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3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敬孝要叫他一声哥哥。因为很早便跟随王一学医,前后已经超过十年的时间,所以专业上也算颇有造诣。主修的是全科医生,而最擅长的其实是外科中的骨科,至于其他科的一些简单手术也能胜任。

    张敬宝曾经在蒙古的乌兰巴托担任西路军前线总军医院的副院长,这次把他送到光复镇来帮助老蝎子,也显示出王一对他的信任有加。

    “老申,听说镇里面来了一伙贼人?你说大冷的天,这帮人折腾个什么劲啊!”大半夜的,张敬宝被人从被窝里叫起来,心情自然不会太好。不过他跟老蝎子申潜文也是旧识,当初老蝎子还是暗刀领队的时候,没少挨枪子,张敬宝帮他治疗过。双方多年的交情,自然也不会见外。

    “本来也不想找你,可是这帮俄国人的目标就是你们医院。”

    一直还纳闷的张敬宝这才明白,感情自己的医院还成了对方眼中的唐生肉。

    “真是岂有此理!”张敬宝被气得够呛,在屋里转了几圈,然后指着老蝎子道:“老申,这种事咱们可不能惯着!念头竟然动到我们医院来了,这还了得!虽说咱医院论规模比不得本土,可几十口子从医生到护士,全都是咱们从东北带过来。真打仗,少一个都不好交代!再说,即便咱们能撤,可里面那些住院的患者怎么办?没了看护,咱医院不成了太平间了?”

    “你说怎么办?那帮俄国人现在还没动静,咱们要是现在就动手,问题倒是解决了!可其他商人不知道详情,到时以为我们见财起意,动了邪念,那时他们可就不敢在过来了!”

    “这时候你还想着钱?”张敬宝把眼睛瞪了起来。

    “什么叫想着钱?队长把咱们派到这边是做什么?不就是维持我们东北在中亚的存在么?没了商路,咱们光复镇还有个什么存在意义?你医院到时也别开了!”

    王一当时给光复镇批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医院,外加三个医疗队,除了解决光复镇人员的健康问题之外,更主要的是通过给当地牧民治疗疾患,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好感。这是为将来对中亚用兵,建立良好,至少非敌对的群众基础。

    两人不算一个系统的,不过此时却争论起来。后来还是老蝎子认了怂,道:“我给你们医院加强警戒,同时也派人暗中监视那伙俄国商人。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彻底将他们消灭。”

    说起来,两人还是老蝎子年纪大些,经验阅历丰富。在光复镇这样的地方要想存续下去,内部人员必须要团结一致。而张敬宝这类人,是典型的学究人物,单纯,但死心眼。老蝎子也明白,自己要是不先低头,这事没准都能闹到王一面前去。

    “行,不过有个要求!”

    “说吧。”老蝎子叹了一口气。

    “要是抓到这帮混蛋,都给我送医院来,我们这边缺解剖标本了!”

    

第三百二十八章 病床上的俄军总部() 
张敬宝这是准备拿俄国人练手了,老蝎子点点头,对于自己这个变态同僚,他虽然觉得有点恶心,可还是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如果说这世王一带出来的医学院学生在什么方面能够胜过后世,大概就是大体解剖材料的丰富程度上了。后世的医学院学生即便是大外专业的,在校学习期间真正能动手解剖的大体也是少之又少,至于耳鼻喉和口腔这些小科就更别提了。这样一来,学生对人体的认知即便不能说是模糊不清,但也缺乏实际操作的足够经验。一个好的医生是需要天赋和经验并存的,缺一不可。本来有天赋的人就少,再加上即便有天赋也得不到足够的锻炼,所以好医生成为稀缺资源,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而在天朝,这种情况则更加严重!

    长久以来,天朝就没有遗体捐献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讲求入土为安,先人即便愿意将自己的身体捐献出来,可在保守的社会压力和道德舆论面前,后人也很少会同意先人的遗愿。事实上,仅有的大体捐献也都被用于各种器官移植,还有一部分会捐献给医疗科研机构,真正被捐献给医学教育体系的用凤毛翎角来形容也不为过!

    说到医科大学中大体的主要来源,在王一念书那会儿,其实就是死刑犯。在医科大学每学期开学之后,他曾经不止一次被导员叫去抬从监狱送过来的大体,现在回想起来也似乎是很久以前的回忆了……也许叫很久以后会更合适些。

    医学用大体的缺乏带来的另外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在国人解剖学上的落后。

    学医的人大概都清楚,因为大体的严重不足,虽然已经建国多年,但是我们的医用教材上大多还在使用西方人的解剖标准和身体特征。很多时候因为遗传和体型上的差异,这些标准也许适用于西方人的医学应用,但对我们来说,却可能产生非常严重的误差。

    如今这个时代,因为王一的到来,虽然传统的丧葬习俗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剿匪、战死的外国士兵尸体和战俘,却给东北的医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医学素材。即便这听起来十分的不人道,但是为了将来国人的医学昌明,王一对此倒是没有丝毫的心理负担。

    带头人是这个吊样,被锻炼出来的学生自然完全继承了自己老师的特色,变态还不至于,毕竟王一教的首要就是医德。但在这种听起来有些矛盾的状态下,到目前为止,王一对自己医学院的学生们还是非常满意的。

    张敬宝虽然算不上王一最得意的学生,但是对人体探索的追求这方面却绝对不落人后,目前他正在写本书,就是关于解剖学的,只是突然被调到光复镇才让他的研究被迫断断续续……嗯,基本上就是有敌人来犯了,那就有研究素材了。而在平时,出于对本地民族习惯的尊重,张敬宝还没疯狂到用平民开刀的程度。不然带来的严重后果,恐怕整个光复镇都会被牵连。

    总体来说,虽然东北医学在光复镇被接受的程度不高,民众更愿意相信自己民族传承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统医学或者是萨满教。但是东北医学的先进性还是让许多原本传统医学束手无策的病患得以康复,因此这方面的成绩确实给光复镇带来了真面的效应,赢得了民心。

    不过最近有一件事,让张敬宝挺不顺心的。那就是他当初一位同学,名叫乌里罕,后来转行当了兽医。目前也在光复镇,是光复镇兽医院的院长。而光复镇附近牧民对兽医院的接受程度明显要好过给人看病的光复镇医院,一些不在光复镇统御范围内的村镇或者部落,也都请兽医院的卫生队前去看诊,受欢迎程度跟后世的苍老师一样深入人心。怎么说呢,虽然是意料之外,却也是情理之中。

    “对了,现在我们有什么药物是我们这边有,而外界很难购买到的?”这是老蝎子把张敬宝找来的目的。他对医生一向是敬而远之,说实话,心里有阴影。特别是某次去东北大商医学院见王一,在那里的解剖实验室见到了当初跟着自己混的一名土匪,不过他的左半边脑袋正被泡在一个玻璃罐子里。解剖实验台上还放着一把电锯,一具尸体被切成了一片一片的,看起来跟后世的ct片子差不多。王一正在指挥手下学生制作人体横切面的解剖学标本,在后世这可是许多小医学院的震院之宝。不过这套标本的教学用途还没有发挥,倒是先起到了震慑人心的作用。老蝎子从那之后就没敢再起过二心,他算明白了王一这货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狠人!

    “这类药物其实还不少,例如用治疗结核的各种药物,治疗癫痫的苯妥英钠,还有各种疫苗。不过说实话,除了我们这些经过正规培训的医师,外人即便拿到药物恐怕也不会应用。”

    老蝎子点点头,看来俄国人想要的药物从张敬宝这边也查不出多少眉目,两人又商量几句后,张敬宝在警卫的保护下离开。

    夜色依旧阴沉,屋外的雪也还在下,北风的呼啸声在远处的群山间回荡,期间还夹杂着几声撕心裂肺的狼吼之音,分外的萧瑟。

    光复镇山脚下的大车店里,丹尼尔*叶夫根尼*瓦连科是俄军远东前线总指挥部的一名参谋,此次前来光复镇是听说这里的医院有从东北走私来的各种药品。如今以鄂毕河为依托,临时构筑起来的新西伯利亚——巴尔瑙尔防线初步建成,从各大军区抽调的军队也开始陆续到位。

    按理说随着寒冬临近,东北军势开始收缩,双方和谈在即,战区的形势应该有所缓解。然而正所谓漏屋偏逢连夜雨,破船更遇打头风,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也许是夏季的战败带来的太多心理压力,也许是节气变换让人措不及防,整个俄军出现了极大规模的伤病情况。而远东军区的指挥部也没有幸免,包括德拉戈米洛夫在内的多名重要指挥将领如今都卧病在床。更重要的是,到前线来劳军的皇叔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也没有得到上帝的眷顾。

    俄军蔓延的病情在现今这个时段还处于严格的保密状态下,否则一但传开,谁都无法承担此事的后果。

    

第三百二十九章 恍然大悟() 
俄军远东前线的总指挥已经易主,从德拉戈米洛夫换成了俄罗斯帝国骑兵学院院长骑兵上将弗拉基米尔*亚历山德罗*苏霍姆利诺夫。他是跟随皇叔米哈伊尔*尼古拉耶维奇大公前往前线劳军的,不过大公本人如今已经躺在了病床上,身体虚弱之极。苏霍姆利诺夫也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接替了同样躺在病床上的德拉戈米洛夫的职位。眼前的烂摊子让苏霍姆利诺夫十分的厌烦,这可不是他该坐的位置。

    远东前线的情况他并不熟悉,这一直不是他关注的重点,再加上原本指挥部里超过一半的高级参谋官都出现了与德拉戈米洛夫相同的症状,而其中有几人已经死去。这让他面临无人可用,捉襟见肘的严峻局面,却无能为力。

    不过更惨的情况并不是在指挥部中,而是在底层的士兵中间。

    为了应对东北保险队不断紧逼的攻势,俄国高层惊慌失措地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各大军分区抽调了大量士兵聚集在鄂毕河防线上。整个区域的基础设施根本来不及建设,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如今天气已经开始转冷,不过却始终没有下雪,空气十分的干燥。而之前战役的失败太过快速,大量军事物资被留在了克拉斯诺亚尔克斯,成了东北保险队的战利品。俄军因为调集仓促,所以冬装配置在短短两月的时间里,根本来不及准备。许多士兵穿着夏装驻守在防线上,除了担惊受怕,还要忍受严寒的侵袭,又加上有没有足够的伙食供应,所以疫病流行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相较于高层,大部分患病的俄军士兵们根本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圣彼得堡已经得到了相关的消息,可惜也是束手无策。笃信上帝的苏霍姆利诺夫觉得自己一定是被主给遗弃了,不然怎么会沦落到新西伯利亚这样一个不祥之地?

    就在苏霍姆利诺夫束手无策的紧要关头,从哈萨克斯坦调集过来的第十七骑兵师却传出了一个消息。说临近大清新疆地区的光复镇那边有从东北走私过来的药物,曾经有士兵的亲属经商经过那里,患了与俄军士兵中流行的病症一样的症状。不过却在光复镇医院中得到了及时的医治,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