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娇悍-第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八十三章 恩怨(三更)() 
白氏得闻消息之后,静默片刻,吩咐下去:“不必再理会这些事情。”

    中山伯府里各种关系盘根错杂,利益纷争不断,只怕往后还有得闹腾。反正冯淑颖已经送走,武安侯府和中山伯府再无任何干系,她何必要再拿别人家的麻烦来烦扰自己。

    有这个工夫,倒不如好好地安心养胎。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怀孕的前头三个月里,先有冯异奉命镇守边关,夫妻不舍分别;后有冯淑颖恩将仇报伤害冯淑嘉,甚至还不顾礼义廉耻和李景私奔,又赶上她的生辰礼宴和冯援的周岁礼宴,她劳神伤思,疲惫过度,还是怎么的,白氏总觉得这一胎怀的十分辛苦。

    现在好不容易有工夫好好静下心来歇一歇了,她可不愿意因为不相干的事情再浪费精力。

    然而冯淑嘉却在暗地里一直紧盯着中山伯府。

    前世,中山伯府在李景的引导之下,可是汾阳王手底下里的一员“得力猛将”。武安侯府阖家蒙冤被斩,就是李景伙同冯淑颖伪造出冯异通敌叛国的“证据”,在汾阳王的示意之下,在大朝会上呈出,一举定了冯异抄家灭族的死罪。

    而冯淑颖在此之前就将借故郴州山南村的父母兄弟,与武安侯府分宗,从此再无干系,顺利地逃过了一劫。

    今生她弄走了冯淑颖,摆脱了李景,没有武安侯府做后盾的李景,在中山伯府的处境更加艰难了。在这种情形之下,难保李景不会狗急跳墙,提前投入汾阳王的麾下,供其驱使,无所不为。

    “这件事情,你跟谁不都要提起。”冯淑嘉叮嘱采露,“就是面对母亲也一样。大春和小春那里你也要反复叮嘱,决不许泄露半个字。”

    采露自知兹事体大,郑重应下。

    死了一个无名小丫鬟,对于中山伯府这样的勋贵之家来说,原本算不上什么大事,随便安个病故,也就圆过去了。

    深宅大院的,谁家没有点不可摊开来论的阴私呢。

    可中山伯府这回却像是完全没有想到这一茬似的,任由事情越闹越大,最终成为市井街巷茶余饭后议论的谈资。

    听说有些书生,还为此特地写了词话本子,专供在茶楼酒肆说书艺人使用。

    有那明白事理的,知道这是中山伯继室崔氏的手笔,目的就是为了抹黑李景,为自己的儿子夺取世子之位;有那不知事的,便怒斥李景禽兽不如,为了一己私欲,不顾祖宗廉耻,竟然活活害死了一条鲜活的生命。

    对于那个可怜的投缳自缢以明志的无名小丫鬟,大家倒是都充满了同情,这样一个如花年纪的女孩子,活生生地成为少主子发泄**的工具,成为内宅争斗的祭品,着实是可怜,可叹。

    采露一开始顾忌冯淑嘉年纪还小,一些话不好和她说的太明白,尤其是事关男女之事,如非必要,她总是略过不提。

    然而几次过后,她发现冯淑嘉在听她回事的时候,不论多么难以启齿的事情,冯淑嘉都能够面色平静的倾听分析命令,丝毫都不忸怩。

    采露便渐渐地放宽了心,将大春和小春兄弟俩打听到的消息,一一都回给冯淑嘉知道,免得她在这种“好意隐瞒”之下,不小心错漏了什么重要信息,再影响冯淑嘉的判断。

    对于自家的这个姑娘,采露现在是一点也不敢轻看了。

    李景除夕夜不顾祭拜天地祖先的祭典,强睡了其父中山伯看中的小丫鬟,最终逼得小丫鬟投缳自缢的事情,越传越盛,最后都传到宫里头去了。

    寿阳公主是隆庆帝的幼妹,和长嫂杨皇后关系一向极好,两个人不似姑嫂,倒像是姐妹一般。因此杨皇后听得宫中传闻之后,便召了寿阳公主进宫,拿这件事情询问她。

    “中山伯世子除夕夜做的荒唐事,你在公主府听说了没有?”坤宁宫里,杨皇后和寿阳公主相对而坐,一面看宫女分茶,一面问道。

    寿阳公主不甚在意地摇摇头,说:“我最近都窝在公主府里临摹荔山居士的画作,哪里有功夫打听这些街谈巷议!”

    “三月三还早着呢,你这就用上工夫了?”杨皇后诧异。

    “早什么呀皇嫂,李婉宁这会儿都应该把荔山居士的诗文都重新背过一遍了!我要再不奋起直追,就只管等着三月三荔山诗社集会时被她挤兑,将这社长之位拱手想让好了!”寿阳公主懒懒地靠在大迎枕上,语带嘲讽。

    说罢,还不忘记吩咐正给她捶肩捏背的小宫女,“肩膀再好好地捏一捏,这两天都在忙着临摹荔山居士的画作,浑身酸痛,都快累死了!”

    小宫女轻声应诺,手下愈发地仔细了,按摩得寿阳公主舒服地眯起了眼睛,似要睡过去一般。

    杨皇后看着懒洋洋的寿阳公主,无奈地笑道:“你就是再不喜欢她,也不能这样直呼其名啊!她好歹是陛下钦封的贞慧郡主,你称呼她一句嘉号,也没什么损失嘛!”

    寿阳公主哼哼两声,半真半假地抱怨道:“这还不要都怪皇兄!他恩封李奉贤为汾阳王就算了,那是按军功犒赏,可他为什么还要赐封李婉宁为贞慧郡主?贞慧?哼,就她那样嚣张跋扈,心眼却被比针尖儿还小的人,哪里配得上这两个字!”

    寿阳公主原本就因为荔山诗社的社长之争,和汾阳王李奉贤的嫡幼女李婉宁生了罅隙,彼此相逢时也往往是针尖对麦芒,各不相让。

    原本李婉宁因为寿阳公主的身份,还知道克制收敛一些,可是自打李奉贤被恩封为国朝第一位异姓王候汾阳王,她自己也被赐封为贞慧郡主之后,李婉宁自觉自家身份今非昔比,再面对寿阳公主的时候,气焰更盛,连面子上的暂时相让也不肯了。

    用李婉宁私下里的话来说,整个大梁的江山现在都要靠着她的父亲来稳固,寿阳公主一个吃白饭的寡妇,有什么资格和她相争。

第八十四章 人生自是有情痴(一更)() 
这话传到了寿阳公主的耳朵里,气得寿阳公主差点直接带人打上了汾阳王府。

    志趣相投、恩爱情深的驸马林樨不幸早逝,这是寿阳公主心中最隐秘而深刻的伤痛。李婉宁这样当众撕开她的伤口,还讥讽恶毒地往她伤口上撒盐,寿阳公主怎么会不愤怒滔天呢。

    要不是寿阳公主身边老嬷嬷及时劝住她,又赶紧派人通知了坤宁宫的杨皇后来劝阻,只怕两人得闹成满京城的笑话呢!

    这样一来,寿阳公主就将李婉宁给彻底地恨上了,连提起对方的名字,都觉得是对自己的侮辱。

    坤宁宫里都是杨皇后的心腹,大家早就习惯了寿阳公主对贞慧郡主李婉宁的不满,因此个个面色如常,就跟没有听到这些话似的。

    这也是寿阳公主喜欢往坤宁宫来的原因。

    杨皇后和她与其说是姑嫂,倒不如说是姐妹,而在先太后去世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杨皇后甚至还充当起母亲的角色,安慰她,陪伴她,教养她。

    坤宁宫对于寿阳公主来说,就如寻常妇人的娘家一般,在这里她有杨皇后的保护和宠爱,完全可以收起国朝最尊贵最受宠的公主的端庄与优雅,随心所欲,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杨皇后无奈地摇摇头,知道寿阳公主一向不待见李婉宁,也不再多劝,免得火上浇油,转而又提起了先前的话题:“中山伯世子除夕夜不顾祭祀祖先的典仪,强睡父亲房中的小丫鬟,以致小丫鬟投缳自尽以明志的事情,满京城都闹得沸沸扬扬的,这宫里头都得知了,你竟然没有听闻过?”

    寿阳公主微阖的眼睛立刻瞪得浑圆,整个人也立刻坐直了,神情诧异,难以置信:“怎么会?李景那孩子,不是听说挺懂事儿的吗?

    人长得好,脾性文采也不错,十五岁了,身边却干干净净,连个贴身伺候的丫鬟都没有,就冲这最后一点,听说许多闺中少女都默默地思慕着她呢!

    这样的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一句话里两个“这样”,杨皇后却不糊涂,叹息道:“谁说不是呢!我就是因为不相信李景这样知礼出众的孩子,会做出这等失德毁礼的事情来,所以才想要问一问你的。怎么,看样子,李三姑娘并没有登门向你求救啊?”

    寿阳公主摇摇头,不解地问道:“不过是死了一个小丫鬟的事情,用得着李魏紫向我求救吗?”

    即便是闹出来了,只管找个借口遮掩过去就行了。

    世上最易也是最多人无缘无故“消失”的地方就是后宫,寿阳公主自小见得多了,并不觉这有什么难处理的。

    杨皇后一看寿阳公主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便将听来的事情都告诉了她:“听说这次闹腾得很厉害,中山伯夫人崔氏觉得李景如此不敬祖先,欺凌弱女,致人大年下的自尽以明志,实在是失德败坏,难以胜任世子之位,正请求中山伯上书剥夺李景的世子封号呢。”

    寿阳公主蹙眉道:“竟然已经闹到这个地步了吗……那个崔氏,还真是迫不及待呢!”

    杨皇后听寿阳公主这么说,诧异扬眉:“怎么,听你这话的意思,你对他们家的情况有所了解啊。”

    “也算不上是了解,不过是听李魏紫随口提过两句,我又根据常理猜度的罢了。”寿阳公主不甚在意地摇摇头,说,“继室嫌弃先头夫人留下的孩子阻了她和子女的路,于是就设法搬来这绊脚石,这不是世态人情嘛!”

    杨皇后笑笑,说:“那看来,这次崔氏可没怎么给你留面呢!”

    李魏紫怎么说也在寿阳公主面前伺候过几年,且当时还很得寿阳公主的喜欢,眼下归家还不足一年,崔氏就如此迫不及待,大年下的就发作,可见对于寿阳公主并没有多少顾忌。

    寿阳公主毫不在意地摆摆手,说:“她给不给我留面子,我在乎吗?李魏紫不来求我更好,清官难断家务事,事情闹得这么大,我就是有心帮他们姐弟俩一把,也要顾忌着名声。”

    所以说,李魏紫是个聪慧的可人儿,知道在这种情势下,她即便是以公主之尊,也不好轻易替李景抹平这件事情,便缄默不言。

    博得了她的好感,多留一分情面,才能在事无可解的时候,成功地求得她出手帮忙。

    寿阳公主并不觉得李魏紫这样的“心计”有什么不好,反而她很欣赏李魏紫的隐忍坚强和知进退。

    寿阳公主很快将这件事情抛之脑后,看分茶的宫女动作纤巧熟练,如行云流水一般,清泠山泉遇上雨前龙井,茶汤清亮,香味清雅宜人,不由地眯起眼睛,细嗅茶香,轻吟道:“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对面正要举杯轻啜的杨皇后,闻言动作一顿,哀怜地苦笑一声。

    已故的驸马林樨,最爱的便是这雨前龙井,还曾经手书唐昭宗时户部侍郎陆希声这首《茗坡》以明志趣喜好。

    寿阳公主原本不爱味道清芬宜人的绿茶,嫌其味道寡淡,成亲之前,她一直爱喝的都是味道醇厚浓郁的普洱茶。

    大概是爱屋及乌,和林驸马成亲之后,寿阳公主在喜好和口味上都慢慢地向林驸马靠拢。到了现在,雨前龙井已经成了寿阳公主唯一仅饮的茶品。

    杨皇后觉得,寿阳公主与其说是喜欢这雨前龙井的清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