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从盗墓目的上来说,无非有两个,一个是单纯地为了敛财,一个是为了扩充军事力量而敛财。这两者一般都是有交叉的。

    单纯地为了敛财而盗墓的土匪大多是那些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有了较为雄厚的实力,身边所处的竞争较小,官府的威胁也不大的土匪队伍。已经发展成了一定的气候,因此,土匪队伍不再需要扩充人数,没有安全隐患也就不再需要购买武器。他们盗墓或是由于土匪头领的个人喜好,或是由于生活上缺钱花而盗墓。土匪们一般都出身于贫苦家庭,几乎没有过过什么好日子。一旦当上了土匪甚至是土匪头目,手中就有了一定的权力。有权力就会滋生腐败。因此,土匪发迹之后大都会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要维持这样的生活可不容易。因为土匪头子不光要考虑自己,手底下的兄弟若是过得太不好了也自然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因此,大量的资金需要就使他们想到了盗墓。

    单纯地为了扩充军队而盗墓的土匪大多是那些发展规模较小、人数较少、武器装备落后,经常在众土匪队伍中混战,有着强大的生存压力,有时还会遇到官府追剿的土匪队伍。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发展,他们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来武装自己,同时在武装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自己的实力。盗墓,可以说是这类土匪队伍的首选发财之路。

    上述两种情况比较单一,这样的土匪队伍也很少。一般情况下,土匪队伍盗墓既是为了满足土匪头目个人的私欲,又是为了扩充军事力量。比如说本章提到的万娘坟被盗、光绪皇帝崇陵被盗以及清东陵又被王绍义盗掘等。他们一方面是为了维持自己锦衣玉食的生活,一方面是为了在军阀混战的动『荡』年代占有一席之地。

    第二,从盗墓背景上来说,土匪盗墓一般都发生在社会动『荡』不安、主流『政府』势力微弱,大小军阀连年混战的历史背景下。这是与土匪的生存条件有关的。一个社会之所以有土匪的生存空间,就是因为主流『政府』无法有效地对统治地区进行管辖。像我国那些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的时代,土匪是很难存活的。这是因为,土匪的来源会受到限制。如果老百姓都安居乐业,又有谁会乐意去当风险极大的土匪呢。即便有那些不安分的人或是因为一些什么其他的原因当上土匪,也很难长时间地生存发展下去。因为一个强盛的王朝必然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及英明的决策者。这些决策者一定是不会允许自己的领土内出现反叛力量的。何况强盛的王朝就必然会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于是,他们便会对土匪进行大力镇压。因此,像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汉武帝时期、唐太宗时期、唐玄宗中前期以及后来的康乾盛世都基本上没有土匪作『乱』的情况发生,也就很少有土匪盗墓的情况发生。相反,那些主流『政府』实力微弱的时期,则是土匪大加横行的时候。这是因为势力微弱的王朝一般都是有昏庸无能的统治者领导的,也就没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以及强大的军事力量。一旦百姓出现民不聊生、生活无着的时候,就有可能落草为寇去当土匪。而昏庸的统治者或者不知道自己天下里土匪横行的情况,即便知道了也可能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去镇压,所以只能看着土匪们在自己的地盘山胡作非为。因此也就引发了许多土匪盗墓的事情。这种情况很多,像我国的宋朝,本身受到来自北方的少数民族辽、金的长期侵扰,而自顾不暇,又哪里能顾及剿匪呢?再如清朝末年以至民国时期,清『政府』的势力逐渐衰弱或消亡,又受到西方国家的侵略,根本就没有时间与精力剿匪。即便知道他们盗墓,也只能默默地承受。到了民国时期,大小军阀连年混战,基本上全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府』。即便有军队与驻军监管盗墓事宜,也大都是个摆设,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第三,从盗墓手段上来说,土匪盗墓手段都是极为低下的。他们并不是专职的盗墓者,只是来取钱的盗贼。他们一般都没有盗墓经验,盗墓工具也仅限制在铁锹、斧头等上面,盗墓技术更是匮乏。

    第四,从盗墓的规模上来看,一般都是一百人左右的盗墓队伍。这与土匪队伍的规模有关。因为土匪并没有正规军的地位,所以就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这就注定了土匪队伍不会很大。他们盗墓也不像一些财大气粗的军阀一样,可以明目张胆地盗掘。为了躲开各方面的冲击,他们要在深夜里偷偷行动。

    第五,从被盗陵墓的破坏程度上来看,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因为土匪大都出身于社会底层,一般都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再加上他们『性』格粗暴,就必然会对所盗陵墓大加破坏。他们使用的都是铁锹、斧子等破坏『性』极大的工具,因此所盗陵墓大部分都会出现开棺剖尸的情况。

第15章 盗墓派别之分:北派南派,难分高低() 
分派别南北相当

    中国古代盗墓贼,从地区上分,有南、北两派,以长江为界。北派中又分出洛阳(河南)帮、关中(陕西)帮等很多派别,每帮各有“活动范围”,外帮很难进来。一般情况下,各帮互不侵扰,各做各的。

    “北派”以“巧力”见长,如盗洞打在何处(棺前、棺尾)、掘成何形(方洞、圆洞)都有讲究,十分诡异。方口形的盗洞就是北派所创,因在陕西关中地区的黄土地上多见,圈内俗称“关中式盗洞”。北派盗墓贼在工具的使用上特别讲究,如洛阳铲就是北派盗墓贼发明的,既是他们盗墓利用,也是他们盗墓绝技。

    南派则以“巧技”见长,手段超强,通过自己或是祖传的经验,结合所掌握的堪舆理论来探『穴』盗宝,他们对中国古代的风水知识有独到研究。北派发明洛阳铲,南派则善于使用“望”、“闻”、“问”、“切”四法,此法便是南派中的“长沙帮”盗墓贼所总结,是他们惯用手段,当然也是绝技。

    焦四属于清代盗墓南派中的“广东帮”,他能将古代“白事”中使用的风水术、望气法等手段,运用得淋漓尽致,是位神奇的『摸』金高手,现代的盗墓者当望尘莫及,甘拜下风。

    每一个盗墓团伙内总有一名“掌眼”的,掌眼起到现在工程项目中总工程师的作用,焦四就是这样的一个“掌眼”。

    他掌眼的本事了得,“观风”、“望气”、“听声”、“看土”样样在行。焦四不只有一双“入地眼”,还有一双“听风耳”。通过“三听一看”,焦四就能知道地下是否有墓,墓中是否有金银玉石这些随葬宝物,多还是少。

    南北方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的差异,造成了北方和南方墓葬的不同。千百年来,南北方保持着各自的特点,传承着两种不同的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多为土坑墓。北方的中原地区以黄土为主,土质较黏,因此墓葬形制除土坑墓之外,还有洞『穴』一样的土洞墓。南方地区由于土地沙质,土质比较松散,难以挖凿洞『穴』,所以墓葬多为土坑墓。

    先秦时期,礼制逐渐形成,等级规范化的同时,南北方墓葬文化特征的差异日渐明显。两周时期,北方除周王朝统辖区域外,主要诸侯国有三晋、秦国等,南方的诸侯国主要有楚国、吴越。三晋墓葬多为土坑竖『穴』墓,秦墓的最大特点是在地面向下挖一个竖『穴』,再在竖『穴』底部横向挖墓洞来放置木棺。总的说来,北方的墓葬多是土坑、土洞墓,墓圹(kuàng)的周围常常会开凿小的墓室放置随葬品,这是因为北方黄土质地黏稠,容易凝固,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此外,北方大型墓葬内经常有大量的砾石存放在木椁和墓圹之间,这是一种对墓葬的保护措施。南方地区的楚国墓葬对周边文化影响深远,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的墓葬都或多或少吸收了楚国的文化因素。楚墓最大的特点是木椁分做好几个椁室,如君主墓葬的椁室为九个,大夫墓葬的椁室为七个,这些椁室根据位置的不同,存放不同的随葬品。南方地区墓葬也有相对应的保护措施。由于南方地区水系发达,土壤中水分较多,木椁和墓主人尸体容易腐烂,所以大型墓葬中一般都会放置木炭,墓圹壁上也会一层青泥,其目的无外乎防腐。

    两汉时期,南北方墓葬仍持续着前代的差异,北方地区出现多墓室的墓葬,墓室之多有时可达十余个。南方地区则继续流行多个椁室的土坑墓,著名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便是多椁室土坑墓的典型代表。

    进入南北朝,直至隋唐时代,墓葬形制变化的速度逐渐减慢。北方墓葬以土坑墓或土洞墓为主,形制多样,但总的来说都是长方形墓室前有一条墓道。南方墓葬则多为砖室墓。北方土墓、南方砖室墓的格局便是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并传承千年的。

    宋代之后,南方继续流行砖室墓,北方则由于长期为少数民族统治,在墓葬形制方面显现了文化借鉴与交流,如契丹族、女真族的圆形砖室墓,蒙古族的秘葬等。南北方墓葬文化的差异致使南北方盗墓者盗墓方法各有不同,经年累月,经验和技术不断成熟、固定、传承,最终形成南北方两大盗墓派别——“南派”与“北派”。

    北派粗放器精良

    “北派”盗墓者最显着的特点是他们所使用的工具。盗墓首先要做的是确定墓葬所在的具体位置。北方地区土质较黏,所以墓葬多为土墓,只有等级较高的大型墓葬为砖室墓或凿山为陵。针对北方土墓的特点,一种方便而又能快速、准确定位墓葬具体位置的工具应运而生,这就是洛阳铲。

    洛阳铲是洛阳地区盗墓者惯用的一种寻找墓葬的工具。洛阳铲的端部用金属锻铸而成,截面呈月牙形状。使用时利用惯『性』将洛阳铲『插』入土中,再向上提起,铲头就能带出土来,根据洛阳铲带出的土,有经验的盗墓者就能判断此处是否有墓葬。一般说来,有墓葬的地方,洛阳铲带出的土为五花土,没有墓葬之处的土为生土。盗墓者提着洛阳铲在墓地中四处勘探,最终确定墓地的精准位置。由于洛阳铲携带方便、用法简单,又能准确探测出墓葬所在,因此在中原、北方地区十分流行。可以说,洛阳铲是“北派”盗墓的象征。

    利斧也是“北派”常用的工具之一,作开凿墓葬时用。尤其是对于汉代有“黄肠题凑”的大墓,利斧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除此之外,考古者在发掘墓葬时,经常能在先前被盗过的墓葬中发现凿、耜(si)、镐、锹、镰刀等,这些都是“北派”盗墓者偷坟掘墓得心应手的工具。北方墓葬的盗洞一般开在墓顶正中,盗墓洞直径大概在0。4米至0。7米,因此锋利的工具对于“北派”盗墓者来说必不可少。

    无论是寻找墓葬还是发掘墓葬,“北派”没有太多技术含量,只是单纯依靠工具锋锐,所以我们将“北派”盗墓称为“粗放型”。

    与北派盗墓者相比,南派的绝活是寻找墓葬。在寻找古墓的过程中,南派盗墓者用各种技术与先人传承下来的经验,可谓是精耕细作的“集约型”。

    南派集约技为先

    “南派”以今天的长沙地区为中心。由于南方地形复杂,墓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