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大地主-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钱没了,身边没有朋友,又不懂中国语言,可以说,他在中国已经是寸步难行,如果不去抢劫的话,他会活活饿死。

    林安松今天买的房子,正好就是梅泰龙之前的。

    就在十天前,梅泰龙已经将房子低价卖给了别人。

    而这房子的新主人,才刚过去十天,又将房子卖给了从天津来的林安松。

    一倒手,这人就挣了两千两的银子。

    林安松确是不知道这房子原来是梅泰龙的。

    只不过交了钱,过来看房子的时候,恰好遇见了梅泰龙。

    不过林安松不知道梅泰龙的遭遇,只是和梅泰龙打了声招呼,就走了。他还要去广州,现在已经在上海耽搁了好几天。

    四天后,林安松和王一来到了广州。

    比起陆路,现在坐船更加省时间。

    如果是走陆路,即使骑着快马,也要大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到广州。

    而且,骑马赶路,也是一件让人疲惫劳累的事情。

    哪里像现在,困了就在才船舱里睡觉,醒了就在甲板上吹风,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当然,这是对林安松这类不晕船的人来说。

    对王一这种会晕船的人来说,还是宁愿骑马。

    从上海到广州,第一天,王一还能陪着林安松站在甲板上,第二天开始,王一就一直躺在船舱里了。

    到广州码头,下船的时候,还是林二将他背下来的。

    幸好是从上海来广州,这要是去欧洲,一两个月的海上旅途,可能真的会要了王一这样不会坐船的人的命。

    广州因为在鸦片站着之前,两百年的时间,洋人和中国的通商都在广州进行,因此广州现在比起其他省也更加的繁华。

    当初,清政府可是指定商人,只有被亲政府指定的商人,才能和洋人做生意,同时成立

    这十三行商行,和洋人做了上百年的生意,排在前几的商人,几乎都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

    十三行中,排在第一家的,资产更是超过一个亿。

    马关条约中,赔款两亿,辛丑条约赔款四亿,清政府只要将这十三行的资产全部没收,哪里还需要赔几十年。

    当初洋人想进广州城,这十三行的人,也是在暗中阻止,就希望把和洋人做生意的机会,牢牢掌控在他们手中,不让别人染指。

    他们可以轻松的从其他商人手中购买茶叶等中国特有的商品,然后一转手,高价卖给洋人。

    洋人的东西,他们同样低价收购,然后高价卖给其他商人。

    其他商人就是眼红,也没有办法,因为清政府的规矩定在那里,只有他们可以和洋人做生意。

    这种垄断下,还是垄断了百多年,可想而知,这十三行商行的财富有多么的惊人。

    虽然之前一直多胡雪岩是晚清第一商人,富可敌国,现在是李鸿章手下的盛宣怀。

    但十三行商家,他们的财富就算比胡雪岩盛宣怀少,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晚清,这是封建王朝最后的时期,普通的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中,但地主富豪却一抓一大把,社会上的财富全都集中在他们身上。

    什么乔家王家,几乎都是家财万贯,富可敌国的。

    全国数一圈下来,至少有几十个家族的财富,超过千万两,多的更是上亿。

第146章 船厂() 
即使现在,十三行的垄断已经被打破,但他们之前所积累的巨大财富,还是可以让他们轻易插足任何行业,并且成为其中的龙头。

    广州,虽然相对来说,没有上海那么混乱,但十三行常年把持下,普通的商人,想要在广州立足,就必须和十三行打好关系。

    得罪了十三行,还想在广州做生意,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那人是总督的亲戚,也不行。

    广州也有一个造船厂,是十三行被毁之后,排在第一的伍家怡和行所建造的。

    虽然比不上左宗棠成立的福州造船厂,但也是一座可以独立造船的船厂,实力雄厚。

    向蒙所说的五千两银子买的商船,就是向这伍家购买的,只是一艘木制商船。虽然吨位有三百吨,可以穿越大洋,前往欧洲,但却很是危险,船上也只能安装五门火炮。

    幸好向蒙因为资金不够,向林安松借贷,说出了他的想法,要是他的资金足够,没有和林安松说,就这样买了船,然后前往欧洲,肯定回不来了。

    林安松虽然看起来年轻,但身边跟着王一和林二,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来到怡和行的店里,马上有人过来接待。

    “你们的船卖多少钱?”

    林安松并不想买,但却想看一看。

    他已经打定主意,前期还是和别人一起租用商船。

    就算要买船,也绝对不会向伍家买,要么买福州造船厂的,不过最好还是买英国人的。

    不可否认,当今天下,还是英国人造船技术最牛。

    大海上,举目茫茫,无依无靠,能靠的就是脚下的大船。

    为了省那一点钱,可能最后就因为没有一艘好船,而命丧大海。

    “这位爷,您想要什么船?这广州,也就只有我们伍家才有船。”商行的伙计看起来还是比较热情的。但言语中,明显对自己身位伍家商行的人,感到自豪。

    伍家的造船厂虽然不错,但也只能说在中国,而且造的还只是明用的商船。

    “我想要一艘大船,可以去欧洲的那种。”

    “爷,这船可不便宜。”伙计比划了个手势。

    “八千两?”林安松道。

    “嗯。”伙计点头。

    “才八千两?我还以为一艘船要好几万呢。”

    林安松这话一出,伙计眼睛都在冒光。心中狂喊:“吗的,终于让我等来了一个土豪,这次要是把船卖了,我说不定就能混个掌柜的。”

    “你们船在哪里?带我去看看。”林安松现在看起来,就是一个超级牛逼的富二代,根本不把钱放在眼里。

    “好的好的,小的马上带爷过去。”伙计心头狂跳。

    “在哪里远不远?”林安松问。

    造船厂肯定是靠在水边的。

    “不远不远,也就小半个时辰就到了。”

    “这还不远?有车吗?”

    “有有有。”伙计回头道:“伍掌柜,那我带他们去看啦?”

    悠然坐在柜台后面的伍掌柜点了点头,“去吧。”

    林安松带着王一林二出去,直接叫了四辆黄包车,那伙计说了个地址,黄包车夫,拉着车就跑起来。

    车子都是擦得雪亮的,四个车夫也都是年轻力壮的,速度快,拉起来又稳。

    伙计说的半个时辰,最后只花了二十多分钟就到了。

    伍家的造船厂就在码头边上,距离也就十几里。

    不过船厂外面也是被墙围着,看不见里面的情形。

    伙计带着林安松几人过来,和守在外面的人说了几句话,几人就进了船厂。

    “爷,你看,那就是我们的家的船了,还可以吧。”伙计指着海面上的一艘船说。

    林安松只是看了一眼,没有太大的兴趣,这种木制帆船,在他看来,也就只能在中国沿海走一走,顶多就是到东南亚马来西亚一带,想要用这个船去欧洲,比当初哥伦布发现美洲还要困难。

    至少哥伦布当初不用担心海盗。只要不偏离航线,不遇到大的风暴,安全上还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现在,欧洲到亚洲,这条海路的发现,现在早已经盘踞了无数的海盗,这才是现在航海最大的危险。

    “这太小了吧。”林安松摇头。

    “爷,这可不小了,这一艘船可是能宰几百个人。”

    “不行,你们这还有其他的船吗?”林安松询问,同时也在观察这里面的一切。

    之所以过来,他的目的就是想看看这伍家船厂的情况,看看他们的技术,看看他们的规模。

    他和伍家没有交情,如果正常提出参观,伍家的人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就算是当初同是十三行的人来,伍家也是不会透露他们造船技术的。

    造船技术,原本中国是领先世界的,可惜闭关锁国几百年,西方技术突飞猛进,而东方却原地踏步。

    不管是左宗棠所办的福州船政局,还是伍家船厂,之所以能造出现在可以远洋的大船,还是依靠了洋人的力量。

    他们都雇佣了许多洋人在工厂中。没有这些洋人工人,他们的船厂想造出这样的船,至少也要派留学生去欧洲十几年。

    福州船政局毕竟是属于官方的,在请洋人上,有着更大的优势,所以现在的福州造船厂已经可以独立建造钢铁战舰。

    但伍家船厂,到现在为止,还是只能建造木制帆船,而且核心技术,洋人也没有完全交出。

    这些洋人不傻,他们现在受雇于伍家,伍家想要造船,就不能少了他们,因此给他们开的薪水非常高。

    但如果他们将技术倾囊相授,那么伍家在学会这些技术后,肯定会毫不犹豫的解雇这些洋人。

    左宗棠的福州造船厂就是如此。

    伍家虽然建了造船厂,但显然,他们的投入并不大,至少在他们所有的生意中,造船厂的投入比重,肯定不是第一,也不会是第二。

    不然以伍家的实力,不可能到现在为止,还只能建造木制船。

    其实并不是伍家的人不想造钢铁巨舰,而是不敢这样做,担心受到朝廷的打压。

    即使清政府衰败,但处理他们这些商人,还是轻而易举的。

第147章 黄飞鸿() 
“这些船都不行啊。”

    那伙计带着林安松,在船厂里溜达了一圈,但林安松只说这些船不行。

    本来信心十足的伙计,心是越来越沉,想起前段时间的小张。

    前段时间小张也是接待了一个来自天津的商人,想要买船,但是忙活了一圈之后,那商人却突然走了。

    “看来自己还是没当掌柜的命。”他有想起另外一个同伴,就在两个月钱,卖出了一条船,现在已经成了一家米铺的掌柜。

    “爷,这里的船只你都看过了,就没有一艘满意的。”这伙计还是不想放弃。

    林安松摇头,“你这里的船,都只是木制的,我要那种钢铁战舰,船上还要有一百零八门火炮。听说现在海上有很多的海盗,你们这样的木船,我怎么敢用?也只有那种钢铁战舰,才不怕那些海盗吧。”

    “爷,你要的这种战舰,别说我们伍家商行不会有,就是全中国都找不出一艘来,您还是放弃吧。”

    “我可是有个洋人朋友,他就和我说,他们的战舰,可以装一百多门的火炮,可以将一座岛给炸沉。我就不信我会买不到这样的战舰。”

    伙计在心中吐槽:“你要是能买到,我吃屎。”

    而且他也不信有这样的战舰,在他看来,一艘船有二十多门火炮,已经算是非常多了,一百多门火炮,船放得下吗?

    即使他是广州人,与洋人的接触比内地更多,但对洋人的了解也很浅显。

    如今,全球各国,特别是欧洲的强国,都有人来中国,而中国,几乎没有人去欧洲。

    像当初,中国也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条约中明明白白的写着,英国可以派公使到中国,中国也可以派公使到英国。

    但清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