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火贼帅-第1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两百六十四章淬兵() 
练兵?夏逊眉头狠狠一挑,这似乎是最不可能当中的一丝可能,谢三宾语气中虽然还有一丝不确定,但在夏逊这里却是先狐疑进而坚定,最后便成了震撼!

    以战淬兵!这很有可能就是周正的真实意图,谁都知道现如今炎王军最大的隐患就是兵源驳杂,想要将这些杂糅之兵紧紧拧结在一起,可以结之于恩义,可以在校场之上反复打磨,也可以耗费海量金银来犒赏增强向心力,但不要忘了,炎王麾下的总兵力加起来差不多有二十五万!

    而这二十五万兵马当中有八成都是炎王定夏州之后才收降、招揽的部下,鹰钩谷中、夏郡城下战死的夏州兵有多少人是他们这些降卒往日的袍泽,情同手足的兄弟?然而被两把冲天的大火烧成了一堆焦炭,身为战士却只能这么憋屈的死去,他们这些侥幸活下来的人心中若说毫无怨气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有怨气就得要发泄或者被导引出去,否则憋在心里最终只能是伤人伤己,周正用五百万两银子对阵亡的夏州兵进行抚恤,在外人看起来是为了安抚夏州民心,但安抚民心需要花费五百万两白银吗?

    一道减免赋税的王令就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要在夏州财政并不富裕的时候还用银子开道?很简单,就是做给活着的夏州兵看的,为的就是疏导降卒心里面的怨气,建烈士陵园和纪念碑同样如此,就是为了让将降卒的阴郁之气给压制到最低,同时激发起降卒对于新编制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随之便是日复一日枯燥而又乏闷的操练,每天累的跟死狗一样锤炼体能,淬炼杀敌本领,哪里还有多少心思去想其它?但不去想不代表全夏州十万降卒已然忘记天狼军在夏郡造成的无边杀孽,或许一个很小的诱因就有可能导致降卒整体哗变,哗变在非战时最多只能算是灾难,只要下狠手弹压总能压下去,但要是在战时,就是灭顶之灾,很有可能会导致整支大军的溃败,从而沦为敌军屠刀之下待宰的羔羊!

    大半年的练兵,天狼老兵、夏州降兵和入伍新兵分散各军,看似融为一体,实际上天狼老兵看不上降兵,降兵自觉低人一等还瞧不起没见过血的新兵蛋子,隔阂无处不在,而想要消除隔阂将炎王军内部这格格不入的隐患彻底消除掉,最好的办法就是战争!

    战场永远都是最容易培养出兄弟情的地方,血雨飘洒的炼狱之地也是最容易激发男儿血性的场所,为了兄弟义无反顾去挡箭,为了袍泽甘愿去挡刀,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为了一切说不明又道不清的东西去牺牲自己,这种场面在战场上面屡见不鲜!

    唯有战,才能让降卒从真正意义上融入炎王军这个大集体,也唯有战,才能让没有见过血不知道战场残酷的新兵用最快的速度蜕变成为真正的军人!

    谢三宾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意识到夏使血案不合常理之处后,立即联想到了周正的原始目的,不可谓不是才智高识之辈,也不愧禹州军谋主的名头。

    左都督郭绍仪豁然站起,目中射出凶光,抱拳恶狠狠说道:“周正小儿想要练兵,却敢拿咱们禹州军做磨刀石,当真好狗胆,莫非以为咱们是基王那个废物不成,末将请命率五万大军南下,不破炎王军提头来见!”

    “可知夏州秦言于鹰钩谷一战为何会惨败?”夏逊冷哼道:“是轻敌!轻敌!谢军师方才已经说了,周正此人绝不能小觑,你难不成当做耳旁风?周正不惜屠杀使臣也要将脏水泼在本王身上,为的就是要告诉天下人,炎王军攻禹州乃是师出有名,更不存在道义缺失,哪些原本接到萧山书信,想着是否出兵的王公,这个时候就会选择观望,甚至会以为这就是大王激怒炎王还想拖他们下水攻夏的手段,更何况这时候他们若是出兵,岂不是认可禹州杀使乃是正确的,如此一来就更不会出兵相助,周正用心可谓歹毒无匹啊。”

    夏逊一怔,刚才他稍加思索,便已然决定派人快马加鞭前往各州陈述实情,然而杀使这种事情他没有证据仅凭猜测就想要推到炎王自己身上几乎不可能,这就是一块落在裤裆里面的黄泥巴,他么的不是屎也是屎,想要澄清总得先把屁股擦干净了再说,然而他还有这个时间吗?

    周正这一手就是要打他个措手不及,但他堂堂一代雄主,麾下猛将如云,智囊如海,转瞬间便识破阴谋,被识破的阴谋还能算阴谋吗?接下来自然就是从容应对,将周正这只想要伸进禹州的手彻底斩断!

    想要禹州军练兵,就得要有痛不欲生的觉悟!

    “战机稍纵即逝,大王!”谢三宾像是突然间想到了什么,惊道:“周正以此毒计算计大王,微臣可以想象如今的夏州台城炎王军大营必然已经开始厉兵秣马,随时随地准备出征,而济城只有两万常驻军,如何能抵挡得住十五万炎王军的疯狂扑城,更何况炎王军还有燃烧弹那种杀器,微臣以为,济城绝难死守,大王应当机立断,立即派人八百里加急前往济城,命守将崔聚立即放弃济城,渡过赤江,焚烧赤江栈桥,并将所有运船全部撤往北岸,陈兵北岸,严阵以待,以待大王雄兵南下!”

    “放弃济城?屯兵北岸,还要烧毁栈桥?”夏逊嘴角咧了咧,道:“周正贼子,杀了自己人却要栽赃在本王头上,但军师可曾算过,他周正要想让天下人信服,就算日夜奔袭至少也要等三天!否则夏使被害的消息根本传不到台城,传不到台城他就动兵,岂不是告诉天下人夏使被害他早就了如指掌?也就是说,炎王军要出兵最快也是后天!禹城离济城八百里,本王提兵南下最晚六七天便能抵达,而台城距离济城三百五十里,炎王军行军起码需要两三日,也就是说只要济城坚守四五日便能等到本王的援军,崔聚统两万兵马,若是依仗济城之防连四五日都守不住,本王留他何用!”

第两百六十五章时间() 
军师的作用是什么?军师就是要让军队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战果,同时竭尽所能规避掉一切可能对军队产生巨大威胁的风险因素。

    谢三宾作为禹州军军师,拾遗补缺,向禹王提出自己的战略主张本就是他的本职工作,禹王军若是因为他的失误或者战略考量不到位而蒙受巨大的战损,那么他就是责无旁贷,但他将自己的战略观点合盘托出,禹王不接受不采纳而导致大军溃败,那么就算是秋后算账也算不到他的头上。

    禹王从时间角度去考虑没有半点错漏,但战场之上不可控以及无法料算的变故何其之多,甚至于用瞬息万变来比喻都不为过,这个时候谢三宾自然要将自己估算到的所有风险说清楚!

    “崔将军死守济城莫说四五日,便是半个月,微臣也不会觉得意外!”谢三宾沉声道:“但微臣观周正用兵最喜行险,这一点从他敢率五万天狼军杀入拥兵三十万的夏州就已经可见一斑,若是一年前,大王得知天狼军西进攻夏州,可认为天狼军会有半分胜算,定然不会!然而,最终的胜者是天狼军,仅仅两战便将盘踞在夏州十余年,树大根深的基王连根拔起,这说明什么?说明兵无常势,绝不能以常理度之!”

    谢三宾的眼神越发锐利,肃然道:“周正要的只是一个借口,一个出兵禹州的借口,只要借口有了,就算天下人都知道夏使是他周正自己干掉的又能如何?战争的话语权永远都掌控在胜利者之手啊大王!”

    夏逊冷笑道:“谢军师的言下之意是说本王会败?”

    谢三宾垂首道:“古往今来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不胜枚举,只要上了战场谁又敢言必胜?但若是能将失败的风险降到最少,何乐而不为?微臣的意思是,周正狡诈用兵不按常理,时时行之以奇,敢问大王,若是此刻炎王军以操练为名布军边界,那么离济城最近的距离便只有不足百里,强行军一日便至,也就是说即便将栽赃的时间算进去,周正最多只需要三天便能直抵济城之下,而大王要发兵救援,先锋军少了无济于事,多了光是粮草转运,军械运输,大军拔营等等,全部计算进去,以微臣看,十日内能抵达赤江都属不易了”

    夏逊哑口无言,他刚才的时间推断论,乃至以自认为最快的速度,甚至完全说是只能存在于理论上的,打了半辈子的仗,他岂会不知道大军出征,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当然他身为一州之主,就算是昏了头也不可能做出这明显错误的判断,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因为他觉得时间足够充裕,炎王军要兵伐禹州,济城就是一颗必须要拔掉的钉子,否则济城杵在哪里,炎王大军在前,后方在济城兵马的威胁下如何能够安心作战,更何况还有粮道的安全,大军征战在外,若是陷入旷日持久的境地,粮道被断,前线大军基本已经败了九成,所以古往今来,粮道的安全永远都是重中之重!

    粮道不稳,军心不定,粮道若断,大军则是不战自溃!

    这是军略上面朴素的不能再朴素的道理,带兵打仗的若是连这个都不懂,能持续不断的打胜仗才叫奇迹,当然这种人不是没有,至少周正知道一个狠人

    西汉冠军侯霍去病,人家就敢不带辎重,血杀万里,在匈奴的地盘上以战养战,所向披靡,难尝一败,还有一个狠人是大唐军神李靖,不过谈功绩李靖或许不逊色与霍去病,但以战养战还战的那么彻底的,千古唯有冠军侯

    所以夏逊料定炎王军为保粮道,就只能不惜一切代价猛攻济城,然而济城虽然没有台城那么坚固,但毕竟是边城,防御性远非腹地城池可比,城中又有两万悍卒驻守,炎王军就算兵雄势大,崔聚也是禹州军中排的上号的悍将,更是以沉稳著称,远不是秦言那样的匹夫可比,否则夏逊又岂会放心将济城这座战略意义极其重要的重城交给他,在夏逊看来,只要崔聚死守不出,炎王军莫说半个月,就算是一个月都未必能拿下济城,而他的援军仅仅只需十日就能抵达战场,内外夹击,何愁炎王军不破?

    炎王军拿不下济城,就算兵渡赤江,又岂敢动用全力,届时他南下大军一至予其重击,夏逊还真不信,以区区夏州乌合之众能抵挡他数万虎狼精兵!

    当然,夏逊很清楚轻视敌人乃是战场大忌,尤其是基王这个前车之鉴摆在那里,所以他哪怕嘴上再怎么藐视周正,这心里终归还是极其慎重的,他可不会因为自己的轻敌让禹州军步了夏州军的后尘!

    “八百里加急,让崔聚出兵三千前往赤江北岸,守住北岸渡口,将栈桥牢牢控制在禹州军的手中,令其严加戒备,若炎王军兵临济城脚下,只能死守,不许出城迎战,告诉他济城若失,让他自刎谢罪!”

    五人知道禹王已有决断,全部站起身应命,谢三宾更是清楚,禹王之所以不愿意烧毁栈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相信济城会丢,济城若是不丢,烧了栈桥,就等于是绝了济城守军的退路,同时也让南下援军在赤江北岸望江心叹。

    而他的看法正好与禹王相佐,他压根就不相信那周正如此谋划,费了这么多心力,最后却连济城都攻不下来,而且他甚至可以肯定济城一定会在援军抵达之前失陷!

    所以谢三宾才会建议让济城守军尽数撤往赤江北岸,周正那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