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3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辉煌的战果,除了本身进攻犀利之外,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被攻击的这四个师团,正是德拉戈米洛夫下令撤回叶尼塞河西岸的师团。东岸的危险程度远高于西岸,这些师团早已厌倦了连日的鏖战,全都急不可耐地想要早日离开这片烽火之地。虽然转移计划被叶尼塞河突来的洪水所打断,但人心乱了,队伍就不好带了!早已人心惶惶的师团根本也没想过东北竟然在大雨消停后的第二天就直接发动了对他们的攻击。

    “师长,我们该怎么办?”一脸泥灰的参谋低声问道。“现在雨后的泥泞多少阻挡了东北人的进攻步伐,不过接下来的日子,恐怕我们就会有灭顶之灾。”

    瓦西里耶维奇坐在角落里,他知道参谋说的没错,可是他也是绞尽脑汁毫无办法。如果说另外被包围的几个师团,在叶尼塞河上,还有德拉戈米洛夫正在为他们尽力搭建浮桥的话。瓦西里耶维奇这个师团,德拉戈米洛夫根本没有丝毫营救的意思。发电请援,总部给出的答复是人手不足和材料不够,无法在叶尼塞河上很快搭建浮桥。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足够的防空机关炮进行火力掩护。

    明面上虽然这样说,但是瓦西里耶维奇心里跟明镜似的,德拉戈米洛夫就是见死不救,甚至很可能要借东北之手,除去自己这个刺头。自从上次假攻击的事件被德拉戈米洛夫知道之后,瓦西里耶维奇的师团就经常得不到及时的补给。如果不是中间隔着一条宽阔的叶尼塞河,再加上现在是东北进攻的紧要关头,瓦西里耶维奇明白,换做往常,自己早就被德拉戈米洛夫给就地正*法了。

    问题是瓦西里耶维奇不在乎自己的生死,可是手下这小一万人都是自己部下,到底应该怎样做,他一时间也没法作出决定。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东北保险队还没有将他们师团当做主要的进攻对象,北方阵地上的第三十一步兵师才是真正的目标。

    “发动反击,进行突围?”瓦西里耶维奇仔细盘算着,心口就像压了一块大石,让他呼吸有些困难。深呼吸几口气后,他才说话。“开会。”

    因为战事的进展出乎东北保险队所有人预料的顺利,原本用于远程攻击的炮兵团,除了留下一个警卫营之外,其余的部队也开始向前推进。华子拿着一把保1式突击步枪,旁边是拿着同样武器的哈德森和金根硕,哈吉自己端着狙击枪。不过他们的进攻并不顺利,俄国的一个土石碉堡拦在了他们前近的道路上,居高临下的优势,以及凶猛的火力,压得保险队抬不起头来。

    一片子弹扫了过来,虽然哈奇开斯机关炮的子弹是圆球形的,不过打在身上,不但疼,而且死!子弹溅起的泥土打在脸上有些疼,金根硕趴在地上,一脑门子汗,嘴里嘟嘟囔囔地说起了朝鲜话。周围的保险队员也不比他好多少,虽然都经受过阵地战的培训,可是如今身临其境,要说不紧张也不可能。

    连长张三样正在华子不远处,见到几个弟兄被俄国人的凶猛火力扫倒,眼睛都红了,对着身边的通讯兵道:“让迫击炮把这个碉堡炸平。”

    没一会儿,炮弹划空之声由远及近,很快就落在碉堡上,不过爆炸的效果并不好。对方只是哑了几分钟,便又开始射击。华子这时爬到张三样身边,道:“连长,这么下去不是办法,俄国人这乌龟壳子太硬了。让几个班的班机枪进行掩护,我上去把他炸了吧。”

    张三样一瞪眼,道:“作死呢!滚一边去,我有办法!”

    华子一愣,就见张三样从下面叫上来一个背着件奇怪武器的保险队战士,“这是……火焰喷射器?”

    火焰喷射器东北很早就已经研制出来,不过很少在对俄战场上被使用,主要原因是火焰喷射器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在天气稍微冷的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冷喷现象,简单说,就是光喷油不点火。后来这个问题被反馈给总装备部,引起重视,经过专家组公关,后来终于得以解决。点火装置被进行了修改,用火药信管取代了原来的氢打火信管。火药信管有十个火帽,在严寒条件下也能正常打火。

    东北的这种新火焰喷射器,全重十八公斤,采用燃剂罐和喷剂罐的分体双罐设计,配有背架和储罐固定架,燃剂可装七升。喷剂罐容积三升,内容从最初的液氢被更为安全的液氮所取代。燃剂罐、喷射器罐和喷管都有限流阀,喷管导管和燃剂罐有快速连接器。火焰喷射器能进行八次短点射,射程二十米至三十米。

    因为是东北第二种火焰喷射器,所以被定名为保2式火焰喷射器。

    “机枪掩护!”张三样高喊道。

    连里几个班用保1式通用机枪全部将枪口对准了俄国人的土碉堡,疯狂的火力顿时让俄国人的火舌哑了火。

    在华子几个人的帮助下,火焰兵很快移动到了距离碉堡二十米左右的弹坑内,之后人们就见到一条火龙忽然飞动而出,紧接着碉堡内就传出了鬼哭狼嚎之声。

    “给我冲!”张三样一声大吼,俄军的阵地再次被撕开了一个破口。

    

第二百九十一章 混乱() 
东俄战场出现的新变化,显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东北在战场的上势如破竹,也让不少观察家们跌破眼镜。之前曾预言随着战线逐步向西推进,沙俄的后勤状况将得到极大缓解,到时东北将会为与俄战争付出惨重代价。然而事实胜于雄辩,东北保险队没有重走拿破仑的老路,没有在俄国的寒冬中失去方向,后勤保障的能力也远超他们的对手。

    从陆地战役的第二天开始,东北对叶尼塞河东岸的俄军以每天一个团以上的速度在进行蚕食,虽然不算迅速,但是这样的速度可以正好保持对俄军的压力,也能让自己的后勤不至于因为过猛的攻势,造成弹药极度消耗,而陷入崩溃的境地。当俄军人数越来越少,近乎毫无后勤补给的他们,在东北持续不断的压力面前,弹药和粮食只会被消耗得越来越多。德拉戈米洛夫坐镇西岸,却鞭长莫及。几条勉强维系的浮桥,再加上本就不多的江船,在东北空军的压制下,根本产生不了多少作用。战争的双方都明白,用不了多长的时间,量变就会产生质变,整个俄军在叶尼塞河东岸的防线就会彻底崩溃。

    当然,东北方面也希望战争能够速战速决,东北对俄军战争拖得时间越长,消耗的粮食和药品越多,其中的利弊得失,东北自会衡量。

    近几日,包括德国以及其他几个欧洲小国的陆军代表,已经向东北政府提出了请求,希望组成观摩团到东俄前线进行参观。杨秋兴在询问了王一之后,同意了他们的要求。东北和德国目前关系良好,双方经贸往来密集,德国现在是东北重要的贸易伙伴,他们是大商的重要客户,大到重型机械,小到不锈钢锅碗瓢盆,乃至灯泡。德国从东北的进口货物简直是无所不包,东北对德国工业水平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经贸往来热络之外,两**方也是交流不断,更主要的是两国在非洲也拥有共同利益,需要联手限制英国庞大的影响力。同时在对俄立场上,双方也基本保持一致。德皇与沙皇虽然有着名义上的亲戚关系,但这淡泊如水的血缘亲情,显然缓解不了俄王后给自己老公吹的枕头风。两国关系从日渐疏远,到日益紧张,俄国与法国的日渐亲密,显然触犯了德国的大忌。而德国与东北的眉来眼去,也让亚历山大三世对自己亲戚更加不满。

    目前双方虽然不至于剑拔弩张,直接交战,可也是像在坐在正在添加燃料的汽油桶上一般,等到一定时间之后,也许只需一丁点小火星,就足够点燃这场可能席卷整个欧洲的战争。

    眼下与东北有军事交流项目的,除了德国之外,另外一个就是布尔人,因为与东北的密约,在东俄战场上,东北军方允许他们直接参战。当然参战的目的不是因为东北兵力紧缺,而是因为只有通过真正的战场,使得布尔人能够得到锻炼,从而培养他们自己的军事人才。一个步兵团,一个骑兵团,一个炮兵团,算起来整整一个师的兵力。武器和后勤补给全都由东北保险队提供,所有人员由东北保险队进行培训,军官在东北陆军军官学校进行学习。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现在布尔人的师团已经被送上战场,对于士兵和军官来说,战场是最好的学堂,在生或死的斗争中,大浪淘沙。在铁与火的较量中,学会坚强和勇敢,掌握现代陆军的基本作战技能。虽然布尔人的师团目前并没有取得非常骄人的战绩,但是来参访的布尔人将军们还是对师团的改变兴奋不已。种子啊!德瓦士兰陆军的种子啊!

    王一相信,用不了多久,当这些布尔人从东北返回德瓦士兰,再通过东北的武装,英国人如果再想像历史上那样吞并南非成为自己黄金钻石殖民地,估计那时他们失去的远比得到的还要多。

    虽然是在给英国人埋钉子,可是王一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后世即便南非独立将近二十年之后,名义上的种族隔离已经消除,但是英国人的金矿铂金矿依然能够继续剥削黑人矿工。一旦黑人矿工爆发不满,发动罢工,警察会让他们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虽然德瓦士兰已经成了南非的土地,虽然南非已经成为金砖五国之一,但是英国矿企依然强势依旧。

    如今叶尼塞河东岸俄军情势危如累卵,有瞬间崩盘的危险,之前一直不愿与东北进行和谈的俄国人终于开始慌乱起来,亚历山大三世虽然还不至于对德拉戈米洛夫失去信心,但是眼睁睁看着在远东战场经过多年奋战的十万人马,俄罗斯帝国真正的精锐之师,如今被东北打得只剩下四个师,不到五万人马。要说亚历山大三世不心疼,根本就不可能。

    可惜的是俄国与东北自治区之间根本就没有外交关系,目前只有驻北京的俄国公使库满,勉强能与在北京的东北代表唐绍仪搭上话,不过也就仅此而已。双方根本没有共同的语言,而沙俄早先缺乏对东北的关注,目光一直聚焦在欧洲大陆,真正引起重视也就是这两三年而已。这无疑临时抱佛脚,亚历山大三世对此震怒不已。

    沙俄现在的外交已经不复当年的威势,自从前任外交大臣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戈尔恰耶夫去世之后,沙俄就失去了欧洲大陆上唯一能与德国首相俾斯麦抗衡的人物。现在的俄国外交一片混乱,历史上现任陆军部长米柳金本该在1881年退役,但是东北的强势崛起,已经改变了俄国许多人的命运。目前米柳金名义上领导着俄国的对外政策,但是俄国人才短缺,而米柳金身兼数职根本就忙不过来,再加上之前的重点一直放在欧洲,所以才出现了现在混乱的局面。

    ps:j…31出来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紧急对策会议的沉默() 
亚历山大三世如今是暴跳如雷,本来以为德拉戈米洛夫取代斯科别列夫主持远东战局,再加上新增的十万人马,不说彻底将东北保险队击败,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占据战场的主动。然而现实的残酷刺破了沙皇的幻想,远东如今的局势虽然不至于彻底崩坏,可是在叶尼塞河东岸,俄罗斯帝国已经基本失去了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