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战友我的妻-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人民度过了最困难时期。后来苏轼又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

    杭州老百姓很感激苏轼,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听说苏轼在徐州、黄州时喜欢吃猪肉,过年时乡亲们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亮酥软,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这道菜称为“东坡肉”。

    作为浙江人,胡宗南自然知晓苏轼的故事,单西蜀决定采用川菜手法来制作浙菜风味的“东坡肉”,让胡宗南恍若回到江南。西北猪肉极少,为此“光明饭店”走出洛川,到十里八乡去收购猪肉,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买到五斤上好的五花肋肉,足以做两盘“东坡肉”。

    头一天晚上,单西蜀就开始置办食材原料:精五花肉各600克,大枣各6个,小香葱各300克,姜各20克,料酒各500ml,冰糖各20克,白糖各10克,红烧酱油各100ml,盐各3克。五花肉皮毛剐净备用,另准备大砂锅两只,特制小陶罐两只,次日使用。

    新鲜出炉的菜最好吃,离晚餐饭店还有一个小时,单西蜀才开始制作这道“东坡肉”。把五花肉刮洗干净,切成10块正方形肉块,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捞出洗净。取出大砂锅,用竹箅子垫底,先铺上葱,放入姜块,再将猪肉皮面朝下整齐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酱油、绍酒,最后加入葱结,盖上锅盖。

    然后用桃化纸围封砂锅边缝,置旺火上,烧开后加盖密封,微火焖酥。将砂锅端离火口,撇去油,肉皮朝上装入特制小陶罐,加盖置于蒸笼内,用旺火蒸30分钟至肉酥透。

    川菜与浙菜制作这道菜区别在于佐料:浙菜必须用黄酒(花雕酒、绍酒)和生抽(老抽),而川菜用料酒和红烧酱油即可,浙菜中有的地方还要用玫瑰豆腐乳、莲子和桂圆,香味更浓郁。

    五花肉还有些剩余,单西蜀灵机一动,想到另外一道浙江名菜——荷叶粉蒸肉。这道菜在苏杭地区家喻户晓,人人爱吃,家家会做,即是名菜也是家常菜。因为主要食材也取自猪的肋骨五花肉,所以正好利用。

    相比起“东坡肉”,荷叶粉蒸肉简单易做,原材料也方便得到,只需适量料酒、盐、砂糖、生抽、蚝油、腐乳汁、葱姜即可。西北不是江南,生抽和蚝油无法获取,单西蜀就用红烧酱油和羊油替代,别有一番风味。

    然而缺乏最重要的一个原料:荷叶,去哪儿找呢?荷叶粉蒸肉之所以味美,全在于猪肉经过熏蒸后吸收了荷叶的清香,吃起来滑嫩爽口、糯而不腻,因而成为浙菜经典。没有荷叶映衬,犹如红花失去绿叶,黯然失色,鲜味全无。

    饭馆掌柜见单西蜀抓耳挠腮,十分烦闷,问清楚缘由后哈哈大笑,说道:“我以为是什么天大的事情把大厨难倒了,原来为荷叶犯愁!这儿永远长不出荷叶,可是有一样东西可以替代,三妞,去屋子后面苞米地揪些新鲜叶子来!”

    那个叫三妞的小女孩应了一声,小跑着出去,不一会儿便回来,手里拽着一把苞米叶。单西蜀大概明白几分,指着苞米叶问道:“您打算用这个代替荷叶?行么?”“行不行试试就晓得了!”饭馆掌柜回答得很肯定。

    怀着一肚子问号,单西蜀开始试做。咦,别看效果还不错,苞米叶香味比荷叶更浓郁,令人食欲大增。单西蜀大喜过望,心想:看来胡宗南这一回是粘板上的鱼——再也跑不掉了!

第七百零七章() 
按照酒宴惯例,饭馆伙计给两个雅间先端上四道凉菜:油爆花生米、蒜泥黄瓜、红油鸡片和小葱拌豆腐。这四道菜看似平常却寓意深刻,其他人看不出来,但身为黄埔军校高材生、陆军一级上将的胡宗南一眼便瞧出端倪,心里暗自叫好。

    作为下酒菜首选的油爆花生米再平常不过,把生花生剥去外壳,洗净晾干,待锅里冷油煎热沸腾,倒入花生爆炒,外酥内脆即可。

    胡宗南赞叹理由有二:一是单西蜀所用花生乃川北丘陵地区所产的红皮花生,不仅口感极佳,且具有养颜生血功效,尤其适宜孕妇产期熬汤服用;二是这盘油爆花生米没有过水,也即是剥去外壳便倒入锅内,应该是厨师有意为之。洗净晾干的花生无论怎么煎炒都达不到最佳口感,但不过水就要求厨师剥壳时特别小心,否则难免有残渣遗漏在盘中。

    蒜泥黄瓜也是家产小菜,黄瓜在江南随处可见稀松平常,然而这是干旱贫瘠的大西北啊!胡宗南贵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也难得吃一回,何况区区小饭馆?

    红油鸡片不算稀罕,胡宗南只吃了一块便赞不绝口:鸡肉是真正上等跑山鸡,吃菜叶、苞米和米糠长大,肉质鲜嫩多汁。辣椒油采用四川特有二荆条制作而成,香而不燥,花椒也采用四川汉源独有特产,回口酥麻。

    小葱拌豆腐本身没啥特别,胡宗南看重的是这道菜品蕴涵的深意。入仕之人都有一种心态:希望别人把他当作清官廉吏,像包拯、海瑞、于谦、文天祥那样青史留名,胡宗南也不例外。官场沉浮数年,胡宗南深得蒋委员长器重,对于名节更加重视,这道小菜与他志向相吻合,因此欣然开怀。

    接下来的热菜让单西蜀心血得到回报,司令部一干人吃得兴高采烈,两瓶自带的花雕陈酿很快见底,每桌赠送的西凤老酒也喝得精光。尤其两道主菜“东坡肉”和“荷叶(苞米叶)粉蒸肉”让胡宗南胃口大开,思乡之情泉涌,差点落泪。

    单西蜀在门外伫立良久,见火候已到,赶紧叫掌柜拎着两瓶泸州老窖走进雅间,对胡宗南躬身致礼后说道:“司令长官大驾光临,小店不胜荣幸!今日为各位军爷做菜的大厨是四川眉山人,这两瓶酒原本送给贱民,贱民不敢享用,拿来奉献给司令长官,不收分毫,请笑纳!”

    胡宗南心情极好,听到这句话愈发高兴,示意副官把酒收下,对掌柜说道:“菜不错,酒也好,老板尽管放心,不会让你吃亏!”胡宗南言而有信,饭后副官结账时果然多给了两百大洋作为小费,饭馆既挣了面子又增加了收入,可谓两全其美。

    酒至三巡菜过五味,平时守口如瓶的将校高官此刻打开话匣子,肆无忌惮议论起来,胡宗南不愿扫大家兴致,装着没听见。单西蜀一直苦苦等待的时刻终于到来,立即钻进柴房,戴上听筒开始窃听。

    两个雅间十余人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单西蜀竖起耳朵,如同截取电波的谍报人员,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听了半晌,单西蜀把他们的话归纳为三方面内容:称兄道弟的瞎扯、风言风语的诽谤、真真假假的军情。前两方面都可以听而不闻,最后一方面才是才是重点,单西蜀边听边记录,密密麻麻写满几张信纸。

    晚餐接近尾声,单西蜀还没有得到有重大利用价值的信息,不由着急起来。国民党究竟要动用多少兵力围攻延安,这件事至关重要,驻扎在洛川、宜川的14万军队全部出动?还是仅调集部分兵力?或者集结更多精锐部队参与行动?战事迫在眉睫,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党中央如何做出决策?

    忽然一个响亮的声音传来:“大家静一静!对于目前战事司令长官有重要指示,请各位同仁听清楚!”两个雅间顿时鸦雀无声,随后胡宗南操着江浙官话说道:“在座各位想必都知道,此次围剿延安意义重大,委员长对我第一战区寄予厚望。为保障全歼敌人,取得决定性胜利,最高统帅部已经在西北地区秘密集结了34个旅25万多人,不日即将对延安发动总攻。”

第七百零八章() 
胡宗南这句话非同小可,可谓石破天惊,单西蜀惊呆了!——34个旅25万多人是什么概念?中共中央可调用的部队仅3万余人,8:1,与其说实力悬殊,还不如说是以卵击石。

    单西蜀仿佛已经看见战斗结局:中央解放军在敌人层层围攻之下弹尽粮绝,与延安同归于尽,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假如固守延安就是这么一种结果,既不符合延安兵力严重不足的现状,也不符合党中央制订的战略战术方针政策。必须立即把情报传递给中央特委,刻不容缓!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有人酒足饭饱满意而归,单西蜀把情报用摩尔斯密码镌刻在苞米叶上,为了掩人耳目,裹上两个苞米馍,刻有密码的苞米叶在最里一层,外面再包上两层老叶子。

    饭馆掌柜知道这封情报来之不易,特地派出三个人专程护送到中央特委:一个是叫三妞的小女孩,另两个是交通员。单西蜀叮嘱道:“你们要把它当作自己的生命,倘若发生意外,一定记得毁掉,绝不能落到敌人手里!”“请特派员放心,我们知道该怎么做!”三人异口同声回答,犹如慷慨赴死的荆轲。

    送走三个交通员,单西蜀松了一口气,坐下来喝茶歇息。这时又一辆军绿色吉普小汽车疾驰而来,在饭馆门口刹住,下来一位中校军官,径直走进店门。一进门便大声嚷嚷:“掌柜的,叫你们大厨出来,司令长官有请!”饭馆掌柜一怔,忙让单西蜀暂时躲避,自己出去应付。

    “军爷刚才说啥?司令长官有请大厨?不会吧?”掌柜对军官抱拳行礼,脸上带着谦卑的笑容。中校军官傲然站立在大堂之中,背着双手,答道:“是的,你们大厨菜做得不错,本战区司令长官有意聘请他做随军私厨,算他高攀了,一旁偷笑去吧!”

    真是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躲在里屋的单西蜀顿时懵了,原来只想把菜做好获取情报完事,没料到横生枝节,竟然引发胡宗南兴趣,要横刀夺爱!单西蜀倒不怕什么,只是担心自己的厨艺过不了胡宗南那一关。

    这顿晚餐胡宗南很满意纯粹偶然,单西蜀完全出于取巧,即兴而为,毕竟不是江浙菜系主厨,时间一长就会露馅。况且大西北食材严重短缺,到哪儿去寻江南风味原料?单西蜀屏住呼吸,静静聆听掌柜如何应答。

    只听得掌柜答道:“军爷有所不知,小店掌勺师傅擅长烹制川菜,并不精通江浙菜,昨晚纯属碰巧,瞎猫撞见死耗子,不能复制。”“哦?这么说你们大厨手艺一般?”军官半信半疑,接着又说道:“瞎猫就瞎猫吧,死马当活马医!去把他叫出来跟我走,你的损失我们负责补偿!”不由分说从衣兜里摸出几张纸币塞在掌柜手上。

    就这样单西蜀稀里糊涂被带走,进入第一战区大本营,成为专门伺候胡宗南饮食的私人厨师。单西蜀走后饭馆掌柜立刻又派出一名交通员前往陕甘宁边区政府,把这个突发情况向上级汇报,寻求具体指示。

    百忙之中胡宗南接见了单西蜀,笑着问道:“听说先生是四川眉山人氏?家里还有什么人呐?”“是的,小厨出生于庖丁之家,世代以经营饭馆为生。双亲健在,也有妻儿,都在老家。”单西蜀恭恭敬敬回答。胡宗南微微一愣,这个厨师和他印象中其他人不大一样,文质彬彬出口成章,更像文化人。

    “你姓单,这个姓比较少见啊!汉朝时和王昭君结亲的那个匈奴大王好像也姓单吧?”胡宗南来了兴致,与单西蜀闲聊起来。“司令长官此言有误!单于并非姓名而是匈奴人对大王,也即是首领的尊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