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1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急命三边总督洪承畴率西北大军,并四川,湖广之兵共七万余人,前往征讨,又命山东巡抚朱大典出兵协助洪承畴。

    十三家农民军首领齐聚荥阳,共商迎敌大计,最后采纳闯王高迎祥部将李自成之策,统一调遣行动,由革里眼,左天王迎击四川湖广之兵;横天王,混十万,射塌天,改世王四部迎战洪承畴;罗汝才,过天星侧翼牵制洪承畴;老回回,九条龙居中接应。

    而实力最强的高迎祥,张献忠部,则在诸多义军的掩护下,顺势东进,一路杀进了大明的腹地。

    正月十五日,洪承畴大军被横天王,混十万等四部义军牢牢阻在河南,趁着官军腹地空虚的时候,高迎祥,张献忠的大军向东杀去,一路势如破竹,最终攻破了明朝的中都——凤阳。

    凤阳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家乡,乃是大明的龙兴之地,明中都皇城和明皇陵都在此地,高迎祥以李自成为先锋,击溃了此处的一万多名官军,攻破了凤阳,中都留守朱国相当场被杀。

    攻破凤阳后,农民军毁掉了皇陵的楼宇,一把火烧毁了龙兴寺,而朱氏皇族在此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物资,悉数落入农民军之手。

    高迎祥骤然得了如此之多的金银财富,喜不自胜,连续数日放纵士卒,尽情狂欢,摆宴饮酒,更打出了古元真龙皇帝的大旗,隐隐已有问鼎天下之意。

    中都失陷,祖陵被毁,不论对哪个朝代来讲,都是极其严重的警示,不祥之兆。

    便是一介平民百姓,祖坟被毁,也是一件非常没面子而又损坏风水之事,更何况是一国之君的皇帝的祖坟被毁呢?

    就在前几日,崇祯才刚刚得知此事,正在病中的兵部尚书张凤翼听闻此事,在病床上当即吐血三升,奄奄一息之际,差点就去见了阎王,而崇祯,也不得不换上了黑色的衣服,并将自己的住所由乾清宫搬到了偏殿,以示哀痛和自责。

    然而崇祯是个刚愎自用的人,他内心里,并不认为这是自己的错误和责任,他把原因都归结于臣属办事不利上面,负有守卫凤阳职责的漕运总督杨一鹏被逮捕,处以极刑,守陵太监杨泽自杀身亡,凤阳巡按御史徐振缨则被撤职查办,发配边关。

    皇陵被毁这种级别的大事,在历史上,通常皇帝都会下一道罪己诏,自省自责,向上天和百姓坦承自己的错误,以凝聚士气,振奋军心,但是刚愎的崇祯皇帝如何肯做这种事情?他认为自己是个勤勉贤明的君王,只是臣下办事不力,才导致如今国家的种种乱象以及这一系列惨痛的失败。

    早已熟悉崇祯秉性的内阁首辅温体仁,很贴心地率领六部尚书并各衙门大臣,齐齐上奏皇帝,自请罪责,把责任都揽到了自己这些臣子们的身上,这才让崇祯稍稍感觉到好受点。

    若是在平时,听到多尔衮大军惨败在归化城下,崇祯定然会喜笑颜开,拍手称好,只是在如今的背景之下,这个消息,不过犹如阴沉天空偶尔掠过的一缕阳光一般,并不能完全改变崇祯皇帝此时的灰暗心情。

    面对杨嗣昌,崇祯的声音依旧是沉稳有力,双眼仍然是炯炯有神,他依然维持着一国之君应有的威严,只是他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异常的惶恐,祖陵被毁乃是大不吉利之事,难道这大明的江山,真的要亡了?

第二百七十七章制衡() 
杨嗣昌是前任西北三边总督杨鹤之子,他的才干深为崇祯皇帝所赏识,而他对崇祯皇帝的忠心,也是毋庸置疑的,只不过自诩为贤明君王的崇祯,他的看人,识人眼光究竟有多准,那便是见仁见智了。

    看着崇祯皇帝一身黑衣,面容憔悴,年近五十的杨嗣昌紧咬牙关,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不住地一边磕头一边说道:“臣无能,致使大明祖陵被毁,中都失陷,臣罪该万死啊。”说着说着,他脸上的眼泪抑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崇祯心中一阵感动,回顾左右,急忙以目示意,王承恩会意,赶紧上前将杨嗣昌搀扶了起来,崇祯这才温言说道:“杨卿家不必自责,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想方设法剿灭流贼才是当前最重要之事。”

    杨嗣昌哽咽了一会,又伸出手来,擦干脸上的泪水,这才说道:“皇上不必担心,流贼之弊,便在一个‘流’字,如水一般,四处流动,难以捉摸,以至我大军只能追之不及,臣费尽心思,苦思良久,臣谬以为,想法设法破解这流贼的机动性,才是要害之处。”

    崇祯皇帝听了,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爱卿言之有理,只是如何破解这流贼的机动性呢?”

    杨嗣昌说道:“如今我朝抽调各地兵力剿匪,虽然军力强大,却导致了各地兵力的空虚,以至于流贼一旦逃逸成功,便可肆意四处流动劫掠。”

    崇祯听了,微微皱眉,说道:“贼军势大,若不集中兵力,何以破之?”

    杨嗣昌说道:“臣以为,为今之计,只能加饷,有了饷银,再多募集兵马,于我朝各个关隘,府城驻扎重兵,锁定流贼流动的路径,限制流贼的机动,再以大军一一剿灭,则大事可成。”

    崇祯听了,沉吟了一会,说道:“加饷之事,非同小可,暂时再议罢,洪承畴如今正率领大军,追赶闯王高迎祥一众贼寇,朕对他还是放心的。”

    杨嗣昌见状,便也不再继续谈及加饷一事,说道:“臣听闻后金皇太极派遣多尔衮征讨额哲,反被额哲率军击败,主力尽数丧身于归化城,想不到察哈尔部竟骁勇如此,有此强兵为我国藩属,臣谨为陛下贺。”

    崇祯皇帝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笑容,说道:“朕也是今日才得知的消息,锦衣卫骆养性刚刚把这份情报呈给朕,此战亦有我大明士卒参与,赵无忌亦在察哈尔部军中。”

    杨嗣昌说道:“额哲汗年纪不过五岁,臣早先听闻林丹汗正妻,囊囊太后机敏果决,不次男子,额哲年幼,察哈尔部能击败后金多尔衮,主持大局之人定是囊囊太后,身为女子,不让须眉,实属难得。”

    崇祯笑着说道:“骆养性在给朕的文书里提到,赵无忌的四千乡勇,此战也曾出力,没想到名动江南的第一才子,还能精通军伍之事。”

    杨嗣昌呵呵一笑,说道:“谁说书生不能掌兵?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说的不就是我辈书生掌兵吗?不过多尔衮精兵尽数折损于归化城下,于我大明却是个大好消息,后金遭此重创,今年想来是无力再来犯我大明边境了。”

    崇祯皇帝踌躇了一阵,说道:“既然赵无忌的乡勇如此精锐,如今流匪如此猖獗,朕打算调赵无忌入洪承畴帐下剿匪。”

    杨嗣昌听了,脸色一变,说道:“皇上万万不可如此,赵无忌乃是治政能臣,却非沙场骁将,乡勇助战,想来亦是外界夸大其词,真正力挫多尔衮的主力,应是察哈尔部的精锐骑兵,皇上若是让他去剿匪,只怕白白害了能臣性命。”

    崇祯说道:“爱卿所言有理,是朕欠思量了,如今察哈尔部连败后金两场,士气正旺,恐怕一统蒙古,也未可知啊。”说罢,目光闪动,似是在思索着什么。

    半晌,崇祯方才说道:“赵无忌身为大明臣子,总在草原上待着也不是正理,朕有意下旨,命其速速返回大明,杨卿家以为如何?”

    杨嗣昌听了,心中暗自苦笑,知道自己这位君主又打算开启制衡模式了,若是察哈尔部击败后金,一统草原,过于强大之下,反倒会威胁到大明,只有察哈尔部与后金两者互有胜负,谁又赢不了谁,才最有利于大明。

    召集赵无忌回来,正是为了减弱察哈尔部的力量,想到这里,杨嗣昌点头说道:“皇上所言极是,西北百废待兴,又是流贼肆虐之地,正需赵无忌这样的能臣坐镇。”

    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直以来就是农耕民族的心腹大患,因为他们天然便具有强大的机动力,可以迅速地在某个地区聚集,从而在局部地区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兵力,机动力的优势,也使得他们可以一击不中,便可远遁而去,而农耕民族只能徒呼奈何,追赶不上。

    大明朝对待草原上的这些游牧民族,采用的便是拉拢分化,拉住弱的打强的,尽量避免草原上出现一个统一的强大部落,实际上,原本后金的前身,女真族的努尔哈赤,便是大明辽东著名将领李成梁养的一条狗。

    李成梁扶持、利用努尔哈赤的女真战士,四处征讨其他的草原部落,到最后,他更是走向了养寇自重的不归路,故意放纵这些游牧民族壮大,以维持自己的地位和身家。

    结果李成梁最后玩脱了,养的猎犬最后反噬了主人,把女真慢慢养成了大明的心腹大患,在历史上,最终正是后金断送了大明王朝。

    后金初期,大明依旧使用制衡之策,当时也曾悬赏重金,邀请蒙古的林丹汗攻击努尔哈赤,实施以夷制夷,可惜当时林丹汗轻视努尔哈赤,并未派出精锐,错过了扼杀后金最好的机会。

    而今,当察哈尔部连胜两场,士气正旺的时候,崇祯皇帝便打算从背后扯扯察哈尔部的后腿,召回赵无忌,目的就是不想看到草原上再度出现一个统一的霸主。

第二百七十八章南楚的奇妙之旅(一)() 
南楚很年轻,他今年只有二十岁,比他姐姐苏泰小了六岁,然而他的身份,却使得使团之中,无人敢不尊敬他。

    他父亲是叶赫部的台吉德尔格勒,作为他父亲唯一的爱子,南楚将来执掌叶赫部只是时间问题。

    叶赫部是女真一族最古老的氏族部落之一,后世鼎鼎大名的慈禧太后也来自叶赫部,不过慈禧那一族人,祖上原本来自蒙古土默特,其后通过入赘的方式,加入了叶赫部,严格来说并不属于正统的叶赫部,而是属于异姓叶赫。

    德尔格勒台吉身体不太好,近年已经在慢慢地把权柄交向儿子手中,这次议和之旅,便被德尔格勒视为一次难得的历练儿子的机会。

    几百人的使团经过一路的长途跋涉,半个多月后,三月中旬,一行人终于来到了归化城外。

    此时的草原,依旧有些寒意袭人,草原上的积雪早已消融,露出枯黄的干草来,而嫩绿的新芽,却尚未长出,触目所及,哪里都是一片枯黄的颜色,察哈尔部早已得知了使团来到的消息,沿途都有专人向导领路,一路将他们引领到了归化城外。

    到了此处,负责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年轻的明军将领,身材瘦削,身姿不论何时,都如同枪杆一样挺拔竖直,笑容却是温和非常,接人待物使人如沐春风。

    这位明军将领名叫韩林,以城内空间有限的理由,他建议众人在城外扎营,使团的副使,二等轻车都尉,大学士鲍承先听了,非常不满:“韩将军,偌大的归化城,连我们这个小小使团都容纳不下吗?”

    韩林依旧是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鲍大人,这是摄政王的意思。”

    一等侍卫,牛录章京索尼在旁冷哼一声,说道:“没想到名震草原的黄金家族,如今居然被一个汉人掌权,为所欲为,可叹啊可叹。”

    南楚唯恐双方生出事端,急忙开口说道:“既然摄政王有令,那我等入乡随俗便是,就在此地扎营结寨罢,明日再行进城拜见额哲大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