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烽火贼帅-第3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兴微微颔首,显然是认同李正蕴的这番话,手中的力量才是谈判的本钱,这一点放诸四海而皆准!

    当初基王兵败夏郡,心灰意冷和震撼之余投降了周正,周正从此有了立足夏州图谋天下的资本,但真要说起来这夏州不是基王拱手相让,而是在夏州军主力被周正歼灭之后,为了保命而献,万世梦最终也因此得了一个三等公的爵位,至于夏州三位反王则为县侯,也就是二等侯。

    禹王被炸死,周正借禹王士子夏平之手招揽禹北赵秉,连拉带打之下一举掌控禹北局势,从而为挫败大越伐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夏平被封列侯,也就是一等侯。

    至于梁王之子被封列侯是为了安抚平州降军,大越太子的身份摆在那里,被封列侯更是顺理成章,由此来推算的话,觉远老秃驴被封二等公的可能性很大,毕竟这个时候的云州还是属于觉远的,想来这也是其现在就降了的原因之一。

    那么问题来了,自己手上握有两州地盘,麾下带甲雄兵三十万,该得到什么?

    一个公爵就算是一等公够吗?

    “涂总参向主上建言新朝之爵……”李正蕴肃然道:“说过新朝封爵当有一个前提,也是尽可能杜绝祸乱之源的办法。”

    “什么建言?”

    “非周姓为王者,天下共击之!”

    朱兴脸色顿时无比难看,看上去就跟吃了一个苍蝇没什么两样,他治下两州,手握雄兵,在他看来要上一个亲王,最不济也是个郡王总不成问题,然而李正蕴说的这句话无疑是击碎了他的最后一丝幻想,让他想要称王作孤的梦想彻底破灭,如今就算是臣服,在新朝之中最多也只能是得一个一等公爵之位,这叫朱兴如何能够甘心,想要降炎的念头在这一刻也不禁开始动摇。

    “但是主上并未答应,而是做了折中。”李正蕴将朱兴的表情尽收眼底,心里面也大概摸清了朱兴的底线。

    “什么意思?”朱兴当即问道。

    “很简单,主上说了,要想激励起将士们的奋勇之心,要想让新朝的忠臣良将能够为新朝去开疆拓土、荡平四海,就要有功大赏,然而公爵之位虽尊,但有时候未必得够,因此决定将封赏之位提升至郡王,但亲王之位非周氏子孙不可得之……”

    朱兴脸色稍霁,漫天要价,坐地还钱,他开价亲王之位实际上就是他自己都觉得有点狮子大开口的味道,但是若连郡王都得不到,那让他这个青州明王情何以堪!

    “郡王嘛……”朱兴故作沉思道:“国有国策,新朝有新朝的规矩,既然亲王之位非周氏不可得,那本王自然也不好勉强,但郡王乃是本王之底线!”

    李正蕴大笑道:“大王乃是对抗暴越的中流砥柱,在京师主上为了招揽大王曾和群臣热议,其中主张让大王位列一等公者居多,是主上力排众议,只要大王愿率本部归顺,则赐封大王为淮州郡王!”

    “淮州郡王……”朱兴喃喃念了一遍。

    朱兴为什么要王位,说白了就是为了封地,因为哪怕是一等公最多也就是有食邑,也就是只有供奉自己的百姓却没有封地,比如列侯又可称之为万户侯,也就是食邑万户,这一万户的税收直接供应给列侯,当然也不是列侯就一定有万户供奉,实际上几千户甚至几百户的都很常见。

    按一等公的爵位来算,能得两万户其实也就差不多了,规模也就是个中等县城,真要算起来差不多相当于县尊加地主……

    但是封地不一样,封地之上的子民,生杀予夺皆操控于封主之手,对于封地之内的官员甚至还有任命权,只不过需要向朝廷报备走个过场罢了……

    skbshge

第六百一十四章 归顺() 
这就是王爵和公爵最大的区别,至于淮州郡王,顾名思义,只要朱兴归顺,那么他的封地就是淮州。

    淮州位于夏州南部,与老王所在的滨州相隔三百里,比不上夏郡这样的大府,但也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富庶之地,周正将他分去淮州,可见还是带了十足的招降诚意的,这让朱兴很满意。

    李正蕴续道:“按越制,郡王可拥有三千私军,新朝打算承越制,因此大王要求的亲军数量不得超过三千,当然只要大王没有贰心,三千兵对于大王而言只多不少。”

    朱兴再次颔首,显然是认同李正蕴的这番话。

    “至于大王所言对天起誓,还要立下文书之言……”李正蕴苦笑道:“主上称帝在即,将为天下至尊,只要大王诚心归顺,主上岂能失信于天下,对天起誓用之人主,委实不妥,但主上为大王赐下丹书铁券想来不是问题,只要大王乃至大王的后人不犯下谋逆不赦之罪,与新朝当可万世共荣!”

    朱兴目光环视帐内,心里微微叹息,他想要亲王位,周正给了郡王,他要亲兵已得三千,虽与期望的万余兵马相差甚远,却也不是不能接受,更何况他也清楚,只要没有谋反之心,兵马越多反倒是拖累罢了,毕竟养军也是要花银子的,最后他要周正和他盟誓,如果说周正还是反王中的一员,那没什么问题,但人家现在已快称帝了,让帝王和臣子盟誓,确实有点强人所难,最后的文书成了丹书铁券,这倒是没什么说的。

    总之,李正蕴说出的这些价码并没有到朱兴不能接受的地步,甚至比他的底线还要高出一些,最重要的是,他对于周正走过来这一路的事迹还算了解,从内心已然相信周正不是一个会随随便便过河拆桥的人,而且在如今的大势下,自己要和炎王军开战绝无胜算的前提下,投降既是出路也是别无选择。

    至于谋反,手握雄兵三十万,朱兴都没了战意,知道是必输之局,一旦输了,哪怕输的不彻底,手上的资本也会越来越少,到时候周正还会给他这样的价码吗?

    答案显而易见,后世子孙若是要谋反,那也只能说是自己找死,那个时候他已经尘归尘,土归土,委实管不了那么多了……

    只是这些追随自己的文臣武将前程如何,这显然已经不是朱兴可以关心的问题了,但想来在新朝之中会有一席之地,至于好坏自是难料。

    毕竟这些人都是自己的嫡系,周正不可能让他朱兴的人在军中掌握重权,也是为了消弭掉自己的野心,当然自己麾下数十万雄兵也必定会被打散安置,青州军将会彻底成为历史……

    甘心不甘心这个时候再说已然没有太大的意思,天下大势已定,螳臂当车之举为豪雄所应为,唯有顺势而动,最后才能不至于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帐中诸臣神色多少有些黯然,大王和李正蕴的这番对话甚至是讨价还价没有避着他们,话已经谈到了这份上,青州军被收编的命运几乎已成定局。

    他们倒不是担心青州军被收编之后,自己的地位会如何,毕竟青州怎么说也只是一州之地,和整个天下比起来算得上什么,在新朝之中就算不能位列朝堂,但就算分到各州主政也必然是为高权重的一方诸侯。

    只是毕竟为青州殚精竭虑,为青州军壮大出生入死了那么多年,现在青州军将要成为历史,这心里要说不失落是不可能的。

    李正蕴离开了大帐,明王朱兴归顺炎王,这绝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里面牵扯的细节很多,不管怎么说朱兴都是拥兵三十万的一方枭雄,不是凉州和允州那样的小王,屁股一拍带上几个亲兵就能去帝都归顺,明王要保证自己的利益要保证麾下人的利益还有在青州范围内仰仗朱兴鼻息而存的小王如何封赏,这些都需要拟清之后,才能谈及其它。

    不过,青州军对同郡的战事却是彻底告一段落,佛王既然已经归顺炎王,就已经是炎王的臣子,朱兴就算想生吞了佛王,也不可能冒着激怒周正的风险对云州军再起刀兵。

    于是青州军退兵……

    “朱兴彻底退兵了?”御书房内,正在签署任命文书的周正抬起头看向垂手肃立的马三杰问道。

    “退了。”马三杰低头应道:“青州军集结河州府,涂总参已亲身前往进行整编,朱兴也已经踏上了前来京师的路上。”

    马三杰乃是炎王旗下丞相,自周正兵进禹州之后一直署理夏州军政,为周正在前方战事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事务,炎王军能百战百胜固然是靠军工和将士用命,但马三杰的功劳不可抹杀。

    但真要说起来,以前马三杰这个丞相当的名不正言不顺,毕竟炎王只是反王,连个小朝廷都算不上,马三杰身为老王的得力干将,心腹谋士,被重用是很正常的事,马三杰也不至于倚老卖老,但是在炎王军中比较超然是免不了的。

    不管怎么说,少帅再如何威风,也是他当年看着光屁股长大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周正麾下雄兵百万,一声令下伏尸盈野,生杀予夺,自在于心,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老王拒绝,炎王军上上下下的大臣重将轮番建言上书恳请周正称帝。

    而周正已经答应了……

    黄道吉日,五月十八……

    如此一来,周正就是一代帝王,而且是新朝开国之祖!

    周正没称帝之前喊一声叔,马三杰还能慨然受之,但若是称帝之后还这么喊,马三杰就该惶恐了……

    君臣,君臣,何为君,何为臣,一个是翱翔于九天之上的神龙,是上天之子。

    而臣不过是地上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官大与官小,无非就是石头和沙子的区别罢了。

    什么时候,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摆正自己的心态,马三杰蹉跎大半辈子,为黑风寨残存付出了半生心血,他岂能不知其中道理。

    skbshge

第六百一十五章 称帝(终章)() 
章武元年五月十八,万里无云,风和日丽。

    帝宫净鞭九响,周正身穿红色五爪金龙冕服,头带赤焰紫金神龙冠,脚穿双龙戏珠登天踏云靴,一步步迈上紫薇帝宫玉阶,在文武百官的身前踏着火红地毯走上陛阶,然后端坐于龙椅之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群臣跪倒山呼,声掀屋瓦,气冲霄汉!

    “众卿平身!”

    周正手臂微抬,群臣应声而起。

    “宣!”

    一直垂首在旁的一名前朝太监,闻圣言顿时精神一震,从宫女捧着的金盘当中取出一卷圣旨呼道:“旨!”

    群臣再次参拜跪倒……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生于微末,起于草莽,适逢乱世,艰难求存,宁山之上,黑风寨前,为图自保,十数年如一日,勤练武艺,只为能在乱世之林谋一栖身之地。

    然天不遂人愿,新平堡鹿士贞遣兵攻宁山,欲夺我父之基业,朕不得已起兵抗之,自下宁山之后,连乌凤山,灭新平堡,与幽王结盟,兵进夏州,鹰沟谷、夏郡城、赤江河畔、禹城之下,禹北大战直至今日天下一统!

    ……大越已灭,亡命于北原,新朝已立,自当大赏天下……

    然大越之亡,非朕一人之功,而是这天下间所有不甘被暴越凌虐,敢于反抗官府乃至朝廷压迫而揭竿而起的反王、义士之功!

    时至今日,很多反王活着,但也有太多的豪雄化作尘土,朕既得这天下,岂能忘记哪些为了天下万民抛头颅洒热血的铮烈先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