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军神-第1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通道:“这不已经是在锻炼了吗?每天长跑、队列的练。”

    牛皋嘿嘿一笑:“这是训练的小兵,你又不当小兵。哥哥对新来的将领都格外照顾,训练很丰富。”

    “那就好,那就好。”周通高兴的说。

    他哪里知道,牛皋把照顾说的很重,等后来周通才明白晁盖训练将领的那套程序简直就是炼钢,能把人脱掉一层皮。

    公孙胜带着十来个道童还有石秀、史进以及商队那些个能说会道的人去招募难民。难民招募还这个容易的很,只要一说有饭吃有衣服穿,那些在生死线上挣扎的人立刻就同意前往。公孙胜在外面四处游说,但凡有愿意去郓城的就让他们成群结队的到桃花庄营地来,营地这里陈达、杨春带人维持秩序,从难民里寻找几个干净利索的充当伙夫,架起了大铁锅,熬小米、高粱混合的粥。难民饿的时间长了,一时间不能吃太多干饭,还是先喝粥养养胃再说。

    第一批来了有二百多个难民,都是一个村的。也容易组织,他们有人会做饭熬粥。喷香的小米粥、外加大盆的咸菜萝卜条子,一个个吃的很高兴。

    公孙胜带着商队的二十多辆大马车,来到受灾很严重的一处镇店,这里是今年蝗虫灾害的重点,蝗虫吃掉了百分之五十的庄稼,这不是最致命的,毕竟还有百分之五十的庄稼,如果地主不收租,衙门不收税老百姓还过得去,最多也就是紧紧裤腰带而已,奈何事与愿违。衙门的税照收,地主一看衙门都照收税了,自然也不愿意当这个老好人,纷纷逼着交地租,如此一来雪上加霜的百姓没有了活路,有的卖儿卖女的,有的远走他乡,有的四处要饭。

    镇口这里聚集着差不多近三百的难民,一个个躲在避风处饿的面黄肌瘦的。

    公孙胜带着商队的到来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一个个扑过来跪在路边祈求食物。

    史进道:“我们是郓城团练,过来就是救济难民的。有想吃饭的立刻寻找干柴、干草,架起大锅熬米粥吃。”

    一个难民问:“这位军爷,你没开玩笑吧。你们真的会给我们施粥?”

    史进也习惯了,这里的百姓对官府没有一点点的好感。史进道:“是不是的你看看就知道了,相信的话就去找干柴,不相信就一边歇着去。”

    这些粗活还轮不到公孙胜指挥,有石秀和史进两人指挥就足够了,不过一炷香的时间,就架起了五口大锅。难民们不管相信不相信的找点干柴还是不费劲的,很快找了一大堆干柴。

    淘米洗米,点火熬粥。

    石秀叹息道:“太惨了,江南的花石纲虽然也害的很多人家破人亡,但是像北方这样活活饿死的还是很少的。光喝粥吃咸菜也没什么营养啊,弄点骨头放粥里一起煮吧。”

    史进道:“好吧。昨天晚上把猪肉都吃了,就剩下猪骨头了,就熬猪骨小米粥吧。”

    炙热的火焰舔舐着锅底,半个时辰功夫粥就开锅了,香喷喷的粥飘出老远去。周围人群饥饿的眼神盯着粥锅。

    石秀也是早有经验,这群人饿急眼了,拥挤踩踏的事情也不稀奇,早就命人拿了棍子维持秩序,想吃的排队,每人一碗,拥挤的乱棍打走。刚开始有几个不遵守秩序,被教训了一顿就老实了。

    郓城方面派出了三艘大趸船,每船都能拉一百多人,所以这边凑够三百人就用趸船运走一次。一共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一直到了腊月了,招募了难民近一万八千人。

    ,!

第一百二十九章 安置点() 
晁盖、李逵、庞万春等一行人,在独龙岗斗败了董平,恐吓了祝家庄,在李应的调解下算是和解了。晁盖担心扈家庄安全,本来打算派兵驻守扈家庄,扈三娘说郓城团练才刚刚起步,更需要兵来撑场面,再说扈三娘还是心高气傲的,自信能编练一支庄丁来保护好扈家庄。

    晁盖也不好勉强,只是拨付了五十张民用猎弓,和部分钢叉来增强扈家庄的防护能力。

    经过这次事件,祝龙算是吓破胆了,本来祝龙也不是什么胆大的人,对弟弟好一通埋怨。祝虎、祝彪虽然多有怨气但是也不好发作。尤其是祝彪那小子,认为祝家庄这次失败跟栾廷玉出工不出力有很大关系,因此对栾廷玉教头多有冷淡了。栾廷玉也是个好面子的人,不好因为晁盖的一次邀请就去郓城团练,只是这祝家庄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董平带兵回到东平府,受到了程太守的严厉训斥,不过程万里这人魄力小,没能耐把董平给办了。只是对董平越来越不相信了,从衙门里提拔一些能力强的都头,来充实衙门的实力。要知道衙门的衙役和士兵是互不统属的,也不用担心董平的手有那么长,能拉拢到衙门的都头。

    得益最大的不是晁盖,毕竟晁盖考虑长远,没有从祝家庄要太多的补偿,只是象征性的两万斤粮食的军粮,和部分的军饷。得益最大的是李应,李应本来也是从事镖局行业的,所谓镖局就是后世的物流运输,只那年月不太平,在运输的同时更为主要的是防备抢劫的。

    李应跟晁盖详谈后取得了一跳线路,从郓城到东平府的路运。虽然一般大货、重货都是走水运,但是水运毕竟有诸多限制,没有路运那么快捷和方便。李应安排了十辆大马车,三五天一趟从郓城和东平府之间来回跑,赚大钱肯定是没有,但是辛苦钱还是有啊。另外李应也购买了梁山商贸城的几处门市,正在修建的商贸城七百来处门面已经卖了有一半了,这倒是让晁盖有些吃惊,主要是江南来的一些茶叶商人,听说晁盖有意拓展北方市场,特意过来支持。

    郓城,水泊梁山四周的荒地。

    晁盖、朱武、郑天寿、杜迁、等人率领着三千余工匠忙碌着,难民的安置是很费劲费钱粮的事情,弄不好还会闹瘟疫。好在晁盖有经验,这才敢大肆招募难民。

    首先是住房问题,晁盖采纳了朱武的建议,冬天修建地窝子式样的窝棚,这种窝棚是用木材、稻草、干草等搭建的,一半修在地上,一半修在地下。三角形的窝棚,冬天一下雪上面就结冰了,看起来很像爱斯基摩人的冰房子。

    住在这里的主要是一时间没办法安置工作的女人老人和孩子,六七个人挤在一个窝棚里,窝棚与窝棚之间考虑防火需要保持着数米远的地方。

    朱武道:“窝棚全是柴草的,很容易着火,前几天有几个人在窝棚里烤火烧伤了,如果不是发现及时恐怕得烧死,这冬天取暖可是个大问题啊,毕竟咱们也没这么好棉衣,更何况人越来越多,总数估计能到两万。”

    晁盖道:“熬吧,熬过这个冬天就好了,每个难民村保持在一千人上下,把卫生都搞好了,架起架起二十口大锅,日夜不熄火给大家熬姜汤、开水,同时也能让大家取暖。村与村之间间隔三里以上,厕所严格消毒,有传染病的立即隔离治疗。”

    “恩,哥哥放心。难民刚来,还没缓过劲来,一旦缓过劲来就让他们自行组织去山上割野草做柴火烧。村中设置好烤火点,日夜派人值守,以防有人冻死饿死。”朱武说。

    水泊梁山四周荒地不少,但是树木偏少,主要是野草为主,百十个健壮的妇女派出去,一上午时间就割了很多,堆积的如同小山一样。

    几天后,晁盖、朱武、杜迁、郑天寿四人分头检查,以免难民村有疏漏。

    晁盖带着焦挺来到靠近小河边的难民村,这是第一个从青州来的难民建造的村子,落成已经有十多天了,本来晁盖还担心这么多互相不认识的难民聚集到一起会引起许多治安问题,因而派出了三十人的队伍日夜巡逻,实际上治安要好多的多。

    十多个衣衫破烂流着大鼻涕的孩子欢乐的在玩着游戏,晁盖童心大起,过去问:“小孩,你们在玩什么?”

    小孩们一看是晁盖,虽然不认识,但是也知道穿军装的都是好人,道:“我们在玩打仗的游戏,男孩子要勇敢的。”

    这个小男孩拿着个木条,手冻的起皮子了,裂开的伤口很吓人的样子。

    晁盖拿起他的手:“你的手都冻成这个样子了,疼吗?”

    “疼,不过我不怕。”

    “你们继续玩吧。”晁盖道。

    晁盖回头对焦挺说:“把宋万给叫来。”

    很快传令兵过去把宋万叫来了,宋万道:“哥哥,什么事情。”

    晁盖道:“难民的生活很苦,尤其是孩子不少,你从库存的羊皮里调出些来,给孩子们造两千双手套和鞋子吧。”

    “这批羊皮可是预备着给士兵做衣服的。”宋万说。

    “士兵都是大人了,再说士兵衣服也充足,先给孩子做要紧。”

    宋万道:“好的。我这就安排。”

    “去吧,速度要快,让大家辛苦一下赶赶工。”晁盖说。

    看着宋万离去的背影,焦挺道:“哥哥真是菩萨心肠。”

    “看着这些可怜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我心理难受啊,虽然咱们物资有限,但还是给孩子们做些手套和靴子吧。”晁盖叹道。

    村里,五六个窝棚之间,架着一口吊锅,地下挖了个灶坑。四五十号人围着吊锅,柴火烧的很旺,暖和和的。吊锅里煮着滚烫的姜汤,负责这口锅的是个老人,五十多岁了。看晁盖来了,老人道:“晁团练来了,这就是收留咱们的大恩人,供应着一日三餐。”

    众人纷纷磕头表示感谢,晁盖连忙劝住大家。

    晁盖也找了木头坐在吊锅旁边烤火取暖,问道:“老人家,住的还习惯吗,这火暖和吗?”

    “暖和,我们这五十人用这一口吊锅煮饭,煮粥。柴火都是从附近割来的干草,虽然不耐烧,但是四处都是干草,只要舍得柴火肯定很暖和。晚上窝棚里虽然冷了点但是拥挤一下也就暖和了。实在冷了就过来烤火,这里很暖和的。”

    晁盖道:“晚上吊锅下面的火一定不能熄灭,要有人轮流值守,不然晚上气温太低会冻伤人啊。还有天气好的时候要多劝大家去收拾柴火,不然等下大雪了就没的用了。”

    众人笑道:“晁团练放心吧,俺们都是知道好歹的人,在青州饿的快死了都没人救济。这里一天管两顿饱饭,还给搭建了窝棚,这还有啥说的。谁要是敢偷懒,不出力,不用晁团练说,我们就饶不了他们。”

    另外一个老人道:“有个不情之请,晁团练莫怪啊。”

    晁盖道:“有什么要求你就说吧。”

    “冬天下雪,积雪难以铲除,希望晁团练能借给我们一些铁锹。”这人说。

    立刻有人反驳道:“晁团练已经借给我们了斧头和镰刀,又要借铁锹,有点蹬鼻子上脸不知道好歹了。”

    晁盖道:“是我考虑不周了,只是铁锹和斧头一样属于贵重的铁器,每个五十人借五把吧,需妥善保管,严禁丢弃。”

    “我们一定好好管着,晁团练放心吧。”众人纷纷说。

    转了这么一圈,焦挺说:“哥哥,我看这吊锅蛮好,既能取暖还能煮饭,几十人围着一堆火说话聊天也不嫌闷了。”

    “只是如此一来附近的蒿草、小灌木恐怕都没了。不过也没事,明年开春还会长。”

    朱武等人检查的情况也差不多,大的方面都不错,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