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武(?~公元前144年),汉文帝嫡二子,刘邦的孙子,汉景帝同母弟,母窦太后。公元前178年被受封代王,公元前176年改封淮阳王。公元前168年,梁宣王刘揖薨(hong),无嗣,刘武继嗣梁王。公元前161年就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七国之『乱』期间,曾率兵抵御吴王刘濞(bi),保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疼宠和梁国地大兵强欲继景帝之帝位,未果。公元前144年十月病逝,谥号孝王,葬于永城芒砀山。自受封至去世,共为王三十五年,为梁王二十四年。孝王死后梁国一分为五,为其五子封国。梁孝王,文帝的二儿子,大儿子就是后来的景帝,两人同为窦太后的儿子。

    梁孝王一开始为代王,后来淮阳王,最后才称为梁王。

第29章 盗墓风潮第二波: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盗墓高潮(2)() 
奈何窦太后比较喜欢梁孝王,所以一直希望景帝千秋万岁之后能传位于梁王。

    景帝确实犯傻,居然在一次酒会上从容地说:“千秋万岁之后传位于王”,记住,司马迁用了“从容”二字,显然不是喝醉了。皇上乃金口玉言,说话当然算数,所以梁孝王窃喜,没想到被窦婴驳回去了。从小就听说过周成王桐叶封疆的故事,皇上岂是口误,奈何当时举目天下,唯有梁孝王才是自己的亲兄弟,不靠他靠谁呢?

    所以后来平定七国之『乱』后,因为梁王最亲,战功确实也很卓著,所以后来分的财物和大城市最多。

    当景帝废了栗皇后之后,窦太后又起了这个心思,没想到袁盎这个时候推荐刘彻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梁孝王一下子气坏了,派刺客把袁盎给杀了,可是事情没做干净,被景帝查出来了,吓得负荆请罪。景帝又一次原谅了他,还是因为窦太后说了一句。

    以梁孝王的财力和军力夺取天下并不是没有可能,所以当时七国之『乱』时,景帝特别防着他,硬是没让周亚夫发一兵一卒。平定之后更是声名显赫,有功高盖主的嫌疑,所以屡次被景帝暗算。

    刘武抵御“七国之『乱』”有功,一度有夺景帝帝位的念头。后来不知道采用谁的破主意,开始大兴土木,宫台楼榭绵延三十里,天子旌旗,出门以天子仪仗,以为这样就可以让景帝不担心他称帝的野心,没想到后来打猎打到一头牛,脚长在背上,一发热病死了。

    想梁孝王也是虚怀若谷,门下不知多少人才,像我们熟知的司马相如、枚乘、邹阳,都是响当当的名号。

    刘武在王位23年,公元前144年10月病逝,葬于永城芒砀山,谥梁孝王。

    刘武的陵墓形状之巍峨、陪葬之丰厚,令人叹为观止。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对汉梁孝王墓群进行保护『性』发掘,在这个三国时代就被盗过的墓群中,仍发掘出了金缕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贵文物2万余件,许多文物价值连城。可以想象,这个巨大的宝藏,对当时缺衣少食的曹『操』军队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胸怀天下的曹孟德,只要军队能吃上饭、打胜仗,哪里还在乎背上骂名。

    曹『操』的兵卒应该是第一批走进汉梁孝王陵墓的盗墓者。汉梁孝王墓群的每一座墓的墓道都被用大量上千公斤重的塞石封死,所以,普通的盗墓贼就算找到墓室的准确方位,也很难进入。而拥有庞大军事力量的曹『操』,对于盗墓,可谓小菜一碟。陈琳在檄文中具体描绘了曹『操』亲自指挥将士盗掘梁孝王陵墓的情景。文中说:“(曹)『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水经注疏》中说:“『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曹『操』的士兵进入墓室后看到了什么,拿走了什么,我们无法考证。但据史料记载,曹『操』用从墓葬里盗得的宝物,养了手下的军队3年!

    不论出于何种目的,盗墓都是一种宽容的罪过。项羽盗掘秦陵让刘邦找到了诽谤的理由,曹『操』则让袁绍抓着了小辫子,成为挨伐的一大罪状。

    1991年4月,河南商丘的村民在永城芒砀山崩山采石,炮声过后,尘烟散尽,一片金黄呈现在人们面前。已经有了经验的村民,很自然地想到了古墓。他们不敢怠慢,立马报告了文物部门。

    在现场发现的一枚“梁后园”铜印,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考古人员由此初步判断:此墓应是梁孝王王后李氏之墓。

    李王后墓同梁孝王一样,也是“斩山为廊,穿石为藏”的大型岩洞墓,规模庞大,结构复杂。该墓是一个由两条墓道、三条甬道、前庭、前室、后室、隧道、排水系统和34个侧室等部分构成的庞大地下建筑群。李王后墓东西全长210。5米,最宽处72。6米,墓内最高处4。4米,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总容积6500余立方米。因为墓内容积巨大,李王后墓曾被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这个墓从东到西贯穿了整整一座山,所以当地老百姓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李王后墓的巨大:“从山东到山西。”

    其实李后的墓有如此规模也并不令人奇怪,要知道从公元前144年梁孝王去世,到公元前132年李王后去世,李王后墓至少建造了21年。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为修建李王后墓所动用的人力之多,花费的财力之大,实在难以想象。

    李王后墓有东西两个墓道。东墓道位于山峰的东坡,是在岩石上『露』天开凿的,总长37。7米。东墓道的西端连接前庭,前庭北壁有两个侧室。侧室门口发现刻有“东车”、“西车”字样。东墓道西端有门和甬道相连。甬道南北两侧各凿有两个侧室,是放置陪葬品的地方。

    李王后墓的前室西部有一斜坡甬道与回廊和后室即主室相连通。后室是李王后墓的主体建筑部分,周围有回廊环绕。后室西半部凿有一长方形凹槽,后室北壁凿有棺床室、侧室和过道。过道西壁有两个小侧室,南侧室为浴室,北侧室为厕所。厕所内有便池及扶手等,当为我国坐便器的最原始形态。在南回廊的东段南侧有一仿楼阁式侧室,被称为储冰室,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冰箱”。

    据史书记载,汉代丧俗,夫妻“同茔不同『穴』”。为了在死后能够继续相亲相爱,梁孝王嘱咐后人在他与李王后的墓『穴』之间挖一条黄泉道。这条黄泉道到现在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是一条从李王后墓中的南回廊中部往南开凿的隧道,可惜这条黄泉道只修了50多米,远远不到200米(李王后的陵『穴』距梁孝王的主墓『穴』约有200米)。一对恩爱夫妻因此含恨九泉,千古难以相见。

    一代『奸』雄求薄葬

    可能是看到了厚葬的弊端和被人盗掘的险境,曹『操』生前积极提倡薄葬、秘葬。鲁迅先生在其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里说到曹『操』:“还有一样,比方人死时,常常写点遗令,这是名人的一件极时髦的事。当时的遗令本有一定的格式,且多言身后当葬于何处,或葬于某某名人的墓旁;『操』独不然,他的遗令不但没有依着格式,内容竟讲到遗下的衣服和伎女(古代指女歌舞艺人)怎样处置等问题。”

    曹『操』这样的大政治家和普通人的共同点就是:有一天都会死去。所以曹『操』对后事也有所安排,他死前又写了《遗令》:

    吾夜半觉小不佳,至明日饮粥汗出,服当归汤。

    吾在军中持法是也,至于小愤怒,大过失,不当效也。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吾有头病,自先着,吾死之后,持大服如存时,勿遗。百官当临殿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珍宝。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着铜雀台,善待之。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帐,朝晡上脯之属。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着藏中,吾余衣裘,可分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在这篇《遗令》中,曹『操』对自己一生的功过做了简略的结论,认为自己依法治军是一贯的,至于发小脾气,犯大过失,则不值得仿效。从这一点来看,曹『操』还是实事求是的。

    此外,令文对自己的婢妾和歌伎也做了安排,要求将她们安置于铜雀台好好对待。在铜雀台正堂上安放一张六尺长的床,挂上灵幔,早晚供上干肉、干粮之类的祭品,每月初一及十五,要向着灵帐歌舞,还要常登铜雀台,遥望自己的墓田。对于余下的熏香,可分于诸夫人,不要用来祭祀。各房之人如无事,可学着编织有饰物的鞋子卖。自己一生做官得到的绶带,都放于柜中,遗留的衣服等,放于另一柜中,放不下的话,可由曹丕等兄弟们分掉。

    曹『操』《遗令》中的细琐安排,特别是对妻妾的安排,遭到历代文人的非议。如杜牧《杜秋娘传》云:“咸池升日庆,铜雀分香悲。”吴伟业《清凉山赞佛》写道:“纵酒苍悟泪,莫卖西陵履。”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祝翁》中也评论道:“缱绻恩私悲永诀,由来伉俪最情深,从今白首同归去,痴绝分香卖履心。”这些纠缠于细枝末节小事的诗歌,其用意大抵是一种讥讽。

    然而,曹『操』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要“薄葬”的帝王。

    公元207年5月,已逾“知天命”之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在征战乌桓的归途中,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步出夏门行·龟虽寿》。其中有句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表明,这位叱咤风云的英雄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

    一方面统一大业路途尚远,另一方面老境渐至岁月如梭,所以,如何延长寿命来完成未竟的事业,就成为曹『操』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暮年将至、壮志未酬的苦闷也随之而生。

    对于长生不老、成神成仙,曹『操』是十分向往的,这从其诗《气出唱》中可得到明证。在其中的一节,他写道:

    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外,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澹,无所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cān)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

    在这首诗里,曹『操』以优美的笔调描写了自己历经泰山、蓬莱,得到了不死之『药』,又同各路仙人饮酒同乐,共度良辰的美好梦境。其成神仙、齐天地的强烈愿望跃然纸上。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对此,曹『操』的认识是清醒的,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