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冷战军工帝国-第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今天邀请在坐的各位是想跟你们商讨一下关于比利时未来坦克的研制。”从不拖泥带水的阿尔贝一进来就开门见山的讲道,“我希望这种坦克的布局是前舱动力舱,中舱后舱是人员舱,前方装甲可以提高防护能力,保证坦克车组人员的安全。”

    费迪南德·保时捷和克虏伯面面相觑,阿尔贝的想法可谓是有点惊世骇俗了,费迪南德·保时捷低声说道,“但是殿下,坦克一般都是将动力舱部署在后面的。”

    “我知道。”阿尔贝解释道,“但是比利时地盘小,人口少,也就是说我们的每一个士兵都是宝贵的战斗力,而我们的坦克设计思路则是尽可能的保证车里人员的安全,这一点的话没错吧?”

    费迪南德·保时捷显然没想到阿尔贝第一考虑的居然不是威力和机动性,而是考虑到坦克里士兵的安全。影响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设计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兵源有限,要求提高乘员的生存能力。因此,在设计新型坦克时只好乘员位置放低并尽可能坐在车体后部。同样比利时的兵源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能救下一个熟练的坦克车长,胜过招募十个没经验的新人。

第一百四十二章 敲定方案() 
除了梅卡瓦主战坦克以外,别的坦克都是采用前舱中舱是人员仓后仓是动力舱,所以阿尔贝的想法才惊为天人,毕竟这种坦克设计可是前不见来者。而且这种设计就意味着在同样的前装甲厚度的时候,以色列的梅卡瓦还有前面的引擎挡着可以保护成员,而前舱中舱是人员舱坦克就意味着成员的伤亡与弹药殉爆的危险也意味着一旦击穿就失去战斗力,而梅卡瓦还有一个大引擎挡着已没有多少威力弹头或射流,这样梅卡瓦还可以用备用电源或电机来驱动炮塔战斗或者让成员脱离。

    而且梅卡瓦作为世界上经历了战争最多的坦克,从战场上吸取的教训后,设计上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在火炮方面,我希望可以采用125毫米的滑膛炮,这东西还得交给克虏伯公司的负责,毕竟你们才是火炮专家。”阿尔贝说道,t64坦克的2a46式125毫米滑膛炮可以算是坦克滑膛炮的开山鼻祖了,比线膛炮好的是它可以用来发射火箭弹。而且作为革命性的火炮设计,就算到了二十一世纪,96式和99式主战坦克都还采用这种炮火的改进型号。他不希望采用梅卡瓦的105mm线膛坦克炮。

    “滑膛炮?阿尔贝殿下你是认真的?”这次换克虏伯信心不足了,二战坦克基本都是线膛炮的火炮,你来一个滑膛炮这让人怎么整,客户会不会买单都是一个问题。而且德国也没有人尝试过滑膛炮设计,这对克虏伯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还有,阿尔贝殿下你这个k型复合装甲是什么东西?”克虏伯盯着文件上的k型复合装甲这个词,不解的问道,除了滑膛炮和布局改变之外,难道王储殿下还想整出另一种革命性的东西。

    “这是一种特别的装甲,材料构成由外至内分别为:锻压钢板、陶瓷材料、高硬度锻压钢板、强化玻璃纤维材料、陶瓷材料和防中子衬层。其中陶瓷材料层为刚玉陶瓷,内层钢板的硬度远大于外层,强化玻璃纤维材料则为装甲提供较好的韧性,装甲最外层有3到4条加强筋以及v型凸起,具备防浪、防弹和登车防滑功能。”

    嘿嘿,阿尔贝赶在苏联之前盗版了k型复合装甲,到时候这也是一个大卖点。陶瓷材料和玻璃纤维在五十年代早期已经出现了,所以阿尔贝把这些玩意提前两年弄出来不是问题。

    “而且在装甲薄弱的外侧安装栅栏式装甲,将来游击队大规模的运用上rpg反坦克火箭弹,这种反载具弹药通常采用聚能装药战斗部,所以防护这类武器的最好方法就是破坏其爆炸效果,使其提前引爆,并破坏其穿甲效果。”阿尔贝根据中东那些被rpg整惨的坦克车,提出了这个算是聊胜于无的保护装置。

    讲到这里众人已经对阿尔贝的坦克构想有了大致的了解,这是一种采用复合装甲,滑膛炮和动力前舱布局的新型坦克,这也让曾经设计过虎王坦克的费迪南德跃跃欲试,虽然二战中虎王坦克在盟军这边可是臭名昭着,但这并不代表虎王就是垃圾设计,反而从盟军的噩梦中侧面反应了虎王坦克的可怕之处。

    最终费迪南德·保时捷还是情感战胜了理性,他答应了阿尔贝会亲自操刀设计这款坦克,这种大部分沿袭了梅卡瓦坦克,并在关键部位进行创新改造的新型坦克取名为螳螂式主战坦克。

    寓意为任何东西在这种坦克面前就跟螳(bao)臂(li)当(mo)车(ha)的渣渣一样被一路碾压过去。

    当然阿尔贝提供的梅卡瓦坦克设计严格说起来只能算是阉割版本的梅卡瓦坦克,因为梅卡瓦坦克是70年代末的产品,比如原本的坦克使用的是斗牛士mk2型火控系统,改进之处包括用钇铝石榴石激光测距仪代替钕玻璃激光测距仪,采用更先进的弹道计算机。但是50年代哪里给你整出弹道计算机这种东西。还有微光夜视仪,苏联的第一款夜视仪也才到60年代才出现。

    到目前为止,比利时陆军和空军的主战装备算是定下来了,阿尔贝准备打造一支全新的比利时军队的计划也就此铺展而开。不过这还不算是阿尔贝的军队打造计划的最终版本,因为海军方面在欧洲各列强的打压下,实在是没有多余的发展空间。目前为止比利时就只能跟各国买买买剁手买各种军舰。

    正当阿尔贝跟各位商谈螳螂主战坦克的细节问题的时候,首相阿希尔·范阿克打过来的一个电话让阿尔贝暂时离开了会议室。阿尔贝知道阿希尔不会无缘无故的在自己外出的时候打电话过来,就算是政治外交方面的事情,他第一个找的也是自己叔叔查理亲王。所以他找阿尔贝,肯定是某些上不了台面的事情。

    当阿尔贝接起电话的那一刻,他原本还算轻松的神情变得冷峻了起来,因为阿希尔·范阿克给阿尔贝带来了一个坏消息,还有一个不怎么算好消息的好消息。

    “阿尔贝殿下,英国政府向我们发出责难。”阿希尔首相的语气有点慌乱,或许是比利时在阿尔贝的手中一直顺风顺水,太久没遭遇挫折,反而让首相大人不知所措。

    “先稳住阵脚,告诉我到底怎么回事?难道是关于大西洋的那场爆炸?”阿尔贝问道。

    “不不不,殿下,并不是关于核爆。而是我们在刚果殖民地的那场瘟疫事件。英国人指责我们不准许国际人道救援组织进入瘟疫现场,而且匆匆烧毁尸体,他们谴责我们这是一种不人道的行为。英国政府要联合国派遣世界卫生组织的人员进入刚果瘟疫爆发的现场进行检查。”

    傻子都知道这是英国佬在借题发挥,估计是看到比利时跟那场海上核爆有不明不白的关系,怕自己海上霸主的地位被撼动,所以抢先谴责自己。毕竟在英国佬高傲思维中,比利时就是一个人人可欺的角色。不过英国佬恐怕忘记了,二战之后它的地位早就从日不落帝国跌落到了二流水准,真正可怕的海上巨兽是大西洋彼岸的那个国家。

    “还有其他的吗?”阿尔贝问道,同时心里也在咒骂大不列颠搅屎棍的角色倒是扮演的不错。

    “还有苏联人,他们暗中跟我们驻苏联大使联系过了。”阿希尔爆出第二个不算好消息的好消息,“他们想知道比利时是否真的有核武器技术,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愿意用任何苏联拥有的东西来交换。”

    阿尔贝哀叹一声,压低了嗓子说道,“看来苏联人已经被美国佬逼的忍不住了,他们继续掌握成熟的核技术,还有你怎么回答他的?”

    “我让大使给苏联当局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大然后打电话过来跟殿下商量一下。”在这件事上,阿希尔做的还是不错的,他摸不透阿尔贝的想法,干脆把问题丢给阿尔贝,是做交易还是直接拒绝,全凭你一句话。

    阿尔贝终于体会到刺刀上的平衡是什么感觉,既不能偏袒苏联,又要做到把对方卖了还帮自己数钱,最重要的是自己还能够浑水摸鱼从中获利并且不让美国人发现,难度不亚于解决哥德巴赫的猜想。

    阿尔贝看中的是苏联的导弹技术,此时得到德国导弹科学家扶住的苏联加上它自身的重工业发展,手中的导弹技术越来越成熟,再过个四五年,9m17空对地反坦克导弹,k5空对空导弹就会相继研发问世,这时候跟苏联交换导弹技术,绝对是个不赔本的买卖。但最大的难度就是,自己手中除了核武器之外,还有那些重型武器技术是喜欢碾压喜欢大炸逼的苏联人能看得上的?

    洲际弹道导弹技术?阿尔贝脑海中灵光一闪,上次跟苏联人做弹道导弹交易的时候,差点丢了小命,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当然仇恨他是无法忘记的,尤其是对克格勃的高管,的憎恶。

    “你告诉苏联人,想跟我们换核武器技术可以,但是两个条件,一是将维克托·谢苗诺维奇·阿巴库莫夫和敢开枪射击王储的狙击手私下交给比利时政府处理,二是拿他们手中所有弹道导弹的建造设备跟我们换,少一个都不行!”

    “这……阿尔贝殿下,难道我们真的要跟苏联人交换核技术?我不希望欧洲出现一个手持核武器按钮的疯子。”阿希尔·范阿克颇为担忧。

    “放心吧,我怎么可能会跟苏联人交换核技术,上次它把我坑的这么惨,这次我绝对要把他们坑回去,让他们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阿尔贝恶狠狠的说道。

    (看到最近河蟹大神这么厉害,我也不敢对慈父不敬了,于是就把主角的仇恨的对象转移到克格勃身上。原来的剧情是本想借助贝利亚的手除掉苏联最高领导人的,但是看到某本书除掉列宁都挂了,所以这个情节也就被我删去了,请见谅!)

第一百四十三章 各怀鬼胎() 
1948年十二月,克里姆林宫迎来了一个寒冷的冬天,这座位于涅格林纳河和莫斯科河汇合处的鲍罗维茨丘陵上的宫殿从沙皇的宫邸,变成了无产阶级领导们出入的政治中心,在这里它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权国家的圣地,社会主义制度的象征。

    除了光鲜艳丽的外表之外,这里也是全世界的阴谋和秘密发酵的中心。东西方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峙,也是以这里为起点,将政治阴谋的铁幕一步一步推向自由世界。

    壁炉里烤着炭火,燃烧的木柴偶尔发出啪啪的爆裂声响,室内弥漫着一股松木的清香,斯大林安静的坐在火炉旁看书,二战盟军三巨头中,罗斯福已经去世了,丘吉尔没有了之前的政治号召力。作为后起之秀的杜鲁门,还没有能够做他对手的资格。可以说他是整个世界上硕果仅存的一位。

    不过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前苏联根本不屑一顾的比利时最近却一直混的风生水起,原本西欧国家中存在感最低的它却因为一个神秘的王储一次又一次的在国际社会中刷出存在感,就连南美国家也开始将目光投向这个小国。苏联刚开始也以为比利时只能是卖卖轻武器赚一点外快,没想到才过了短短三年时间,比利时就已经在核武器技术上有了长足进展。

    斯大林才不相信国际社会那一套美国阴谋论,跟比利时王储做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