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娇悍-第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淑嘉神情自然,点头答道:“上次母亲生辰礼宴时,堂姐不是说想家了嘛,母亲想着堂姐来京数年,一直没能再见过父母家人,就送她回乡和家人团聚去了。早些出发,正好赶上回家过个团圆年嘛!”

    等过了冯援的周岁礼宴,就是腊月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备年,要是再遇上雨雪天气,行路愈发艰难,说不定就错过除夕团圆守岁了。

    潘玉儿见冯淑嘉神情坦荡,不似作伪,心下疑惑,难不成冯淑嘉是真的不知道这个中情由?

    “哦,是吗。那你堂姐是什么时候回去的?”潘玉儿又问。

    “上个月二十六,算算日子,都一个多月了呢!护送堂姐回乡的人,也应该在赶回程了!”冯淑嘉笑道。

    心底却暗自警醒,潘玉儿和冯淑颖一向没什么交集,而且上次来家中做客,潘玉儿明显不喜欢冯淑颖,还让她小心提防,那为何今天一而再地问起冯淑颖的事情?

    “是吗……”潘玉儿沉默一瞬,又抬头笑着解释道,“这个月月初,我和表姐出门上街时,恰巧看到钤有武安侯府徽样的马车队伍离京,恍惚间看见马车上坐着的人似乎是冯大姑娘……原来是我看错了。”

    你当然没有看错!

    冯淑嘉心想,那是冯淑颖半道上和李景私奔被抓回来之后,再次被押送回乡。

    不过这话,她可不能和潘玉儿说。

    揭破了冯淑颖的丑事,于她,于武安侯府,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也是当初白氏愿意和中山伯府私下里和解的原因。

    “玉儿姐姐肯定是看错了!”冯淑嘉笑道,“上个月二十六日清晨,我亲自送走的堂姐呢!”

    “是吗?原来是我看错了呢!”潘玉儿笑笑,语气有些敷衍。

    她肯定没有看错,她可是一直都盯着武安侯府,盯着冯淑颖呢。

    月初,她亲眼看见武安侯府的护院一路纵马疾奔,穿街过巷,然后停在候府门口,从马车上押下中山伯世子李景,还有狼狈憔悴冯淑颖。

    再过了几日,又是一队车马,从武安侯府出发,一路出京,往西南方向奔去。

    郴州,恰好在京城的西南方向。

    可冯淑嘉的性子又不像是会撒谎的……

    潘玉儿默然沉思,而后怜悯地朝冯淑嘉喟叹一声,这个傻姑娘,只怕是被白氏保护得太好,对于外界的情势一无所知吧!

    不过,既然冯淑颖已经被遣送护家,今生再也没有和李景勾结做妖的可能,她也就放心了。

    潘玉儿了却心事,想着先前一群人围着冯淑嘉夸赞的情形,又噗嗤一声笑了起来,低头和冯淑嘉窃窃私语:“我刚才见那么多人围着你夸赞,那眼神都亮晶晶的,充满着打量,怎么,侯夫人是打算这就替你相看了吗?”

    冯淑嘉今年十岁,再过一个月,翻过年就是十一了,此时提前准备相看,也是可以的。

    等冯淑嘉找到一个强有力的夫家,武安侯府也就能在这乱世的洪流之中,立根更稳一些。

第七十八章 风雪自安然(二更)() 
冯淑嘉愣了愣,旋即恍然大悟,怪不得白氏今日突然间将她给推了出来,原来是打的这个主意!

    嫁人么……她还从未想过。

    潘玉儿看冯淑嘉一脸的茫然,啼笑皆非,轻轻地点了点她的额头,笑道:“看你一脸懵懂的模样,就知道你还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情。不过,这也没什么,毕竟你还小嘛!”

    冯淑嘉想,这不是小与不小的原因,而是嫁人从来不是她重生的目的和意义。

    好在潘玉儿不过是随口一提,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谈起隆庆元年的晋王萧钢勾结西凉叛乱的那场战事来。

    “武安侯一战成名,成为大梁的战神,民间盛传西凉贼人只要听闻侯爷的名号,就会吓得望风溃逃,那情形,单是想一想,就让人心生敬仰,意气豪迈!”潘玉儿一脸好奇的神色,问冯淑嘉,“你有没有听侯爷说起过那场战事?”

    冯淑嘉想了想,摇了摇头。

    迄今为止,她最清楚的战事,就是冯援降生时,冯异绝地逃生的那一次了。

    至于其他,她不过是大略听闻过罢了,不见得比大梁百姓知道的更多。

    “父亲从来不和我讲这些事情的。”冯淑嘉神情带着几分遗憾,叹息道,“或许是觉得我是姑娘家,不适合听闻那些血淋淋的残酷战事吧。”

    潘玉儿一噎,颇有些灰心丧气,冯异和白氏夫妻俩,将冯淑嘉保护得是真好……

    连寻常的战事冯淑嘉都不清楚,那她想知道的那些隐秘之事,更是打听不到了。

    “那还真是遗憾……”潘玉儿摊手说道,神情颇为无奈和失望。

    冯淑嘉想,将来要做太后的人,和她这样的普通人想的就是不一样,她倒是宁愿永无战事,四境安稳,少一些流血和牺牲。

    战争,从来都不是某一个人,或是某一类人的事,它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团圆和幸福。那些永远留在战场上的将士,从来都不知道,他们的家人在他缺席的余生里,会多么地痛苦。

    等冯援的周岁礼宴结束,腊月也就悄然而至。

    腊八那天,天空飘了一整天的大雪,从早到晚,密密匝匝,一直都未停歇。

    雪覆地近一尺,视线所及之处,尽是一片白茫茫的,勉强能分辨近处的树木屋舍罢了。至于远处,就只剩下一片起伏苍茫的雪白。

    冯淑嘉早上请安之后,干脆就留在颐和堂里,陪伴母亲幼弟一起说话赏雪,也免得一来一回,深一脚浅一脚的小径难行,再跌倒或是冻得生病了。

    颐和堂里烧了地龙,屋子里还摆着红彤彤的炭盆,人处其间,非但不觉得冷,还有些初春微暖的错觉。

    冯援是闲不住的,拿着他抓周礼上抓的那张小弓,满屋子里的乱跑,一会儿套在颈上,一会儿套在胳膊上的,很快便出了一头薄汗。

    何妈妈好不容易哄得他安静下来,拿帕子替他擦干净了脸上颈间的汗渍,又在他后背处垫了一层细软干净的棉布吸汗,这才将他袄子上的金丝盘扣解开了,敞着怀穿。

    白氏从窗隙间看着外头蒙蒙的飞雪,似自言自语:“这么大的雪,宫里面不会再特地赏赐腊八粥了吧……”

    话刚说完,外头就传来小丫鬟急急的禀报声,说是宫里来赏赐腊八粥了。

    白氏忙在腊梅的搀扶之下,下地整理好仪容,庆幸道:“幸亏早就将这身厚重繁琐的侯夫人仪服穿戴准备好了,否则这会儿还不得手忙脚乱。”

    采薇和何妈妈等人,也忙替冯淑嘉和冯援穿戴整齐,一起出门拜谢宫中赐粥。

    雪下得大,迷得人几乎辨不清出前路,又有寒风凛冽吹面,如刀割一般生疼,前来赐粥的公公和护卫的御林军也都不耐在这风雪里长久受冻,赐粥谢赏之后,便匆匆告辞而去。

    送走了天使,白氏便忙领着一双儿女匆匆折回了颐和堂,褪去厚重的首饰仪服,还上轻便软和的家常袄子,舒服地歪在罗汉床上。

    冯淑嘉和冯援也脱去貂毛披风,偎在白氏身边,听她读那些诗文故事、警句格言。

    一时间宴息室里除了窗外呼啸的风雪,就只剩下白氏轻柔圆润的朗诵声,恰如那春风吹过解冻的山泉,淙淙潺湲,流过一路温暖的春意。

    至于宫里赏赐的腊八粥,自有婆子提到颐和堂的小厨房里去温热。

    皇宫深深,武安侯府离着皇宫也不算很近,这一路风雪中提过来,本来温热的腊八粥早就凉得不能入口了。

    因为冯淑嘉也留在了颐和堂,白氏干脆吩咐午饭就在小厨房里做,省得小丫鬟顶风冒雪地去大厨房提饭奔波受冻,端上来的饭菜也能正好温热可口。

    至于大厨房,则只管做下人们的午饭就行。

    吃过午饭,白氏精神疲倦,便到内室午睡去了。

    冯淑嘉带着冯援在宴息室里玩耍。

    冯援调皮,趁冯淑嘉一个没留意,悄悄地溜到窗户边上,伸手猛地推开了的窗子,结果冯淑嘉还没怎么着,他自己倒是被迎面扑进的风雪呛得连打了几个喷嚏,发上眉梢还粘上了几片飞雪,苍白点点。

    冯淑嘉慌忙抬手合上窗子,又将冯援抱在怀里,替他擦去面上头上的雪花水珠,心疼道:“有没有冻到?”

    又吩咐何妈妈和采薇:“将炭盆拿近一些,给小世子暖暖手。再倒一杯热水来。”

    冯援还小,这要隆冬腊月的招了风寒感冒的,可就不好了。

    何妈妈很快将炭盆挪了过来,采薇也将温热的白开水递给冯淑嘉。

    冯淑嘉往罗汉床边上挪了挪,让冯援离着温暖的炭盆再近一些,又试了试茶盏里的水温,仔细地喂冯援喝下。

    上等的银霜炭,烧起来没有刺鼻熏烟的浓烟或是气味,离得近一些也没有关系,只要小心别被炭火溅到就行。

    好在之后冯援再也没有打喷嚏,脸色红润,精力过剩,没有任何的不适。

    冯淑嘉这才放下来心,对冯援展开一番春风化雨般的教导,让他明白天气严寒,要懂得保暖,否则万一生了病,非但不能再尽情地玩耍,还要捏着鼻子喝下浓黑的苦药。

第七十九章 围雪各话(三更)() 
腊八之后就是年,因为各家都在忙着备年货,所以总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地快。

    今年腊月多雪少晴,十日里能有两日晴朗明媚的天气,都实属难得,经常不是风雪交加,就是天气阴沉,看起来就让人觉得凉飕飕的,不愿意出门。

    白氏经常对着外头肆虐的风雪,眉头轻蹙,担心不已:“今冬天气格外寒冷,滴水成冰,京城尚且冻得人伸不出手来,也不知道边关得冷成什么样……”

    冯淑嘉也很担心远在边关的父亲是否能吃饱穿暖,是否要冒着严寒击退敌人的窥伺或是进攻,但是她看着白氏已经微凸的小腹,还是尽量轻快地安慰道:“最近边疆少战事,粮草也充足,父亲又是主帅,御冬的棉衣肯定还是有的。母亲不要过于忧心。”

    也许是了结了冯淑颖的祸事,白氏渐渐地放宽心来,冬日里又多静少动,身体慢慢地将养得丰腴起来,就是面上也常泛着一层康健圆润的光泽。

    白氏点点头,顿了顿,又回头笑了起来:“不过,严冬虽然难熬,但是‘瑞雪兆丰年’,以今年的雪势来看,明年庄稼定然是大丰收。民以食为天,粮食充足了,天下也就太平了。”

    这样冯异就能少上几次战场,少受一些伤了。

    冯淑嘉笑着点头附和,心里却想着早些时候府里婆子们议论,说是今年冬天因为雪势过大,已经压塌损毁了许多的屋舍,尤其是南城贫苦人家住的简陋的棚户,更是无一幸免。

    大风雪天的,这些贫苦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境况十分凄惨。

    好在当朝杨皇后恩慈,不仅带头捐出银钱,还谕告杨家具体负责城中施粥建舍的相关事宜,一定要保证灾民的衣食住舍,尽量减少伤亡。

    有了杨皇后的表率在前,后妃们纷纷捐银捐物,并且知会宫外各自的娘家叔伯兄弟帮忙救助灾民,一定不能在此事上落于人后。

    隆庆帝登基才刚三年,和杨皇后虽然是年少夫妻,感情深厚,却也向来是雨露均沾,不偏不倚,后宫里谁不想趁着大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