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波府的新姑爷-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宗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达到,摆摆手说道:“这件事情你们稍后再议,护国将军免礼吧”

    “微臣遵旨”我弯腰说道。站在一旁。

    皇帝扫了一眼众人:“辽军来势凶猛,各位有何对策?”

    御书房内的二十几人虽都是宋朝的高层,可通晓兵事的没有几个,众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站在左面双目微闭养神的狄青。

    皇帝叹了口气开口说道:“狄将军,你久驻边关,对辽国知之甚详。不知将军有何对策?”

    见皇帝亲自点名,狄青踏前一步说道:“微臣以为,现今最重要的是查清辽国这次出兵多少,领兵将领是何人。现在已经兵进何处!”

    我在一旁暗暗吃惊,难道这些最基本的情况,报信的人都没有弄清楚吗?那他报的是什么信?边关现在可不是一团糟了!

    枢密院的一个专管情报的副使出声回答道:“这次辽国出兵事先毫无征兆,先是迅雷不及掩耳的利用我们边防松懈之机分兵连下数座兵寨,然后再合兵一处攻打河间府。报信的士兵只是说敌人铺天盖地凶猛非常,至于何人领兵,数量多寡就不清楚了。”

    狄青忍住愤怒,平声问道:“那武威将军怎么说?”

    武威将军,就是那个接替狄青的家伙,庞太师的儿子。

    副使随口回答道:“此人说武威将军让他回来只有一句话,快调救兵。”

    庞太师听到狄青的口气不对,恨了副使一眼,走出来说道:“狄将军这么问,难道是说我儿无能导致兵败吗?武威将军奉旨守卫边关,可说是兢兢业业不敢有所怠慢,还不时亲自巡视各城防务,此事枢密院和吏部的众位大人都知道。但,据武威将军上报,边关虽然号称有四十万大军,可实际兵数却不足三十万。怪不得每回战事一起就兵败连连,这么大的疆域少了十万士兵,狄将军可知道其中内情?多余的军饷到哪里去了。”

    狄青冷冷笑道:“公道自在人心,太师这么急着反驳紧张什么?”

    本来这几天庞太师就因为自己的儿子陷在了边关而焦头烂额,此时忍不住喝道:“狄青,你”

    皇帝大力拍了一下桌面:“朕今天叫你们来,不是想听你们争吵的。”

    众人连忙劝慰道:“皇上息怒”

    皇帝大声训斥道:“息怒河间府一破,辽军就可顺河直下,到时候开封危矣!”

    众人知道他说的是事实,一时间再也找不到什么话来安慰皇帝了。

    潘仁美站出来说道;“启奏万岁,虽然辽国不守承诺忽然出兵夺下了我国几处城池,但这是因为我们事先没有防备,臣等商议后以为,只要尽快调集兵马充实河间府,定可把他们一一击退!”

    皇帝点头问道:“现在我们可供调度的兵马有多少?”

    潘仁美自信满满的回道:“抽调河东路,京西北路,东京西路,京东东路各处厢军,加上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可在一月内陆续得到七十万大军。”

    我皱了皱眉,如此一来开封府周边就只剩下了侍卫亲军殿前司的十五万禁军了。

    皇帝站起来叫道:“好,如此一来辽国除非有百万大军,否则再难进寸步!你们快快把军队开往河间府。”

    攻击方的兵力要大于守卫方一倍以上才能成功这个说法的确没有错,相信皇帝的老师也是这么教他的。但这是在双方士气,单兵实力,将领能力和后勤保障差不多的情况下才可以这么算的。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实际情况下可不是这么简单。对于没有领过兵的皇帝来说,有了一百万士兵在前防守,应该可以让他高枕无忧了。

    狄青皱着眉头看我一眼,可见他也不看好此事。特别是领军大将还是那个被辽国打得只知道求援的武威将军。

    回到天波府,还没下马我就大声喝道:“来人,快快把河间府的地图拿过来。”

    迎接的家丁本来想伺候我下马的,此时慌忙跑向书房。

    我大步走进前厅,命人把桌上的果盘拿开腾出地方。

    家丁拿来河间府地图后被我展开摆在桌上

    不大会儿,晓月扶着老太君快步走进厅里。

    “怎么了相公?”晓月正和老太君在花园里下棋,听到家丁说我一回来就急急忙忙的要看边关地图,于是连忙来看看出了什么事。

    老太君看着我的目光直直的落在地图上,不禁也问道:“章儿,可是边关有变?”

    我闭目叹道:“完了”

第203章 战力() 
老太君和晓月听完我说的话后默然半晌。

    晓月走过来看着地图河间府方向:“形式虽然对我朝不利,但也不至于象相公所说的那样严重吧。”

    我摇头苦笑道:“月儿说得有理。但你不知道这个武威将军的脾性,我在两浙时听闻狄将军被此人换下,于是就马上派人四处打听了此人的底细。”

    搀扶老太君坐下后我接着说道:“庞稽,大宋正二品武威将军,官位虽高可并无真才实学,全靠其父庞太师荫补所得。生平虽然无甚大的恶迹但也没有什么地方可让人称赞,性格豪爽但做事冲动,还有些目中无人。有时会拿出些钱财开粥反粮接济百姓。充其量不过是个为人不错有点良心的高官子弟而已。”

    宋朝对官吏子弟特别的照顾,有荫补制度,荫补的范围比前朝更加扩大。高级官吏,文臣自太师至开三司,可荫子、孙、期亲、大功以下及异姓亲,而且可以荫及门客,比如诸葛和庞服,于大海等;武臣自枢密使至观察使、通侍大夫,可荫子、孙、期亲、大功以下及异姓亲。遇国家大礼,臣僚亦可荫补。

    这就是我为什么刚和晓月成亲就可以当官的原因!但也是促成宋代官吏冗滥的原因之一。

    收回思绪,我的话音重新响起:“辽国再怎么动员,从其国力来说前期投入的兵力也不会超过二十万这个数字。边防军虽然一路溃败,鬼使神差下却达到了收缩兵力战略撤退的目的”

    这些军事术语我曾经和晓月在闺房中卿卿我我时解释过,但老太君并不知晓。

    此时我一面说,晓月一面为老太君解释什么是动员,前期投入,收缩兵力,战略撤退太君她本身就是一代战将,天波府更是名将辈出,这些生动合理的名词听得老人家眉飞色舞叫好连连。看我的目光,多了些欣慰和信任。有此佳婿,杨家将再写辉煌,指日可待!

    我眼神涣散,陷入虚拟的战场中综合道:“全部士兵撤退到河间府少说也有二十万,基本和辽国的前锋兵力相等,可据我派人统计,在战场上一个辽国骑兵的实力单打独斗可相当于我们大宋两个步兵,伤亡比例却是五比一,也就是说我们战死五个士兵辽国才会死一个!为此我们试验过,一个十人队的辽国骑兵对上我们五十人的士兵,拼杀到最后,战败的必是我们。这些数据虽然看似矛盾,为什么辽人的单兵实力只是我们的两倍,但以十倍兵力攻击他却还是我们战败?但事实就是如此。其中牵扯到了团队协作,准备优略,这些东西虽然不是主因,但也不能等闲视之!河间府虽然有二十万人马,想来武威将军庞稽也不敢派兵出城与之决战,在战场开阔地辽人的骑兵如何可怕他不会不知道。”

    老太君暗暗吃惊我的调查竟然如此详细客观。

    晓月思索着问道:“竟然相公自己也说他不会轻易出兵,那边关怎么会有危险呢?辽国真的可以攻下河间府吗。”

    我摇摇头老实的说道:“攻不下。就算他有四十万大军,也不能够正面攻取河间府。”

    老太君饶有兴趣的探身问道:“哦章儿怎么这么说。”

    我整理一下语言,说道:“能下此判断,我所倚仗的有两点,一,辽国的强项是野战,攻城和野战是两回事,他们强大的骑兵部队在攻城时毫无用处!这样无异于缚住了他们的尖牙利爪。二,辽国每每攻破城池都要大肆屠杀顽抗的百姓,河间府城里的众人都知道。他们除了死守待援外,别无选择!还有,河间府向来就是边关后方存粮之地,城里又有水源。短时间内应该没有缺粮少水的后顾之忧。”

    老太君不断点头:“不错。”

    我看着院落里两只正在互相追逐嬉戏的蝴蝶继续说道:“现在河间府没有危险,但是等到七十万援军到达时,就难说了?”

    晓月看着我,迷惑的说道:“援军到达时为什么会反而危险了。”

    老太君浑身一颤,似乎想到了什么。

    我摇头解释道:“此次辽国进军边关丢城失地,朝廷等危机过后必然会追究责任。武威将军的老子是太师,他大不了走人便是,可手下的那些武将呢?援军到达后,双方兵力强弱悬殊,宋军占有据对优势。就算武威将军不想出击,其他武将也会崇拥他这么做。好戴罪立功为自己洗脱失职罪名,到时候”

    老太君低声说道:“有了近百万大军,我朝未必会败吧”

    叹了口气,我只有说道:“希望如此”

    老太君心里虽然着急,但这一切都只是我的假设而已,无凭无据的她也不好进殿面圣。

    朝中的那些昏官放着狄青这样的名将不用,让那个武威将军继续领兵,不外乎就是怕狄青龙入大海再也不能控制。可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古今中外的很多战役都一再向世人说明,兵力强过对方,未必有用。大宋能逃过此劫吗?

    看来我要早做准备了。

    宋朝原先和辽国停战时,作为主要条件运往辽国的粮食不计其数,现在又要筹备七十万大军需要的后勤辎重,各地百姓的负担无异于百上加斤。弄得全国人心惶惶,所有臣民叫苦不已。粮食的价格和食盐的价格已经比开战前升了数倍,经济面临崩溃!

    再这样下去,不用辽国攻打,宋朝就会支离破碎!

    霍刚摸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看了眼排成长龙准备进城的百姓,转身走向开封城门的右侧集市。

    因为进城要缴纳税钱,所以有些百姓把种出来的菜,打来的柴火放在城外叫卖,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处规模不小的集市。

    他从怀中摸出六文钱,来到一处挂着‘王家包子,三文钱一个’的招牌前:“老板,我要两个包子。”

第204章 两浙信使() 
话音未落,从蒸笼后面的茅草屋里就走出了一个扎着围腰满身面粉的中年人,此时手里正拿着一块‘王家包子,五文钱一个’的招牌,看样子是准备换掉原先那一块。

    老板见有人卖包子,而自己又刚刚涨价,尴尬地说道:“客官要是早来一步”

    霍刚笑了笑,加了四文钱递给老板:“两个包子。”

    老板应了声后,提起蒸笼选了两个最大的拿给他:“客人不是本地人吧?两浙来的?”

    霍刚咬了口热气腾腾的包子,笑道:“你怎么知道?”

    老板换下招牌:“看客人的打扮和身上这件衣服,就知道了。这件衣服的做工布料一眼就可看出是两浙‘天衣无缝’成衣绸缎庄做出来的,在京城里,这件衣服可不算便宜!”

    霍刚看了眼身上的衣服:“在我们那里,谁都是这么穿的啊。”

    老板叹口气羡慕的说道:“也只有你们两浙府的百姓人家才有这个福气,我们这里虽说是天子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