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火贼帅-第3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越的残兵去草原上和阿木尔都血拼,拼他个两败俱伤,拼出边境三十五年的平安,不是让一群手无寸铁的大兵白白给人屠杀去的。

    不过三十万人马除了李哲率四万御林军作为先锋前往草原去占据地盘外,其余的尽数留在了北镇关,在这里宣平帝需要等哪些愿意追随他一起出关的军队和对大越忠心耿耿的臣子前来投奔,这些有异心的人对于周正来说百无一用,但对于如今落难不得不败走草原的宣平帝来说则是在异域重建朝廷的希望!

    原本大越朝中的重臣,如丞相卫耿、枢密刘中舟、长史曹讯、尚书令吴卓、御史大夫刘起龙以及各部尚书一个不缺全部选择了追随宣平帝出关。

    这其实也不算意外,这些大越当朝的一品二品重臣原本在大越身居要职,作威作福惯了,如今社稷破碎,新主登临,这新朝中不可能会有他们的地位,而且遍观史书,改朝换代之初,新皇没准还会放他们一马,但一旦时机合适,将前朝重臣打落深渊的例子多不胜数,为了自己的地位和身家性命计,中原对他们而言已非善地

    如今新朝未立,乱七八糟的事情太多,帝都权贵圈已经被血洗,旧有的勋门豪族几乎凋零了九成以上,一系列的雷霆手段下来,帝都已然恢复秩序,现在则是以帝都为中心向整个直隶进行蔓延。

    宣平帝再如何想要以大乱达到大治的目的,但终归是有底线的,比如哪些在九州乱战之际逃入直隶的王室,身在直隶区域,宣平帝就只能庇护,若是迫害,岂不是让帝族上下寒心,这同样能动摇到社稷根基,毕竟这个天下是胡家的先祖打下来的,王室可以灭门无数,但绝不能灭绝。

    但是这些人对于周正来说没有丝毫用处,天下人都能归心,胡家王室和那些与大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勋门绝无半点归心的可能。

    所以等待这一阶层的虽然还不至于到灭族的地步,但是抄家发配在所难免,这两个月不到的时间,炎王军铁骑四出,一是传檄直隶给府州要求归降,二便是抄家

    “老王来信,言滨海甚好,只想余生与乌将军泛舟海上,以捕鱼为业,与浪涛为伴,闲暇之余还可与几位反王一起打打麻将,人生至此已别无所求”

    周正沉默,御书房内李乐天垂首肃立,尽管表面上不露声色,但周正很清楚,这才是其最想要的结果。

    大越已成历史,新朝当立无虞,而周正仅仅只是炎王军之少帅,哪怕全天下的人都觉得新朝开国之君的位置该周正来坐,也只有他坐才能服众,但有些事不管怎么绕都是绕不过去的,比如一个孝字!

    历代以孝治天下,这也是为人立足于世之根本,越太祖建立大越,往上追封五代先祖为帝,这本身就是孝道的一种体现,连死了的先祖都要追封,更何况周正的老爹还活着,而且他爹还是炎王军名义上的统帅,因此就算要立新朝,他爹才是开国之君当朝太祖的第一人选,而且实至名归!

    这一点就算是李乐天乃至炎王军军中大大小小的将领都没有办法质疑。

    所以当周正入主帝宫之日起,就派人前往夏州沿海,意思是接老王前来帝都,即位称帝!

    对于称帝不称帝,周正至少在当下还无所谓,主要是天下还没完全一统,他需要料理的事情还很多,但是称帝对于麾下众多文臣武将而言意义实在太过重大。

    造反那么多年,说白了不就是等改朝换代吗?也只有变了天,这个天下才会诞生出一批开国勋臣,不管是国公还是列侯,可都是让家族延绵兴盛的根本,也只有周氏当了皇族,他们才能心安理得的来享受属于他们的荣光!

    对此幽州系的将领最为积极

    “再请”

    周正叹了口气,古人继位不是喜欢三让三辞吗?估摸着老爹也是这个意思,毕竟这个天下几乎是他一手打下来的,老爹一来就坐享其成,恐怕会让底下的人不服,因此谦让推辞倒也在预料之中,想来把场面上的事给做足了,也就是了。

    谁知李乐天闻言苦笑道:“老王爷说了,少帅无需再请,这个皇位他是肯定不会坐的,若是少帅再请,老王就打算扬帆出海,去寻一片净土了”

    周正:“”

    这是连后路都给想好了,周正这才算明白老爹确实没有称帝之心,话又说回来了,帝王之位固然是天底下最大的荣耀,也代表掌握了天下最大的权柄,但是何尝不是枷锁,在沿海数年之久,已然过惯了闲云野鹤的生活,自由自在惯了,不愿意再回到繁杂的世俗,去处理驳杂的俗事,也不是不能理解。

    但这个理由可以说服他自己,可以说服炎王军中的文臣武将,但如何说服天下人

    天下人只会说他恋栈权位,孤立甚至软禁、发配老父,正史或许还能给个公道的说法,但野史还不知道会如何编排,天下人悠悠之口,就算他登基为帝也绝无可能堵的住,而且堵不如疏,越堵起到的效果估计越差。

    就好像清朝屡次发动文字狱一个样,最后确实是杀的人心惶惶,但也正是因为文字狱,哪些本来或许不会留传千古的人和书被后世演绎出了无数个版本,反而越加出名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千古真理,周正岂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李乐天见周正为难,干咳道:“老王戎马一生,如今难得清闲下来,不愿忧心国事,少帅身为人子,自当为父分忧”

第六百零五章 迫降() 
李乐天的话带有很强烈的私心,所以听起来有一点难以启齿之感,但是周正不会在意,因为他知道,有这种私心的不止李乐天一个,可以说但凡是追随在他身边,这几年间南征北战的人都不可能没有这种私心。

    不止是自己人,就是那些最终选择留下来,选择臣服于周正的大越之臣,哪怕是再传统的儒臣,也未必会希望老王前来帝都登上皇位,甚至于周正自己扪心自问,这个时候让老爹称帝,而自己成为储君就难道没有一丝的不甘?

    这个问题不会有答案,有答案也不可能宣之于口,不过既然老爹心意已决,周正也难以勉强,只能听之顺之。

    “诸府州如今料理的如何了?”周正将称皇称帝的事情暂且甩到了一边,毕竟这事还不急于一时。

    李乐天立即正色道:“直隶四十七府,有九府正印,八十六州有十四州,在接受檄文和宣平帝的旨意后选择前往北镇关和宣平帝一行人马汇合,其余尽皆选择臣服。”

    周正微微颔首,这种结果比预计当中要少得多,直隶被宣平帝一直牢牢把控在手,而这些年大越九州虽乱却一直未波及直隶,也就是说直隶相对安定,民生也相对富足,那么直隶的官员和百姓对于宣平帝的认同感也不会太低。

    周正想要建立新朝,当前来看有三件大事,一是统一天下,剿灭或者招抚各大反王,二是清除掉大越在这片土地上的所有大越的旧有势力和心向旧朝的官员,三是整顿吏治委任官员治理各方,恢复民生。

    想要一统天下对于如今的炎王军来说不算太难,有强大的武力作为保障,任何敢于挡在炎王军统一之路上的敌人最终的下场根本不用多说。

    至于第二点,这本身就是周正不杀宣平帝的理由,他需要通过宣平帝的号召力,让那些大越的残兵和旧有势力加上大越的忠臣孝子一次性离开中原,如此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去将隐患降到最低。

    现如今周正不敢说所有的心向大越之臣都会随宣平帝出关,但是只要宣平帝在关外站稳脚跟,甚至建造出了城池有了立足之地,这些人若是想要离开自会有办法,若是不愿意在塞外忍受饥寒交迫之苦,自然而然会对他俯首称臣。

    最需要花时间的还是恢复天下秩序,在马上可以打天下安天下但却治不了天下,想要治天下就离不开文臣离不开读书人,但是这天下乱的时间太久,属于周正嫡系的读书人就算不少但想要完完全全掌控这个天下还差得远,如今直隶区域内的文臣最多,却也是周正最不愿意重用的,而想要吸引天下读书人来为自己效命,说白了就四个字。

    正本归朔!

    只有大一统的皇朝才符合儒家的治世理念,于是这事就要重新绕回到称帝建朝这件事上去……

    “河州战况如何?”

    “青州军已然占领河州全境,佛王节节败退,主力损失惨重,按照目前的形势来看,佛王败亡乃至地盘尽失只是时间问题,估算不会超过半年!”

    周正沉默,如今天下间他最为关注的就是河州战场,原本以为云州军的实力就算不如青州军,但相差也不会太大,但如今看来,青州明王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不愧是已一己之力挡住偃武军的人物!

    “传本帅檄文给允州的玄冥王、混天王、开山王,凉州的定海王、符天王,命五王率各部精锐卸甲弃械入关接受整编,若敢拒之,平州驻军立即北上剿灭凉州二王人马,命赵秉整顿禹北兵马随时西进,摆出攻打允州的架势,迫使三王臣服!”

    “微臣遵命。”李乐天应命,可实际上这种事根本不需要周正吩咐,他们就已经在做了,什么事情需要周正做主吩咐才能动手去办,什么事情不需要,李乐天还分得清,毕竟若是任何事都要周正亲力亲为,那还需要他们这些臣下做什么。

    就好像这五王,允州三王和凉州二王,包括凉州已经被陆承元灭掉了的翻天王,这六王相对于整个大越的反王而言是最没有存在感的,只要大越迫降,这六王至少有六七成的可能会降,但大越一直没动手收复允州和凉州,说白了就是需要几只看门狗,去抵御来自北方草原上的威胁。

    一旦天下巨寇被灭尽,对于大越而言,凉州和允州不过翻掌可复,自然无需太过上心。

    然而大越已经败亡,只能率领大军前往北方草原上求存,这个天下大半已经落在了周正的炎王军掌控之下,要建立新朝,天下不敢说已然一统,但自然是地盘越大越好。

    所以李乐天已经派遣参谋部的谋士前往允州和凉州,目的自然是劝降,而这五王要降就必须要来帝都对周正称臣,否则光是名义上的臣服屁用没有。

    周正不可能允许曾经的反王势力还能继续掌控兵马,这是底线!

    不过现在周正做的更狠更绝,只要五王不降显然没有再劝的意思,直接准备派兵强攻,这是底气,灭掉大越的炎王军,已然可以抽调出数十万兵马,对整个天下开战!

    周正也确实是这个意思,不过就算是他也认为能和允州、凉州人马开战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允州三王这些年一直是如履薄冰一般的活着,受到青州明王和偃武军两支大军的威胁,三王早已经成了惊弓之鸟,明王朱兴之所以不兴兵允州,也是看在三王的人马多多少少能给偃武军一些牵制的份上。

    然而现在炎王军兴起,梁敦兵败王城右卫,偃武军残兵集结于北镇关,而青州军正在和云州军血战,允州的人马得到了喘息之机,却也知道自己的好日子肯定到头了,周正不可能允许九州之地还会存在允州这样的化外之地,想要求存,除了降不会有第二条路。

    战是肯定不能战的,炎王军的战绩何等之辉煌,与周正的百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