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抱歉!在下失礼了,还望海涵。”

    “不知这客如家宾馆与特使先生有什么关联?”沈雅芝关心地问道。

    “关联到是说不上,实不相瞒,那里正是在下入住的宾馆,里面还有我的两名随从,只是不知道他们现在情况如何了?”

    “原来如此!”王一招手将楚原叫到了身边,道:“楚大哥,派人去现场查一查,看看特使先生的两名随从的具体情况?”

    “是,队长。”楚原点点头。

    沈雅芝给伍德森坐着翻译,伍德森也算是感激涕零,同时说出了自己手下的姓名。眼前的情况也是大出这个英国人的预料之外,要不是王一挽留他吃了晚饭,现在的情况可就不好说了。

    “感谢您的热心帮助,我代表我国政府,以及我和我的手下,对您表示最真诚的感谢!说来也是您救了在下一命,要不是您好意挽留在下共享晚餐,后果不堪设想。”伍德森难得真诚了一次,看来也是被这次爆炸吓了一跳。

    “特使先生客气。”

    沈雅芝此时起身来到王一身边低声道:“凯之好像也是住在客如家宾馆,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王一一愣,旋即也想起来曾经问过目前姚凯之的住处,好像还真是这家客如家宾馆,心说怎么事都赶一起去了?只要再让林泰熙跑一趟,吩咐人去现场查看一下。

    伍德森显然没有了刚才与王一争论的心情,王一也没再此时幸灾乐祸,毕竟己方也有人住在宾馆之内,即便没有,发生如此大案,东北自治区政府也是颜面无光。今天刚刚向伍德森保证东南亚港口城市的安全,可自己的话音还没落地,现在就接连发生了如此严重的袭击案件,跟扇脸差不多。

    不过显然今天王一要比伍德森更倒霉一些,虽然姚凯之三人幸免于难的消息很快传回,而伍德森两位手下的生死暂时还没有进展,但是客如家宾馆老板陈白峰全家被灭门的消息还是让在场几人震惊不已。

    王一听到的一连串坏消息,让伍德森看起来从容许多,手中拿着咖啡杯,也不像之前那么紧张了。大概也是有了一群垫背的,自己的手下真要出现什么意外……人死不能复生,也许现在该想想如何能从东北这边获得更多的好处才是关键。

    

第二百五十三章 印度副王() 
取得胜利的东印度公司再次造兵买马,地盘大了,守护的产业多了,为应付新形势新问题,扩充私军规模也是无可厚非。不过股东们很快注意到,随着自己公司私人武装力量的逐步增强,南亚次大陆上能与他们针锋相对的敌手是越来越少。而东印度公司做的就是粮食、香料和工业原材料的转运差价贸易,地盘掌控的越大,代表着他们手中的资源越多,公司获利就越多,落入他们腰包中的金钱也就越多。

    于是当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放眼望去,发现对面满是黄金的土地上占据的不过是一群近乎于原始,使用刀剑的温顺土著。谁都难以抑制那股喷薄而出的激情,私军紧握着火枪出击,推倒一切反抗的力量,留下血腥和尸体的同时,一身杀戮血渍地奔向辉煌和财富——战争,占领,扩军。再战争,再占领,再扩军……这就是野蛮时代的财富公式!

    贪婪是永无止境的,特别是你握着火枪面对刀剑土著的时候。

    之后几年内,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东印度公司的利润规模也开始迅速膨胀。在他们上交给英国议会审议的账户注册资金显示其营业额已从1794年的800万英镑,猛增到1803年的1350万英镑,而东印度公司就成了印度的实际统治者!统治的面积甚至远超过当时的英国女王。

    关于东印度公司的数据在王一生活的那个年代都被存放在大英博物馆的地下储藏室中。说来这也是英国佬的一个好习惯,所有的老东西都留着。时间长了,东西多了,观念上就会有传承,生活中就会有传统。

    相比之下,天朝虽然号称文明古国,但是实际上要从公元1600年到王一生活的那个年代,穿着打扮上肯定是断代的,明朝一个打扮,清朝一个打扮,民国一个打扮,建国初一个打扮,改革开放后又是另一个打扮。英国等欧洲国家虽然也在变,但是脉络清晰,能够追本索源。至于观念上,就更不用想了,古代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天朝的一切都半生不熟地混杂在一起,到别说,也算是一种特色。只是少了根基,终究发展起来要比欧洲辛苦得多,所以只能无奈地选择摸着石头过河。

    话题重新回到东印度公司身上,再有了强大的私人武装之后,东印度公司过了几十年的好日子。他们留给土著的选择很简单,只有两项,要么死,要么臣服!对于大多数土人来说,这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艰难的是臣服后的生活,也许日子并没那么难过。不过双方在生活习惯和宗教上的差别,不断激化着本就深刻的矛盾。几十年的积累终于在1857年彻底爆发,这就是著名的印度大起义!

    东印度公司因为本土英国人规模有限,所以很快就改变了欧洲士兵与土人士兵比例近乎相等的做法。采用以土治土的办法,大批量的招收土人士兵,用于维护统治。不过英国人以强者自居,虽然不少有识之士要求提高阿三们的社会地位,但这只是为了更好的统治阿三,而不是为了追求社会平等,所以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只是偶尔会得到缓解而已。大部分英国官僚当然不在乎手下土人士兵的想法,于是导火索终于被点燃了。

    英国人让信奉阿三教的士兵用牛脂涂抹子弹,而牛在阿三教中地位尊崇,忍无可忍的阿三们终于开始奋起反抗,后呈燎原之势。同样忍无可忍的穆斯林圣战组织也选择站在阿三教徒一边,这在后世很难想象,他们都向莫卧儿王朝老皇帝巴哈杜尔*沙一世效忠。战火从孟加拉一直烧到了旁遮普,激战之后,英国人取得了胜利,将巴哈杜尔流放到了缅甸,同时发泄似地差点将皇子们斩尽诛绝。不过胜利并不完美,印度人口锐减,尤其是青壮年损失更是惨重,对所有人来说,这就是一场浩劫。

    正所谓敌损一千,自损八百,英国人也不好受。印度起义动摇了东印度公司的统治根基,让股东们人财两空,而更重要的是起义对英国的殖民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东印度公司的运作开始受到舆论与政府的监督。终于抓到机会的英国议会于1858年开始直接介入印度地方事务并将其主权牢牢掌握在了英国政府手中,东印度公司的私人武装最终实现国有化,这座历经258年风霜雨雪的百年老店开始崩解,在王一穿越来的前一年,也就是1874年,彻底的烟消云散。

    印度总督这个职位从1773年开始出现,被授给了沃伦*黑斯廷斯,而此时更习惯的称呼是威廉堡总司令,他与五个人的最高委员会共同分享权力,不过矛盾重重,他们负责在印度直接控制和监督东印度公司官员。

    1833年,第三代波特兰公爵威廉*本廷克改革了在印度的体制,扩大了统治面积,印度总督直到这时才变得名副其实起来。顺道提一句,若不是大理石找不到买主,泰姬陵就会被这位公爵给彻底拆了。

    到了印度大起义结束之后,在1858年英国王室直接控制了印度,印度各省向英国申请总督头衔。查尔斯*坎宁接替了这个职位,其实就是收拾印度大起义的烂摊子。这个期间,印度总督是皇室的代表,不归英国政府管辖,又因为权势鼎盛,所以也渐渐有了印度副王的称呼。副王就是权力很大的总督,与我们史书上的意思不太一样。

    这里面还要说一句,在发生印度大起义的同时,英国还在与清廷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即便有如此有利的外部战略环境,清廷依然是一败涂地,可见这个王朝腐朽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现任的印度副王就是弗雷德里克*汉密尔顿…坦普尔…布莱克伍德,达菲林伯爵。现在,也就1887年正好六十一岁,就读于伊顿公学,毕业于牛津大学基督学院。担任过加拿大总督,驻奥斯曼土耳其大使,是英国著名的外交家。如今担任印度总督,主导了对缅甸的入侵。说起来,他就是王一现在在东南统治的最大敌人。

    

第二百五十四章 请教与送别() 
两天之后,伍德森终于拿到了加尔各答的回电,不过看过电文后,他眉头紧锁。

    难道是我的话没说清楚没?伍德森觉得十分无力。

    眼下的东北就像堆满了炸药的仓库,谁要是不识抬举,弄出一点火星,王一那个土匪头子可是个真疯子!东北自治区不计成本地自爆了,点火的人也要跟着一起陪葬!帝国虽然号称日不落,但是在亚洲,特别是东亚,东北已经强势崛起。法国人这样的前车之鉴,难道总督府的人没看到么?

    伍德森转念又一想,总督大人的担心也不是毫无道理……东北这几年发展实在太快了!其他的都不提,仅仅只是东北造船能力的进步,就让人刮目相看,足以引起帝国的警惕。听说东北下一代主力战舰正在进行海试,相关消息由日本间谍交给了我们的使领馆。传回本土后,经过帝国最顶尖船舶设计师们的评估,据说战力十分可观。听海军部的人说,这艘船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帝国的最高造舰水平。而总督大人说,实际情况要比这脸上贴金的话严重得多,帝国需要至少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同等级战舰的研制。为此海军部在内阁会议上,当着首相和其他阁员的面,对情报部门大发雷霆,要求政府成立更高效的情报机构来应对东北的崛起。

    谁都清楚,大英帝国能有今天的地位,海军的霸主地位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海上贸易和海外殖民地,这就是日不落帝国的基石。东北的新式战舰虽然没有服役,但却对整个世界的权利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及深远的影响。

    当印度总督弗雷德里克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十分凝重,带着一股肃穆的气氛。只是说实话,伍德森实在觉得总督的言辞有些天方夜谭,他半信半疑,大部分同僚与他相同,也是一样的想法。

    科技能力的成长需要时间的积累,而东北总共才被建立多长时间,现代教育制度被建立的时间更短,怎么可能培养出足够多的人才。也许大商集团是很强大,也从欧洲招募了许多人。可是这些人在欧洲连二流人才都算不上,而且大部分都是没有经验的年轻人,家境贫困,不然也不会选择背井离乡地跑到东北那片荒凉的原始之地去。依靠他们怎么可能让东北达到总督口中的那种程度,简直是天方夜谭。

    伍德森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心神不宁,对于东北其实他也知道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是这两天在西贡看了看,所见所闻,除了王一本人外,其余的也没留下多少印象。说难听点,现在的西贡虽然是南越省的省会城市,但城市的发达程度也就是欧洲三流水平。当然,西贡这两年一直不太平,发展不起来也是情有可原。

    要是有机会去一趟东北本土就好了……伍德森站在窗口,暗自叨念道。旋即他又笑了起来,心说自己也是一时心思没转过来。这里是英国驻南越总商会,来往的都是走南闯北的本国商人。自己没去过东北,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