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游行的百姓们慢慢地走到了钦差队伍的前面,停了下来,百姓们恭敬中带着一些畏惧,看着站在前面的卢象升和杨嗣昌。

    卢象升看着前面的百姓,轻咳一声,说道:“本官卢象升,奉当今皇上之命,前来巡视青州府城,各位父老乡亲,此番聚集游行,可是有事?”

    卢象升乃是五省总督,又是掌握着天雄军的无敌统帅,举手投足,自有一番威势在身,百姓们被他的威仪所摄,一时没有人敢出声说话。

    百姓们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李记茶馆的老掌柜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了出来,慢慢来到卢象升、杨嗣昌的面前,当即就要下跪行礼。

    卢象升急忙上前一步,赶在老掌柜下跪之前扶起了他,“老人家不必多礼,你们有什么诉求,可以说给本官,只要本官能做到的,一定替你们做主。”

    说罢,卢象升不动声色地微微扭头看向赵无忌,投去了略带责备的一瞥,赵无忌脸色一红,心想不好,看来是自己收取买路钱的事,又激起民愤了。

    老掌柜岁数有点大了,他刚要开口,就呛了一下,连续一阵急促的咳嗽,卢象升急忙吩咐手下取来一个椅子,请老掌柜坐下。

    歇了半晌之后,老人这才感觉舒服了一些,于是便对着卢象升和杨嗣昌拱手施礼:“小老岁数大了,身体不太好,让两位大人见笑了。”

    “老人家,你们上街游行,所为何事?”杨嗣昌一面含笑问道,一面在心中暗自思忖,待会该如何替赵无忌开脱。

    “小老等人之所以上街游行,乃是,”说到这里,老掌柜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民众队伍,这才继续说道:“我等众人,当初受奸人蛊惑,一时不辨黑白,冤枉了赵大人,让废止了城管费和卫生费,以至于城中如今污水横流,处处臭气熏天,地痞横行,肆意敲诈勒索,我等众人如今已幡然悔悟,晓得受了奸人蒙骗,让赵大人蒙冤,今日我等上街游行,乃是打算向两位大人请愿,希望两位大人能给赵知府说说,请他重新开征城管费和卫生费,请城管大队早日履责,造福我等青州府城的百姓们。”

    随着老掌柜的话音落下,后面的民众百姓们齐刷刷地说道:“请两位大人下令,重新开征城管费和卫生费!造福我等青州百姓!”说罢,百姓们一起跪了下去。

    卢象升目光呆滞,一时怔在当场,百姓居然会主动要求官府对自己征收税费?这未免疯狂了点吧?本官不会是在做梦吧?

    饶是杨嗣昌官宦世家,见多识广,此刻也讶异地长大了嘴,满脸的难以置信之色,这,这,赵无忌你是怎么做到的?别的地方老百姓是想法设法逃税,青州这里却是老百姓哭着喊着请官府向自己征收税费?

    卢象升揉了揉耳朵,昨日跟闯贼一战,实在太过紧张激烈,不会出现幻觉了吧?他含笑看向老掌柜,“哦,老丈可是要废止城管费?城管费本官记得,已经被李懋芳大人给废止了。”

第四百七十八章多赢理论() 
老掌柜非常吃惊,他觉得面前这位大人好像有些奇怪,刚才自己这边那么多人那么大声,难道他居然没有听清?轻咳一声后,老掌柜开口说道:“大人误会了,小老等人是希望能够恢复征收城管费和卫生费,并不是要废止它们。”

    “哦,”卢象升看了身旁杨嗣昌一眼,这才确定自己刚才没有听错,略一沉吟后,他对着赵无忌招了招手,赵无忌急忙快步上前。

    “赵大人,你治下的百姓要求你恢复征收城管费和卫生费,本官想问问你的意见。”卢象升和颜悦色地说道。

    “既然是百姓的要求,下官没有意见。”赵无忌很高兴,看来百姓们终于想明白了,终于能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了。

    “好,既然如此,本官便答应了你们的请求!”卢象升望着民众们颇有豪气地一挥手,当场拍板敲定了此事。

    “赵大人,此事便由你全权负责。”卢象升吩咐赵无忌道。

    “多谢青天大老爷,多谢赵大人!”民众们再度下跪行礼。

    “大家快快请起,”赵无忌上前扶起了正要下跪的几名百姓,这才朗声说道:“本官在此向各位承诺,城管费、卫生费自明日起开始征收,各位父老的心情,本官非常理解,所以本官决定,今日下午开始,城管人员便会返回岗位,提前开始工作!请各位父老放心!”

    得到赵无忌的承诺后,高兴的民众们放下了心,三三两两散了去,一个个脸上带笑,脚步轻盈。

    “太好了,我店铺旁边的臭水沟总算有人管了,再也不用担心客户被熏跑了。”

    “赵大人真是个好官,雷厉风行,我家附近的厕所也终于有人能给清掏了,那股味道啊,害得我家一个月都没敢开窗户。”

    “是啊是啊,其实那些城管人员,拿了工钱,最后还是要花掉,还是要到我们这里买东西的,在我们这里花掉,其实算下来,这些交上去的钱,最后都会回来。”

    “不错不错,听说赵大人对此有个理论,好像叫什么‘多赢’。”

    看着百姓们兴高采烈远去的身影,卢象升看了赵无忌一眼,心想此子当真是个人物,大明立国几百年来,能让百姓主动要求征收税赋的,也就这么一个人了。

    “你是怎么做到的?”卢象升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

    “说来话长,下官发明了一个理论,叫做多赢,且等下官为大人一一道来。”赵无忌拱手答道。

    卢象升举手示意,“赵大人,请打住,我等且先上路,到了府衙,你再跟本官解释你这个‘多赢’理论罢。”

    卢象升、杨嗣昌的手下,加上赵无忌带着的青州官员,一共好几百人,这么多人都在路上等候,卢象升打算等到了府衙,再好好和赵无忌谈一谈。

    片刻之后,众人终于来到了青州府衙。

    “下官虽然对这些商家和百姓收取了费用,然而这些费用,全部都被下官又花了出去,花在了雇工和改善青州城环境上面,下官自己,并无一文钱进账。”

    此处正是府衙的客厅,在场之人除了卢象升和杨嗣昌,便是赵无忌、史可法、李谦吉等三人。

    “下官雇佣城管大队,打扫街道,建设并清掏公厕,打击地痞流氓和贪官污吏,在城管大队的努力下,街道干净整洁,民众心情愉悦,进商家店铺消费的愿望增强,敲诈勒索的地痞流氓也受到打击,增添了商家的积极性和安全感,最后,城管大队的雇工拿到工钱,有了收入,最终还会把钱花在这些商家的店铺之中,最后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个循环中,任何一方都是受益者,所以下官称之为多赢。”

    卢象升、杨嗣昌两人听了,频频点头,半晌之后,卢象升似有所悟地说道:“依本官想来,你那征收的买路钱,莫非也是一样的思路?”

    赵无忌点了点头,“是一样的道理。”

    “能够让百姓主动交费,又能根据蛛丝马迹做出判断,迅速出兵救援本官,赵无忌,以你的才华,封侯拜相也是早晚之事。”卢象升说道。

    “大人谬赞了。”

    卢象升摆了摆手,“本官乏了,且先去休息,明日一早,本官便会返回济南府。”卢象升的意思,皇上吩咐的这番巡视就算是完成了。

    “大人不想知道,是谁在暗中陷害两位大人吗?”赵无忌沉声说道。

    卢象升本已转过身去,听闻此言,身子不禁一凝,停了一下,方才淡淡说道:“本官只看证据。”说罢,这才悠悠离去。

    杨嗣昌笑着扫了史可法二人一眼,二人知趣,当即也告辞而去,看着两人远去的背影,杨嗣昌徐徐站起,温言说道:“本官这就上奏给皇上,替赵大人洗清冤屈,请赵大人放心。”

    赵无忌躬身施礼:“如此,多谢杨大人了。”

    杨嗣昌端起茶盏,却又不喝,微微眯着眼睛,似是在思考什么问题一般。

    赵无忌不知杨嗣昌想做什么,又不好告辞离开,结果两人就这样沉默了半晌。

    杨嗣昌终于开口,“皇上曾给本官下了密旨,让我问问你,你收取买路钱的法子是否可行,能否推广到整个大明?”

    赵无忌一怔,随即便是哑然失笑,他斟酌了一番,便说道:“关于收取买路钱一事,不仅在青州,想必在朝堂之上,下官也是被人诸多误解,以为下官获利丰厚,此番正好借杨大人之口,还下官一个清白。”

    “其实,下官修建水泥路,收取养路费之举,绝不是为了敛财,实不相瞒,青州到临淄这条水泥路,长六十里,花费了无数人工和水泥,仅仅是修筑这条路,便花费了下官四万多两银子。”

    “因为成本高,所以这条路你收的买路钱也多,对吧?听说有御史弹劾你利用这条路收买路钱,拦路设卡,每月可得白银千两之多。”杨嗣昌说道。

    “大人不要听他们胡说八道,下官从这条路征收的买路钱,每月可得白银两千两以上。”赵无忌颇为自得地说道。

    “……”

第四百七十九章赚钱不是目的() 
“下官再重复一次,下官修筑这条路,绝不是为了敛财,实际上,下官从这条路上,每月净到手的银子,不过三百多两而已。”赵无忌说道。

    “怎么?你坐地收钱,居然每月还有一千七八百两银子的成本开销?”杨嗣昌觉得很奇怪。

    “大人改日若是有空,下官愿陪同大人前去那条路查看一番,让大人亲眼目睹,下官每个月花在这条路上的成本。”

    赵无忌开始扳着指头开始算:“第一,这条路雇佣了大约一千二百多人,每月工钱大约九百两银子,他们的工作是分成三班,每班四百人,昼夜看护维护道路两旁的栅栏,并在道路外面巡逻警戒,此外,若是道路有了破损,他们还会直接参与道路的维修。”

    行驶在水泥路上的牛车、马车,首先他们都运载着重物,其次这个年代的大明,橡胶还没有从海外传入,所以无论是马车,还是牛车,车轮都是木制的,有的车轮则会在最外面报上一层铁皮,来增加车轮的耐久度,这样的载重和车轮,对道路的损害是非常大的。

    “第二项支出便是维护道路所需的各项材料和工具的花费,如水泥、沙子、木头栅栏、扫帚、簸箕等等,合计每月大约六百多两银子。”

    “第三项支出,便是道路两旁的收费人员的工钱,每日运送买路钱的车辆和保安人员,这些支出每月大约二百多两银子。”

    “杨大人,您看,下官投入四万多两银子,费时费力,最终实际每月到手不过三百两银子上下,若是能一直保持这个数字,想要完全收回成本,大约需要十二年左右,大人试想,下官便是把这四万两银子放贷出去,每年也能有八千两银子的利息,而修建水泥路,一年所得不过三千六百两银子,此外还要为这条路的修建、雇工、材料、收费等种种问题操心劳神。”

    “杨大人,下官修这条路的目的,绝非是为了敛财,这也绝非是一条坐地生财的路子。”

    在大明,合法的利息大约是年利率百分之二十四,也就是说,一万两银子,放贷出去,一年可得两千四百两白银。

    “所以,朝中诸公因此事对下官的弹劾,下官只能敬谢不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