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历史上,唐中宗李显其实是个站在女人背后的君王,他的一生被两个女人挟持母亲武则天和妻子韦氏。这位软弱的皇帝死后葬于定陵。定陵,位于富平县北十二公里的宫里镇三凤村北的凤凰山。凤凰山由三个东西排列的石灰岩山峰构成,靠北围绕着一个半圆形的高峻山梁,中峰由山梁正中向南伸出,形似凤头,左右两峰对峙,尤如凤凰展开的双翅。从南远望,仿佛一只美丽的凤凰在浩瀚无际的太空翱翔。中宗定陵地宫就在凤凰山下。

    在正中山梁凿石『穴』为墓,并按乾陵的制度,凿石雕各种石像。原有石刻50多件,已经战『乱』及附近居民盗石材凿器,陵园及四门石刻几乎被洗劫一空。现仅有南面一个石狮、一对石人比较完好,东门及北门虽然:有石狮、石马,但都残破不堪。而且没有王宾立像,那些乾陵中具有现实意义的陈设完全没有,剩下的只有如同模制的石人,石马之类的雕像。

    定陵也有一通无字碑,其高大不亚于乾陵,但遭到了破坏,被镌(juān)作72个碾地滚子,虽然没有留下尺寸记录,但从改镌的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它高大的程度。它与当时的政治没有什么联系,只能看作是旌饰陵墓之物,而后代帝陵又没有沿用,就只能看作是陵制中的一点差异。

    定陵亦有陪葬墓,陵园周围20公里,有节闵太子重俊,五位公主:宜成、长宁、成安、定定、王同皎及永寿韦锣。八个陪葬墓皆为皇族,反映了唐室的衰微,统治阶级皇族内部不稳,君臣之间离心离德而激起的天怒人怨。

    定陵是由三个墨青石岩山峰连系而成,好像一只飞翔的凤凰,以此而得名“凤凰山”。陵园为长方形,坐北朝南,地形北高南低,由南面向北分为多层台地,而以陵墓为最高点。周围约十公里,有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四门。陵前石刻中,现仅存石狮一对,石人五个。

第52章 死灰复燃,重新升温:新时期以来的重大盗墓事件(4)() 
1997年3月14日,西安市公安局破获了一起买卖三彩的案件。3月17日,许多古文物专家已经济济一堂,聚集在市公安局一间足有100多平方米的大厅内。他们不仅带来了各种鉴定古文物的有关仪器,而且还带来了照相机、录像机。他们按照市公安局领导的要求:要一次到位,当场鉴定出结果!文物鉴定专家惊得目瞪口呆:中国迄今为止,尚未出土过如此规模的唐三彩碎片。此刻,当早上的霞光刚刚爬上西安巍巍的古城的时候,许多古文物专家已经济济一堂,聚集在市公安局一间足有100多平方米的大厅内。他们不仅带来了各种鉴定古文物的有关仪器,而且还带来了照相机、录像机。他们按照市公安局领导的要求:要一次到位,当场鉴定出结果!文物鉴定专家惊得目瞪口呆:中国迄今为止,尚未出土过如此规模的唐三彩碎片。

    专家们就外部彩釉作了初步甄别鉴定,认为其颜『色』调配绝非一般民间艺工所能『操』作,系唐代皇室的专门御工御窑能工巧匠手下之品,其『色』泽、其匀度、其耐蚀耐损的程度,都充分显示了唐代高超的技艺水平。专家们小心翼翼地将碎片摆放了差不多五六十平方米,然后东拼西凑,整整用了8个小时,拼对出几个很不成形的物体。面对初步拼凑出略具真体感的三彩物件,他们纷纷表示:不是唐代譬如唐太宗、武则天的帝王陵中之物,起码也是与帝王关系至亲至密的贵人墓中的珍品!

    这些代表唐代最高陶瓷工艺水平的三彩对象的归属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3月17日深夜,一场审判与反审判的激战进入高峰,凌晨4时30分,犯罪嫌疑人张红朝终于在预审员的攻心战中败下阵来,做了初步交代。

    原来,本案另一犯罪嫌疑人杜虎三在煤城铜川混不下去便南下富平县,想发点文物财或找点零杂事做做。这天凌晨他便溜到富平县留坝乡、华朱乡、宫里乡一带,举目所见,在那野草萋萋的原野中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古墓、古碑。他找了一个封尘最小的墓头,在墓头周围来回转了七八圈儿,仔细察看墓座的外貌,做好下手的准备。

    此后,他便找到之前在西安的酒友张红朝,两人一拍即合。杜虎三之所以找张红朝一起干,最重要的一条原因是张红朝家住西安,便于匿赃,而且西安是古文物倒卖走私的一个集中地,容易将货及早出手,及早发财。

    经过一天的周密设想和准备,第三天,天还在似明似黑的黎明时分,杜虎三就『性』急地起了床,悄悄地拍醒了还在打鼾熟睡的张红朝。二人将短把铲、锹、刀、绳等作案工具,分别装进两个长条形大宽带双用旅行包内,继之乘晓月余辉,奔向长途汽车站。半个小时,汽车便开到富平县城关镇。等到晚上10时许,杜、张二人『摸』黑来到留坝乡与宫里乡之间的唐王朝显贵们的墓群之间。他们东寻西索,好半天才找到杜虎三日前探好的那座小型墓陵。二人你一铲,我一锹,直挖了两个多钟头,弄得汗水淋淋。他们连铲带挖、边捡边堆地掘出不下千八百块陶片。由于泥厚黏难挖,不免磕磕碰碰,撞碎了许许多多珍贵的三彩物件。

    之后,杜、张二人将地面上的唐三彩碎片先装入筐中,又将墓『穴』中堆放好的碎片一袋一袋运上来,整整装满了11个竹筐,外加一塑料编织袋。他们趁着夜『色』,用摩托三轮将赃物运往西安。

    虽然张红朝交代了罪行,但杜虎三坚决不认,只说自己和张红朝到富平,从当地农民手里买的这些碎片,并没有盗墓。不久,杜虎三在拘禁期间脱铐而逃。

    为了尽快破案,西安市公安局经侦处第三科科长雷尊都又将寻找勘查作案现场的人员兵分两路,一路由孙建林几人押着张红朝去寻找被挖墓『穴』现场,一路由老雷率领张君等人去富平县城内文化管理局,请他们根据情况予以帮助,从更广泛的范围寻找作案人的走向和作案现场。

    雷、张等一行马不停蹄地赶到文物局,局长老杨迅即陪同雷尊都等直奔宫里乡。这里是近几年来富平古墓被盗最严重的区域。老杨介绍了两三天前,宫里乡的东下仇村10号陪葬墓有可疑迹象。护墓和联防治安队员们在巡逻中,发现附近有旅游鞋印,并在远处发现唐帝王的驸马王同皎的墓冢,被歹徒开掘的洞口,洞『穴』也很深。

    听到这里,老雷心弦陡地一颤:杜虎三和张红朝所穿的鞋正是旅游鞋!且盗墓所得的唐三彩,光碎片即十余筐,绝非驸马王同皎的墓冢所能拥有。于是,现场的大体方位可以基本划定,杜、张所挖掘的古墓,肯定就在以10号墓为中心的附近地区。

    由陕西省文物管理局等部门派来的专家在取证研究、化验、分析发掘的遗物后一致认定,宫里乡10号古墓,就是竹筐内出土唐三彩片的源地。张红朝在物证前也承认:这就是他们的作案地点。

    同年6月,杜虎三在山西落网。杜虎三的归案,使案情昭然若揭。尽管杜虎三仍对犯罪事实避重就轻,遮遮掩掩,但人证、物证均在,其犯罪事实确凿,预审人员笔录翔实可靠,杜虎三最后终于认罪。

    那么,10号墓中的“主人”到底是哪位显贵呢?

    据中国唐代《风水卜易经》记载,这块地方——云缭雾绕的凤凰山下,是一个属于“附雅”(即陪葬贵人)的“物象”水文的宝地。文物人员据史证实,此墓系唐代中宗皇帝李显的陪葬墓。而墓葬主人,应该说是李显的女儿。可李显女儿颇多,史载唐中宗李显膝下有5个娇女,她们是:宜成公主、长宁公主、成安公主、安定公主、永寿公主。那么,10号墓的真正主人,又是这5位公主中的哪一位姣姣者呢?这一疑问却成了悬案,因为既没有公主史料可查可考,又无野史辅证,更未从10号墓中发现墓志铭及载有主人身世、生平、历史的石碑、石碣或其他有关遗物。因此,此墓是唐中宗李显的哪个女儿的陵室,断难论定。

    战国宝马遭盗掘

    俗话说“七十二陵八十二台,不知赵王哪里埋”。在邯郸县与永年县交界部的丘陵地带,有三大陵墓,邯郸县境内又有四大陵墓,分布在三陵乡一带。《邯郸县志》记载:“战国惠文王、孝成王、悼襄王葬于此。”

    公元前386年,各路能工巧匠在邯郸大北城西南建成了一处高大的建筑,看起来像一个临时的行宫,但熟悉内情的人知道,这地方必将还有更大规模的动作。于是,赵王迁都的消息开始在邯郸城里像春天的柳絮一样到处翻飞。

    赵王,即赵敬侯,名章烈侯子。公元前386年即位。元年,赵始都邯郸。

    消息很快得到确认。一天,从南边大路过来大队喧腾的人马,掀起滚滚的黄尘。人马簇拥着一辆华贵的辇车,车上便是新登基的赵敬侯。他刚刚平定了公子朝的叛『乱』,没有在原来的都城中牟多加停留,就按着既定目标,浩浩『荡』『荡』地直奔邯郸而来。对这个新都他充满期许,幻想着能给他未来的国君生涯带来好运,为自己的国家带来好运,江山永固。

    赵国都城邯郸像一张巨大的伞盖,将赵国之前的邯郸的样貌遮了个严严实实,密不透风,水泼不进,只允许人们瞻仰作为伞盖的张扬。只是,伞盖恢恢,也有疏漏的时候。赵敬侯到这里的时候,书写在竹木简上,更早时候的甲骨文,他或许没有看到,而刻写在甲骨上的零星文字,隐秘地透『露』了这个城市的起源。在安阳出土的一片甲骨上,勾画了了地写着:“王往于甘”。这个“王”,说的是商王武丁;“甘”,说的正是邯郸。一本叫《竹书纪年》的书里也留下了商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

    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同时又是太行八陉之一滏口陉勾连南北大道的交汇点。商纣王在朝歌自焚而亡,朝歌逐渐陷落,而他曾嬉戏作乐的邯郸则悄然崛起。舍弃旧都中牟,是因为中牟几近赵魏两国边界,邯郸北距中牟不远,又深入赵国内地,优势不言自明,赵敬侯怎能视若无睹呢?更何况赵国都城还在晋阳时,一次赵氏家族内『乱』,起因就是当时的卫国贡500家到邯郸,按每家5口计算,邯郸一下子能够安置2500口人,其实力可以想见。应该说,邯郸的交通、经济状况相比中牟而言,更适合赵国的发展。

    从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到公元前228年赵国覆灭,在这中间经历了八个王侯,其中七个均埋在邯郸境内。既然有王侯葬在此地,那么盗墓之事也就在所难免了。

    1997年10月18日21时许,邯郸县陈三陵村一村民悄悄来到赵王陵2号墓下放土夹子捕捉野兔,突然发现陵台古冢上有人影晃动,便不顾一切地奔回村去报告。村支书马上拨通了县公安局“110”报警电话,40分钟后,巡警队员们就驾着警车赶到墓地。

    在墓洞内正挖得起劲的盗墓分子,没有听到顶部同伙的呼叫,这时该墓『穴』已被盗墓人刘晓民、熊素灵、孙金龙等挖至30多米的深处,又由于有人在洞顶向他们输氧气,所以他们在洞底挥铲剜土忙『乱』异常,一点儿也没有听到同伙喊他们撤退的声音,当刑警一行七八人突然袭至墓『穴』时,刘等正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