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大地主-第1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那晚你没回来,是和她在一起。”碧纱惨笑道。

    “难怪她不顾家人的反对,也要跟着来中国,难怪即使你差点杀死她哥哥,她对你也没有一点恨意。”

    两行清泪从碧纱的眼角滴下,碧纱如此平静,看得林安松更加心疼。

    “对不起,我爱的人永远都是你。”林安松宽厚的手掌贴上碧纱光滑的脸颊,擦掉上面的泪水。

    “希望你能好好照顾艾玛。”碧纱道:“让我看看孩子。”

    “你……”

    “你要离开我?”

    碧纱没有回答,只是看着怀中的婴儿,脸上带着微笑。

    “我不会让你离开的。”林安松说。

    “不让我离开?你把我留在身边又有什么意思?你想看我冷冰冰的脸?还是要和我从早吵到晚?”碧纱道。

    看起来平静的碧纱,心中却是无法接受这个结果,只是在克制自己情绪。

    “我和她只是意外,你要我和一个我不爱的人过一辈子?”林安松道。

    艾玛并不丑,虽然不如碧纱,但也是一个美人,身材更是火爆,同样是许多人的梦中情人。

    林安松也想过,但是只是欲望,并不是爱情。

    “你觉得这是意外?我不觉得,这就是命中注定,你和艾玛只有一次,可是她却有了孩子,而我……”碧纱摸着自己的肚子,“到现在却一直怀不上。”

    “你总有一天也能怀上的,这不是命运,更不是上帝的旨意。”

    “你不要在说了,让我留下来,除非我肚子中也有了宝宝。”

    “你肯定会有的。”林安松将碧纱拦腰抱起。

    “你放开我。”

    “我不放。”

    碧纱想用手去抓林安松,但是怀里还抱着婴儿,她腾不出手,扭过头,一口咬在了林安松的肩膀。

    林安松倒吸一口冷气,却是抱得更紧。

    “你放开我。”

    “我不放。”

    林安松将碧纱放到床上,整个人压了上去。

    刚出生的宝宝,被小心放到床的内侧。

    林安松使出了浑身的力气,最后两人折腾到疲惫不堪,这才并排躺在床上。

    “这是最后一次了。”碧纱道。

    林安松心中很不是滋味,明白碧纱已经去意已决,他虽然可以强留,但这对两人来说都不好过。

    林安松只期望,这一次,能让碧纱怀上,带时候,她就会回来了。

第250章 朝鲜风云() 
林安松终究没有留下碧纱,一周后,碧纱乘船返回英国。

    艾玛则是留了下来,除非她不要这个孩子,但是又有哪个母亲舍得抛下自己的孩子。

    碧纱离开,林安松没有在让艾玛住在领事馆,而是将她接到了小洋楼中。

    碧纱返回英国,林安松并不放心,因此几天前就已经购买了一个和林二差不多的人偶,用的是白人的面孔,暗中跟着碧纱,保护碧纱的安全。

    自己这个林宇的身份,应该是已经被魔灵海盗团的人掌握,只不过不知道他们对蓝斯子爵的死,有没有怀疑到自己头上。

    但不管怎样,还是要防备他们为了报复自己,对碧纱下手。

    ……

    在朝鲜主持大局的袁世凯回国了。

    两天后传来,朝鲜东学党起义。

    李鸿章向朝鲜派兵两千,援助朝鲜王室平叛。

    日本同时派兵进入朝鲜。

    眼见中日两国都派兵进入朝鲜,就要在朝鲜的国土打上一场,东学党立马宣布不在起义,归顺朝鲜王室,希望中日两国能退兵。

    比起原本的历史,东学党起义早了两年。

    却是林安松误导下,已经死去的关文炳将假消息传回日本。

    日本上下担心在拖下去,他们不仅追不上清朝,反而越拉越远,于是在让人鼓动东学党起义,好有借口派兵进入朝鲜。

    朝鲜东学党也不知道日本的豺狼之心,在日本人的鼓动以及资助下,竟然真的起义了。

    但是当中日两国各派大军进入朝鲜,东学党的人也就意识到自己被日本人欺骗了,于是马上宣布不再起义,但是木已成舟,为时已晚。

    袁世凯在这之前,已经收到风声,如果他不离开朝鲜,以他的本事,以他如今在朝鲜的地位,是可以让东学党的起义胎死腹中,不让日本有借口出兵朝鲜。

    但这就是现在大清官吏的状况,他们想的不仅仅是国家利益,同时也在考虑自己的利益。

    这一次,日本有借口出兵,他袁世凯同时可以趁着这次的机会回国。

    朝鲜,他已经待了十几年,早已厌倦,除了初到的几年,他意气勃发外,后面几年,他在朝鲜已经是万人之上,就是朝鲜的国王也要听他的,继续待在朝鲜,他已没有在进的可能,只有回国,他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几年前,袁世凯就一直向李鸿章报告,要回国。

    但是李鸿章一直不同意,李鸿章知道袁世凯的能力,只要袁世凯在朝鲜,朝鲜就不会出问题,为了朝鲜的稳定,他自然不会同意袁世凯回国。

    但是这一次,袁世凯发了电报之后,根本不等李鸿章回复,就跑了回来,在朝鲜的几个姨太全都扔下不管。

    因为袁世凯的离开,原本受日本鼓动,本还有些犹豫的东学党,立马就宣布起义。

    但是东学党没想到中日两国出兵如此迅速,眼见中日就要在自己的国土开战,只你能咬牙忍住,放弃这次的起义行动。

    可惜,他们就算放弃起义了,日本人的大军已然踏上朝鲜的国土,就不可能轻易退去。

    日本人不想退兵,李鸿章自然也不能单方面退走大清的兵马。

    大清的兵马一退,日本人不用三天,就能攻占朝鲜的都城,杀进王宫。

    李鸿章开始和日本的外交官接触,但是收效甚微,日本已经铁了心,要趁着这次的机会,攻占朝鲜。

    之所以还同意和李鸿章商量撤兵的事情,也只是为了麻痹李鸿章,让李鸿章误认为日本并不是非要开战,还是有避免余地。

    李鸿章已经老了,精力大不如前,也没了以前的雄心壮志,如今他的只想让大清朝继续安稳的走下去,完全没有打仗的思想准备。

    能转回,能不战,这就是上上之选,李鸿章的一切行为,都在为达到这个目的而做出的。

    可惜,李鸿章一直的避让,却是让日本人开战之心更加强烈。

    李鸿章先是找上了俄国人,向俄国人分析,如果日本人占领了朝鲜,将会使俄国在东北的利益受到威胁。

    俄国亏死东北,这并不是什么秘密。

    俄国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几个出海口每到冬天就会冻结,因此俄国非常需要一个不冻港。

    为此俄国已经和土耳其发生了几次大战,争夺地中海的出海口。

    同时,也在窥视东北大连旅顺等不冻港。

    李鸿章找上俄国,说明厉害,这是他一贯的做法。让其他国家相互牵制,以保中国。

    但是这一次,他错估了日本的决心。

    俄国人是答应了李鸿章,要去劝退日本大军。

    但是在日本外交官的说服下,开始袖手旁观。

    日本抓住了俄国的心理,俄国对朝鲜和东北区域非常重视,不然也不会举国之力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

    但是一直以来,俄国也没找到进入东北和朝鲜的机会。

    当下,日本就告诉俄国人,他们出兵朝鲜,也迫使朝鲜脱离清朝的控制,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如此一来,日本人得到了利益,俄国日后也容易找到机会,得到更大的利益。

    日本人更是向俄国承诺,拿下朝鲜之后,绝对不会触碰俄国的利益,反而会逼迫清朝,然后两国瓜分清朝的东北大地。

    俄国人的反水,让李鸿章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开始向英国求救。

    英国一直窥视大清长江一带,希望能和大清朝内陆建立商业体系。

    如今,虽然已经用大炮轰开了大清朝的国门,但是双方的商业往来,还是主要在沿海地带。

    对此,英国并不满足,希望能沿长江而进入大清朝的中部区域。

    虽然英国在华国的利益,在长江一带,但同样在窥伺东北。

    可惜,如今的英国对东北的控制显然不如俄国人。

    因此,在英国人看来,对于东北和朝鲜的问题,最好维持现状,等以后再说,说不定日后他们就有力量插足东北了。

    因此,英国很是痛快的答应了李鸿章的要求,出面和日本人协商。

    面对日不落帝国,日本人也很心虚。

    但是没有得到好处就退兵是不可能的。

    因此日本提出,要退兵可以,清朝必须放弃对朝鲜宗主国地位,让朝鲜独立。

    李鸿章自然不会同意,不过李鸿章也是耍了一个心眼。

    说要清朝放弃宗主国不是可以,但是前提是两国先从朝鲜退兵。

    可惜,这个心眼被日本人识破了。

第251章 北洋战舰() 
第一个解决方案失败,英国人提出了第二个方案,就是在朝鲜的仁川设立中立区,所有国家的的军队都不得进入。

    对于英国的人提议,日本的外交官也不敢拒绝,只能禀报给在东京的天皇。

    但是日本已然决心一战,而仁川是日本派兵登陆朝鲜的中转基地,日本天皇一口就拒绝了。

    在外交上,日本比起清朝要强硬得多。

    清朝的官员,即使李鸿章,虽然和洋人打的交道不少的,但对于外交上,远不如日本成熟。

    面对洋人,根本不敢如日本这样强硬,或许是因为被洋人打怕了。

    对于日本的拒绝,英国人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就是把朝鲜一分为二,清朝占一半,日本占一半。

    但是睦仁天皇还是没有同意,日本的野心是整个朝鲜,然后从朝鲜踏过鸭绿江,剑指东北。

    天皇的强硬态度,让日本的外交官吃了定心丸,开始和英国人周旋。

    日本的外交政策已然成熟,手段比起李鸿章要高出很多。

    日本的外交官通过多次的谈判,再次把握到英国的人心理——他们怕和俄国开战。

    作为日不落帝国,英国的国力是远胜于俄国的,但是在清朝,特别是东北和朝鲜,英国本就力有未逮,在这里和俄国开战,英国完全没有战胜的把握。

    日本人利用这一点,透露给英国人一个假象,就是日本已经取得俄国的同意,如果英国人在干涉,俄国人就要出兵了。

    同时将日本的军事部署透露给英国人,告诉英国人,在谈判期间,日本一直在做战争准备,现在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明确表明了日本要开战的决心。

    英国人见日本人态度坚决,更是已经做好了开战的准备,在反观清朝这边,顿时失望不已,态度开始转变。

    开始思考日本在朝鲜作战,和清朝开战后会出现的结果,是否会影响英国的利益。

    最后,日本答应英国,不会在上海长江等地区和清朝作战,保证英国在清朝的利益后,英国人同意了日本人要求,允许他们和清朝开战。

    整个外交过程,李鸿章完败给日本。

    取得英国人的同意后,日本第一时间开始往朝鲜增兵。

    之前被李鸿章派去朝鲜的叶志超,隔三差五就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