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历史1000问-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的世界达三十多年之久。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其才干与名气闻名世界,成为俄国人心目中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被尊称为“叶卡捷琳娜女皇”。

    叶卡捷琳娜二世因何买下狄德罗的藏书?

    叶卡捷琳娜二世早年曾读过许多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在流行“开明专制”的时代,她也使自己成为这一时髦的追逐者。她赞助和支持俄国艺术的发展,反对愚昧和落后,比西欧任何一位君主都更慷慨地资助哲学家和艺术家。伏尔泰形容叶卡捷琳娜二世是欧洲上空最耀眼的明星。此外,叶卡捷琳娜二世还在哲学家狄德罗窘迫到不得不变卖自己的大量藏书来维持生计时,花几十万卢布买下狄德罗的所有藏书,并委托狄德罗保管。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在狄德罗去世之前让他和他的书分开,“是一件最痛苦不过的事”。

    你知道普加乔夫起义的过程吗?

    叶卡捷琳娜统治时期,采取维护大贵族和大地主利益的政策,残酷剥削和压榨人民。那时,地位最卑下,遭遇最悲惨的是农奴,他们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地主可以任意侮辱打骂他们,也可以把他们当牲口一样任意买卖。农奴们不堪其苦,都想起来反抗沙皇,只是没人领头。后来,这个领头人终于出现了,他叫叶梅连·普加乔夫。普加乔夫生于顿河沿岸齐莫维斯克镇的一个贫穷的哥萨克家庭。18岁时被征兵到波兰打仗;又参加过对土耳其的战争,由于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少尉。后来因为生病,退伍回乡。

    1773年9月17日,普加乔夫率领由80多名哥萨克组成的小队伍去攻打雅伊克城堡,揭开了起义的序幕。他们首战告捷,接着便向奥伦堡进军。奥伦堡城池坚固,有重兵把守,易守难攻。普加乔夫决定采用围城打援的战略,长期围困奥伦堡。在此期间,普加乔夫成立了军事委员会,加强部队的组织建设。

    叶卡捷琳娜二世得知普加乔夫起义的消息后,调动三路大军增援奥伦堡。第一路大军的主力有2万余人,由卡尔将军率领。卡尔没把普加乔夫放在眼里,他带着队伍漫不经心地向奥伦堡开来,不料在半路上中了普加乔夫的埋伏,险些被炸死。卡尔刚要下令还击,起义军的骑兵已经发起猛攻,挥舞着马刀掩杀过来。官兵仓皇应战,哪里招架得住,不一会儿就四散溃逃了。第二路援军由本尔内舍夫上校率领,在渡河时被义军包围,本尔内舍夫见势不妙,急忙化装成马车夫逃走,结果被起义军抓住,当场处死。第三路援军听见两路人马溃败的消息,不敢大意,绕路冲到奥伦堡城下,被守城的官兵接了进去。

    1774年春天,叶卡捷琳娜二世再次派大军增援奥伦堡,3月22日,双方在谢季塔瓦展开激战,起义军遭到惨败。4月1日,起义军在萨马拉激战中再次受挫,只好从奥伦堡撤退,撤向巴什基尔地区。7月12日,普加乔夫率领起义军向俄国南方另一军事重镇喀山发动猛攻。经过激烈战斗,起义军攻破喀山城,官军仓皇逃走。两天后,官军反扑过来,普加乔夫不得不从喀山撤退,西渡伏尔加河,向顿河挺进。普加乔夫打算发动顿河地区的哥萨克去攻打察里津,然后进攻莫斯科。在西进途中,沿途又有无数群众参加起义,起义很快席卷了诺夫哥罗德省和沃龙涅什省。叶卡捷琳娜二世急忙从土耳其战场上调回苏沃洛夫的部队去追击普加乔夫。8月25日凌晨,双方在萨尔尼科夫展开决战,起义军被击溃。1774年9月4日,起义军军事委员会成员特沃洛戈夫,炮兵长官丘马科夫等叛徒,把普加乔夫捆绑起来,交给了雅伊克镇的沙皇『政府』当局。

    1775年1月10日,普加乔夫在莫斯科被叶卡捷琳娜二世杀害。俄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被镇压下去了。

    俄国为何发动第四次俄土战争?

    18世纪初叶,俄国通过“大北方战争“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但在南方,彼得一世却屡屡受制于土耳其,始终未能打开黑海出海口。因而,继彼得一世之后的俄国历代沙皇都把制伏土耳其、夺取君士坦丁堡和达达尼尔海峡及博斯普鲁斯海峡看作俄国外交政策的重中之重。俄国女沙皇安娜·伊万诺夫娜即位后,于1735年乘波兰王位继承战争爆发之际,挑起第四次俄土战争,意图夺取黑海北岸和克里木半岛,实现历代沙皇的夙愿。

    在战争中,俄国一直掌握着军事主动权。1736年5月31日,米尼赫元帅的第聂伯河集团军攻占彼列科普,然后又占领克里木汗国首都巴赫奇萨赖,但由于瘟疫流行,粮秣和饮水不足,俄军被迫撤回乌克兰。俄军拉西将军指挥的顿河集团军,在布列达利海军中将的顿河区舰队的支援下,于1736年6月30日攻占亚速。1737年7月顿河集团军在区舰队的协同下强渡锡瓦什湖,在萨尔吉尔河交战(1737)中击溃了克里木汗的军队。7月13日,第聂伯河集团军攻克奥恰科夫。同年,奥地利参战,但奥军屡战屡败。为了接应瓦拉几亚和波斯尼亚的奥军,俄军于1739年初向摩尔达维亚展开进攻,使战争发生了转折。8月,第聂伯河集团军在斯塔武恰内战役(1739)中击溃土军。根据摩尔达维亚代表团的请求,摩尔达维亚并入俄国。俄国面临瑞典入侵的威胁,而盟国奥地利又退出战争,不得已而同土耳其签订了《贝尔格莱德和约》(1739)。根据1739年9月俄土《贝尔格莱德和约》,亚速再次归俄国所有,第四次俄土战争结束。这次战争使俄国在南侵的道路上又大大跨进了一步,但尚未打开南部出海口。

    波兰“贵族民主制”有何弊端?

    1505年,波兰王国和立陶宛大公国议会在卢布林通过两国合并成立统一的波兰共和国的决议,首都由克拉科夫迁到华沙,史称波兰第一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农奴制国家,面积达31万平方公里。17世纪后半期,波兰的农奴制进入危机阶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领导的哥萨克在乌克兰举行民族起义。统治阶级内部亦分崩离析,1652年,大贵族迫使议会通过自由否决权,1654年,沙俄对波兰宣战,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北方战争初期,波兰被迫追随俄国参战。1655年,波兰…瑞典战争爆发,波兰丢失部分领土。1733—1735年,俄、奥与法、西、撒丁为争夺波兰进行了战争,严重破坏了波兰主权和国家经济。

    波兰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制度非常特别,称为“贵族民主制”。这种制度有两根支柱,一个叫自由选王制,国王由贵族选举,凡不是贵族就没有民主权力;一个叫自由否决权,只要有一个议员反对,这项议案就不能通过。而真正的民主遵从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所以这种贵族民主造成了波兰极端的民主和无『政府』状态,在有争议的议题上往往议而不决,从而导致波兰的最后衰亡。

    5月3日是哪个国家的国庆日?

    1772年,俄国与普鲁士、奥地利第一次瓜分波兰,得到了白俄罗斯和拉托维亚的一部分。波兰爱国人士进行了灭亡前的反抗,1791年5月3日,爱国党通过了《五三宪法》,宣布废除自由选王制和自由否决权,结果遭到俄普两国的联合打压。《五三宪法》得到了全国人民的热烈拥护。从此,5月3日成了波兰人民的盛大节日。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五三宪法》是欧洲第一部、也是继美国宪法之后的全球第二部宪法,因宪法中包含有部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波兰历史上被几次瓜分?

    1772年5月,沙皇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国在彼得堡会谈,于8月5日签署第一次瓜分波兰的条约。据此,波兰丧失了约35%的领土和33%的人口,波兰成为俄、普、奥的保护国。1793年1月23日,俄、普在彼得堡签订第二次瓜分波兰的协定,经第二次瓜分,波兰成为仅剩领土20万平方公里、人口400万的小国,成为沙俄的傀儡国,波兰国王未经沙皇许可,不得与外国宣战与媾和。1795年1月3日,俄、奥签订第三次瓜分波兰的协定,10月24日,普鲁土也加入该协定。根据该协定,波兰领土被全部瓜分。“俄国吞并了立陶宛、库尔兰、西白俄罗斯和沃伦西部,把边界推进到涅曼河…布格河一线,共12万平方公里,人口120万;奥地利占领了包括克拉科夫、卢布林在内的全部小波兰和一部分玛佐夫舍地区,共4。75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普鲁士夺得其余的西部地区、华沙、其余部分的玛佐夫舍地区,共5。5万平方公里,人口100万。”至此,存在了800多年的波兰国家灭亡了。概括在三次瓜分波兰的过程中,沙俄夺占的领土约占原波兰领土的62%,共约46万多平方公里;普鲁士夺占约20%,共约14。11万平方公里;奥地利夺占约18%,共约12。18万平方公里。经历了这三次瓜分之后,波兰亡国,波兰就从欧洲地图上消失长达123年之久。

    何谓武装中立同盟?

    武装中立同盟是指北美独立战争期间,俄国联合丹麦、瑞典结成以武装保护中立国船只在交战国海岸自由航行的同盟。北美独立战争爆发以后,英国实行海上封锁,在攻击交战国船只的同时,亦经常抢劫中立国船只,威胁到俄国等中立国的利益。1780年2月,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保护战时与交战国进行贸易,向英、法、西等国宣布如下原则:中立国船舶可以自由地在交战国港口之间及其沿岸航行。除战时禁运物资如武器、弹『药』、造船器材等外,交战国不得夺取中立国船舶上的敌货。同年7月和8月,俄国先后同丹麦、瑞典订立条约,约定装备若干战舰,用以保证上述原则的实施,形成以武力保护中立国权利的同盟。后其他中立国荷兰、普鲁士、奥地利、葡萄牙等也陆续加盟。1783年,美英缔结《凡尔赛和约》,该同盟解体。

第30章 近代史(7)() 
何谓大西洋奴隶贸易?

    15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方殖民主义国家为了向美洲殖民地种植园和矿山提供劳动力,从非洲掳走大批黑人,将其远程贩运到美洲等地,这就是血腥的非洲奴隶贸易。由于奴隶贸易主要是在大西洋东西两岸进行,西方国家一般称为“大西洋奴隶贸易”。奴隶贸易延续4个世纪之久,使亿万非洲人丢掉生命,给非洲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是非洲历史上一段最黑暗的时期。奴隶贸易为西欧资本家带来了巨额利润,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在非洲历史上,奴隶买卖很早就出现。公元1世纪的《红海回航记》一书就有关于来自非洲之角(今索马里)的奴隶的记载。7世纪末,阿拉伯人进入北非后,也曾把抓来的黑人贩运到阿拉伯国家,以及波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欧洲,14世纪已经有西班牙人贩卖从北非带来的黑奴,而后葡萄牙人也开始了这项贸易。15世纪初,西班牙、葡萄牙一些大城市还有专门贩卖黑人的奴隶市场。15世纪中叶开始,非洲不断遭到欧洲殖民者的掠夺,奴隶买卖只是一项附带的贸易活动。15世纪末c。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奴隶贸易急剧发展起来,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大陆上进行了有组织的大规模贩卖黑人活动,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