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王呆然一顿,少有的露出震惊之色:“你说什么——?”

    ……

第138章 速传苏秦() 
——

    秦王显然对这个消息分外吃惊,凝视着张仪一时间不知该何言以对,后者却礼道:“知而不言为不忠,为国之臣有利国之言而不进言是为不忠。”

    “哎,相国不必如此,是不是忠贤能者寡人这双眼睛还是能够辨识,相国对寡人的忠心、对秦国的忠心无需赘言。”原本因得知这个意外消息而颇显局促的秦王忽然罢手笑道。

    对待张仪这些人,有时候最为直接也最为有效,秦王此举亦可见得笼络人心的手段,不过秦王此言倒也并非虚言,秦王待张仪犹若孝公待卫鞅,也深知张仪对秦国的重要,对他本人的重要。

    张仪心中颇为感动,师兄弟曾经便共戴誓言,择主而事,为主谋国,忠君之事,各为其主,各为其国,当放手一搏。

    “王上,苏秦离卫而事齐国,明为齐国之臣,实为卫国之臣,明为齐王谋,暗中必为卫侯谋。”张仪斩钉截铁的说道。

    “相国此话当真?”秦王看着他不动声色的反问一句。

    张仪不由得叹息道:“并非张仪妄言,自认为这天底下无人比张仪更了解我的这两位师弟,一为人中雄主、一为旷世能臣,此番为齐国所献之策必为我那两位师弟合谋之举。”

    张仪说到这里,见赢驷微微睁大的眼睛,秦王更是少有的出现如此震惊之态,相国此论苏秦明为齐臣,实则事卫。

    而秦王心中惊起波澜之余,张仪继续详细分析道:“王上,此结论不难得出,设身处地而想卫盟齐之事,于卫国乃明智之举,此次我秦国不论胜负,与已然盟齐的卫国而言并无多大影响,秦国胜与卫国而言是最有利的结果,若败之则次之,亦且可接受之。”

    “相国以为,苏秦可是为间者而入齐庙?那卫侯所谋图之是为何许也?”秦王连忙问张仪道。

    “王上恕罪,张仪一时间也无法推知其谋所图为何物,不敢妄加论断。”张仪实话实说,想来即便最了解卫峥的张仪也没有想到卫峥让苏秦事齐国是为了倾覆齐国,张子稍顿片刻又道:“不过张仪以为,此番卫国撕毁秦之盟书而交好与齐国,如若有苏秦在齐国庙堂,至少齐国不会轻易伐卫。”

    “有道理!”秦王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有苏秦在齐国定能左右齐国庙堂的决策,如此一来便能身在齐国而为卫国谋。

    此时此刻,秦王得知这些意外的消息,再看向张仪的时候,忽然有感而发的说道:“当世大儒孟夫子的一学生景春曾说了一句流传天下甚广之名言:纵横策士者,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公孙衍、张仪、卫侯岂不诚大丈夫哉?”

    秦王这有感而发的出此一言让张仪讪笑了一下,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憋得难受,秦王却没有在意,而是继续说道:“寡人纵观古今以来,每一国每一朝之兴衰,必有有一个共同的身影——鬼谷。庞涓于魏、孙膑于齐、卫鞅张仪于秦国……寡人算是看明白了,方今天下如若一国不能得如相国这般纵横天下的策士,必被你们这些策士玩弄于鼓掌之间。所幸寡人能得张仪,秦国能得张仪,国之大幸也,哈哈哈!”

    秦王连忙罢手堵住了张仪想要说话的嘴,又郑重的问道:“相国以为,卫国会成长到何许地步?”

    “秦与卫国……”张仪看着目不转睛凝视而来的秦王,言语缓慢而斩钉截铁的说道:“……必有一战——!”

    张仪如此毫不犹豫之言,让秦王怅然叹息不已:“卫国……已然成一小霸,时也、命也、运也,寡人委实没有想到会亲手为秦国造就一个将来的劲敌,寡人也没有想到此次列国合纵攻秦,卫国却是毁盟而又助我,世事难料啊!”

    “当下还是想度过此次劫难再说吧。”秦王收敛了思绪又说道。

    “王上说的是,张仪明日便动身前往燕军必经之地,争取说服燕军退兵——!”张仪想了想又建议道:“王上,张仪以为要稳住燕国不再复兵而出便要交好燕国,而交好于燕国……”

    “如何?”秦王问。

    “臣以为派一公子为质而入燕最为合适妥当。”张仪答。秦王低头深思不语,片刻便举目看向对方,道:“只能如此了,那便遣稷儿母子质于燕国。”

    秦王口中的稷儿母子便是后来鼎鼎大名的秦昭襄王嬴稷及其秦宣太后芈八子。

    ……

    张仪洞悉了卫峥与苏秦在暗中为他创造退燕国大军的良机,自然不会错失如此大好机会,而就在他只身赴燕军的同时,中原之地同样也是一片风起云涌。

    函谷关外秦国和诸国联军还没有打起来,犀首还在翘首以盼另外两路大军赶至之际,反而中原之地先蔓延起了战火,卫宋两国早就开始大打出手。

    卫峥大败宋国十万大军之后,还有近两万部众可以再战,白起奉命率领五万精兵抵达东境于卫峥合兵,加上姜牧奉命顶着狂耗国力而继续增兵东境。

    卫国的军一下子几经破十万众。

    自从卫峥在“历山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宋国十万大军之后,局势陡然逆转,猎人与猎物的角色互换。

    从卫国临时改变原有的策略来看,公孙衍为缓和魏国东境压力的目的达到了,至少白起破了桂陵之后就在西境止兵转而持兵锋调转宋国。

    卫国随着“历山之战”和“桂陵之战”的大胜而让举国臣民士气大振,不到三万大军都能把宋国带甲十万众杀的溃不成军,而今白起趁势携以大胜余威更举十万卫国带甲兵士而来,完全没有给宋国任何喘息之机,宋国更无谋臣良将。

    白起兵锋所指无往不利,攻城拔寨,战必胜、攻必克,卫国大军大举进攻宋地一路连战连捷,短短一个月,白起的大军接连拔城十座,宋国西境全部沦陷,其中号称天下最富饶之地陶邑也被纳入囊中。

    而今此刻,白起的大军已然攻打到了宋境丹水以北的城池“甾”,此城距离宋国都城睢阳不足百里地之遥,一但城被破卫国大军即可以此为跳板渡过丹水,兵临宋都睢阳城下。

    不过,白起奉卫峥之名攻打“甾”并非想要进一步直取宋都睢阳,而是以此城为据守依托丹水对睢阳虎视眈眈,卫国兵锋至丹水而虎视宋都,虽然看起来是要直取睢阳的态势,但实际上白起的大军直达丹水便不会更进一步。

    伐战据此为止,接下来便是邦交周旋。

    这一次宋国捅了马蜂窝而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以卫国如今不可阻挡的兵锋态势和宋国的措手不及,灭宋大有可为。

    可即便如此,卫峥却不敢心存灭国之心,更不敢公然灭宋,宋国的地理位置是齐、三晋、楚国的缓冲之地,也是必争之地。卫峥要是灭了宋国那等于也是对天通了个大窟窿,自己距离灭亡也不远了,即便不被灭国也必然因此遭来大祸。

    宋国因为其主不知天高地厚,而今遭此大祸。

    现在的天下大势,无一国敢心存灭他国之心,一国灭而他国必然群起而攻之,卫峥当然不会去触碰火药桶。

    随着白起持卫国兵锋横扫宋国西境的消息再一次传遍四方,整个天下莫不为此震惊。

    齐国临淄,王宫。

    “禀大王,我方斥候快马密报,卫大败宋国于历山,并趁势出击合十万带甲兵士大举攻宋,卫大军一路连战连捷,兵锋所指战必胜、攻必克,无往不利,一月之内已拔城十座,宋溃不成军!卫军主将白起已攻破甾城而虎视睢阳,目下白起大军暂据守丹水按兵不动,其意不明!”

    “什么?”齐王大惊而起,惊而低吼道:“快传苏秦入宫——!”

    ……

第139章 齐王震惊() 
Ps——满地打滚求推荐票、收藏~~~

    齐王震惊的看着通报的兵士高举一卷信笺,当下急不可耐的亲自拿过来便飞快打开览阅,一看之下双目瞪得越来越大,越来越震惊。

    乘丘、楚丘、贯丘、陶丘、成阳、句渎、山阳、济阴、左氏、陶邑全部被卫国大军攻破,信笺上写着目前白起统帅的卫国大军已经在猛攻丹水西北的“甾”,此城如若一破,大军渡丹水一路南下不过百里地便能抵达宋国都城睢阳。

    卫国想要灭宋?

    按照卫国大军如此无往不利的兵锋,一个不好若灭了宋国还不好说。

    千乘之卫国何时拥有如此凶锐的兵锋?那个叫白起的统军将帅籍籍无名,怎么如此骁勇善战?

    齐王持着信笺举目无神的望向前方微微发愣,低吼道:“苏秦还没来——?”

    焦虑等待的齐王在殿中踱步而走,苏秦终于被齐王火急火燎的传来,“臣……”

    “免了免了——!”齐王一见连忙罢手道:“爱卿看看再说——!”

    苏秦见齐王如此迫切之色心中微愣,旋即移步拿起齐王指着的信笺,逐一看着信笺内容的苏秦默不作声,齐王看他一语不发的看着信笺,忍不住自言说道:“卫国……大大出乎了寡人之意料!”说着又面向苏秦下意识的伸手遥指一方而道:“卫国竟能举兵十万众,其兵锋更是无往不利,对,还有那统帅白起,籍籍无名之将,竟是连克敌军,短短一月时间拔城十座。卫国有如此精锐之兵,有如此骁勇善战之将领……寡人无可心安矣——!”

    “王上还忽视了一点……”苏秦放下了信笺,面向齐王说道。

    “哪一点?”皱眉不展的齐王下意识的问道。

    “禀我王,卫宋历山之战,卫国不过三万之众,却大败宋国十万大军。”苏秦叹息一声,说道:“由此可见,卫国之主亦是善于统兵之人。”

    “背水列阵……”齐王一听苏秦这么一说不由得叹息道:“这卫国之君当真有魄力!”

    “我王大可不必过于挂怀。”苏秦好似安慰道:“宋国十万大军兵败于卫国不足三万之众,去除卫国之主的统兵之能,实乃宋国之主昏聩而成就了卫国赫赫声威。据臣所知,一月前的历山之战,宋王在一盏茶的功夫便中了卫侯数道计谋。”

    “哦——?”齐王也好奇了,历山之战以后,卫国一个月时间便拔城十座,速度实在太快了,快到让齐国都没有反应过来。

    历山一役,卫国不足三万众如何战胜宋国十万大军早已传播开来,苏秦逐一分析道:“卫侯先是虚言求和,更假意俯首称臣藉此施以缓兵之计,此为第一计;其二,宋王人称‘桀宋’,舍人韩凭之事足以说明宋王乃好色之徒,卫侯便利用狐姬之女迷惑宋王,此为第二计之美人计;其三,又放出宫女扰乱宋国军心,宋无白起这等猛将良臣,此计亦成,此为迷魂计也;这第四道计谋便是利用烈日当空之际,借助曜日西射刺宋军目,使得宋军弓弩阵发挥不当。”

    苏秦慢慢的分析说道:“王上,可见宋王之昏聩多么无可救药,卫侯连用四道计谋,更背水列阵,卫军成哀兵,而哀兵必胜,加以宋军粮草被焚烧殆尽,军心荡然无存,卫军趁势出击一击之下宋十万大军顷刻兵败如山倒,再携以大胜之威举兵迫境,方才得以一月之内连战连捷,拔城十座。宋王本就不得民心,宋军战意溃败,卫国举兵十万众,宋境之内何以存拒敌之兵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