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娇悍-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可不就是亲自制作过花灯吗!

    在前世最为艰苦的那段岁月,她为了吃一口饱饭,好有力气继续追查所谓“武安侯通敌叛国”的真相,什么辛苦的营生都做过。

    眼底一瞬间闪过一丝阴霾,然而在听到冯援的拍手欢呼时,又如春山上的冰雪瞬间笑容,全化作了溶溶的春水,温柔而轻快。

    今生不是前世,武安侯抄家灭族的悲剧,也一定不会再次发生!

    正在说话,外头响起李夫人的声音:“马车里的可是大侄女?”

    冯淑嘉连忙喝停马车,掀开帘子,就见李夫人着一身绛紫披风,含笑立在马车一旁,身边跟着的是一身浅朱披风的韩氏,和一身桃粉镶兔毛儿披风的李娇容。

    “伯母,嫂子,娇容。”冯淑嘉一面笑着招呼,一面跳下马车。

    冯援也被采露抱了下来,姐弟俩和李夫人等人见礼之后,冯淑嘉见三人似是步行而来,诧异地问道,“伯母,你们没有乘坐马车过来吗?”

    韩氏笑道:“是乘坐马车来的,不过东直大街每年元宵节的花灯会都人山人海、花海灯潮的,马车可不方便进出。母亲怕你们姐弟俩不知道,特地在这街口等着呢!”

    冯淑嘉恍然,还真是这么个情况,她真是许久不来元宵节花灯会,都不记得了呢!

    “多谢伯母!”冯淑嘉笑着道了谢,吩咐车夫自己去寻地儿停放马车。

    韩氏见状,吩咐自家护卫带着武安侯府的车夫去停车。

    “今日观灯的人多,停放车马的地方不好寻,还是让他领路吧,免得你们一番好找。”韩氏笑道。

    “多谢嫂子!”冯淑嘉笑着道谢。

    冯援年纪太小,冯淑嘉怕他受不得累了,又担心人来人往的容易走散,便叮嘱何妈妈抱紧他,和众人一起步行前往东直大街的自家分到的彩棚。

第八十七章 争位次(一更)() 
到了东直大街,街上愈发地热闹了。除了悬挂于屋角街沿的花灯,还有巨商富贾宦官人家搭设的花灯彩楼,有一层层堆叠起来的普通的叠山样式,也有做成各种鹏鸟、老虎等飞禽走兽模样的,还有铜钱、扇面、灯笼等常见之物,更有亭台楼阁等精巧的建筑……

    更绝的,还有做成敦煌飞天的,云髻高耸,衣袂翻飞,似要乘风而去一般。

    当然,所有的花灯彩楼都未点燃,只在周围以烛花照明,让人大略欣赏其形罢了。

    因为按照惯例,要东直门口官府扎设的花灯彩楼点亮之后,其他的花灯彩楼才能依次点燃。

    但是因此而愈发可以想见,花灯彩楼点亮时的夺目盛景。

    冯援激动地连连拍手欢呼,何妈妈差点都抱不住他。

    冯淑嘉看着越来越汹涌的人潮,不得不让张护院亲自抱起冯援,免得他不小心挣扎到了地上,再被人潮给冲散了。

    武安侯府的观灯彩棚离着鼓楼还有一段距离。

    毕竟是朝廷新贵,不管如何得圣眷恩宠、大权在握,都不能和皇亲贵族、百年世家相提并论。

    冯淑嘉一行人到达的时候,观灯彩棚里已经坐了几个人,都是如武安侯府和李家这样的勋贵武将的家眷。

    居中有个妇人,满身珠翠,光彩照人,十分夺目,正笑眯眯地端坐着,听着周围人的逗趣。

    正是中山伯夫人崔氏。

    冯淑嘉脚步一顿,悄悄落后李夫人一步,韩氏半步,和李娇容并肩前行。

    何妈妈已经从张护院手里接过了冯援,紧跟在冯淑嘉身边。彩棚里都是些权贵女眷,张护院并不适合进入,免得唐突了娇客。

    李夫人和韩氏不觉有异,虽然冯异官职高于李达,但是冯淑嘉和冯援却是晚辈,她们又受白氏的嘱托照顾姐弟二人,当先一步也是应当。

    崔氏一眼就看见了李夫人和冯淑嘉,立刻起身,笑着迎了上去:“李夫人你们来了。”又看着冯淑嘉,亲切地问道,“侯夫人怎么没来?”

    冯淑嘉敛衽见礼,神色如常:“家母身子不适,不克前来。”

    对于崔氏,她心底的恨并不比对李景少一些。

    那些年,崔氏眼看着她不得李景欢心,在清晖园过得连个小厮都不如,却因为她名义上是李景的妻子,就猜忌折磨她,依仗着婆母的身份,要她从早到晚地再松鹤堂立规矩。

    她在松鹤堂,做的是粗使婆子的事情,吃的却连那只看门狗都不如。

    李景那时候恼恨她“隐瞒”武安侯府已经得罪汾阳王的事实不说,害得他费尽心思,结果却娶了个祸害累赘,巴不得崔氏将她弄到松鹤堂去,狠狠地折磨,眼不见为净,还能出口恶气,自然不会看在所谓的“夫妻情分”上,去帮她说情。

    那个时候,她软弱又偏执,不肯说一句软话求饶,就这样默默地挺直着脊梁,任由他们磋磨;也愚笨不堪,不知道想法子躲开李景的眼线,将消息传回武安侯府去,让父母早做防备,才有了后来的抄家灭族之祸……

    想起往事,冯淑嘉心底起伏难平。

    这是她第二次见崔氏,然而心底的恨意较之上次,并没有减少一丝一毫。

    上一次和崔氏相见,是李景撺掇冯淑颖私奔,被张护院看押回京时。

    当时,按照白氏的意思,是要押着李景直接打上中山伯府去,将事情闹得越大越好,让中山伯府没脸,也借此机会在京城权贵之中立威,看谁以后还敢这样算计他们武安侯府。

    可是冯淑嘉却委婉地劝阻了白氏,因为没有人比她更清楚中山伯府内里的盘根错节,以及他们为了利益可以完全不要脸面的无耻卑劣。

    若是直接打上门去,只怕崔氏不但能借机夺了李景的世子之位,还能巧言狡辩,将污水泼向武安侯府,让她们得不偿失。

    “母亲,狗急跳墙,虽然这件事是堂姐做得不对,可咱们也不能完全抛下她不管。万一中山伯府的人推卸责任,倒打一耙,到时候不止堂姐清白有损,就是武安侯府也难脱非议。”冯淑嘉不能实话实说,只能如此劝解白氏,“不管怎么说,堂姐近几年总是生活在咱们家的。”

    白氏思索片刻,改变主意,让人“请”了中山伯夫妇过府,亲眼目睹他们儿子的卑劣无行,无可狡辩,只能乖乖赔罪认罚。

    事后,白氏还夸赞冯淑嘉小小年纪的就想事周全呢。

    冯淑嘉心底郁郁难平时,原本围在崔氏周围的其他人也都忙跟随而上,满面和气地寒暄。

    冯淑嘉只得收起心思,大方得体地应酬。

    大家寒暄后,各自坐下。

    原本这一座彩棚是以白氏为尊的,眼下白氏没来,冯淑嘉又是小辈,崔氏便起了争胜为首的心思。

    李夫人不想破坏游玩的兴致,眼见着崔氏离开先前的坐位,坐在了属于白氏的主位上,只是笑笑,转身在自己的座位上坐下,还吩咐丫鬟移了两张桌椅过来,让冯淑嘉和冯援跟在她身边。

    这原本就是她事先答应白氏的,照看冯淑嘉和冯援姐弟二人。现在崔氏抢了白氏的坐位,让冯淑嘉姐弟俩无处安坐,她自然得既为他们姐弟俩寻得坐位,又要保全他们的面子。

    崔氏原本还担心李夫人会不满,想要和她争上一争,毕竟,李达的身份虽然不如中山伯尊贵,但是胜在有实权,又得隆庆帝的重用嘛!

    而且冯淑嘉和冯援姐弟俩是跟随李夫人一起来观灯的,感情亲昵融洽,崔氏还真担心李夫人会拿冯淑嘉姐弟俩做借口,给她难堪呢。

    见李夫人这么好说话,崔氏一颗心顿时安定下来,紧绷的身体松弛下来,神情自得地端坐在主位上,享受着原本围在她身边的那群人的奉承。

    冯淑嘉垂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崔氏这样争强好胜贪图小利,却又急躁没城府的性子,早晚会给她自己,甚至是给中山伯府招来灭顶之灾的。

    且等着瞧好了!

第八十八章 怼回去!(二更)() 
酉时二刻,一声冲天惊雷从鼓楼直上云霄,在半空中爆裂出无数的花火,如流星从天洒落,格外夺目绚丽。

    在这绚灿的盛世烟花之中,一个明黄的身影登上鼓楼,身后簇拥着一群高髻华服的妇人。

    东直大街上观灯的人先是一惊,接着纷纷跪伏在地,口呼唤万岁,声震九霄。

    冯淑嘉也紧随李夫人等人快步走出彩棚,当街跪地垂首,口中三呼“万岁”,眼睛却一直紧盯着何妈妈身边茫然跪着的冯援,生怕他不分轻重,再继续如先前一样闹着要去看花灯。

    天颜威仪,岂容侵犯!

    一个不小心,就是抄家灭族的灾祸。

    小孩子最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撒娇,什么时候该听话,冯援眼见着周围的人个个跪伏在地,垂首恭敬,一片肃静,哪里还敢再闹腾,悄悄地挪到冯淑嘉身边,紧紧地握着她的手。

    好在鼓楼上的隆庆帝很快抬手喊了“平身”。

    冯淑嘉松了一口气,忙扶起冯援,往人群里缩了缩。

    下意识的,冯淑嘉想要躲着隆庆帝远远的,前世,就是隆庆帝一道圣旨,定了冯异通敌叛国的大罪,终结了短短十数载繁华的武安侯府。

    她怨恨昏君不明,任由奸佞专权,祸害忠良,却也无可奈何。

    上达天听,对于彼时被李景幽禁在清晖园的她来说,难胜登天。

    若不是李景搭上汾阳王之后,逐渐受到了器重,觉得她一个孤弱女子构不成威胁,放松了对她的监管,只怕她还不能搜集证据,在新帝登基之后,击响登闻鼓,为父亲沉冤昭雪。

    冯淑嘉心中躁乱,一心看顾着冯援,连隆庆帝说了什么都没打听清楚,反正不过是励精图治、为国为民的辛劳,以及如今的大梁四境宴安、物阜民丰、歌舞升平之类的太平景象。

    可是她清楚地知道,隆庆一朝别说是继往开来,建立不世功业了,就是勉强守成都算不上。

    隆庆帝自以为智勇过人,是不世出的圣明帝王,但其实就是一个刚愎自用、嫉贤妒能、骄奢淫逸的昏君,从其死后谥号就可见一斑——梁荒帝。

    昏乱纪度曰荒,纵乐无厌曰荒,内外从乱曰荒,好乐怠政曰荒,从禽无厌曰荒,从乐不反曰荒。

    而此时的隆庆帝,声如洪钟,似乎要将他的意志传达每一个民众的心中,从语气间都能想见他的如今意气风发、意气豪迈。

    从一个不起眼的三皇子,非长非嫡非贤,却一路挫败了诸多兄弟,承继大宝,执掌天下人的生死大权,隆庆帝的得意骄傲怎么能压抑得住。

    “点灯!”隆庆帝大手一会,喝令道。

    下一刻,鼓楼前那座全京城最高最大的花灯彩楼瞬间被点亮,一座巍峨的宫殿出现在众人面前,宫殿正门匾额上的“国泰民安”四个大字,格外地令人瞩目。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东直大街上的人群激情昂扬,声声高呼万岁,直到隆庆帝和后妃们的身影在鼓楼上消失,还久久不能平息。

    东直大街上其他的花灯彩楼也依次点亮起来,很多花灯彩楼还设置猜灯谜、对对联、演杂耍等活动,且一律都设有彩头,不论钱财多少,图的是个热闹喜庆。

    武安侯府所在的观灯彩棚视野不算最好,可也不算差,抬眼看去,各式花灯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