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清末当悍匪-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慢慢地往教室方向走,因为是上课时间,路上已经没了多少学生。

    “西边的驻军是一定会有的,不过随着交通线路的建立,后勤城镇的完善,所用费用会逐步的降低。当然,地理位置的偏僻也决定了这费用即便在降低,也确实低不到哪里去。至于你说的开发整个北方地区的问题么……嘿嘿,事实上,这片土地除了某些重要的节点会建立一些城市外,基本上我会保留这里的原始状态。”

    “那……这些土地到底还有什么用?”

    “北方虽然是不毛之地,越向北,越荒凉,大片的苔原很容易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会让人绝望。不过在荒凉的表象下,那边地下资源却极为丰富。我要将这些财富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至少将来在资源方面,我们国家将不会受制于人。”王一微笑地转过脸看着徐世昌,有些得意和骄傲,后世这方面可是吃了大亏。铁矿石,石油,就像两柄弯刀,一刀比一刀深地从天朝压榨民血积累的财富上,痛下黑手。“我将这片土地封存起来的最大方便之处,恰恰是徐先生所认为它人口少的缺点。如果换在大清其他人口多的省份,这种封存根本无法进行。”

    徐世昌明白了王一的打算,不过心里也清楚了一件事情。如果王一在北方不进行建设的话,那么未来的重点一定会转向南方。此时他心里也不由暗自庆幸,轻轻叹了一口气,幸亏袁世凯和自己见机得早,否则就站在东北的对立面上,后果不堪设想。

    “光是徐先生问我了,我这边也有个问题一直没想明白。”

    出乎徐世昌预料,王一竟然还有问题想问他。

    “先生请说,在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先生可知这四句出处?”

    这是小儿科的东西,徐世昌点头,笑道:“南宋右丞相文天祥的《正气歌》中四句。”

    “是了,那此中正气为何解?”

    “天地间的至刚至大之气,于人则为浩然的气概,刚正的气节。《楚辞*远游》中有言:‘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晋孙绰《太傅褚褒碑》:‘公资清刚之正气,挺纯粹之茂质。’……”

    王一笑着摇了摇头,道:“听不懂,太复杂。”

    

第三百七十章 不平与中庸() 
“还请先生指点。”徐世昌不明白王一忽然问起《正气歌》的原因,虽然这看似走路时候无聊地闲谈,但话里话外却隐藏着深意,只是徐世昌自己猜不出来而已。

    “指点可说不上,不过我读《正气歌》的第一个感觉……应该说是文天祥对正气的感觉,就是不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不平。不忿窃钩者诛窃国者侯,也是不平。”王一此时笑着问道:“徐先生,儒家有正气么?”

    “这个……”果然!王一是把自己往沟里带啊!徐世昌琢磨着,然后道:“君子讲正气!”

    “那君子心中可有不平?”

    “这个吗……”徐世昌沉吟着,希望能说出两人都能接受的答案。

    “何谓中庸?”王一没给他这个时间,直接打断了他的思考,有些抢白地步步紧逼,不过语气上其实并不强硬,而且嘴角带着微笑,因此也不会让徐世昌感觉不满。

    “中,不偏。庸,不易。中庸为中正平和,不过喜过悲。认定人生之所向,不轻易改变。”

    “那可知此言,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半是读书人?”

    “知道。前明曹学佺的诗,本作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都是读书人。”徐世昌给王一挑了一个小毛病,不过王一自己并不在意。

    “请问这句诗说得可对?”

    “这个么?”徐世昌没有回答,这话不好说。肯定,那是在骂他们这些儒家。否定,那就是在得罪王一。所以无论答案如何,徐世昌都不愿说出来。

    “心有正气,方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可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却为了王道顺昌将这股不平之气千方百计地给磨没了,那么这样的君子心中还有正气么?王朝兴衰,从开国盛世到末日穷途,每朝中间都有想奋起改变者,然纵观我华夏历史千百年。从先秦以来,除了一个法家弟子商鞅之外,历朝历代之变法皆以失败告终。而那些所谓的中兴,与其说是中兴,还不如说是改朝换代。东西汉如此,南北宋亦是如此。”

    徐世昌听着,并没有反驳。

    “王朝兴替就像是笼罩在中原大地上的魔咒,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可真的是这样么?天底下就没有真正的万世不拔之基?国家如何才能不因外族入侵而亡,如何才能不因君王的骄奢淫佚,荼靡天下而崩解!”

    徐世昌被震得够呛,如果说前面还能接受,那后面这些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儒家根本无力解决这个问题,中庸之道下,一个个小矛盾被掩饰在天下太平的幻想之下,日积月累,矛盾越积越深。儒家不去深思矛盾的根源与解决办法,反而将目光投向了尧舜禹汤,讲什么圣贤言谈中的微言大义。原始部落的荒谬经验应用于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家,儒家集体被驴踢过脑袋么?而当朱熹弄出理学之后,整个中华民族便被铸成了蜡像,封固了灵魂。中庸的儒家还有不平之气么?正气何在?欺世盗名,党同伐异,表面上装得老子道德天下第一,可骨子里却是对君王和外族的奴媚,真正关心的无非是对名利和权财的钻营。君子讲正气?”王一笑了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是侠,可是儒家却将之称为以武犯禁。儒家对侠口诛笔伐,于是侠没了,不平也没了。正气构成的民族脊梁被儒家的口舌之刀砍断,华夏之族成了侏儒,百姓都成了任人欺凌的驽马,任人宰割的猪样。太平时,民如狗,君王与儒家吸食着民脂民膏。战乱时,百姓麻木而冷漠,于是亿万中华之民被蛮夷小族欺凌,中华被茹毛饮血的野蛮人统治。忍气吞声成了品格,禁锢人性成了贞操。不过即便如此,儒家又如何?一个一个的皇帝跪下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恬不知耻!”

    徐世昌此时的脸色非常难看,王一对儒家的贬讽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公然侮辱先贤往圣,戳儒家的脊梁骨。停下脚步,看着王一,冷然道:“先生,东北与过去的王朝不同么?”

    “一样么?我东北有皇上么?”

    “您不是?”

    “我是皇帝?”王一大笑起来,道:“问一句,你们京城里那位老佛爷,还有儿皇帝,平常上税么?他们的工作是什么,是种地,还是做工?活这一辈子对社会有过什么贡献?我跟他们一样么?我家开集团的,我靠自己努力工作赚钱,养活自己,数百万民众因我而脱离贫困的生活。这些都不说,平常我还去学校教书授课,去医院当医生。教书育人,治病救人,我全干了!徐先生,知道为什么在东北是我王某人说了算么?”

    徐世昌听到王一的回答,瞠目惊舌!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家交给自治区政府的税款最多!”

    王一的答案大出徐世昌的意料,弄得他一时间还忘了刚才的气愤。一想也是,王一自己家大业大,除了自己赚钱之外,也不吝啬给东北家族和个人发家致富的机会。思绪到此,心中五味杂陈。

    此后,一路沉默。

    到了教学楼之后,这边并不是大学部,而是中学。徐世昌一看教室里五六十名十一二岁的孩子,他还挺尴尬,找个靠窗户的角落做了下来。孩子们的清澈目光聚集在他身上,还真让人产生了自惭形秽的莫名感觉。

    王一此时已经上了讲台,前面的讲桌上摆着一条导轨,上面放着一排贴在一起的钢球。

    “今天冯老师有事,所以这节物理课由我暂时代上。”王一对学生很亲切,他们才是改变中华的根本性力量。“知道我是谁么?”

    “王一先生!”一名扎着马尾辫的女孩闪着亮晶晶的眼神,激动道。

    起初学生们还没反应过来,后来一瞬间教室里像被点燃的爆破筒。

    过了一会儿,王一挥动着双手,笑道:“看来我还是有点小名气的。”

    学生们哄堂大笑,徐世昌则一脸鄙视。

    

第三百七十一章 电磁炮的基础原型() 
王一一指讲桌上的导轨,道:“在讲述今天的内容之前,我先给大家做一个试验。”

    所谓的试验很简单,王一拿起导轨上最右边的一颗钢球,然后让其在导轨上滚动起来,当其与其他彼此接触的钢球相撞之后,最左边的钢球自然而然地被弹出向左滚动出一段距离。因为导轨和钢球之间的摩擦系数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滚动过程可以被认为没有多余的动能损耗。当钢球停止的时候,钢球运动出去的距离与右边初始钢球运动的距离基本相等。这就是一个极简单的能量守恒试验,但凡在后世上过学的人都应该不陌生。

    当然,现在教室里这帮学生对此也不陌生,他们都是在王一所建立的教育体系中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王一喜欢这样的感觉,带着后世所熟悉的味道,这让他自己看起来不再是个异类。后世与前世的融合带来了如今的大商附属学校,也只有在这样的地方才会让王一对穿越前的思念不在那般迫切,让痛彻心扉有了些许缓解。

    教室里王一的声音在回荡,不过有个人却像在置身事外。物理对徐世昌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试验的内容他自然看得懂,王一并没有摆什么公式,一切看起来都很简单。他不明白王一做这个试验的具体目的是什么,他总觉得是多此一举,试验的结果不是明摆着的么!不用试验他都能大致猜出结果来。

    然而没等他轻视物理,心中暗自得意的时候,王一开始讲课,这下徐世昌算是傻眼了。天书也不过如此啊,那黑板上的鬼画符都是些什么东西?不过也别说,徐世昌这能考取功名之人的记忆力真不是玩儿假的。王一当堂讲的那些字母代表的含义,他竟然能够全部记得,只是物理和数学的基础知识对他这个门外汉来说,实在太过艰深。记住和理解课堂上的内容是一回事,真正把所学公式用于计算和应用是另外一回事,这对他来说确实有些强人所难了。

    看着周围学生们聚精会神听课时那晶亮亮的眼神,徐世昌忽然有了一点自惭形秽的感觉。入仕以来,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失去了眼前这帮孩童那孜孜不倦的求学心思,心中被钻营功名利禄的算计所充满。每天过得是乌烟瘴气,住在新军营,似乎有了事业,但午夜梦回时却总感觉一种前所未有的空虚。那是对未来的茫然,自己仿佛陷入令人窒息的泥塘中,无力自拔。

    “官场上谁不如此,总不如这些孩子纯粹。”

    徐世昌默默地叹了一口气,之前他看不上西学,而今日课堂之初,王一所做的试验也给他一种幼稚到可笑的感觉。那试验不用做,他徐世昌也能猜出结果来,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毫无疑问的,不是么?!然而当王一将整个试验背后的原理讲清之后,那种蕴含于数字和公式之中的深奥道理,让徐世昌这个三十多岁的人开始有了目不暇给的感觉。

    “大道至简!早已经习惯的简单现象背后,总有着玄奥至繁的深刻道理。怪不得王一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