起一层细汗。

    晨练结束后,杨延嗣回到小楼里,迫不及待指挥阿七伺候他洗漱。

    一番洗漱过后,神清气爽。

    王进按时送来早膳,分量很足,五人份的。显然是知道了杨业派给杨延嗣跟班和教头的事儿。

    其余家丁仆人,在一大早就被杨洪带走了。

    杨延嗣和阿七坐到饭桌前,见顾无言三人站在原地不动,就招了招手。

    “坐下一起吃。”

    牛头马面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顾无言难得说了一句完整的话。

    “主家用膳,我们这些做属下的,没资格上桌。”

    杨延嗣有些意外的看了顾无言一眼,晨练的时候,他威风凛凛的指挥着自己按照他的意愿行事。一到饭桌上,却恪守封建礼教的森严等级。

    “这别院就我们五人,用不着分的那么清楚,都上桌吧。”

    牛头马面听到杨延嗣首肯,扑上桌开始大肆咀嚼。顾无言却刻板的站在一旁看着。

    杨延嗣无奈的吩咐阿七,单独为顾无言划拉出一些饭菜。

    顾无言端着饭菜,蹲在门墩上吃的香甜。

    杨延嗣却没了胃口。

    他发现自己发扬了一下人道主义,完全是一个错误。

    牛头马面两兄弟训练了一早晨,身上充满了汗味,坐在饭桌前,一股脑一股脑的窜入他鼻头。

    “你们吃吧!我吃饱了。”

    牛头马面闻言,一脸愕然,“可是,您还没吃啊?”

    杨延嗣淡然一笑,“你们都知道我要参加太学考核,时间紧急,一定要争分夺秒。”

    牛头马面将信将疑的埋头大嚼。

    杨延嗣出了饭厅,站在鱼缸前逗弄缸里的锦鲤。

    鱼缸里的荷叶开始舒展,遮盖了一小片。两条锦鲤在荷叶下游来游去,像是在捉迷藏。

    “不习惯他们身上的味道吧?”

    一道声音从杨延嗣背后响起,他未曾转身,就知道来人是谁。仔细想了想,微微摇了摇头。

    杨延嗣没料到,顾无言看起来沉默寡言的,心思却很细密。

    顾无言无情戳穿了杨延嗣的伪装,“你不用摇头。这在大户人家里都是常态。家丁下人们没有主人家金贵,往日里一个月才沐浴一次,身上有味很正常。”

    被顾无言戳穿了,杨延嗣也就不再隐瞒。

    “确实不习惯。”

    顾无言点头,“你并没有当面揭穿他们,心地不错。善良的人不适合上战场,考科举对你来说很不错。”

    杨延嗣点头,上了小楼去读书。

    刚坐下,翻开了一本杂记,就看到牛头马面两兄弟搬着两口篮球大小的瓷缸上了楼。

    “这是做什么?”

    牛头马面两兄弟抱着瓷缸,一左一右站在杨延嗣书桌旁。

    “老爷吩咐了,让我们兄弟盯着少爷您用功读书。这两个缸,是老爷赐下来给你装墨用的。老爷吩咐了,让您一天写完两缸墨。”

    杨延嗣脸上表情瞬间僵硬,老杨这是有多不放心自己,居然还强制安排家庭作业?

    “我可以不写吗?”

    牛头马面闻言,耷拉着脑袋,“七少爷,您要是不按照老爷吩咐做,老爷会对我们兄弟行军法。”

    杨延嗣果断道:“那让我爹对你们行军法吧!”

    牛头马面顿时苦着脸,可怜巴巴的盯着杨延嗣。

    杨延嗣被盯的浑身不舒服,“好啦!怕了你们了,我写。”

    听到杨延嗣这话,牛头马面大喜,铺开了纸张在桌上,两个人开始为杨延嗣研墨。

    两个大老粗,抓着墨锭,捏的嘎巴作响,完全是两个外行,糟蹋了两方好墨。

    别人都是红袖添香,美人掌灯,轮到自己怎么就变成了两个大老粗了。

    杨延嗣摇头一笑,开始临帖。

    对杨延嗣来说,他并不拒绝临帖,临帖对他来说,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他必须经历简体字向繁体字转化的过程。

    临了一张,杨延嗣就不想再下笔了。

    实在是惨不忍睹。

    用狗爬的来形容,那都是在侮辱狗。

    完全就是一个个墨团。

    繁体字比起简体字,笔画繁多,稍有不慎就会弄成一个墨团。

    “臭小子,你这是在创造新书法?”

    赵普不知何时已经到了小楼,瞧见杨延嗣写的字,凑上前,一脸好奇。只是他嘴角的笑意,没逃过杨延嗣的眼睛。

    “想笑就笑,又没人拦着你。”

    杨延嗣鄙夷的说了一句。

    话音落地,赵普再也憋不住了,开始哄堂大笑。

    “小子,老夫为官数十载,实在没有见过如此丑的字……哈哈哈……”

    杨延嗣烦躁的把桌上临的字揉成了一团。

    “相爷贵客临门,不是专程来嘲笑小子的吧?”

    赵普足足嘲笑了一刻钟时间,才开口道:“老夫近日临摹你那一副画,有一些心得,特来让你品鉴一下。”

    说完,赵普让管家阿南拿出了一卷画作。

    杨延嗣瞧了一眼,这副画作是临摹他之前画的那幅景物图。

    不得不承认,赵普确实下了工夫,在没有素描基础的情况下,居然能够画出三分相像,由此可见他这几日确实下工夫了。

    赵普嘲笑杨希在前,所以杨延嗣把赵普的画作批评的一文不值。

    在赵普气的吹胡子瞪眼,快要发飙的时候,才指点了他一些素描上的技巧。

    “臭小子,别敷衍老夫。仅仅练习画直线,就能增强画技?”

    杨延嗣翻了个白眼,他教给赵普的这种技巧,可是素描的基础技巧之一,名叫排线。

    怎么到了赵普嘴里,就成了敷衍了。

    严重鄙夷了一会儿老家伙,杨延嗣耐心为赵普讲解了一下排线的好处。

    赵普也是聪明人,能感受到杨延嗣在真心实意向他传授技巧。

    “小子,老夫也不白拿你的东西。告诉你一件事,算是对你的回报。”

    “何事?”

    赵普乐呵呵一笑,“老夫伺候陛下年月不少了,多少了解一些陛下的习性。旁人都知道陛下喜好书法,擅长草书、隶书、行书、小篆、八分和飞白。但是据老夫所知,陛下最喜欢的还是飞白体。”

    杨延嗣一下就明白了赵普话里的意思。

    赵普这是在提点自己。

    赵光义喜欢飞白体,若是他能写出一笔好的飞白体,在赵光义眼里,绝对有加分。

    “多谢相爷提点。”

    赵普满意的点了点头,心里暗赞杨延嗣聪明,一点就透。

第0014章 踏青偶遇() 
往后几日,杨延嗣每日闻鸡起舞,打熬气力,之后就躲在小楼里读书练字。

    短短七日,杨延嗣已经完成了简体字和繁体字之间的转换工作。

    现如今,杨延嗣已经能够通读全部由繁体字书写的书本。

    在练字一途上,杨延嗣却难有寸进。

    或许是前世跟毛笔有仇,任凭杨延嗣如何刻苦,写出的字依旧糊成一团。

    今日,杨延嗣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练字。

    一大清早,一个俊俏的少年郎,带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萝莉,闯入到了杨府别院。

    此刻,杨延嗣正在接待这二位。

    “七弟,八妹非嚷嚷着要去踏春,六哥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去处,所以就来找你了。”

    没错!杨延嗣接待的这二位,就是大名鼎鼎的杨六郎和杨八妹。

    杨六郎,名景,字延昭,比杨延嗣大一岁,天生了一张俊俏脸,剑眉星目,面如玉冠。大多人只知道杨六郎叫杨延昭,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其实叫杨景。

    在后世,一些喜欢听戏的老人,把他称呼做杨延景。

    杨八妹,杨延琪,比杨希小了六岁,粉雕玉琢的像是一个瓷娃娃,一身桃红色襦裙,看起来很可爱。

    听到杨延昭的话,杨延嗣暗自摇头一笑。

    杨八妹还在贪吃的年纪,她要是嚷嚷着去吃好吃的,他信。可是要说她嚷嚷着去踏春,他一百个不信。

    分明是杨延昭自己在府里待烦了,找个由头让他陪玩而已。

    杨延嗣也不揭穿,略微思量了一下,开口道:“去繁台吧!”

    杨延嗣印象里,汴京八景最为出名。

    这八景分别是繁台春晓、铁塔行云、金池过雨、周桥明月、大河涛声、汴水秋风、隋堤烟柳、相国霜钟。

    其中的繁台春晓,指的就是繁台,每当清明时节,繁台之上春来早,桃李争春,杨柳依依,晴云碧树,殿宇整容。汴京居民,会在春日到此郊游踏青,担酒携食,饮酒赋诗,看舞听曲,赏花观草,烧香拜佛。

    诗人石曼卿曾经赋诗‘台高地回出天半,了见皇都十里春’来赞叹繁台春景的美色。

    确定了目的地,收拾了行囊,一行人驾着马车前往繁台。

    马车上,杨延昭滔滔不绝的讲解着他在汴京城里遇到的趣事。

    兴是许久不见,杨八妹一上车就钻进了杨延嗣怀里,叽叽喳喳讲述杨延昭如何欺负自己云云。

    杨延昭不肯在弟弟面前丢人,就开始和杨八妹争辩。

    兄妹二人争吵不休。

    杨延嗣面含笑意,看着二人争吵。

    他实在没想到,以后统领天下兵马的大元帅,此刻居然还吵不过一个丫头。

    路上碰见去踏春的人很多,大多都是官宦权贵人家。

    除此之外,剩下的就是豪奴和家丁,寻常百姓很少见到。

    马车行至繁台下,已经能够看到乌泱泱一群人。

    商人小贩瞅准机会在空地上开了酒肆和茶摊;读书人带着大头巾,一路吟诗作赋抒发情感;官宦人家家丁仆人抬着夫人,围着自家公子小姐,生怕被人冲撞。

    杨延嗣一行下了马车,牛头马面二人仗着身体魁梧,顶在前面。

    一路顶开了堵在前面的人,上了繁台。

    杨延昭领着杨延嗣一路穿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