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朱翊钧和他的两皇后的陵墓。建于1584到1590年,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明楼檐下石榜刻有“定陵”二字,四角及台阶都用巨石拼砌而成。明楼内石碑上刻有“大明”和“神宗显皇帝之陵”。明楼的正后部是陵墓的主体——地宫。

    定陵地宫是目前十三陵中唯一被开发的地下宫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座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墓。定陵地下宫殿在地下27米处,规模宏大,由五座石室组成。地上陵宫由宝城、明楼、祾恩殿(重檐7间)、祾恩门(5间)左右廊庑(各7间)及外罗城内外的宰牲亭、神厨、神库、碑亭组成,占地约18万平方米。地宫共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四件国宝: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定陵的地宫全部用石砌成,多为青石,面积为1195平方米。内无梁架,为石拱券,相当高大。地宫中有7座4吨重的汉白玉石门,设计巧妙,开闭灵活。地宫中又分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筑完全一样。中殿原状陈列着祭器,那里三个汉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黄『色』琉璃五供和一个青花大瓷缸,缸中原来盛满长明灯灯油,供点长明灯用。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朱翊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木,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26个红漆木箱。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二十一日,神宗朱翊钧病逝,十月葬于定陵。三百多年以后,他的坟墓定陵被发掘。1958年,在考古学大师夏鼐的指挥下,神宗的梓宫(棺椁)被开启。在厚厚的龙袍下面,掩藏着神宗的尸骨。尸骨复原后的结论是:“万历帝生前体形上部为驼背。从骨骼测量,头顶至左脚长1。64米。”1966年8月24日下午,“地主阶级的总头目”神宗的尸骨被砸烂、焚烧。这位曾经统治中国48年的驼背皇帝,终于化作一缕青烟远去。定陵三百余年后遭掘,还有一说,就是风水不好,当年择地建陵之初,就发现了不吉之兆,预示以后要出大祸。

    明神宗朱翊钧10岁登基继承大位。糊涂昏庸,好酗酒,每餐必饮,每饮必醉,还经常醉酒后杀人。在位之初,任用张居正等大臣辅政,采用了张居正的改革办法,使经济有所发展。然而张居正死后,万历竟然三十年不理朝政,并且广搜民脂民膏,派宦官到处搜掠珠宝,以勘矿、开矿为名广搜民财,导致民愤纷起,怨声载道。史书上说:“明之亡,亡于神宗”。

    整个明代,从朱元璋开始就特别地讲究“风水”,他的子孙当然也就发扬光大了这一传统美德。明神宗也是一位极其相信风水的天子,万历十一年(1583年)正月,只有21岁的朱翊钧借去天寿山春祭之机,动起了择选万年吉壤的念头。只是定陵在选址上,在当时看来就不是最好的地方,甚至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如今这块地方。这本身就是一个令人费解之谜。

    闰二月,神宗亲赴天寿山,又到东山口游览了圣迹亭,不久回到京城。神宗回京后,对钦天监提供的几处吉地不甚满意,八月,又令定国公徐文壁、大学士申时行、司礼监太监张宏同礼工二部官员再赴天寿山各处审视。视毕,徐、申二人认为,原择各处吉地,石门沟山坐南朝北,方向不宜,且堂局狭窄,“似难取用”。形龙山主峰高耸,叠嶂层峦,上峦圆润秀丽,水绕山脉动如蛇游,错落有致,形如出水莲花,案似龙楼凤阁,内外明堂开亮,左右辅弼森严。且龙虎重重包裹,水口曲曲关阑,诸山皆拱,众水来朝,诚为至尊至贵之地。大峪山主势尊严,重重起伏,水星行龙,金星站『穴』,左右四辅,拱顾周旋,六秀朝宗,明堂端正,砂水有情。此二处“尽善尽美,毫无可议”。其余诸处位次参差,砂水倾倒,委不堪用。因此建议:用形龙山,陵园方向取乙山辛向,略偏卯酉二分;用大峪山,取辛山乙向,略偏戌辰一分。大臣的意见只能供皇帝参考。神宗于九月九日借秋祭之机,亲赴陵域审视了形龙山、大峪山两个地方,初步选定营陵地点为大峪山,但他还要请示母后最后定夺。万历十二年九月,神宗奉两宫圣母之命,率后、妃秋祭山陵,陵祭事毕,来到九龙池、神仙洞、清凉洞等处游览。最后,神宗与两宫圣母登望大峪山,决定就在该地建陵。当时的大峪山还叫小峪山,神宗命改称为大峪山,与父陵后山同名。

    虽然大峪山被明神宗认为是“万年吉壤”,但在动工过程中却出现了不祥的预兆。定陵自1584年10月6日开工,每天直接进入现场施工的军民夫役和瓦木石匠达两三万人。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陵园工程已有相当进展。但此时,风水师定下的将来置放棺椁的地方却出现了意外,挖出一块大石头,宝床下无土,这严重犯了风水大忌。有大臣提出重新择定陵寝的地址,但让人意外的是,当时一心事佛、十分『迷』信的朱翊钧一反常态,称祖宗山陵既然位于天寿山,后代子孙皆当归葬于此山。并下诏,劝大臣不要再争论了,寿宫吉地就是大峪山。虽说如此,朱翊钧曾带人悄悄看过几处地方,仍不是很理想,于是彻底死了易地建寿宫的念头。但在六年的建陵过程中,官场和民间关于定陵风水不吉利的议论一直没有停息过。

    史载,万历二十三年,定陵已建成五年了,当年开国功臣、风水大师刘伯温的十一世孙刘世廷,仍上疏奏称:“大峪山寿宫龙『穴』非真”。要知道朱元璋建在南京的孝陵就是刘伯温给选的址,刘世廷的风水理论应该是祖传之术。

    明神宗为什么选择这样一处在当时许多人看来不吉利的地方建陵?按照明神宗自己的说法是:祖宗山陵既卜于天寿山,圣子神孙,千秋万岁,皆当归葬此山。这种说法似乎是出于无奈之举,因为昌平地区作为皇家陵区是明朝第二代皇帝永乐皇帝圈定的。但事实上,明朝自从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后,就一直受到外患的威胁,一直是采取守势,长城以北的蒙古人不时地进犯明朝边塞,就是当时的京师北京也不例外,在明世宗时两次受到战争威胁,甚至不时有大臣提出迁都。在明中叶后,昌平还不时受到水患的侵袭,甚至发生了浸泡皇陵的现象。为什么明神宗还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候选择这里?有人猜测说,明神宗顽固地坚持在这个大臣认为不好的地方建陵,是故意和群臣作对。神宗早期,正是张居正当政十年,国力有所增长,矛盾有所缓和,外患相对来说也还不太严重。张居正当政时对神宗管教比较严格,神宗也将张居正当作偶像。明神宗亲政后,发现张居正也有贪财受贿之举,心中崇高的偶像幻灭,按现在心理学来看,就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于是全面否定张居正的政策。这时被张居正所压制的小人就纷纷落井下石。但明神宗本身并不是傻子,而是一个极端聪明的人,他看穿了这班大臣居心叵测,觉得所有的大臣都是表面正经,实际是一心谋私,没有真正的爱国之人,也就是没有对自己尽忠之人。极端的失望导致神宗走向极端,后30年,神宗基本上不上朝理事,就是这种极端失望心理的发泄。正是因为如此,在最初选址的时候,神宗可能是出于无奈,在其后神宗也觉得不适合,但是大臣提出的反对意见越多,他却越是要坚持,这就是那种对大臣极端仇视的心理在作怪。但无论怎样,在出现“重大”不吉利的现象后神宗仍选择在大峪山建陵就成为了历史之谜了。

    定陵在以后的岁月中的确是屡经磨难,由于朱翊钧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定陵多次遭到盗墓贼的“光顾”,不仅如此,定陵还在历史上屡遭火焚。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农民正义军攻入昌平,地上木构建筑大部分被焚毁。同年清兵入关,陵园再遭破坏。清乾隆五十至五十二年(1785~1787年)修葺时,祾恩门、祾恩殿被缩小规制重建,但民国年间再次被焚。陵园建筑中只有宝城、明楼、重门和陵垣始终未遭严重破坏。

    如果按万历一朝对定陵风水的争议来看,这块地方的确没有选好,神宗给自己的子孙和大明帝国“带来”的是一系列的灭顶之灾。当政48年的神宗一脚踏进坟墓,他的子孙就一个比一个命短。他的儿子明光宗朱常洛即位才28天,就因“红丸案”死得不明不白;孙子明熹宗又是一个变态狂,只会做木匠,大小事都交给败国卖家的魏忠贤,熹宗年纪轻轻最后坠水吓死;末代的崇祯皇帝苦苦支撑了十几年,大明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时距神宗踏进定陵不过才24年。

    皇陵中挖出泉水

    明泰陵,位于笔架山东南麓,这里又称“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位皇帝孝宗朱佑樘及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

    明孝宗朱佑樘,宪宗第三子,成化六(公元1470年)七月三日生,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一月八日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九月六日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弘治。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七日逝于乾清宫,享年36岁,谥“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十月十九日葬泰陵。

    孝宗是明代中叶唯一的较为励精图治的贤君。他即位后,勤于理政,选用贤臣,在生活上也能注意节俭,不近声『色』,体恤群臣和百姓。首先裁抑宦官及佞幸之臣,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党羽均被治罪。又淘汰传奉官2000余人;罢遣禅师、真人等240余人;佛子、国师等780人,被追回诰敕印仗,遣归本土。并调整内阁班底,罢免了不学无术、依附权要的阁臣万安、尹直等人。他即位后,由于孝宗一朝削弱了太监『乱』政的现象,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挽救危机的治国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出现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时期,史称其时为“弘治中兴”。

    孝宗在位期间,勤于理政,选用贤臣,当时被任用的徐潯⒘踅ā⒗疃簟⑿磺ā⑼跛 ⒙砦纳热耍际钦敝页系拇蟪迹诤胫我怀⒒恿私洗笞饔谩P⒆诔U俑蟪贾廖幕睿么蠹夜惨榇蟪嫉恼伦啵闯雠屎螅约涸倥陌浞ⅰK裕蟪祭疃舾咝说厮担骸疤焖骋岳矗嗄昙洌实壅偌蟪迹贾晃噬弦欢浠埃衷谌词欠锤囱剩致巯昝鳎媸乔八从邪。 焙胫问辏ü1500年),大学士刘健上奏说,晚朝散归后,天『色』已黑,各处送来的文件往往积压内阁,来不及处理,如有四方灾情,各边报警等事务,就有耽搁的可能。于是,孝宗特定除早、晚朝外,每日两次在平台召见有关大臣议事。从此出现了“平台召见”这一新的朝参方式。

第9章 “风水宝地”选址的玄机:盗墓与风水(4)() 
然而,孝宗的“中兴盛世”,不但短暂,而且孝宗的魄力也远不及明初几帝为大。例如,太监李广,曾用符箓祷祀等左道之术蛊『惑』孝宗,又假传圣旨,授传奉官,接纳贿赂,擅夺民田,大兴土木建造府第,还引来万泉山水环绕四周。御史张缙、给中叶绅交章论劾,孝宗却置之不问。后李广惧罪『自杀』。又如,后家张氏,横行霸道,孝宗命司礼监官萧敬及侍郎屠勋前往查处,他们秉公办事,触怒了张家,张皇后便大发雷霆。孝宗不对后家裁抑,却只是委屈其间,从中和稀泥。由于孝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