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新吕布-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辩这话一出,殿下哗然。王允、杨彪等人纷纷劝说不可。只是这事太后在背后教唆,刘辩也想通这皇帝要是自己没本事,那是坐不久滴。不如聪明点。来个禅位,保得美名,又可以换个免死金牌。那以后可不用当心谁敢害他了。

    于是刘辩执意禅位。太后何某又在背后一力支持,禅位一事便大有一边倒的趋势。

    不过禅位事关重大,自然不可能一日便议下。南华子得吕布重用,一听说刘辩要禅位,便立即飞书告知吕布。于是吕布便火速奔回洛阳了。

    洛阳对于禅位商议不下,吕布便已回到洛阳。

    吕布进洛阳时天还没亮,连夜安排大军回营休息。自己也顾不得休息,见此时天将破晓,便带着典韦及数百名近身侍卫连夜往宫中赶来。

    吕布一行到宫门前,正逢于禁领班把守。吕布便唤开宫门,也不叫人服侍,直接全都打发了。只留典韦及随身侍卫尾随至大殿。

    典韦受吕布命把守殿门,也不招呼宫中宫女、女官出来服侍。

    吕布一人走进大殿。此时大殿不是议事的时间。只有几盏宫灯照亮,光线有些幽暗。吕布心中有事,细细盘横着刘辩禅位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于是一人便如木雕一般,站立在皇位大座前。左手剑柄,右手鞘尾,把鱼肠宝剑横在后腰。双眼盯着皇位思磨起来。

    吕布不想做皇帝,有很大的原因是受后世影响的。

    吕布是个热血军人,也读过书。知道五胡乱华,北方蛮夷对汉人的恶毒。知道有些蛮人将汉人女子当作两脚羊,白天煮食,晚上奸 淫。知道北方蛮夷对汉人的掳掠屠杀,所以吕布对鲜卑不会有仁慈之心。屠杀牙帐不会手软。也知道元朝时北蛮对汉人的奴役,汉人被视做贱人。更知道后来东北的满清对汉人的统治。乃至后来西方列强对中 国的侵略。最后连一个荒蛮岛国,都能在汉人的领土上横行无忌。这些都是吕布深入骨髓里的记忆。

    现在吕布有机会回到这些事情发生以前,所以他心中的反侵略征服**就特别的强大。

    当一个人被人欺辱到极限时,他或许反而能忍耐。但是。一旦有机会报复时,就绝对不会放弃。现在吕布就是那种心情。他要征服北方,要征服东方,要征服西方。汉人被奴役的历史记忆,使吕布有极其强烈的征服**。

    吕布是热血军人。他没有那些腐儒所倡导的能容乃大,只有反侵略的征服**。要他吕布去包容?!

    ‘啊呸’。等到他吕布征服所有的敌手后再包容吧。等到所有人都成了大汉的国民时再包容吧。

    现在!只有征服。征服所有敢反抗大汉的人。

    所以。征服北方,征服东方,征服西方,征服南方。就是吕布最大的心愿。可是如果吕布做皇帝,那这一切都将有极大的变数。

    其实吕布也想做皇帝,可是这个皇帝不是随便就能做的。弄不好是会大乱的。这就影响到吕布征服天下的心愿了。

    所以在征服天下与做皇帝之间,吕布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征服天下。当然。如果做皇帝无人反对的话,那他也是乐于做这皇帝的。但是。这有可能吗?!

    所以在征服天下的大计内,皇帝又算个球。征服天下的大愿,要比做个皇帝对吕布更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要征服天下的前提是,大汉不能乱。若是大汉久乱不息,那还谈个屁啊。

    吕布想了很久,想了很多。直到天亮后,大臣们纷纷进宫早朝。皇帝、太后也来了。所有的人看见吕布突然回到洛阳,都大吃一惊。

    皇上、太后及大臣们见吕布回洛阳,知道必是为禅位一事而回。

    于是便纷纷对位入定。何某、刘辩见吕布双眼紧闭,像木雕一般立在殿下一动不动。也不敢出声,与大臣们一样,静静的等待吕布开口。

    吕布又想了许多后世三国的事。记起曹丕篡位,记起司马昭之心。想着自己做皇帝,死后子孙会不会也被人篡位。再加上受后世教育影响,使吕布对于是否做皇帝,更加没有太多心思。更加确定他要的是民族的强大,国家的兴盛。

    太阳缓缓升起,大臣们也纷纷进了议事大殿。纷纷见到吕布不知何时站立在大殿之上。先是一阵骚动,吃惊不已。随后便又不自禁的安静了下来。整个大殿气氛极为诡异,大有暴风雨来临前的安静。

    皇帝刘辩见这气氛也是紧张得要命。太后何某更是知道吕布为什么突然回来。只是今天已经到了最后摊牌的时候了。何某便在心中盘算着该如何与吕布来次对决。

    不过何某毕竟是女人,感觉朝堂上因吕布的肃然,而引起诡异的气氛。也给弄得心慌意乱。

    只是不一会儿。何某想到什么,人便淡定了下来。不自觉的摸了摸小腹,随后便自信满满的露出一个抚媚的微笑。

    过了好一会儿。吕布才睁开双眼。先是盯着何某看了好一会儿,见何某竟然也满脸抚媚的看着自己。脸上露出的微笑,还十分得意。吕布有些不解。

    何某见吕布抬头看自己,先是有点心虚。随后便再次抚摸了下小腹,自信随之而来。便对吕布报以抚媚一笑。

    吕布一时猜不透何某心思,便转身环视群臣。

    大臣们早就领教了吕布的威严。吕布在大殿上杀过丁原,杀过董卓。且每次当殿杀人都毫无先兆。大臣们早就给吕布的气势震慑住了。现在差不多都猜到吕布为什么会突然回来。见吕布眼神冷厉的扫了过来。急忙纷纷低下头,避开吕布的锋芒。

    特别是严忠、张玄、王朗、华歆等谋和太后的人。更是急忙低下头,像是做错事的孩子一般。盯着地板看。

    吕布转身环视一圈。而后回头对刘辩说道:“皇上。臣兵出盖马关,力战东北数蛮夷于北寒之地。数十万军民同心协力,连连告捷。东北蛮夷逐一被破,无需太多时日,北疆万里疆域便将揽入大汉之地。此乃千古不遇之天与机遇。自古来。北方游牧蛮夷便时常窥寇我中原富庶,我大汉遭北蛮之祸久矣。若臣趁此时机,彻底铲除北蛮之根。那时。将去我大汉永世北患。此乃千万年之大计。可惜。在臣将功成之时,却突闻洛阳有惊世之举。臣不敢稍有分心,只得火速回兵洛阳,以防不意之乱。若是因此而废了揽平北疆大计,那当是千古之罪也。”说到最后几句,吕布却是盯着何某看的。便是要说给何某听。

    何某见吕布盯着自己,说的尽是千古大计。心里反而幽怨到:你只想着你的千古奇功,你怎么不为我想想。现在肚子都被你弄大了,你就不会关心我一下?只去关心你的大计。

    吕布那眼神分明是怪自己坏他千古大计,何某越想就越较劲。现在也顾不得什么君臣之礼。便说道:“武王大计固然重要。只是要先揽外,需先安内。武王功绩海宇无疆。皇上自知年幼无威,无力忧心社稷。便与哀家商议禅位一事。待禅位大事计议安定。那时有功之臣各归其位,各正其名。你自可为大汉万年之计,去行那不世之功。”

    

第153…154章() 
第153…154章

    何某说道最后,显然有些与吕布耍脾气的语气来。在何某看来。意思就是说:等你做了皇帝,大家名位定下。辩儿要了他的免死金牌,我要我的皇妃位置。那时候你爱出兵你出兵,你爱打谁你打谁去。现在禅位才是最重要的。要不然我肚子大起来了,给人知道了那还得了。

    不过何某那边有心思,可是禅位这事关系极大。太后禅位一说出口,殿下便有人出来反对。这人不是王允,却是已复迁入朝堂的傅燮傅南容。

    傅燮出列到:“太后所言禅位实为不该。皇上虽年幼,却并无过错。退位与否,尚不可议。武王讨伐蛮夷,更是功在千秋。实不该为此动乱全局。”

    那边华歆也出列对傅燮喝到:“傅南容。你好大胆子,敢参议太后不是。”

    反对禅位的人虽然少,可也是有分量的。帮傅燮的人便也站了出来,这人便是被吕布重用的荀彧荀文若。

    荀彧出列到:“大汉四百年来兴衰起落,终究于刘家大汉。武王功绩海宇无疆,却也是人臣。若受位承禅,则有篡之嫌。如此大汉之功臣,岂不成了大汉之乱臣。禅位一事,还请皇上、太后收回成命。”

    太后何某辩到:“武王为君亦可继承大统,延续大汉。古来有尧舜让贤之美得。大汉幅员辽阔,人丁兴旺。若非能者,不可与治。社稷之大计,非贤能者不能居大位。皇上禅位乃效上古贤君,欲成美名。尔等反对。莫不是要阻挠皇上做贤君不成。”

    这女人一旦较劲起来,大有不可理喻的势头来。荀彧这边人少,却是力争不该禅位。何某那边却极力赞同该禅位。严忠、张玄等人有何某袒护,便与荀彧、傅燮等争辩。弄得朝堂上像菜市场一样吵闹。

    王允等人早已先入为主,料定这是吕布在幕后搞鬼。既要篡位,又要名誉。心中早定计如何除掉吕布。所以现在荀彧这边与何某那边吵闹。王允几人反而眼观鼻,鼻观心。站在一边不说话。

    荀彧是大才,说古谈今,引用典故。极力与何某等人争辩。何某毕竟是女人,就算识字也没荀彧见多识广。最后直白了便怒道:“禅位之事是与皇上商议好的,尔等反对也要禅位。”

    吕布本来就极为烦恼争执。现在整个朝堂弄得像个菜市场,早就憋得一肚子火。只是见今天这气势,赞同禅位的人占了一大半还多。自己明确反对好像不是很明智的选择,弄不好会寒了谋士武将们的心。

    吕布一时想不出办法。便冷声道:“此事日后再议。”

    吕布这话说得很技巧。说日后再议,对于阎忠、张玄等赞同禅位的大臣来说,无疑是一个等待。日后再议,并没有拒绝。可以理解为现在议论不太好,以后再议论这件事。所以严忠等人也就不再与荀彧争执,安静了下来。

    而对于荀彧等人来说,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吕布说话语气坚定,好似说现在不要讨论这事。荀彧很容易便可以理解为吕布无意称帝。只是太后等人逼得太紧,便行敷衍。所以荀彧一听也就安静了下来。

    现在朝廷中对于刘辩禅位,吕布称帝的事,分三类人。一是贾诩、张玄、阎忠等欲求之不得。极力赞成吕布称帝。他们都是吕布的近臣,吕布称帝自然也就跟着升官加奉,权利也更大。这些人占三分之一还多些。

    另一类是荀彧、傅燮等人。以为吕布不该代替刘家做皇帝,这是篡位,是大逆不道。只是这类人极少,朝中也就数人而已。

    另一类人最多,基本上都是武将,可却是模棱两可。这类人忠心于吕布,吕布说称帝,他们便赞成。吕布说不称帝,他们也赞成。

    而这类人中又分两种。一是像高顺、赵云、张辽、徐晃等人。他们久随吕布征战杀场,了解吕布心中所想。心里只有一个想法。便是誓死跟随吕布,为大汉打下一个旷世无边的疆域来。另一种人则像典韦、许诸等人。他们将吕布视作战神。心里并不知道吕布怎么想,只是简单的服从吕布。

    而吕布心里也确实无称帝之心。原因是很多的。刚才想的是一部分。还有就是皇帝的位置对吕布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