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簦跹粲惺г蚧崦Ю铩

    《葬经》中最重要的思想是“选择”,即如何选择吉凶贵贱。后世很多墓葬都是按照《葬经》中提出的吉凶为依据进行墓葬选址的。

    《葬经》中云“地贵平夷”,就是说墓地最好选择在平坦之处。在中国,一般的中小型墓葬都会在平地选址,这当然是因为平地容易修建墓葬的缘故。但《葬经》一经问世,平地起墓似乎便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做法。一般情况下,平民的墓葬都是修建在平地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人的墓不是建在平地的,那就是帝王陵和一些贵族的高等级墓葬。

    “山者势险而有也,法葬其所会……藏于涸燥者宜浅,藏于坦夷者宜深。”这说的是山中墓葬的埋藏深浅问题。如果墓葬选址在干涸的地方,那么可以埋藏得浅一些;如果选址在山中平坦的地方,则要埋藏得深一些。唐代末年,爵封秦王的军阀李茂贞的墓葬位于今陕西宝鸡市北坡公园,距市区2。5公里,其周围为低矮的小山。李茂贞墓所在之处为山顶的平坦之处,正是《葬经》中所说的“坦夷”之地。在这种地方安葬,需要深挖墓,李茂贞墓墓室距地表竟然深达20余米,做到了深浅得宜,也只有这样才能“风水自成”。

    在古代,很多帝王、贵族的陵墓设于山间,因此《葬经》中对山中如何选择墓址有极为详细的论述。书中明确提到了“葬山之法”。山有巅和谷,那么,墓葬究竟是要建在山巅还是山谷呢?“若呼谷中。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支欲伏于地中,垄欲峙于地上。支垄之止,平夷如掌。故支葬其巅。垄葬其麓。”这就是说,如果在山脉上选址,则要建在山脊上,如果是在山谷中选址,不能建在山谷最低处,而要建在山腰处。辽代陈国公主墓的选址恰恰印证了这一墓葬选址原则。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通辽市奈曼旗龙山镇的山谷中的陈国公主墓便是一个典型代表,那里山势蜿蜒,陈国公主墓便坐落在龙山的山谷中。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龙山山谷的山麓处发现辽代墓葬特有的青砖,经过勘察,确认为一处辽代贵族墓。其墓葬所在之处便是“垄葬其麓”的典型代表。

    接下来的问题是,适合修建陵墓的山是什么样的呢?哪种山更适合建墓呢?《葬经》中言“若乃断而复续,去而复留,奇而异相,千金难求”,意思是说,山脉断了之后又起伏延续,延伸远去,却又蜿蜒而回,这种奇特的山势视为风水宝地,千金难求。又说“草木郁茂,吉气相随,内外表里,或然或为”,意为草木繁茂的地方有吉气。当然,奇特的山势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山中如果有溪流经过,那是最好的。“山来水回,贵寿而财”。有这样一种说法:山主贵,水主财。也就是说,山中有流水经过,才能给子孙增寿添财。这也就是历代帝王陵墓为什么都选在背山面水之处的原因了。开创贞观之治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位于关中九嵕山,其山纵横起伏,巍峨壮美,松柏丛生,更有山溪环绕,正是《葬经》中所描绘的绝佳安葬之所。唐太宗李世民第一次来到九嵕山,便被这里的山势地形吸引,当即下旨,选九嵕山为自己百年之后的长眠之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祖陵所在地,据史料记载,也是在一个有山有谷、有泉有溪的风水宝地,经考古调查最后确定,辽祖陵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西北的山中,那些地表遗留的石像生、石墙等遗迹正在群山环抱间。

    人活着的时候,家是休憩之地,死后,墓葬便是灵魂永恒的安息之所,需要慎重选择,不光是下葬的地点,还有下葬的时间等。这些风水堪舆之说并非先人杜撰,这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积淀所生,绵延万世。

    中国古代帝王对于陵墓选址是极其重视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对皇帝本人来讲,选择一个万年吉地是一大心愿,他希望死后继续享受帝国的荣华富贵和皇帝的威严,希望他的威严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延续。其次,对于整个皇族而言,这是关系到龙脉兴旺的重大事情,所以不得不慎重。最后,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也是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一般来说,『政府』会设立专门负责修皇帝陵墓的机构,比如,在明朝主要是工部负责,而负责的大臣,主要是内阁大臣。主持修陵工程不但是一种荣誉,而且也是被皇帝信任和重用的表现,主持者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都会获得丰收。

    中国有这样一句古话:生在苏杭,葬于北邙。意思是说,苏杭一带是人世间的天堂,最适宜人居;而洛阳的邙山,自古汇聚帝王将相之陵冢,最适宜『穴』居。北邙,就是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北郊的邙山。亦作北芒,即邙山,也叫郏山、北山。西起三门峡门,东止伊洛河岸。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旧说此山是陇山之尾,乃众山总名,连岭修(you)亘400余里。自东汉城阳王祉葬于此后,遂成三侯公卿葬地。后因泛称墓地。

    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地区通过多次考古调查及发掘,在邙山发现九处大型墓地:西郊三山村东周陵区、东周王城陵区、东郊金村东周陵区、邙山东汉陵区、邙山北魏陵区、偃师万安山东汉陵区、偃师首阳山西晋陵区、偃师曹魏陵区、偃师景山唐代陵区。正如唐人诗中所描述的“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郎山之中处处皆有王陵,此地堪称中国墓葬第一风水宝地。

    中国人认为,墓地风水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福社,如果是帝王陵选址,则又牵扯到国运兴衰、百姓苍生。

    相传,唐高宗李治早年命大臣长孙无忌为自己百年之后选择安身之地。长孙无忌经过一番考察,选中了主峰高耸、两川环绕的梁山。但这一提议遭到当时著名星相学家袁天罡的反对。袁天罡认为梁山与唐太宗昭陵所在的九嵕山中有一水相隔,阻断了皇室龙脉的传承,因此李唐王朝三代之后恐有亡国之厄。而梁山本身北峰为高,整个山形看似仿佛少『妇』平躺,如果选择此地安葬帝王,恐怕李唐王朝会被女人所控制。然而,唐高宗并未听从袁天是意见,终于还是将陵寝建在了梁山之上。后来,武则天代唐,建立武周政权,也恰恰印证了袁天是当初的预言。

    这个传说虽是后人为武则天称帝之事穿凿附会,但却从反面说明古人相信帝王陵寝的风水关乎国运乃至历史的发展。

    正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对墓葬的重视,才会产生墓葬风水之说,《葬经》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但是,先人们在通过风水选择墓地的同时,也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在告诉后世的盗墓者们,此处有墓。好似此地无银三百两。千百年后,当那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坟墓被盗殆尽,甚至暴尸荒野时,他们可能无法想象,当时奉为风水宝地的墓址,会被后人盗掘、毁坏,假如他们地下有知,定会后悔当初的选择。

    名臣调包争墓地

    古人把墓地的风水看得很重,具备好风水的墓地都想要,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就会出现一处墓地两家争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曾经就出现在汉代名臣东方朔与汉武帝之间。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字通,汉朝第7位皇帝,汉族,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其母是皇后王娡。公元前156年生于长安,公元前87年崩于五柞宫,享年69岁。汉武帝4岁时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5岁登基,在位54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曾用年号:建元、元光、元朔、元狩、元鼎、元封、太初、天汉、太始、征和、后元。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

    汉武帝在历史上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毛』泽东把他与秦始皇并列:“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可见汉武帝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汉武帝生前威猛无比,死后也风光无限。汉武帝死后葬于茂陵,茂陵北依九嵕山,南望终南山,建筑宏伟、风景秀丽,陵墓本身就是一座高高土丘。墓内殉葬品极为豪华丰厚,史称“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yi)藏之”。当时在陵园内还建有祭祀的便殿、寝殿,以及宫女、守陵人居住的房屋,设有5000人在此管理陵园,负责浇树、洒扫等差事,而且在茂陵东南营建了茂陵县城,许多文武大臣、名门富豪迁居于此,人口达27。7万多人。茂陵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茂陵为什么成为汉武帝的陵墓所在地呢?这与一个传说有关。

    传说,即位不久的汉武帝,有一次,打猎经过茂陵墓址的地方,立即被这里的风水所吸引。正当他赞叹的时候,一只麒麟状的动物朝他走来,他高兴极了,马上搭弓一箭,嗖的一声,利箭呼啸而出。以汉武帝百步穿杨的『射』箭技术,『射』中猎物应该毫无悬念,结果出乎意料,那只麒麟状的动物不见了,倒是突然长出一棵长生果树。汉武帝不明所以,立即找来当时的风水大师东方朔询问。东方朔来到汉武帝打猎的地方,但见地上平旷,绵延不尽,南望秦岭,北依群山,气象开阔,气脉极佳。他立即大呼宝地:“此地气息所集,风水乃千百年来第一吉壤,而且又与渭北诸陵连成一体,则西、北龙脉相连。另外,此地土大盛,您名字里的‘彻’中间有土,居于此,可居中以震四方。”

    汉武帝龙颜大悦,立即下令在此建一亭舍。回宫后,汉武帝下令在此营建陵墓。汉武帝的陵墓前后修建了53年,才最终大功告成。陵墓的选址虽然具有偶然『性』,但是,也反映了汉武帝长寿的愿望,以及希望万年吉祥的意思。

    汉武帝选择了这样的风水宝地之后,部分实现了他的愿望。之所以说部分实现了他的愿望,是因为只实现了他长寿的梦想,并没有实现大汉王朝绵延子孙的愿望。他死后不久就被盗墓贼将坟盗掘,西汉王朝也很快覆亡。这块风水宝地并没有那么神奇,甚至可以说很差,此时,我们不得不怀疑东方朔判断有误。

    而事实上,这儿又有另一个传说在佐证这个事件。

    传说,东方朔看到这样的一块风水宝地之后,也想把它作为自己百年之后的安息地,但皇帝看上了,怎么办?于是,他就来了一个调包计,占尽了茂陵的风水。原来,东方朔在给刘彻看陵址时,发现这里的风水确实很好。他为了让自己的后代飞黄腾达,瞒过汉武帝,把茂陵址故意向上移了一段,而将真正的宝地留给了自己,为了日后能顺利找到这块宝地,他在这里种了一棵小树作为标记。

    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这个秘密甚至决定了整个西汉王朝的兴衰。因此,东方朔一直将这个秘密隐藏在自己的心底,直到咽气之前才将儿子叫到面前叮嘱道:“我死以后,你在茂陵下面靠塬边上的那个地方找一棵树,那棵树已经六十多年了。找到后一定要把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