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新吕布-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严忠说的也是实情。封建社会实行的封地制度固然拉拢了有功之臣。只是这却也为国家埋下祸根。封地内的百姓都是地主的子民,这给封地主有了私募死士,私兵的机会与理由。由此引起地方大户势力强大起来,以致朝廷都很难遏制。吕布来之后世,自然明白。所以一直以来皇帝封给吕布的封地,吕布从一开始就变着法子拒收。他有严妮的作坊给他带来的莫大的利润,大都拿出来做军资了。哪会在乎那么一点封地。只是吕布不要封地的事,私下里是不是如严忠说的就不知道了。也许有。但像吕布这种人绝不会说出皇土、皇民的话来。只是现在吕布不在,严忠怎么说都行。

    所以说严忠上奏这事其实也是卖了关子。一边说吕布有功该赏,一边却又不赞成以封地赏赐。这其中的猫腻就大了。严忠是与贾诩等人与太后有关系的。吕布如今位列国公,爵位再上去就是王了。封地不能赏那赏什么?赏金银财宝更不用说。皇宫的花费,百官的俸禄靠朝廷的税赋根本就养不起。光打战那兵士的钱粮都花大了,朝廷的那点税赋在这乱世的年代里,哪里能支付得起啊。要不是有严妮的作坊获得巨大的利润,根本就无法支撑。讨伐袁术的军粮还是陈群献计,从严妮作坊里赚起的利润向大户买粮的。皇宫、百官的俸禄、支用,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也是靠严妮的作坊来胡养的。难不成拿吕布老婆的钱来赏赐吕布,这怎么说得过去。

    所以严忠理正言辞的反对封地一说。那接下来就拿什么赏赐呢。皇帝的赏赐也就金钱,土地和身份。这金钱土地都不用说了,就剩下身份了。可吕布是国公,身份再升就是王了。所以严忠是与王朗一道了。

    只是严忠是吕布的近臣。虽然现在也是议郎,有两重身份。可是吕布的近臣才是严忠的真实身份,议郎不过是参与国事一个正名的需要而已。

    所以严忠得避嫌,免得有人以为这称王的事是吕布在背后搞鬼。更重要的是,这些谋士都懂得自保。要知道那日王朗不知就里,当着吕布的面请称王,差点被吕布杀了。严忠、贾诩这些人虽然都想吕布称王,自己也好上位。可是却知道违了吕布的意,难说性命不保。

    于是乎,聪明的人都躲在背后干实事,也就王朗这受太后指使,没的逃。王朗也知道最大的危险来至吕布,可也只得硬着头皮上了。

    司农荀彧显然也知道吕布有心消掉封地制度,只是一时无力而为。但他也反对吕布称王。于是便也奏到:“严议郎所言不假,国公确实有意削掉封地制度。只是此事干系甚大,未能落实就行。只是称王一事却也不宜就行。以臣观之,国公为人光明磊落,性情直爽,与国无私。所行之事桩桩件件皆为朝廷社稷所想。臣斗胆以为国公虽功绩海宇,却未必便心念赏赐。称王一事不如就此不提。皇上只需拟到圣旨,表与嘉奖便是了。”

    荀彧此言一出。王允、杨彪、卢植等人立即就纷纷表示同意。只是贾诩、严忠、张玄等人不免眉头大皱。

    要说吕布近臣吧。贾诩、严忠、张玄等人不用说,是一路的。这荀彧也是随荀悦、荀攸等人投靠吕布的。说来也应该算是吕布近臣。可是称王一事上,荀彧却和王允、杨彪、卢植等这些老臣站一线。这一来贾诩等人就不好办了。而且荀彧非同一般,身份又很特别,大家也都知道荀彧受吕布重用。所以严忠这边便为难了。

    严忠一时便无话可说。只是贾诩等人背后却有一个大主谋支撑。这人便是太后何某。

    贾诩见荀彧竟然出面阻止吕布称王,又见严忠等人没话说,心念一想:主公称王对你也有莫大好处,怎么你荀文若就反对呢。只是这唠叨归唠叨,大事还是要办的。贾诩自己也和严忠一样,不会去明着违逆吕布的心意,摆明着去支持。但也不会就这么放弃。

    于是乎。贾诩便也上奏到:“此事干系甚大,妄争无益。当太后做主才是。”贾诩这一下便把太后搬出来压阵。

    太后何某自然也看见了那日吕布大怒,差点杀了王朗。自己有心不去明着违吕布的意。心里便想着:你这贾文和也够狡猾的。不是说好了你们来做这事吗,末了哀家再来个顺水推舟就是了。这么这时候到把哀家给拖出来了。

    何某心里这么想。便狠狠的盯着贾诩。怎料贾诩站在殿下,低着头,眼睛盯着地板看。根本没看她太后。太后心里诽谤这贾诩却也没办法。只能嘀咕着:这般贼痞子,个个想做开国功臣,却都躲着不出面。罢了罢了,自己的幸福还是自己去争取吧。

    于是乎。太后何某便说道:“国公治军严谨,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国公功绩甚高,若无赏赐怕是寒了麾下将士们的心。哀家到以为此事可详议。”

    太后都这么说了,赞成一派自然欢喜。只是王允、杨彪等以祖制不可破阻拦。这边张玄也不闲着,拐弯抹角的说国公辅政以来多有改革弊端,国家渐步复兴。有弊端也该改革一下。言下之意便是祖制也应该改了。那边王朗、华歆等便忙着赞成。

    只是吕布称王非同小可,便不能一日就定下。于是便决议日后再议。

    下朝后何某寻思着荀彧等人倒也忠心。心中安慰。只是自己的大计可不能就这么着拖着。便在这时扬州喜报,袁术被围寿春,庐江复归朝廷。顺带着皖城二乔配,也进了何某耳朵里。

    

第137章 娇妻美妾揽入怀,安得温居顾意外() 
第137章 娇妻美妾揽入怀,安得温居顾意外

    吕布打战打得怎么样,何某倒是没怎么关心。可这顺带着吕布纳小乔为妾的消息却震得何某心思慌乱。前面一个貂蝉就不得了了。这才出去几天,又来了个小乔。那再下去哪里还有她何某的位置啊。

    于是何某便绞尽脑子想办法。

    这何某别的本事或许没有。可这有心机的人,揣摩别人心思却是了得。

    何某寻思荀彧等人不同意吕布称王,定是当心日后吕布称帝,是在保护皇上。可要是这皇上不上进呢,寒了这些大臣们的心。再加上吕布为国为民,那以后的事就不好说了。

    于是何某便有意叫皇上刘辨怠慢朝政,开始教唆刘辩不去早朝了。

    心计已定,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何某定好心计,便遣人去招陈留王刘协,一并把唐皇后也请来。便又叫宫女摆桌设椅,准备打麻将。可是三人缺一人啊。于是便又派人去请皇上刘辨来。

    于是乎四人便开始砌起象牙方砖来。

    喜欢打麻将的人应该知道。这麻将打上瘾,整天摸个天翻地覆的也不会觉得累。何况皇帝刘辨、唐皇后、陈留王刘协都是正处于贪玩的年纪。就更不用说了。四人便围着麻将桌摸得个天昏地暗。竟然打了个通宵。

    次日一早。女官便早早的来传话,说早朝时间到了。说来也巧,不知是何某有意使诈还是无意。这次刘辨竟赢得不少。这时还摸了一手好牌,便舍不得起来。

    只是刘辨以往畏惧吕布。吕布要是上早朝,刘辨不管怎么不舍,都是不敢不去的。但如今不同。吕布远在扬州打战。这洛阳便只有何某管得了他。

    于是刘辨便对何某撒娇到:“太后。朕许久才有今日这般好运。今次摸得一手好牌,早朝晚些再去可好?”

    这不正和何某心意嘛。于是乎何某便叫女官传话,叫百官等些时候。

    刘辨又一圈下来,运气越来越好。谁知道是不是何某有意喂牌啊。等了些时候刘辨还是舍不得起来。女官来传了两次话,太后何某都有意按下。

    只是何某毕竟不是年轻人。一夜通宵下来,自己便也忍不住哈欠连连,睡意袭来。又玩了两圈何某实在撑不住,便要回去睡觉。

    这四人一夜通宵麻将打下来,连番苦战还不知道累。可一停下来便个个睡意来袭,忍不住就想睡觉。

    便在这时女官第三来传话,说百官等了许久不见皇上早朝,又来催了。

    刘辨打了通宵麻将,现在正上火呢。听女官来传三次话便不耐烦到:“催催催,催什么催。朕现在累得要死,还上什么早朝啊。”

    旁边何某自己也确实累。便一句话打发到:“皇上一夜未睡,也着实累得很。今日便不去早朝了。”

    刘辨一听正和心意。便拉着唐皇后回去睡觉了,也不去理会百官。

    大殿上百官等了许久连唤女官去请皇上早朝。连着几次都没请来,最后干脆就不上朝了。百官听了不禁连连摇头。许多心中更是失望无比。

    接下来几天何某便和着计议,日夜颠倒。晚上拉着皇上玩麻将,白天却倒头死睡。百官见皇上有怠慢朝政之举,多有寒心。却也有大臣如王允,便指使着侍御史来看个究竟。可这何某心中有想法,一味着护着刘辨。也正好合刘辩心意。

    所以这刘辩麻将一摸,那屁股就像长了根一样,黏在椅子上起不来了。不管侍御史怎么劝说,就是不去早朝。

    刘辩以前去早朝最主要的原因是吕布看管。只要吕布眼睛一眯,冷哼一声。保管刘辩天破晓就自己起床来早朝。可现在吕布出征在外,又有何某护着,刘辩哪能不玩个痛快啊。

    这一来早朝怠慢了。刘辨先是三五天才上一次早朝,接着便十天半月才上一次。百官劝说不动,多有心寒。随后扬州传报,吕布破寿春,袁术枭首。何某趁机再指使王朗、华歆等人上奏吕布称王一事。

    百官自然不免又要争执一番。只是看着皇帝自己也叫人心寒,争执也没以前激励。何某一力支持。最后在贾诩、严忠、张玄等几名吕布近臣的极力拥护下,便通过晋封吕布为汉武王,加封九锡之事。

    封王的事,何某与贾诩等人是有计议的。倒不是怕百官不允,最怕的是吕布自己不同意。

    于是廷议一过。贾诩便暗中教唆太后何某要来个生米煮成熟饭。一面叫皇上下旨晋封吕布为王,派华歆为御史往吕布军中传圣旨。一面叫太后以皇上的旨意,立刻将大将军府改名挂牌为武王府。赐封严妮为武王后,把武王府上下规矩都尽快的改成王爵礼仪。

    严妮不知道吕布为王的事是怎么回事。却见皇上下旨晋封吕布为王,又见贾诩使人将大将军府改为武王府。严妮不知就里,只得忙向蔡邕请教一些王爵的规定礼仪。

    吕布为武王,蔡琰与吕布有婚约,蔡邕自己高兴。便极力配合严妮,翻阅古籍,查看文书。帮严妮将府中家仆教授一番。

    吕布家仆从朔方起便都是吕布收留的孤寡妇童。如今吕布晋升为王,哪个能不高兴。所以每个人不用交代,全都很自觉的很认真的学习各种礼仪,规矩。

    此时吕布已经兵回宛城,正准备攻打新野。贾诩知道吕布就在宛城,为了给王府留些时间改头换面。便教唆华歆传圣旨时走慢些。多给洛阳准备的贾诩、严忠等人一些时间。

    于是乎。待华歆乌龟爬似的一路游山玩水,把圣旨带到宛城吕布军营时。贾诩等人早将洛阳一切都准备好了。等吕布回来再反对不受,也来不及了。

    吕布心虑洛阳安定,急率近卫骑火速奔回洛阳。不想大军还未过洛水,便见严忠率着一队司仪早早的在灵台浮桥前等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