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州刺史,加都督。王玄谟听到自己的堂弟竟做出这样为人所痛恨的偷坟掘墓的勾当,十分生气。

    王玄谟知道后马上就决定大义灭亲,把这个不争气的堂弟的罪恶行为上报。朝廷知道了这件事后,满朝震怒,王玄象因此而被罢官。至此,王玄象的盗墓生涯也画上了句号。不久就暴病而亡。在他担任下邳太守期间,领地内的所有大型陵墓都被他发掘殆尽,有时竟然贪婪得连一些小陵墓都不放过。

    死尸活着,尸体说话,当然都是荒诞无稽的传言,可能是憎恨王玄象的人,为了扩大事态,使人都知道而编造的谎言,耸人听闻,达到引起朝廷和社会重视。但是东海王女墓被盗应该是真的。也是王玄象倒霉的时候来了。王玄象挖得下邳遍地没有完整的棺木王玄谟不管,偏偏这个就管了?问题正应在这个东海王家女身上。原来,王玄谟派人对这个奇异的陵墓做了一番周密的调查。东海王氏乃是西晋皇室的亲属,其代表人物是魏未中领军、兰陵侯王肃。王肃之女嫁给司马昭为妻,是晋武帝的生母。由此看来,这可不是什么一般的富户。而且东海王氏与琅邪王氏一脉所出,琅邪王氏可是东晋开国“王马共天下”的主角。虽然当时刘宋政权东海王氏势力已经衰微,刘裕亦曾打击琅邪王氏的势力,但是作为百余年的名门望族,政治力量还是很大的。王玄谟岂敢得罪的起,只好立即切割,因此王玄谟这么做是很有政治头脑的政客表现。

第32章 盗墓风潮第三波:隋唐五代十国的盗墓之风(1)() 
开国皇帝要薄葬

    在中国历史上,曹『操』是第一个提出薄葬的君王,他为中国历代君王的薄葬树立了一个旗帜。在他之后,陆续出现了一些要求薄葬的人,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就是其中之一。

    杨坚,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他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文帝在位期间,隋朝开皇年间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是人类历史上农耕文明的巅峰时期。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杨坚在开国之初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使国家人丁兴旺,国库殷实,促成了“开皇之治”的局面,是历史上比较有作为的君主。隋文帝杨坚娶独孤氏,生有五个儿子,长子杨勇、次子杨广,接着是杨俊、杨秀和杨谅。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皇帝建立隋朝后,立杨勇为太子,封杨广为晋王。

    杨勇自幼好学,『性』情温厚,擅长辞赋,颇得杨坚的喜爱。按着“立嫡立长”的原则,杨坚称帝后立杨勇为太子。杨勇被立为太子之后,军国政事及死刑以下的刑罚,都让他参加裁决。凡政事有不妥处,他都提出不同意见和纠正办法,文帝多赞同,常常采纳他的意见。但是杨勇『性』格厚道、坦直、为人耿直倔犟,不会处事,喜欢排场。文帝杨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尚节俭,反对奢华,对杨勇的这种作风很不满意。他教训太子杨勇说:“统治天下,未见有奢华而能长久的。你身为太子,首先应该崇尚节俭。有一次,百官来朝,杨勇设乐受贺,文帝很反感。于是,文帝杨坚对杨勇的恩宠逐渐衰薄。独孤皇后不喜欢长子杨勇,而偏爱次子杨广。太子杨勇的妃子元氏是独孤皇后选定的。元家也是北朝的大世族,跟杨家门当户对,因而结亲。元氏为人忠厚老实,但容貌平平,而且体弱多病,又不生育,因此得不到太子杨勇的欢心。杨勇以自己没有儿子为借口,多选侧室,多内宠,尤爱姬妾云氏,被杨勇封为昭训。不喜欢独孤皇后为他立的嫡妻元妃,而元妃因患心脏病,突然病故。独孤皇后疑元氏之死乃被太子杨勇和云昭训所害,元妃死后,杨勇请求立云昭训为正妃,独孤皇后就是不同意。皇后想另为太子选妃,杨勇说什么他都不娶别的女人,就这样,母子二人僵持起来。皇后更加不喜欢杨勇了,甚至挑拨文帝与杨勇的感情。

    就在太子杨勇在父皇母后面前越来越失宠的时候,晋王杨广却善于矫情饰行。他与其兄杨勇正好相反,杨广生得仪表堂堂,聪敏好学。接人待物格外谦虚。他知道母亲奇妒,因此,晋王府上上下下便做出一番待人谦恭,生活简朴的样子。有一次,隋文帝杨坚“突袭”杨广的府宅察看,眼前的一切让他叹一声舒心的长气:杨广的几个书房休息室,乐器的丝弦大多都断绝了,尘灰粘得满满的,似已多时不用而彻底弃置了。这一下,他便误以为皇儿不喜好歌舞伎乐,定能成大器。他甚至再次想起了那次皇儿随他狩猎遇雨,士兵湿衣而皇儿也不愿穿左右递上的桐油雨衣,那一幕使作为皇上的他足足感动了许久。这日的巡视,再次坚定了他对皇儿杨广的信心。

    这样,杨广不仅赢得了父母的欢心,而且也颇得群臣的赞扬,声誉越来越高。同时,杨广还暗中指使党羽杨素等在父皇母后面前盛赞杨广的功德,并且多说太子杨勇的过错,就这样,隋文帝杨坚终于产生了废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的念头。但废立是大事,文帝暗中派人观察太子的行为。有一次,文帝派杨素去探太子,杨素到东宫,特意久停门外,让太子久等,以激怒之。果然太子非常不满。杨素回来对隋文帝说,杨勇怨恨杨坚,恐怕要发动叛『乱』,又说杨勇准备在杨坚离开长安去仁寿宫时,在京城发动兵变,诛杀大臣,还捏造了许多罪名。杨坚听了这些谗言,对太子杨勇更加猜疑。这时杨广的心腹太史令袁充认为时机成熟,便假借天象对文帝说:“臣观天文,皇太子当废”。文帝信以为真,600年,隋文帝废太子杨勇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

    杨广利用文帝对太子成才心切与恨铁不成钢的复杂心情,挑拨离间,极尽阴险毒辣的手段,终于打倒了杨勇,自己成为名正言顺的太子。

    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正月,隋文帝离开京师,前往仁寿宫休养,把朝政托付给太子杨广。年老体弱的杨坚到仁寿宫不久就病倒了,而且病势日益沉重。为了防备万一,他命内臣前往京城宣召太子。

    太子杨广在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以及护卫随从的陪同下,星夜赶到仁寿宫,当天夜里就去拜见隋文帝。由于隋文帝在熟睡,杨广等人向左右宫人询问了病情,了解了一些情况后,便各自安歇了。第二天一早,杨广等人再次入见隋文帝。隋文帝躺在床上微睁双眼,有气无力地和他们说了几句话,便吩咐退下。

    杨广到了大殿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到隋文帝已病入膏肓,将不久于人世,而自己也将登上皇帝宝座,他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提笔给杨素写了一封信,询问隋文帝死了以后,应当怎么办。杨素看完信后,马上回了一封,详细谈了隋文帝死后所应采取的各项措施。没想到的是,杨素给杨广的这封信被宫人错送给隋文帝了。文帝看后大怒,痛骂杨广是不肖子孙。

    这时,名为服侍父亲杨坚,实为等待他死期的杨广,在花园里碰到了一位绝『色』女子——隋文帝晚年宠幸的宣华夫人陈氏。陈氏是陈后主的妹妹,生得国『色』天香,羞花闭月。杨广见了不由得欲火焚身,兽『性』大发,企图『逼』『奸』她。隋文帝听说后暴怒,真正看清了杨广的真面目,他强撑着从病床上坐起来,口中不停地骂:“像这样的畜生,怎么能够托付国家大事!”并且速召柳述、元岩入宫,要他们立即起草诏书,废掉杨广,立杨勇为太子。杨素听说后急忙找到杨广,将诏谕内容告诉了他。杨广心急如焚。杨素看到这种情形,便把自己的想法悄悄地讲了出来。杨广听后大喜,立即下令照办。

    随即,杨广矫诏调东宫兵入卫禁中,将柳述、元岩逮捕,并以东宫卫士全部替换了隋文帝的卫士。这些卫士在大将军宇文述、郭衍指挥下,封锁了仁寿宫的全部通道。杨广又下令说,不经他允许任何人都不得出入仁寿宫。一切布置好后,杨广派左庶子张衡直入隋文帝的寝宫。张衡让隋文帝身旁的人全部离开,由他负责照管。宣华夫人陈氏及许多宫女都被赶到了别的房间内。过了一会儿,张衡从文帝寝宫内出来,大声嚷道:“皇上已经死了,你们为什么不早些报告?”众人听了,都吓得浑身哆嗦,不敢吱声。其实,隋文帝是被张衡杀死的。据说,张衡走进隋文帝寝宫,将众人赶走后,就将隋文帝从床上拉起,用刀直刺他的身体,喷出的鲜血将屏风都染红了,宫外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文帝的惨叫声。

    不久,杨广即位,是为历史上最荒『淫』无道的隋炀帝。短短十几年时间,他即断送了隋文帝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大隋帝国。

    一代励精图治的开国之君隋文帝杨坚就这样离开了人世间。他的灵柩,实现了最后的归葬。杨坚的陵寝为泰陵。泰陵位于咸阳城西75公里处的杨凌区五泉乡双庙坡村。陵冢前有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所立“隋文帝泰陵”碑。

    泰陵始建于隋仁寿四年(公元602年),实际上是杨坚与独孤皇后的合葬墓。陵冢高27。4米,呈覆斗形,夯筑而成。底部面积为26560平方米。陵冢顶部平坦,呈长方形,东西长48米,南北宽38米。陵冢底部四周已被挖掉3~5米,现残存东西长166米,南北宽160米。陵冢周围原筑有夯土城垣,现已基本毁坏,唯北城尚有残墙,长约130米,最高处1。2米,残存宽5。5米。夯层清晰,夯窝明显。经初步钻探,陵垣东西长756米,南北宽652米,总面积49。29万平方米。垣墙的四角及中部都发现有大量的砖瓦残片,应是当时建有阙楼和城门的残迹遗存。

    泰陵一如秦汉封土为陵(坟)的建制,然而,也许是隋文帝遗有前嘱,这座开国君王的陵墓,远远不如秦汉皇陵的规模。而据西汉墓葬制度规定,皇帝即位的第二年,就开始每年从全国税收中抽取三分之一营造皇帝陵墓,即寿陵。帝王陵园占地七顷,陵『穴』占地一顷,陵高十二丈,深十三丈,墓室高一丈七尺。有四个墓道,都能通过六匹马驾的车子。四门埋设暗剑、伏弩机关以防盗墓。死者身穿金缕玉衣、口含玉蝉……

    那么,隋文帝的陵墓中是否也如汉时墓葬制度规定的,皇帝陵墓必有大批金银珠宝、稀奇古玩呢?《中国盗墓传奇》的作者经过遍阅籍典以及遍访泰陵周围民间乡里,发现籍典没有记载有关泰陵随葬的例证,而当地百姓俱传说泰陵无宝可盗,言说历代军阀、土匪,均至此徘徊,未有收获。尤其民国时军阀樊老二、张白英等盗掘法门寺地宫珍宝未成,转而来到泰陵掘洞以盗,在终无所得之后,只好悻悻离去。

    杨坚的“薄葬”遗嘱,给了多少盗掘辈以失望和徒劳的嗟叹。

    而当岁月的年轮刻到20世纪90年代末,一项举世瞩目的考古发现,再次证明了隋文帝杨坚力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