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历史1000问-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0年,他还预言中子的存在,认为原子核内部存在某些不带电的粒子,很容易打入原子核内,或者和原子核结合起来,或者在它的强大场内蜕变。12年后,这种中子果然被人们发现,成为轰击原子核的最佳“炮弹”,为原子核链式反应、释放原子能提供了条件。

    卢瑟福不仅在科学上作出了重大贡献,还培养了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世界上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最多的导师。

    何谓“哥本哈根精神”?

    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nielshenrikdavidbohr,1885—1962)出生在哥本哈根大学,从小跟着当教授的爸爸参加每周一次的家庭式学术沙龙,练出一身“反骨”。7岁上小学时,他就敢公然指出教材和教师的差错。博士毕业后去英国进修,第一次见导师,他带去了自己一篇批评导师的论文,而且『操』着极不熟练的英语把论文讲解了一通,结果此后再没有得到过人家的好脸『色』。所幸后来他在一次聚餐中认识了卢瑟福,继而跟随卢瑟福到了曼彻斯特,人生由此发生了转变。

    等到玻尔27岁受聘于哥本哈根大学,31岁成为教授,32岁当选丹麦科学院院士,37岁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他将自己那种“自由思考和讨论,高度的智力活动,快乐而大胆的科学涉险精神”转化为著名的“哥本哈根精神”。1921年,他婉拒了卢瑟福“在曼彻斯特建立现代物理研究中心”的高薪邀请,创建了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学研究所,并领导这一世界『性』的科学中心40年,因为他“立志帮助自己的国家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在玻尔周围团结了一大批『性』格鲜明、才华横溢的青年学者,如以尖酸刻薄著称的泡利,讲起笑话来满嘴跑火车的朗道,把画漫画和写打油诗当主业、物理研究当副业的珈莫夫,而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在丹麦这个小国形成的哥本哈根学派,很快成为全世界量子力学的学术中坚和物理学界的朝拜对象。

    玻尔自称“从来不怕在别人面前显『露』我的愚蠢”。玻尔的声望达到这样的程度:他与爱因斯坦齐名。给玻尔写信或拜访他不需要地址,到了哥本哈根,邮差或司机自然知道他的住处。他1922年应邀赴德国讲学的活动甚至能形成“玻尔节”。而就在那次“玻尔节”中,20岁的大学生海森堡对玻尔的学说提出了强烈的质疑,玻尔在约他散步并深入长谈后坦陈了自己的疏漏,并邀他前往哥本哈根作研究。海森堡后来回忆说:“我真正的科学生涯是从那次散步开始的。”而玻尔却得意地说,他去德国讲学的最大收获是海森堡和泡利。

    谁被称为“世界杯之父”?

    国际足球协会联合会(简称国际足联)于1904年5月21日在巴黎成立。成立之初,只有7个成员:法国、比利时、丹麦、荷兰、西班牙、瑞典、瑞士。1910年,南非作为第一个非欧洲成员国加入国际足联,推动了国际足联的发展。1921年3月1日,48岁的雷米特当选为国际足联第三任『主席』,他在任期内做了两件事:其一,雷米特凭借出众的外交能力,壮大了国际足联的规模,1954年他卸任时,fifa的成员协会已从20个发展为85个,特别是1946年,雷米特争取到了英伦三岛四个足协(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的加入,作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这四个足协至今仍拥有独立参加世界杯的资格。其二,雷米特创立了世界杯大赛。为此,雷米特得到了“世界杯之父”的称号,最初的世界杯奖杯也以他的名字命名。1930年7月18日,首届世界杯在乌拉圭揭幕,最后东道国巴拉圭赢得了“世界杯”足球赛史上的第一个冠军。1956年10月16日,雷米特在巴黎去世,享年83岁。

    何谓种族隔离制度?

第54章 现代史(12)() 
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是对白人与非白人(包括黑人、印度人、马来人及其他混血种族)进行分隔,并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给予差别待遇的一种制度。1948年被以法律方式固定下来,直到1994年废止。南非的种族隔离法律以四种人为分类:白人、有『色』人种、印度人与黑人。其中日本人与华人被视为与白人同等级。其内容如下:

    原住民土地法与“家园政策”——1971年开始将居多数的黑人移居到南非共和国13%的边陲地带的十个“国”并给予自治权,目标是使其独立;移居的这些“国”的黑人会失去南非共和国的公民身份。但是这些“国”中白人仍然居有政治经济的优越地位。而且南非共和国从1976年到1981年扶植温达、希斯凯、川斯凯与波布纳等四个“国”独立,但都没有被国际所承认。

    集团地区法——以人种作为居住地区的限制;

    混种婚姻禁止法——禁止人种不同的男女结婚;

    背德法——对于恋爱行为的限制与惩罚;

    其他在医疗、宗教、就职等方面都作出相当的限制。

    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不但引发国内的反弹与抗争,更引发国际社会的攻击与经济制裁;1989年戴克拉克担任南非总统后,便释放反对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的曼德拉,并于1990年解除戒严;1991年南非共和国废止人口登记法、原住民土地法与集团地区法,在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政策。1993年,戴克拉克因对南非的民主贡献,与曼德拉一同获颁诺贝尔和平奖。

    《尤利西斯》是谁的作品?

    《尤利西斯》是爱尔兰意识流文学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于1922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小说以时间为顺序,描述了主人公,苦闷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广告推销员利奥波德·布卢姆于1904年6月16日一昼夜之内在都柏林的种种日常经历。乔伊斯选择这一天来描写,是因为这一天是他和他的妻子诺拉·巴纳克尔首次约会的日子。小说的题目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奥德修斯(odysseus,拉丁名为尤利西斯),而《尤利西斯》的章节和内容也经常表现出和荷马史诗《奥德赛》内容的平行对应关系。利奥波德·布卢姆是奥德修斯现代的反英雄的翻版,他的妻子摩莉·布卢姆则对应了奥德修斯的妻子帕涅罗佩(penelope),青年学生斯蒂芬·迪达勒斯(stephendedalus,也是乔伊斯早期作品《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的主人公,以乔伊斯本人为原型)对应奥德修斯的儿子忒勒玛科斯。乔伊斯将布卢姆在都柏林街头的一日游『荡』比作奥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时刻画了他不忠诚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寻找精神上的父亲的心理。小说大量运用细节描写和意识流手法构建了一个交错凌『乱』的时空,语言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并被誉为20世纪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说之首。

    “范登堡决议案”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1948年6月11日,美国参议院审核、通过参议院外委会『主席』范登堡提出的决议案,史称“范登堡决议案”。范登堡决议案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两点:第一,支持集体和单独自我防御实践,但要求其须与联合国宪章及其原则相一致;第二,美国将在自助与相互援助的基础上、参与区域『性』集体安全协定。

    上述内容表达了美国既要与西欧国家结盟,壮大其冷战力量;又想使美国避免直接卷入战争与军事冲突的矛盾心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着德意日法西斯的败亡,美英苏三大国战时同盟关系出现裂痕。三大国在意识形态、政治与经济制度、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距逐渐增大,开始以对抗代替了合作。为此,美国改变其大国合作政策,转而推行单边主义形式的全球战略,并继之以冷战对抗政策。在冷战的旗帜下,美国推出大西洋联盟政策,其中,“范登堡决议案”就是美国统治集团为大西洋联盟框架下美欧联盟关系所做的一种政治约定。

    “范登堡决议案”有何作用?

    “范登堡决议案”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范登堡决议案”使美国摆脱孤立主义传统外交的局限,开始步入与西欧国家政治与军事联盟的轨道。在美国外交史上,孤立主义一直是其美国外交政策信守的圭臬,并且深入到美国宪政体制的内里。“范登堡决议案”则第一次以立法的方式,确定了美国对外联盟政策的基本原则,推动了美国由孤立主义全面迈向全球主义。“范登堡决议案”成为美国制定大西洋联盟政策的关键。

    二、“范登堡决议案”不是疏远,而是加快了美欧双方战后联合的步伐。在“范登堡决议案”之前,美国与西欧国家先后进行了五角大楼谈判、华盛顿试探『性』谈判,并且草拟了多个文件,但是在大西洋联盟建设却没有实质『性』成效。“范登堡决议案”则明确地向西欧国家宣示了美国冷战联盟政策的基本要求与政策底线,促进了西欧国家在政治、安全领域向美国靠拢,这成为大西洋联盟得以迅速建立的一副催化剂。

    三、“范登堡决议案”极大地加强了美国『政府』与国会的合作,拉近了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政治距离,便利了大西洋联盟政策的顺利制定与实践。决议案并非是国会对『政府』大西洋联盟政策实施阻碍,而是国会与『政府』、民主党与共和党携手、共同制定了美国新的冷战联盟原则。这一情形在美国外交史上还是不多见的,而促成这种府院联合、两党联合的直接动力就是冷战。

    以『色』列是何时复国的?

    1947年,鉴于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暴力冲突不断升级,和平努力受到挫败,英国『政府』决定从巴勒斯坦托管地脱身。犹太人的移民数量自从19世纪末以来一直稳定增长,受到二战中的犹太人大屠杀影响,犹太人复国的理念也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支持。联合国成立了“巴勒斯坦专门委员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了《1947年联合国分治方案》,33国赞成(包括美国和苏联),13国反对,10国弃权。通过决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分为两个国家,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分别拥有大约55%和45%的领土,耶路撒冷被置于联合国的管理之下,以期避免冲突。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通过分治方案的当日,大卫·本·古理安接受了该方案,但被阿拉伯国家联盟断然拒绝。阿盟委员会高层下令对以『色』列的犹太平民展开为期三天的暴力袭击,攻击建筑、商店,以及住宅区,紧接着犹太人组织的地下民兵部队展开还击,这些战斗很快便蔓延为大规模的冲突,继而引发了1948年的以『色』列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4日,在英国的托管期结束前一天的子夜,以『色』列正式宣布成立。以『色』列在1949年5月11日被承认为联合国的成员国。

    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结局如何?

    1948年5月15日凌晨,埃及、伊拉克、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为争夺巴勒斯坦,悍然发动了对以『色』列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北边的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军队都在接近巴勒斯坦边界的地方被阻挡下来,来自东方的约旦军队则攻下耶路撒冷的东部,并且对城市的西部展开攻击。不过,犹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