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历史1000问-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挥他的装甲部队冒着沙漠风暴勇猛穿『插』,全速前进。

    英军猝不及防,节节败退。德军直『逼』亚历山大和苏伊士。隆美尔因此名声大振,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名,并被晋升为元帅。后来,德军主力被牵制在苏德战场,希特勒不肯抽兵援助北非前线,致使隆美尔不得不停止进攻而在阿莱曼进行防守。

    1942年11月,隆美尔以其仅有的5万军队和550辆坦克在阿莱曼地区抗击蒙哥马利的19。5万军队和1029辆坦克,终因寡不敌众而惨遭失败。1943年3月,隆美尔被召回德国大本营。同年7月,调任驻北意大利的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2月—1944年7月,他率陆军“b”集团军群在法国组织防御,指挥抵抗诺曼底登陆战役。随后,德国发生了行刺希特勒未遂事件,隆美尔受到株连。

    1944年10月14日,由于希特勒派人『逼』迫,他在一辆小轿车中服毒自尽,而对外宣布的消息则是“隆美尔陆军元帅在途中突发脑溢血去世”。

    最早成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是什么?

    1945年3月1日,在埃及倡议下,7个阿拉伯国家埃及、伊拉克、约旦、黎巴嫩、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也门的代表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阿拉伯联盟宪章》,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式成立,简称阿盟。阿盟是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地区『性』国际组织。组织机构主要有首脑会议、联盟理事会和秘书处,总部设在开罗。联盟成员国自成立后陆续缔结了一些加强各方面合作的条约、协定,在维护本地区石油国权益、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正义事业,处理阿拉伯国家间分歧和解决本地区国家间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当代国际社会,尤其是中东地区的重要政治力量。到1993年,阿盟共有22个成员国。

    何谓阿拉伯社会主义?

    1944年,叙利亚人密歇尔·阿弗拉克和萨拉赫丁·比塔尔发表《阿拉伯社会主义对『共产』主义的态度》一书,提出了阿拉伯社会主义。从此以后,阿拉伯社会主义在中东阿拉伯国家十分活跃,成为颇有影响的当代社会主义派别之一。现在“阿拉伯世界”的21个已经获得独立的国家中,已有埃及、叙利亚、伊拉克、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苏丹和利比亚7个国家,先后宣布信奉并实行阿拉伯社会主义。但由于它们对阿拉伯社会主义的解释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如有纳赛尔主义、卡扎菲的“世界第三理论”、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复兴社会主义、阿尔及利亚的自治社会主义和突尼斯的宪政社会主义等。尽管这些国家在实行阿拉伯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在理论口号和具体做法中有许多不同,但是存在着共同的基本特征,即以阿拉伯民族主义和伊斯兰教教义为思想基础,拒绝无神论和马克思主义;以消灭“剥削”和“贫困”,实现“平等”、“正义”和“富裕”的社会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反对无产阶级专政,拒绝『共产』主义;主张建立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的经济基础,并在这个经济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计划化;以中产阶级为社会基础和领导力量,建立农民、工人、士兵、知识分子和民族资本家的联盟,走全民民主的道路,强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拒绝“任何一个阶级的专政”;以阿拉伯民族统一为主要对外目标,争取实现阿拉伯各国统一,奉行不结盟政策,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以『色』列复国。

    希特勒是怎么死的?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开始实施自己的“死亡计划”。早晨,保镖把希特勒喜爱的一只狗带进卧室,希特勒准备检查一下毒『药』的『性』能。狗吞食毒『药』后,马上死去。

    下午15点45分,希特勒走进部下的办公室,与部下告别。随后,他返回自己的办公室。两名贴身保镖跟随他进入办公室,想同他做最后的告别。此时的希特勒早已失去了过去叱咤风云的风采,成为一个无助的老人。他希望属下能向西突围,请求德国盟军的支援。最后,希特勒再次提醒保镖,不要忘记焚毁他尸体的嘱咐。

    两名保镖刚刚走出办公室,里边便传来一声枪响。众人旋即推开了办公室的门,一幅惨景出现在面前:希特勒歪倒沙发上,上身穿白衬衫、灰『色』西服,扎黑『色』领带,下身全是黑『色』:黑裤黑袜黑皮鞋。子弹从右太阳『穴』穿入,周围墙壁和地面上溅满血迹。

    希特勒的情『妇』爱娃服毒后已停止了呼吸,蜷曲着靠在希特勒右边,身上薄如蝉翼的纱裙也溅满了血迹。地上扔着希特勒使用过的两把手枪。

    遵照希特勒生前旨意,他们把两具尸体平放在地面上,洒上汽油焚烧。几小时后,几名保镖把两人尸骸合葬在附近。5月5日,苏联红军从地下挖出了希特勒和爱娃的尸体。

    “无条件投降”的真实涵义是什么?

    “无条件投降”条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同盟国提出的对于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必须实行不附带任何保留条件的投降原则。它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这是同盟国第一次正式提出自己所追求的战争目标,打破了通过外交途径与德、意、日谈判的任何企图。“无条件投降”条款的提出,基本上受到了广大同盟国家的欢迎,鼓舞了世界人民对法西斯国家作战的士气。

    1943年1月14—2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了为期8天的会谈。会谈最主要的决策之一是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的条款,这个条款是罗斯福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的。罗斯福根据事先准备的讲稿对记者说:“总统和首相在全盘考虑了世界大战的局势之后,比以往更加确信:只有彻底摧毁德国和日本的战争威胁力量,世界才能恢复和平……摧毁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的战争力量就是说要德国、日本和意大利无条件投降。那将意味着合理地保障未来的世界和平。这并不是说要消灭德国、意大利或日本的人民,而只是说要消灭这些国家的以征服和镇压他国人民为基础的哲学。”丘吉尔也指出,“无条件投降”是指不与敌人进行讨价还价的谈判,其目的不是把苛刻的条件强加于轴心国的人民。他说:“‘无条件投降’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强加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人民以苛刻或不公平的条件。它意味着我们不准备同他们当前的『政府』讨价还价,在这些『政府』被剥夺一切抵抗力量之前,我们不准备面对和平问题。‘无条件投降’意味着战胜国可以自由行动,但不意味它们有权以野蛮的方式行事,也不意味它们想把德国从欧洲国家中消灭掉。如果说我们受约束的话,那我们是受我们自己对文明无愧的良心的约束;我们不是由于讲定条件而受德国人的约束。这就是‘无条件投降’的意义。”

    和平鸽的形象是谁所创?

第52章 现代史(10)() 
把鸽子作为世界和平的象征,并为世公认,当属毕加索之功。1940年,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匪徒攻占了法国首都巴黎,当时毕加索心情沉闷地坐在他的画室里,这时有人敲门,来者是邻居米什老人,只见老人手捧一只鲜血淋漓的鸽子,向毕加索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原来老人的孙子养了一群鸽子,平时他经常用竹竿拴上白布条作信号来招引鸽子。当他得知父亲在保卫巴黎的战斗中牺牲时,幼小的心灵里燃起了仇恨的怒火。他想,白布条表示向敌人投降,于是他改用红布条来招引鸽子。显眼的红布条被德寇发现了,惨无人道的法西斯匪徒把他扔到了楼下,惨死在街头,还用刺刀把鸽笼里的鸽子全部挑死。

    老人讲到这里,对毕加索说道:“先生,我请求您给我画一只鸽子,好纪念我那惨遭法西斯杀害的孙子。”随后毕加索怀着悲愤的心情,挥笔画出了一只飞翔的鸽子——这就是“和平鸽”的雏形。

    1950年11月,为纪念在华沙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毕加索又欣然挥笔画了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飞鸽。当时智利的著名诗人聂鲁达把它叫做“和平鸽”,由此,鸽子才被正式公认为和平的象征。

    斯大林为何对兰斯投降仪式不满?

    1945年5月7日,德国『政府』代表约德尔上将在驻兰斯的盟军最高司令部向美国、英国、苏联三国代表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但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对兰斯投降仪式极为不满,认为苏军是战胜纳粹德国的主力,并担负了攻克柏林的重大任务,兰斯投降仪式无论地点还是方式都有损于苏军的威望。有鉴于此,苏联、美国、英国『政府』经过商讨后决定,将兰斯投降仪式当做一次预演,正式的投降仪式将在柏林举行,并由苏联方面的代表主持。

    主持柏林投降仪式的苏联元帅是谁?

    1945年5月8日24时,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在柏林正式举行。仪式由苏联朱可夫元帅主持,参加仪式的苏联代表还有维辛斯基。盟军最高司令部的代表包括:盟军最高副司令特德空军上将、美国战略航空部队司令斯帕茨上将和法军总司令塔西尼上将。代表德国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的人员是: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海军总司令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和空军总司令斯通普夫空军上将。德国无条件投降书宣布同意德国一切陆海空军及目前仍在德国控制下的一切部队向苏联红军最高统帅部和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部无条件投降;投降自1945年5月9日零时开始生效。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争的结束。

    波茨坦公告是对哪个国家的最后通牒?

    1945年7月17日,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杜鲁门、丘吉尔(7月28日以后是新任首相艾德礼)和斯大林在柏林近郊波茨坦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同意。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公告发表前被征求了同意。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该公告。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日本本土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但容许保持其经济所需和能偿付货物赔款之工业,准其获得原料和资源,参加国际贸易;在上述目的达到和成立和平责任『政府』后,盟国占领军立即撤退。8月14日,日本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向盟军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如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80%),战火燃及欧、亚、非、大洋洲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作战区域面积为2200万平方公里,交战双方动员兵力达1。1亿人,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5500万,直接军费开支总计约1。3万亿美元,占交战国国民总收入的60%~70%,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达4万亿美元。

    中国是抗击日本侵略的主战场。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