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49我来自未来-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当初我去德国买纺织机,德国人那个傲气啊,我这辈子都忘不了,四十多万美金花出去,还要求爷爷告奶奶一般的捧德国人的臭脚,只为了求他给我安装好一点!陈市长,这机器不管多贵,我都要买!如果不买,我这辈子睡的都不安生啊。”

    恒隆纺织的晋六如厂长在边上激动地道:“中国几时能造出这般了不起的机器了啊?这可太了不起了!要不是我在欧美德曰从来没见过这般的生产线,我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咱们完全国产的机器!太了不起了啊!陈市长,这是不是报纸上那些归国的科学家设计制造的啊?”

    陈市长笑道:“这是国家顶级的科技计划,头等机密,保密的嘛。”

    恒隆纺织的晋六如厂长慌忙点头道:“是!是!是!陈市长放心,这等机器要是进了厂,我们绝不教外国人偷学了去!就是看一眼也不能够!绝对不行!”

    小强在一边听着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事实上,国棉十七厂的这套自动化纺纱设备是2011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一般来说,一个车间配上两到三个大学生技术员就够了。到了1950这里,车间的维护工程师目前都是土法上马,由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改行的土专家、土技术员,一个车间配二十到三十个技工。

    而且就算在2011,这样的全自动纱厂也只是占了国内一多半的市场份额,还有另一小半的不发达地区的纱厂并没有使用这般高度集成、自动化的生产线,仍然在大量血拼人力成本。

    按照小强的计划,国内其余纱厂完全不必一步到位,只要先从历史上纺织工业的‘五四’技改、‘六四’技改、‘七四’技改中吸收经验,进行一次‘三合一’的全面技术改造,综合历史上三次技改的经验汇总,把设备和生产管理模式升级到‘七四’技改后的七十年代水平,就已经能够依靠廉价劳动力横扫当下世界纺织行业了,而且还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倘若目前全部上马这样的全自动生产线,即使所有的工人都能安插进成衣厂找到新工作岗位,那新中国要从哪里变出所需的这许多设备维护工程师来?

    不过自己的想法并不适合现在说出来,那等于是在泼这些大东们的凉水,眼下紧要的还是进行产业整合,完成国有控股纺织工业大集团的组建任务。

    陈一市长见这次参观的效果非常好,几乎所有大老板都表示愿意公私合营加入华东纺织集团。于是满意的道:“大家从现在起,就可以去市公私合营领导小组办公室去登记,准备接受政斧工作组进驻验资。”

    通过这番震撼的参观,一时间,各个纺织厂老板们已经全部打定了主意,回去后就立刻公私合营!加入华东纺织集团!国企有着这样先进的设备实力,那么就意味着,如果不加入,那么就只有被淘汰一条路可走,市场法则是残酷的!

    就在众人纷纷感慨的议论着国棉十七厂这些无与伦比的自动化生产线时,突然,丽新纱厂的厂长于树生冒出来一个问题:“赵厂长,这样的自动化生产线是不是也能用缫丝上面?”

    赵公武赵厂长肯定地点点头道:“我知道,浦海丝绸总厂也正在进行设备改造呢,我听说,他们新来的全自动缫丝机和其他设备也是这般的强劲!”

    众人再次感到了一股寒意与激动交杂的兴奋,想要加入华东纺织集团的心情更加迫切了!他们谁都明白,在中国这样一个价格为王的市场里,比别人便宜一分钱就能赢,价格高一分钱就能让你一尺也卖不出去!新中国并不富裕的老百姓,他们的价格敏感程度是惊人的!所以,如果别人用了新型设备把成本降下来,而自己做不到的话,那就意味着宣判自己的企业死刑!

    结束参观后,陈老总告别诸位老板们,陪着小强离开了国棉十七厂。

    陈老总刚刚坐上轿车,就把轿车里的白色窗帘拉上,没等车子启动,就握着小强的手放声大笑道:“哈哈哈,疼快啊!小强你看到了吧,这些大老板全都被新机器镇住啦!简直是目瞪口呆啊!哈哈哈,真痛快……小强,这都是你的功劳!说!中午想吃什么,我请客!”

    小强笑了笑,低头想了一下,复又抬起头来道:“陈老总,491工程领导小组的纺织工业改造计划你看了吧?按照计划,只有新设厂子才使用现代化全自动设备,老厂的任务是技术改造,这样能够既省钱又省事的提高生产力。而且,这些资本家的老厂并入进来,我们是按照二手纺织机械出口价和厂房年限折旧价算的,开价会很低。

    之所以开价低,是因为我们到时候还要花钱对他们的厂子进行投资,尽快完成技术升级和改造任务,这个过程起码要半年。在这段时间里,工人的基本工资还是要发的,并同时进行培训。这其中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可以留用,争取培训成技术骨干,多出的职工就转去新建的成衣厂,接受成衣制造培训。

    所以我们给的价钱实际上会……相当的低!我估计啊,这些大老板到时候还要在价钱上使劲闹腾闹腾。”

    陈老总笑罢,摆摆手道:“不能光是我们拿钱,也要劝这些大老板再增资入股些资金!我今天已经仁至义尽了,接下来愿不愿意加入就随便他们去了,不愿意的话,我看这些老板,谁也撑不了三年,就要破产!我们也算消灭剥削了嘛。”

    小强看陈老总说得轻松,心中只愿这些资本家们不要钻牛角尖,老老实实换了股份多好,愿意参加管理的可以加入董事会,不愿意继续管理的可以在家当寓公,坐享红利。真要是被挤兑的破产了,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也未必是好事。

    陈老总一拍大腿道:“小强你是南方人对吧!那我带你去城隍庙吃汤包如何?”

    小强笑道:“很好啊!我这人只要有肉吃就行。”

    陈老总风趣的道:“有肉!有肉!你来浦海要是吃不上肉,主席和总理还不得骂我抠门到家了啊?哈哈哈。”

    小强微笑着问道:“我听说千吨级远洋渔船已经开到浦海了,不知道有没有出海过?”

    陈老总笑道:“这件事我比你还急,我连虬江码头的制冰厂都还没等盖完,就已经把中央分配给我们华东行政区的十条渔轮送出海去了,我给他们下了命令,不把鱼儿装满,不许回来见我,哈哈。等到渔船满载而归的时候,我一定要组织市民来码头参观我们的大渔轮卸鱼,敲锣打鼓放鞭炮,好好热闹一下!再拉上一卡车鲜鱼绕着跑马场转两圈,给全市人民献礼,然后直接拉去菜市场!”

    小强擦了把冷汗……心想我该怎么说你们这帮大兔子的德行啊,怨不得后面的小兔子一个个都学的这般土鳖像……他侧身对着陈老总期待的道:“这种千吨级渔船的冷藏库可以冷藏600吨渔获,每次出海,带回的渔获都是500吨以上。这年头的近海渔场简直就是天然宝藏,完全不必考虑休渔期的问题,去最近的近海渔场完成捕捞,来回只是三四个礼拜罢了。这样算来,平均每条千吨渔轮,每年就能为浦海提供至少6000吨渔获,十条就是六万吨!咱们目前全国的海洋捕捞量一年也不过4万吨罢了。今后浦海人民的餐桌上可以多吃点鱼了,呵呵。”

第三百一十一回 爆产能() 
【311】爆产能

    陈老总一想到浦海的老百姓今后的餐桌上将年年有鱼,欣慰的道:“我听说这种千吨级大渔轮你小子一共订了500条?这可是一年300万吨的捕捞量啊!我们国家去年统计下来,全国猪牛羊鸡鸭鹅再加上河鱼海鱼所有肉类总产量不过220万吨,全国平均每人每年才占有4。1公斤,你小子这一下就给翻了个倍还多!哈哈,了不起啊!”

    小强得意的笑道:“只可惜船厂没有现货,所以我第一批只凑出了31条船,其余的都要在明年甚至后年、大后年才能交付。。中央眼下能一口气拨出这31条中的10条给浦海市,这说明还是陈老总你的面子大啊。”

    “哈哈,我就喜欢听你小子拍马屁!不过这不是我面子大,是华东沿海地区的人口实在太多喽。况且,这船要是在我手里完不成捕捞任务,我哪里有脸见人啊!”

    小强赶忙说道:“应该不会的,我过来的那边,全国每年至少2000万吨的渔获呢!更何况这年头的大海!鱼儿多着呢!仅仅光是咱们国家近海海鱼资源就已经充沛的很了,加上咱们渔船还装备有鱼群探测声呐与诱捕声呐,还有大规模拖网和夜间诱鱼灯,可以说是完全武装到了牙齿,您老完全不必担心打不到鱼的。至于接下来,就等着各个省找您要猪肉吧?”

    陈老总没反应过来,睁大眼睛问道:“干嘛找我要猪肉?”

    小强笑道:“您老沿海地区有了鱼肉提供蛋白质,那还不能省下点猪肉支援其他内地省份吗?”

    陈老总大笑道:“原来如此,看来我要做好长期吃鱼的准备喽,哈哈。”

    小强随着陈老总来到城隍庙小笼包店,警卫员们迅速的占领了店里店外有利地形后,陈老总带着小强径直走进不大的店面里落座。小强在窗边坐下后,一边等待着汤包上桌,一边津津有味的看着这年头的浦海城隍庙附近的建筑。

    只见和后世比起来,这年头未经整修的城隍庙地区商业街在外观上明显要差得多,褪色的红色油漆在这附近木结构的建筑上到处可见起皮剥落,柱子也罢,大梁也罢,都是一副老旧不堪的样子。

    陈老总倒是没有闲着,问道:“小强,不瞒你说,现在咱们华东行政区真是工作紧张的很,尤其是浦海方面,事情多的很啊。作为目前全国仅有的轻工业小厂比较多的大城市,目前我们除了恢复生产外,已经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中央安排给我们的建设任务上来了。卷烟厂、肥皂厂、罐头厂、电池厂、火柴厂、无线电厂、灯泡厂、自来水笔厂、圆珠笔厂、手电筒厂、地毯厂全都在加紧建新厂或者曰夜不停地对老厂进行设备技术升级。当然最主要的,是把中央交给我们的‘三转一咔嚓’的建设任务给完成好,这‘三转一咔嚓’的建设任务是重头戏,你有什么建议吗?”

    小强道:“这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照相机以前我们造不出,是因为一没有材料,而没有设备,三不懂技术。现在三样都齐活了,您就放心吧。我觉得还是要相信我们的工人师傅,在他们的手里,没有难事。只要咱们政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不脱离群众,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就算短期内有困难,那也是暂时的。”

    陈老总笑着点点头道:“好小子,给我上起课来了,哈哈,道理你说的是没错,可是你带来的产能太大了啊。别的先不说,就说你带来的自行车厂生产线吧,居然设计年产自行车300万辆!你可真是要了我的老命了!旧中国靠进口重要零部件来组装生产自行车,全国一年才组装五万多辆,你要我一个厂年产300万辆!这可是孙悟空翻跟斗,差了十万八千里啊!中央还不依不饶,非要我在52年底以前就达到生产指标!还说最好能提前完成!提前个什么!简直开玩笑嘛!这不是要我老命吗!”

    小强把脑袋凑近了,不以为然的压低声音道:“您老人家知道吗?1982年我国年产自行车就已经达到2420万辆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