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火贼帅-第2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敦沉声道:“本将纵横半生,历大战百余未尝一败,手中之刀饮敌将之血不知凡己,如今气力衰竭,不复当年之勇,今日面周正此等后起之秀,交战百余合已觉力不从心,虽未败却已输,既输,自当履诺,本帅输得起,偃武军同样输得起,今日之败只为来日之胜,其它何足道哉!”

    “大将军英明。”路振垂手拱手。

    “大将军英明。”偃武军诸将同声大喝。

    张士第虽有不服,却也只能跟着吼,当今天下不足三十岁却能以武勇名震天下的绝不算多。

    禁卫军大将刘明山!

    虎贲军勇将游洪、赵承!

    炎逆军主帅周正,骁将叶绍!

    幽逆军将主孟轻语!

    明逆军骁将段青蛟!

    佛逆军骁将风长庚!

    这八人加上他张士第,尚且不足双手之数!

    年轻将军最是血气方刚,没有老将身上的暮气,梁敦年近五十,然而因为其身上的不败光环,无敌勇名,足以让绝大多数的人去忽略他已知天命,然而,经此一战,张士第感受最深的便是大将军身上的浓浓暮气。

    英雄迟暮,将军白头

    小将也是最需要用战绩来证明自己的一类人,张士第就是如此,他最希望的便是能通过手中长枪挑败同龄之将,确立自己当世第一小将的地位!

    如今禁卫军游洪已死,孟轻语是个女人从来没放在张士第的眼里,至于明逆军中的段青蛟,则是他的手下败将!

    所以在张士第的眼里,他的对手只有五人而已!

    然而今天,在他眼中无敌的大将军,曾经三十七合便大败他的大将军梁敦,竟然与敌将周正鏖战近一百五十合,且有不支之像!

    这说明什么?说明周正至少也与梁敦势均力敌,换言之,他在周正的手下也走不过五十招!

    而周正不过二十出头,比他张士第还小四五岁

    此战何止是梁敦英雄迟暮,他张士第何尝不是雄心被挫,险些心神失守,一蹶不振

第四百三十六章 杭城之议(1)() 
杭城将军府,也就是当初的天星王府,如今换了一块匾,便成了烈焰第九军大将何楷的府邸,不过自李乐天率十万大军援战杭城之后,空荡荡的将军府内才多多少少有了些许人气。

    何楷隶属于禹州军主攻平州的方面大将,不过为人却极为低调,或者可以说是沉稳内敛,但这并不代表何楷在军中没有威望,只是何楷比较谨慎,看似不争,实际上不争既是争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何楷没有野心,或者说是有野心却隐藏的极好,至少在禹州军之时从未表露出过丝毫。

    若说周正提拔赵秉为营州主将,统带两军六七万兵马多少还有些不得以,那么让何楷成为一军将主,则是放心而用。

    这一点从李乐天助战杭城,何楷主动让出城守决策权就能看出一二,身为负责杭城防务的统帅,守住杭城乃是何楷应尽之责,守住杭城没有多大功劳,但是若丢了杭城,何楷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卸掉军职,甚至被斩都属常态!

    李乐天乃助战之帅,何为助战?助战就是帮助烈焰第九军分担守城,杭城万一不守,李乐天的责任说到底也不会太大,更何况按炎王军军职,李乐天的参谋部副总参也只是相当于副军长,比何楷还要低半级。

    在这种情况下,何楷还能主动让出守城防务大权,可见何楷绝非擅权之人。

    官军南下,兵分三路,进攻三城,杭城面对的是最为强大的偃武军,这大半个月以来,杭城在偃武军的轮番攻击之下,压力无疑也是最大,如果不是依仗火油助守,哪怕守军高达十三万,能否守住都还是未知之数。

    好在,随着虎贲军大败,周正率军来援,未抵城下之时,便因一句协定迫退偃武军,至此杭城之危顿解。

    如今偌大的将军府正堂之内,天狼第二、第三、赤炎第一军(原第四军)、赤炎第四军(平胜虎部)、烈焰第三军(原第九军),共计五支大军的所有师一级以及各军参谋长济济一堂,至于李乐天则是好整以暇的坐在左首第一把椅子上。

    这明显不符合规矩,因为堂内诸将,与李乐天平级的足有十人,比李他军职高的则有五人之多!

    而堂内除了周正坐的尊位之外,左首第一位毫无疑问理应由何楷来坐,或者按成军时间的军制来看,也该是由天狼第二军军长迟大成来坐,总之,无论如何也论不到他李乐天。

    但是李乐天偏偏坐了,坐的心安理得,而且在场诸将没有任何一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应该的。

    不过想想其实也不算奇怪,参谋本部独立于各军之外,对炎王军麾下各路大军都有节制之权!

    这就有些类似于明代的内阁制度,内阁辅臣其实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挂的大学生头衔不过是正五品,最多也就是再挂一个各部尚书的荣衔,真要论起来,官职并不算高,但是六部首脑依旧以内阁为尊,为什么?因为内阁掌握票拟,也就是对皇帝的旨意给出意见,反驳旨意也是家常便饭,因此内阁首辅权力极大,大多数形同虚相。

    这也是明太祖不喜欢相权抵抗皇权,故而废除丞相制后的产物,但大明后世之君可不尽是朱元璋那样的工作狂人,哪怕雄才大略的明成祖朱棣也是如此,故而弄出个内阁

    内阁首辅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但之所以说首辅大多数是虚相,这是因为大多首辅没有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人事任命权!

    大明官员制度,三品以下官员可由吏部直接任命或者通过部推任命,但三品以上则要通过廷推,吏部尚书乃是能够与首辅分庭抗礼的大佬级人物,若是不卖首辅的账,那么即便是首辅也不可能在重要部门随意任用私人。

    可一旦吏部尚书唯首辅马首是瞻,那么首辅就是完完全全的实相,联合在一起甚至可以对抗乃至压制皇权!

    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就是其中的典型,莫说吏部尚书,即便同是内阁辅臣,比如当时的次辅张四维,还有申时行都如同影子一般,在内阁、朝堂之上没有半点存在感。

    炎王军的体制和大明类似,炎王如果是皇帝,那么周正就是太子,而且是架空皇帝的实权太子,参谋本部就相当于内阁,涂有昌是首辅,李乐天则是次辅

    参谋本部拥有制定战略、战役的统筹权,拥有对武将军功、战功的核定权,拥有对旅以下武将的直接任命权,对旅及以上武臣的建议任免权,基本上周正不会反驳参谋本部的提名建议,可见权力之大,比起内阁制完全不逊分毫。

    当然,炎王府是有丞相的,但丞相马三杰属于文官系统,参谋本部服务的则是武,如今天下未定,武职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文官系统,所以完全可以说,涂有昌的职责要比马三杰更多也更大。

    如此,李乐天端坐左首第一,自然无人会有异议。

    周正召开此次军议的目的很简单,首先是再一次确定军制,也就是将何楷的烈焰第九军改名为烈焰第三军,原赤炎第四军改名为赤炎第一军。

    然后对平胜虎的赤炎第四军再一次分化,如此一来,赤炎第四军中本属于平胜虎的嫡系力量便仅剩不到一万!

    平胜虎没有半点异议,或者可以说是已经完全认命

    周正稍顿之后缓缓说道:“如今虎贲军大败而退,胡威重伤想要康复,起码需要三五个月,而梁敦因为赌约,率偃武军同样回归主营,杭城之围已解,禹北三城只剩下营州尚在禁卫军威胁之下。”

    “不过营州有十万守军,赵秉镇守营州多年,与禁卫军交锋数十次,经验颇为丰富,而禁卫军先是大将游洪被叶绍阵斩,如今若是闻知虎贲军、偃武军皆退,必然士气一落千丈,正所谓独木难支,可以想见,禁卫军退兵已属必然,如此禹北短时间内当可无虞”

第四百三十七章 杭城之议(2)() 
堂内众将表情明显轻松了不少,便是助战杭城之后一直不苟言笑,似乎是刻意在将领面前保持威严的李乐天此刻脸上都保持着笑意,可见这段时间偃武军压城给他造成了多大的精神负荷。

    说到底李乐天也只是原本夏州军的谋主,当年辅助万世梦南征北战最终取了夏州作为基业,也拥有了赫赫声名,但真要说起来,李乐天应对官军的经验并不算多,而官军的军事力量同样不是哪一支草头王可比。

    更何况夏州不与朝廷直接控制的区域接壤,也就基本杜绝了和官军开战的机会,万世梦为什么能从一代枭雄,退化成为一个只知道安于享乐的窝囊废,与夏州的安逸环境密不可分。

    这就导致了夏州军上下对于官军的真正力量了解上面有所欠缺,而此番偃武军大举压境,算是给李乐天好好上了一课。

    禹州五将同样如此,这些人常年作战的对象就是群雄之间的相互征伐,遇上的官军也是虎贲军,高层战力就算差些也不会差太多,所以当直面梁敦亲率的偃武军时,没有被梁敦那个天下第一勇将的名头吓倒,而是升腾起无穷的战意,想得是如何利用梁敦的名头来为自己扬名立万。

    当然最后的结果很惨,四死一伤的结局再一次验证了梁敦的勇名,顺带着彻底击溃了杭城所有守将与梁敦厮杀的信心,第二军的韩淳,第三军的高觉同样不例外。

    二人名列夏州四大将,却没有任何信心与梁敦为敌,哪怕连手战之,通过推演也是死多活少,想要靠他们二人去战梁敦挽回士气,最大的可能是再一次将守军士气踹入谷底。

    因此少帅周正能在野外与梁敦一战百余回合,并且迫退偃武军的消息传到杭城之后,军心大震之余便是众臣将深深的震撼,如果不是城下偃武军退兵,他们甚至觉得这只是无稽之谈。

    如果说炎王军因为少帅召集匠人研究出来的种种杀器而崛起,让诸将对少帅从心里感到惊骇,那么战败梁敦的少帅则是让他们从心底佩服。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人的感情很纯粹,衡量战力的标准也很简单,杀得过就是杀得过,不行就是不行,这一点在生死搏杀之时体现的只会更加纯粹,因为没人会拿自己的命去开玩笑,更没有人会相信梁敦是在放水,因为梁敦败了此战,不仅仅需要退兵,对于梁敦本身而言,更重要的是输了一辈子打下来的威名。

    唯有如此,方更纯粹。

    周正的表情也很轻松,五十多万官军如同飓风一般南攻,京师誓言不灭炎逆,誓不还军,承担压力最大的只能是他周正。

    好在,大势已定!

    等到周正话尽,李乐天微微欠身道:“如今偃武军已退,不知少帅下一步战略如何安排。”

    周正淡然笑道:“副总参乃参谋本部副魁,不知这几日召集各军参谋有何主张。”

    李乐天对于周正的反问并不意外,周正虽是大军主帅,但自成立参谋本部之后一直都极其尊重参谋部的意见,哪怕心中早有定计,但只要参谋部制定的战略更符合当前的形势,周正也会推翻自己的意思,做到从谏如流,能有这样的主帅,实乃谋主之幸。

    “正如少帅所言,虎贲军、偃武军已退,禁卫军势难长久,孤军而战只会让整个禁卫军陷入泥潭,甚至有被我军剿灭的风险,胡信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