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龙剑-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什么道理?难道这个世界连儿子也信不过吗?

    虽如朱元璋这等久历阵仗、经过无数大风大浪、老谋深算让无数对手死无葬身之地的高人,也实在觉得此题难答。他沉默良久,问了句朱允炆做梦也想不到话:“你说呢?”皮球又反踢回来,这回轮到朱允炆傻眼了。

    最后,朱允炆又沉思良久,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条理化”的高超哲学方法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以德服人;第二,以礼相待;第三,削减属地;第四,改其封地;如果以上四个方法还是不能解决,那么就只能采用第五方法,刀剑相向。”

    文韬武略无人可及的朱元璋听完后,极为高兴,对他大加赞赏:“好,很好,这已经是最好的方法了!”

    这的确是一个近乎完美的计划,但朱元璋忽略了一点,就是往往越是完美的计划,在真正执行时,却需要执行者极强的执行力!

    朱允炆具备吗?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就算是告一段落。

    其实,朱元璋并没有把这个复杂的问题完全留给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而是暗自为他培养一批人,留到后世时帮助他治理国家,这批人中主要是有三个: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他们三人皆是书生,都有远大理想。

    可是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究竟有多远呢?

    …本章完结…

一百六十章 如幻人生3() 
又过不久,(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这位伟大传奇的皇帝完成了历史赋予的使命后归西去了,却将皇位传给了年轻孙儿朱允炆。

    朱允炆即位后,便是史称的建文帝。他按着皇爷爷生前遗命,迅速召回一直没被重用的方孝孺,任命其为翰林侍讲;并提升黄子澄为翰林学士,齐泰为兵部尚书。此三人便成为他政权所在核心成员。

    他成为皇帝后,对于叔父们可能造反的忧虑不但没有丝毫减弱,却越感强烈,他很快找来此三人,询问三人建议。这三人的意见,有一些方向非常一致,又有另外一些方向分歧很大。方向一致的地方就是,先下手为强;分歧较大的地方就是,先确定谁为目标,拿哪位皇叔先开刀。

    齐泰认为,先拿燕王朱棣为好,理由是朱棣能征善战,谋略过人,极难对付,如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他拿下,则余下诸王就会手到擒来;黄子澄认为,应该先对付其他各王,等于是除掉燕王的助手,然后再对付燕王,这样会更容易。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朱允炆采取了黄子澄的意见,并很快确定了第一个目标,就是周王朱柿。周王朱柿与燕王朱棣是同母兄弟,关系亲近,正因为此,他成为被第一个剪除的皇叔。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负责执行任务的将领叫李景隆,此人乃名将李文忠之子,当真是“将门出虎子”,此位李景隆兄的“传奇”色彩甚至超越了其父李文忠,只不过他的传奇并非如同其父的英勇善战、屡建奇功,而是屡战屡败、阵前逃亡,甚至于有些间歇性弱智。

    然而此人也并非一无是处,抓人拿凶还是有一套的。他突掉大军奔赴河南周王王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将朱柿一家老老小小全部押到京城。朱允炆为保皇位而削藩是下了极大决心的,他对这位皇叔也没讲究多少情面,直接将之贬为庶民,并迁至云南。

    在前前后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朱允炆又以“贪暴残虐”、“不法事”等理由先后清除了代王和岷王。可是在对付湘王朱柏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还没等李景隆大军赶到,朱柏一家居然紧闭府门,*而死。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就是傻瓜也知道朱允炆后面会干什么。朱棣不傻,他当然更知道。他当然想过造反,可是那需要极大的资本和无比的智慧。他选择了暂时的隐忍;隐忍的同时,当然也在做最坏的准备。

    事态在进一步发展。公元1399年五月,是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礼制,朱棣当然应该亲自去京城,结果他已告病为借口,派出了三个儿子前往拜祭。

    等到朱棣的三个儿子到了京城,齐泰就给朱允炆建议,立刻将三人拿下,作为人质。朱允炆当时就表示同意。偏偏此刻黄子澄兄为展露才华,一番精彩推论之后得出的结果是,如果这样做会打草惊蛇,不如将之放回以麻痹对手。——好一个黑色幽默,五六个藩王已经被你除去,连买鸡蛋的老婆婆都知道你要对燕王下手了,这时候居然还谈麻痹对手?

    …本章完结…

一百六十一章 如幻人生4() 
朱允炆有些拿不定主意。此时,魏国公徐辉祖出面进言,意见是将三人拿下,此三人都是他的外甥,他十分了解他们,若是将此三人放走,将来等于是放虎归山,并且解释,朱高煦、朱高炽、朱高燧三人如何雄才大略勇猛过人?尤其朱高煦还很无赖,不仅不会忠于皇上,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

    朱允炆沉思再三,采取了推论高手黄子澄兄的意见。后来的历史证明,徐辉祖真乃神人,光看面相,便将二十多年后事情料得一清二楚,简直堪称神算,那位朱高煦仁兄在后面的表演,其无赖、泼皮、狂妄也给历史书册添了不少精彩之处。只是他的事件与“惊龙剑”故事实在是扯不上什么关联,这里就不说他了。

    此事过后不久,朱允炆的耳目得到一个消息,北平的燕王朱棣疯了!为证实此事的确切,建文帝朱允炆立刻派出亲信前去查探,得到的结果是,朱棣真的疯了。

    朱允炆高兴了好一阵子,这难道是天意吗?这么可怕的对手居然自己就疯了?可是没过多久又有一份密报上来:朱棣在装疯。传递消息之人很可靠,因为这个人正是朱允炆安插在朱棣手下的叛徒。

    朱允炆立刻做出行动,方案有三:第一,立刻命令使臣前往北平;第二,授意张丙(丙上有曰字)和谢贵采取行动,密切监视朱棣及其亲属的一举一动;第三,命令北平指挥使张信立刻捉拿朱棣。

    几乎是如同神话般的事情发生了。那张信虽说与朱棣关系不错,但是决不会轻易背叛朝廷,正在他犹豫不决时,张信的母亲告诉他,千万不能逆天而行,现在已经有很多算命的看过天象,燕王朱棣将来要做皇帝的。

    张信果然人如其名,就信他妈的了,也不管是哪里来的神算发布消息,立刻来到燕王府找到朱棣。朱棣得知情况后,十分感激张信,对他千恩万谢。

    事件从此刻激化。燕王府外喊声震天,已经被围困里外三层都是人马。朱棣面临他人生中一次最大的挑战之一,要争天下,先出来你的王府。

    这位伟大的历史传奇人物,用他过人的智慧、准确的判断,通过府外士兵围而不攻,居然料到对方将领还没有取的抓拿自己的诏令,当即兵行险着,下令请张丙(丙上有曰字)、谢贵二位进府按章办事,此二位将军就这样进了燕王府,同时也踏入了鬼门关。

    所谓“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飞”,府外重兵没了头领,也就不再是什么样的为难事情了。擒贼先擒王,这话太有道理了。

    接下来朱棣便为自己的造反寻找了一个理由:靖国难,清君侧。历史用事实证明,任何一次成功的造反,都必须要有打动人心的理由,朱棣造反也不例外。于是明朝历史上的“靖难”之役由此展开。

    …本章完结…

一百六十二章 如幻人生5() 
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双方谁也没有退路,决战在所难免。那就开战吧。

    建文帝朱允炆坐在龙椅之上环顾大殿,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居然连一个与燕王朱棣匹配的对手也难以找到。那些人都哪里去了?问朱元璋爷爷吧,都被他给干掉了。

    为什么要杀的那么干净呢?你看这下麻烦了。还是那句古训说的好:有得必有失啊。

    找来找去总算是找出了一个:长兴侯耿炳文。

    耿炳文这个人有些特殊,这里有必要说说他。他是朱元璋的老乡,被朱元璋所信任倒是真的。朱元璋在杀掉无数猛将功臣的同时,为何独独留下了他?难道真的只是因为他是老乡,感情好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理由是朱元璋太了解耿炳文了,耿炳文之所以成为明初的一代名将,完全靠的是一套拿手绝活,防守!但进攻却是他的短处。这就像是一个小女子,人家明明是卖身不卖艺的,你现在非要让人家卖艺不卖身,你这不是为难人家吗?朱元璋之所以留下耿炳文,当然是为了防止叛乱发生,那时耿炳文便会让判者知道,“铜墙铁壁”是怎么样炼成的。

    朱允炆不了解耿炳文,也不明白朱元璋爷爷当时留下耿炳文的含义,就这样硬安排着这位擅长卖艺的名将卖身去了。

    当年八月,耿炳文率领三十万大军到达真定,布好阵型,等待朱棣。再怎么说,老将就是老将,起码的沙场经验还是有两手的。

    但是朱棣却比他的侄子皇帝朱允炆了解耿炳文,在谨慎入微的分析清楚当时状况之后,选准进攻目标的同时,更选准了出战的时机。

    他在中秋之夜,快速调兵急攻雄县。当时驻守雄县杨松将领及其兵将,一个个正自“每逢佳节倍思亲”,忽然间外敌攻至,慌忙抵抗的同时,又派人出去向不远处的将领潘忠求援。可是杨松没能等到援军的到来,便已全军覆没。

    援军哪里去了?原来燕王朱棣早已谋算在先,在潘忠的必经之处埋下重伏,给耿炳文开门就送了个一箭双雕。

    初战告捷,朱棣并没有时间去分享喜悦,他知道,真正的决战才刚刚开始。

    六十多岁的耿炳文在得知自己精心布置的阵型,被那位四十来岁的天才将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破时,除了惊叹、心痛之余,便也只能重新调整部署了。他选择了合兵一处。

    他不善进攻,偏偏来到别人的阵地求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但对手正一步步逼近,这一场决战是无法避免的。

    朱棣在得知对手的阵型变化后,很快做出反应,真定大战就此拉开序幕。这位历史风云人物朱棣,不论在任何场合下决战从来都不喜欢光明正大干蛮仗的,他的拿手好戏是侧袭打围,偶尔也会来一次前后夹击。

    …本章完结…

一百六十三章 如幻人生6() 
在真定之战中,朱棣更是充分发挥了他天才的夹击、侧袭及中军冲击等诸多战法,朱能、张玉等大将在他的指挥之下,将耿炳文所率南军多次击溃。

    耿炳文无奈之下,率领残兵败将退守真定城中。北军乘胜攻城。耿炳文再次用事实证明,他的防守功夫是天下第一的。

    朱棣率领北军连攻多日,毫无进展。

    正自朱棣处于急火攻心之时,事态又发生了变化,原来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回京城,朱允炆在慌乱之下居然换帅。这次挂帅的正是一代名将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当朱棣得知李景隆兄到来时,只差点高兴的晕倒过去,立马召开大会,发表演讲,其会议演讲主题当然是“关于李景隆白痴”必败的诸多因素。

    但是当朱棣冷静下来时,有一件事情成了他的焦虑,李景隆虽然无能,但他的旗下五十万大军那可是货真价实的,这五十万军中也不无能征善战之辈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