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墓贼影:中国盗墓史全记录-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及汉武帝生前阅读的30卷杂经,盛在一个金箱内,也一并埋入陵墓之中。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所谓“珠襦玉匣”,就是金缕玉衣。因身份地位的不同,金缕玉衣连缀玉片所用缕丝的材质也有金缕、银缕、铜缕和丝缕的差别。由于金缕玉衣象征着帝王、贵族的身份,所以对其制作工艺的要求非常严格。

    汉代的统治者还设立了专门从事玉衣制作的“东园”。制作玉衣时,所用的玉料要经过开料、锯片、磨光及钻孔等程序,再把玉片按照人体的不同部分设计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三角形等,大的有9平方厘米,小的还不到1平方厘米。然后用金线穿过这些玉片四角的小孔,将所有玉片连缀在一起。按照2000多年前的生产力水平,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就拿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来说,刘胜玉衣全长18米,共享玉片2498片,金丝1100克,窦绾玉衣比较短小,也用了2160片玉片,金丝700克。刘胜的一件玉衣,就是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的,所费的人力和物力是十分惊人的。

    那么,汉代的人为什么如此重视以玉衣做殓服呢?原来历代帝王都渴望长生不老、灵魂不灭,这是他们一生中的一件大事。帝王们生前就费尽心机寻找长生不老『药』,或者命人炼制丹丸用以养生。即使死了,他们也不放弃这种求生的欲望,希望继续维持死前的生活。依古人的观点,人死之后会魂魄分离,魂气升天,形魄归地。而怎样才能使魂气升天,又要形魄不腐呢?只有用玉。他们认为玉石是天地之精,有防腐功能,能使尸体不朽,玉塞九窍,可以使人气长存。

    由于金缕玉衣价格昂贵,汉代帝陵比其他时代的皇陵招来了更多的盗墓贼,帝王贵族不但达不到尸体不腐的目的,就连骨架都被人焚为灰烬。直到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做了魏国的皇帝,他认为使用玉衣是“愚俗所为也”,于是下令废除了以玉衣随葬的制度,有关金缕玉衣的历史才算是结束了。

    最大最牢属乾陵

    位于八百里秦川腹地的陕西渭北山地,蕴藏着自然界鬼斧神工造就的山川灵秀。在这群优美峻秀、巍峨峭拔的锥状山峰中,分布着数十座中国汉唐帝王的山陵,给三百里的渭北山原形成了一道蔚为壮观的风景线。其中,位于陕西干县城北的梁山因埋葬着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女人而蜚声中外,唐代其他皇帝的陵寝和乾陵一起围绕京师长安成扇形。

    从古都西安驱车,沿312国道西行约70公里进入干县境内时,极目西北方向,就会看见苍茫烟云衬托着三座挺拔峻峭的山峰,呈北高南低之势,耸立于茫茫苍穹之下,远望就像一位新浴之后的少『妇』披着长发,头北足南,仰面躺在蓝天白云之下,这就是梁山,是有“历代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称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与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地——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乾陵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储藏最丰富、而且没有被盗的帝王陵墓,被称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乾陵位于陕西咸阳市干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抚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乾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乾陵陪葬墓共计17座。计有太子墓二(章怀太子李贤、懿德太子李重润),王墓三(泽王李上金、许王李素节、彬王李守礼),公主墓四(义阳公主、新都公主、安兴公主、永泰公主),大臣墓八(王及善、薛元超、杨再思、刘审礼、豆卢钦望、刘仁轨、李谨行、高侃)。1960~1971年已先后发掘了永泰公主、章怀太子、懿德太子、中书令薛元超、燕国公李谨行等5座陪葬墓,出土珍贵文物4300多件。其中有100多幅绚烂多彩的墓室壁画,堪称中国古代瑰丽奇绝的艺术画廊,《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出猎图》、《仪仗图》等壁画,不仅对研究唐代绘画,而且对研究唐代建筑、服饰、风俗习惯、体育活动、宫廷生活、外事往来等具有重要价值。

第80章 让盗墓者垂涎不已的帝王陵墓(3)() 
关于乾陵的选址,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唐高宗登基不久,就派自己的舅父长孙无忌和专管天文历法的太史令李淳风为自己选择陵寝之地。一日,二人寻视到梁山上,只见此山三峰高耸,主峰直『插』天际。东隔乌水与九嵕山相望,西有漆水与娄敬山、岐山相连。乌、漆二水在山前相合抱,形成水垣,围住地中龙气。梁山乃是世间少有的一块“龙脉圣地”。长孙无忌和李淳风选好陵址后,回京禀报高宗。袁天罡听说后,极力反对。原来他曾为高祖选陵址到过梁山,深知此山风水的优劣之处。他对高宗说:“梁山从外表上看是一块风水宝地,但细看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梁山虽东西两面环水,能围住龙气,但与太宗龙脉隔断,假如百姓选祖茔于此,是可以兴盛三代,但作为帝王之山陵址,恐三代后江山有危。大唐龙脉从昆仑山分出一支过黄河,入关中,以岐山为首向东蔓延至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尧山。今太宗已葬九嵕山,为龙首。陛下不可以后居前,况梁山又非龙首,而是周代龙脉之尾,尾气必衰,主陛下治国无力。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似女『乳』状,整个山形远观似少『妇』平躺一般。陛下选陵于此,恐从此后为女人所控。三是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二峰圆利,属金格。三座山峰虽挺拔,但远看方平,为土相。金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龙气助金,地宫营主峰之下,主陛下必为金格之人所控。依臣愚见,若陵址定于此山,陛下日后必为女人所伤!”听了袁天罡一番宏论,高宗犹豫不决,遂退朝不议。早有武则天亲信告知武氏,武氏听了十分高兴,她暗自思忖:小时候听父亲说,袁天罡说我将来能做女皇帝,看来要应验了。晚上,就给高宗吹了一阵枕边风,自然是褒扬长孙无忌,贬低袁天罡了。

    第二天早朝时,高宗传出圣旨,定梁山为陵址。袁天罡一听,仰天叹曰:“代唐者,必武昭仪。”他怕将来受牵连,就辞官不做,出外云游去了。

    陵址选好后,如何定名,群臣争论不休。有大臣建议:太宗山陵名曰昭陵,有昭示帝气之意,陛下陵就定名为承陵,以承接太宗恩泽。长孙无忌奏曰:“梁山位于长安西北,在八卦中属干位,干为阳,为天,为帝。长安是陛下今世帝都,梁山自然为陛下万年寿域的天堂帝都,人间、天堂,天地合一,乾坤相合,主定陛下永世为帝王。依臣之见,就定名为乾陵吧!”高宗闻听十分高兴,遂定名为乾陵。长孙无忌哪里知道,袁天罡所言,是说梁山阴气弥漫,不能选作陵址。今定名为乾陵,岂不注定有女人为帝吗?后来的一切发展都应了袁天罡的预言。

    传说毕竟是传说。据文献记载,弘道元年高宗死后,但武则天遵照高宗“得还长安,死亦无憾”的遗愿,在关中渭北高原选择了吉地,命吏部尚书韦待价为山陵使,户部郎中韦泰真为将作大匠,动用兵士和民工20余万人,按照“因山为陵”的葬制,将梁山主峰作为陵冢,在山腰凿洞修建地下玄宫。《新唐书·陈子昂传》载:“山陵穿复必资徒役,率癯(qu)弊之众,兴数万之军,调发近畿,督扶稚老,铲山背石,驱以就功。”经过三百多个昼夜的紧张施工,到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八月安葬时,主要工程竣工。埋葬高宗后乾陵营建工程继续进行。22年后,武则天于神龙元年病故。在安葬武则天的问题上,朝廷发生了一番争论,中宗欲满足母后“归陵”的遗愿,大臣严善思极力反对。他说:“尊者先葬,卑者不宜动尊者而后葬入。则天太后卑于天皇大帝,今若开陵合葬,即是以卑动尊,恐惊龙脉。臣闻乾陵玄阙,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隙,铸铁以固其中,今若开陵,必须镌凿。动众加功,为害益深。望于乾陵之旁,更择吉地,别起一陵,既得从葬之仪,又成固本之业。若神道有知,幽途自当通会,若以无知,合之何益。”宽厚仁慈的中宗皇帝,没有接受这个建议,为了表示孝心,命人挖开乾陵埏道,启开墓门,于神龙二年五月将武则天合葬入乾陵玄宫。从此,乾陵成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的一座一陵葬两帝的陵园。合葬武则天后,中宗、睿宗朝又将二太子、三王、四公主、八大臣等17人陪葬乾陵。因此,乾陵陵园的所有营建工程经历了武则天、中宗至睿宗朝初期才始告全部竣工,历时长达57年之久。

    乾陵营建时,正值盛唐,国力充盈,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堪称“历代诸皇陵之冠”。唐初,太宗李世民汲取从古至今,没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的历史教训,从他与长孙皇后的昭陵起,开创了“因山为陵”的葬制,由当时著名的艺术大师阎立德、阎立本兄弟主持设计,陵墓由建筑群与雕刻群相结合,参差布置于有“龙盘凤翥”之势的山峦之上。

    唐高宗与武则天的乾陵,发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园仿唐都长安城的格局营建,分为皇城、宫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轴线长达4。9公里。文献记载,乾陵陵园“周八十里”,原有城垣两重,内城置四门,东曰青龙门,南曰朱雀门,西曰白虎门,北曰玄武门。经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园内城约为正方形,其南北墙各长1450米,东墙长1582米,西墙长1438米,总面积约230万平方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