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帽子王崛起-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声令下,身后骑兵五十名以及陷阵营五百多人一起行动,街道上出现一长串木筏。

    一个木筏最多能乘坐二十人左右,五百陷阵营也不过三五十个筏子,倒是骑兵因为有战马,不可能装载太多的人。

    秦宜与杜妹儿、貂蝉,再加上秦铁乘坐一个木筏,几个士兵负责撑篙,走在行列最前面。在木筏行进的过程中,秦宜让人将木筏用绳子连接形成一个整体,显然,绳子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可见秦宜是有心人。

    距离西城门不远了,木筏速度越来越快,估计整个过程不需要十分钟时间,他们整出这么大动静,相信消息很快传播开,所以在秦宜身后下邳城一片混乱。

    城内那些没有战斗任务的士兵尤其是骑兵,得到消息后,他们也学着秦宜纷纷放下路边木筏,慌乱地跟着往西城逃跑。

    此时,陈宫刚刚吃完午饭,正准备去衙门办公之时,被秦钢堵在家里。

    “陈大人,大事不好,秦宜大人让小人通知你,东城破了,宋宪、魏续、侯成等叛变,绑了温候,将东城献给曹操,大人说你赶紧带着家人乘坐木筏向西门逃跑。”

    “你说什么?东门城破。。。。。。他们怎么会叛变?”

    陈宫慌乱,语无伦次。

    具体情况秦钢也不清楚,按照秦宜的命令这些天他们都在准备,随时跑路,要不然秦宜路过家门一声招呼,他兄弟二人立刻出现在门口。

    此时陈宫打破砂锅问到底,秦钢有些不耐烦:“大人,具体情况小人不知,秦大人已经带着军队往西城逃跑,情况危机,再耽搁恐怕来不及了。”

    陈宫度过短暂的慌乱,也知道现在不是寻根问底的时候,赶紧招呼家人收拾细软跑路。

    等陈宫家人连带家兵几十口子人乘坐木筏上路,街道上已经有许多人慌乱向西逃窜,异常混乱。

    这不奇怪,曹操在彭城大开杀戒谁不知道啊?

    或许有些穷人不在意,那些有家产的大户人家、城内官员可不敢冒险,先逃出去再说,收拾一下家中细软,带着一部分粮食纷纷跑出来。

    一些大户人家有马车、牛车,他们可能多带一些家产,马、牛、老婆孩子、丫鬟佣人,越发让街道上慌乱氛围加重,谁都不想自己落在后面挨刀,眼看着要形成争抢的局面。

    一看大街上这种局面,陈宫哪里还敢耽搁,立刻命令士兵开道,带着家人向西逃跑。

第12章 最后一关() 
此时,东城外曹操已经下令军队接收下邳城东城门,在观察无异样之后,命令军队占领城楼。

    曹操的谨慎,为秦宜争取到一点时间,若大军一起涌进,秦宜的结局还真难说。

    下邳城怎么一个乱字了得,秦宜带着军队出逃必然惊动许多消息灵通人,包括没有守城任务闲散的官兵、下邳城官府的官员以及有钱的大户人家,曹操恶名远扬,徐州人深深恐惧,谁知道破城之后会不会再开杀戒?

    没有人愿意冒险,先逃出去再说。

    至于城内的穷苦人家倒也无所谓,战乱年代这种事经历的多了,每一次都要逃那还不累死呀。

    乱不乱都与秦宜无关,他也顾不上了,逃命要紧,一切都是未知!

    下一步的关键在西城门,万一西城守将高顺、张辽不相信东门城守将宋宪、魏续等已经叛变,甚至怀疑秦宜有阴谋,到那时真的悲催了。

    这么大的事情可不是凭借秦宜说两句话,人家便打开城门放你出城,宋宪、魏续等为何叛变,秦宜有证据吗?

    不错,秦宜这边有貂蝉在现场,还有一些被俘的士兵,他们或许间接帮助秦宜作证,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高顺张辽俩人信不信还是两可。

    即便他们相信了秦宜,但双方争论拖延一段时间必然让曹军及时赶到,那时候能不能逃出去真的很难说。

    此时,西城门守将高顺和张辽也被惊动了,他们居高临下看得远,长长的木筏载着士兵正急速向这边行进,高顺和张辽懵逼,他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眼看着距离近了,他二人才发现领军人物是秦宜,赤兔马和貂蝉豁然在其中,秦宜禄究竟想干什么?

    等秦宜的木筏子抵达西城门时,高顺和张辽已经站在高台上等着他了。

    “宜禄,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何带着军队来西城?”

    高顺还没有开口,张辽已经抢先出口发问,连陷阵营都出动了,一定有大事发生。

    秦宜所率领的木筏已经堵住了城门,到这时候算是有点儿放心,哪怕等曹军赶过来了,城门一开他们这帮子人必然率先出城。

    “高顺将军、张辽将军,你们先安排士兵去接家眷,否则来不及了,东城门已经破了,逃命要紧。”

    高顺与张辽几乎同时惊呼:“你说什么?东城破了!为什么,温候不是在东城防守嘛。”

    秦宜一听,果然如此。

    不能按照他们的套路走,秦宜急迫地说:“二位将军先安排士兵去接家眷,而后我再给二位解释,可好?”

    高顺为人比较直,原则性强,脑袋瓜子还在想这件事情的可能性有多大,倒是张辽不敢怠慢,立刻嘱咐身边小校让人去接家眷,又安排士兵搜罗木排。

    张辽的行动动摇了高顺,也回身安排相关事宜。

    秦宜喝道:“张将军,先让人打开城门让这些木筏子出城,疏通城门通道,不能把城门口堵住。”

    张辽一想也是,成片的木筏子堵在城门口,一旦曹军赶到,后面的人不用跑了。于是,张辽喝道:“打开城门,放行。”

    城门嘎嘎作响,打开了一道缝隙,秦宜挥挥手让木筏向前运动。

    高顺安排完事宜,一听张辽的命令,赶紧制止:“慢着,不可如此草率,事情还没有弄清楚呐!”

    秦宜的木筏子已经与整片木筏脱离开,停在高顺身边。

    他知道高顺此人处世太严谨,只能慢慢跟他解释:“高将军,宋宪、魏续和侯成等已经叛变,他们绑了温候,将东城门献给曹军,大概此时曹军正准备进城,在拖延的话,我们死无葬身之地。”

    张辽惊呼一声:“你说什么,宋宪他们不仅叛变,还绑了温候,真的假的啊?”

    高顺却质疑道:“秦宜禄,不是我不相信你,实在是事关重大,尤其是你还说他们绑了温候,东城门的情况你怎么知道的?”

    “高将军,据盗取赤兔马的周涛手下降兵说,事情是这样的,宋宪等人做事很细致,他们不仅绑了温候,缴获了方天画戟,还安排手下裨将周涛去温候家里盗取赤兔马,被我挡住了去路,周涛轻视我武艺低微,已经被我杀掉,他带来的士兵被我俘虏,所以才知道了东城门陷落。”

    不解释清楚高顺不可能放过秦宜,这一点非常清楚,秦宜只能耐心把详细情况介绍了一番。

    幸亏有证人在场,张辽略加了解便知大概过程,知道秦宜不是说谎。

    张辽确实相信东城门失陷,事态相当严重,立刻安排手下收拢木筏,做好出城准备。

    都这样了高顺还是不完全相信,反问道:“宜禄,既然你知道温候被叛匪绑了,为何只顾自己逃生,却不率领手下去东城门拯救温候?”

    “高将军,东城门集中了下邳城近一半多的兵力,我若是率兵去了东门,不要说救出温候,一旦去了恐怕整个下邳城没有活着出去的人。双方交手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只需被宋宪等缠住半刻时间,不要说我手里这几百军队,再多的人都会被曹军一锅端!”

    说到此,秦宜的声音有点高八度。

    没办法,如此危急时刻还在讨论这些破事,能不让人恼火吗?

    下邳城三面水困,东面被曹军堵住,下邳城几乎是死城,眼前的局势谁都知道,高顺刚才也是心系吕布,这时候明白过来,一拍脑门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秦宜若带兵去东门救温候,先不说能不能打得过对方,军队必然被宋宪等缠住,到时候想要逃跑根本不可能,更别说想救温候,只要曹军进了东城门谁都别想走脱,至于西城的他们也就没有机会逃走。

    形势危急,高顺也不敢怠慢:“宜禄,是我错怪了你,谢谢你啊!你先出城吧,我们随后就跟上来。”

    他们这边正说着,陈宫一家老少乘坐的木筏也赶到了,在他后面还有许多达官贵人正在往这个方向赶,显然,过不了多久城内逃难的人多的会把西城门堵死。

    人还没有到跟前,陈宫急迫地喊道:“曹军已经进城了,我都听到喊杀声,宜禄,谢谢你救了我们。”

    说罢,跳上秦宜的木筏,回头对家人摆摆手,让他的家属门先出城。

第13章 逃之夭夭() 
陈宫说的不错,秦宜救了所有的人。

    到了这时候他们有点怀疑秦宜为何在伐木的时候可劲往城内运木料,大水淹城的时候为何告诉他们扎木筏子,是不是当初就已经在准备,所做的一切都为了给今天逃命创造条件。

    当然,这只是猜测,或许纯属巧合。

    总算说服了高顺这个死脑筋,秦宜大舒一口气。

    他可不敢有在城门口停留太久,对高顺和张辽急切地交代待两句:“给我们留下的时间不多,一会儿城内老百姓也会往城外逃命,人多了容易堵住城门,军队出城能快尽量快一些的好,保重,我先走了。”

    秦宜也不啰嗦,跑路要紧,半点不敢耽搁,挥挥手让士兵撑杆子出城。

    看着秦宜的背影,高顺感慨地说:“哎,幸亏被秦宜提早发觉,否则,我等皆为刀下之鬼。张将军,你先带军队出城吧,我来押后。”

    张辽望着城内方向,担忧地说:“再等等吧,家眷还没有来呐。”

    “文远,非常时刻,曹操大军随时杀过来,军队出不去百姓只有等待,顾不上了,你先走吧,我自己在这里等着就是,如果他们命大的话,赶在士兵走完之前抵达一切都好说,否则,那只有听天由命了。”

    他们是带兵的将领,哪怕是自己家眷未到也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能及时赶到最好,赶不到的话,他们只能选择带领军队走。就如同秦宜,能救吕布当然好,救不了还要搭上全城军队性命,不顾现实硬去做不可为之事,那是愚蠢至极!

    “哎。。。。。。”张辽有些无奈,到了这地步能说什么:“那好吧,你要小心些,保重!”

    张辽带着手下士兵启程,木缓缓向城门驶去,临出门时与高顺挥手告别。

    这段时间已经有一半士兵登上了木筏,并按照秦宜他们那样用绳索连接起来,其目的不过是防止木筏走散,也便于整个木筏群相对稳定。

    张辽所属军队源源不断地驶向城外,一长串木筏缓缓出了西门追随秦宜的队伍。

    仅在西城门附近的木筏显然不够用,张辽的军队用去大部分,剩下的不多了,高顺安排士兵从远处搜集木筏,好在木筏数量足够多,不断被士兵集中到西门。

    高顺统兵纪律严明,尽管形势很危急,士兵们秩序井然,一队队士兵相继登上木筏整装待发。

    这时候西门附近已经有大批百姓赶到,他们不敢与军队抢路,将木筏停在路边等待。

    逃命的时候谁不着急啊,曹军随时都可能赶到,急没有用,听天由命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