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1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己只多不少,真若与其争宠,狐殷要是给卫峥剩下一儿半女,绫妫知道自己肯定争不过她,即便如此,或许正因为她不能生育而更加让君上宠幸。

    公族之家从来都不是单单以情感而说,从利益上来说,狐殷反而是一大有利的“盟友”,绫妫自然与其关系要好,形同姐妹一般。

    王族公室之家,卫峥也绝不会认为会如那些幻想小说中一片其乐融融的局面。

    在权力面前,根本就不可能。

    人都是自私的!

    这是很残酷的事实,任何君主都得面对。

    卫峥心里如同明镜,只是这样的事情绝不会说半个字。

    “禀君上,右丞相求见!”就在这时,一宫中侍从来报。

    “好!”卫峥点点头,绫妫起身接手把公子驭抱起,卫峥笑看着她,道:“别听那些庸医的话整天呆在殿内坐月静养,多出来走动走动对身子有好处。”

    “谢君上体恤,臣妾一定谨记!”绫妫轻轻点头,笑道。

    “恭送君上!”狐殷说道。

    ……

    时间在缓缓推移,随着三国联军灭了越国,秦国吞并了巴蜀之地,“满载而归”的齐国大军也从燕国撤离,燕国历经子之之乱后,留下了一片生灵涂炭之地,燕昭襄王接下了燕国这片烂摊子,燕国虽然先历经子之之乱,后又历经齐国乱燕,但目下终归稳定了下来。

    北方的赵国虽然自五国相王以来已然称王,但赵武灵王对内始终命令臣民称其为君,这是时刻不忘告诉赵国的臣子,赵国国小羸弱,不足以称王,当养精蓄锐,图谋强国。

    公元前316年这一年天下历经四境战火不断之后,终于前315年,整个天下似乎重归宁静,但卫峥这些人却知道,当下平静不过是为下一次更猛烈的爆发暗蓄能量,平静的越久下一次爆发的能量就越为可怕。

    此时此刻的宁静,不过是飓风降至前的征召。

    卫国同样没有任何懈怠,历经喜得王储之后,卫峥在宫中呆了一段时间便回到了斗士营继续亲自力行胡服骑射,必须要在下一个变局和乱局到来之前,卫国当有一万精锐铁骑方才得以应对更严峻的局势。

    而位于天下东南方,卫国的一块五百里飞地,即:江东一郡成为卫国的疆土之后,武安君白起亲自坐镇江东,稳定江东局势之后,白起下令开始在江东南部依托爱陵、乌程、武原三城为基础垒砌一道三百里长的南长城。

    趁着当下卫楚齐三国还处在“蜜月期”,武安君白起也时刻不忘卫峥的重托,当此良机正是抓准机会构建江东防御工事的时候。

    一方面,白起派姚尤这位心腹将领督促江东长城的建造,这道长城一旦拔地而起,江东南方就有了一道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屏障,长城的建造不仅仅是有防御功能,更有进攻的优势,面对地势复杂的南方地形,这道长陈显然更有利于调兵。

    白起垒砌南长城一度遭到了楚国的质问,不过卫国派出使臣对楚国的回应挑不出一点毛病,明确申明了建造这座长城不是为了防备楚国,而是为了防备遁入山野之地越人的滋扰。

    卫国的使者更拿出了自从占领江东一郡之后便开始不停的出兵剿灭越国旧贵夷族的实时来证明,的确如此,卫国有三万大军几乎一直在打战,在江东一带四处出击,如此一来有理有据,楚国也即便不喜也找不出理由,现在毕竟是在“蜜月期”,总不至于出兵干涉。

    实际上,卫国大军在江东一郡四处出击,剿灭当地势力是其一,其二是把江东一郡的越国旧势力揪出来之后,俘虏其加入垒筑南长城或为通江东一带山川菏泽而用,当地的越人愿意成为卫国子民便从此为卫人,不受徭役之苦,而一些反卫越人则毫不留情的贬为奴隶,从此毕生为徭役。

    白起虽然年轻,同样也不是善茬,他一心只有卫国和卫峥的重托,为了确保卫国的霸业基石以报知遇之恩,他可以牺牲一切,后来出土的当地文献发现,白起在许行、孙淑尤的辅佐下治理江东一郡五百里地。十多年来不停的剿山越、筑南长城、通江东山川菏泽,短短十五年时间内,有上百万的奴隶埋骨于此,无数人血与泪的堆砌从而造就了“人间天堂”。

    以卫国为主的商人不断的朝着江东一郡贩卖奴隶于此地,最终这些奴隶九成以上都为打造江东一郡而死,死一批又送来一批,反复不断,可以说江东一带挖出的一条条山渠、疏通的一个个洼地和南长城无不占满了奴隶的血与泪。

    一方面南筑长城、一方面发兵剿越匪、另一方面兴建水师,楚国缴获的越国水师战船,以经略北方中原的楚国依旧把楚国的水师部队维持以往的规模,并没有看中水师在江南一带的作用,结果便是把剩下的水师战船也先后贩卖给了商人,而商人则把这些战船转手卖给了江东水师。

    江东一郡南有长城则不惧楚军从陆路出击,更有武安君白起坐镇,而北依长江天险,也不惧齐国南下,兴建水师也不惧楚军水师,江东一郡在白起的经略下正逐渐的打造成一面铁桶。

    身在中原的卫峥趁着现在的良机不遗余力的朝着江东一郡输送资源,假以时日,江东一代自保绝不成问题,而今后,这里必将成为卫与秦国可以对拼国力的雄厚资本。

    ……

第084章:置黄金台而千金买马骨() 
——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步入卫峥执掌卫国第九年,四境战乱之势也趋于稳定,天下重归少有的宁静,七雄战国皆无战事而与民休养,卫国在中原继续力行胡服骑射,秦国攻占巴蜀需要消化,齐国因为先后得到了宋地陶邑,越国琅琊、江淮等地而高兴万分。

    天下虽然少有的安宁,但列国的君主却一刻不得安宁,秦国已经开始打楚国的注意,最大的目的是瓦解卫、齐、楚三国抱团的趋势。

    张仪正在精心准备他的连横大策。

    而就在这一年,北边的一个大国燕国的新君开始力行光复燕国。

    燕国是当下七雄战国除却卫国之外,唯一一个属于周室正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了,燕国由于地处偏僻,与中原往来不多,在春秋之际列国竞相争霸天下之时并未崭露头角,非但如此,曾一度被山戎外族入侵险些亡了国,还是齐国桓公在位时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把燕国挽救于灭国之时。

    而今战国天下,齐国已经不再是那个曾经对燕国有恩的姜氏齐国,而是田氏齐国,这一次齐国乱燕致使北境寒燕之地一片生灵涂炭,即位新君便是后来的燕昭王,这是一位胸腹国仇家恨的君主,即位之后接下了燕国的烂摊子,燕昭王毕生的理想便是复仇齐国。

    所谓种因得果便是如此,公子职曾经入齐为质子,齐国本来是打着拥护他为燕国新王的名义平乱,按道理说公子职会感激齐国,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燕国的百姓本以为齐国会一如数百年前齐桓公那般把燕国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恰恰相反,齐国打着高义旗号却是乱燕而来。

    没有人比身在其中的燕公子职更加印象深刻,而齐国也因此埋下了祸根。

    齐军扛不住压力而撤退了,齐国撤军却成为了一场掠夺,但燕国留下的这片烂摊子,燕昭王却不能不管。

    燕境,居庸塞。

    一辆轺车从燕都蓟城驶出,身穿便服的燕王轻车简从的离开了王都,一路向西北来到了名为“居庸塞”之地。

    燕昭襄王姬职接收破燕,心负国耻但弱小的燕国又如何是强齐的对手?姬职当下收了破败的燕地,治理燕国才是首要,才有希望报仇雪耻,而这需要人才辅佐!

    而在这居庸塞便有一位大贤之人,赫然便是郭隗,姬职对这个人无比熟悉,因为郭隗便是他幼时的授业之师,更是燕国重臣。

    只不过燕国历经子之之乱后,睿智的郭隗明哲保身选择辞官而别,数年来匍居在居庸塞不出。

    “臣郭隗拜见我王!”

    但见一草庐之外,一位年事已高的布衣老者对着年轻的燕昭王拜礼,姬职连忙亲手扶起,“老师切莫多礼!”

    燕昭王礼贤下士,不介意这寒碜草庐屋舍,扶着郭隗老先生入了屋舍,待坐之后,郭隗叹息的说道:“燕国遭此大乱,王上收破燕而即位,卑身莅临居庸塞探望老朽,可是欲招贤者,将以报仇雪国耻?”

    “还是老师了解姬职。”燕昭王拱手礼道,没有一丝一毫的国君架子,面对郭隗老先生的询问,他诚然点头,又道:“齐因吾国子之之乱而袭破燕,如此血海深仇,不共戴天。姬职继燕国大位便发誓,不报此仇死不瞑目。然亦知晓燕国国小羸弱,而强齐万乘之国,弱燕之国不足以报。然姬职望得贤士与共国图强,以雪先王之耻,此为姬职毕生之愿,望老师不吝赐教!”

    “国之新主,志高贤明,燕虽破败,国却有救了啊!”郭隗老先生看到燕昭王如此诚恳之心,如此坚定不移之志,不禁老泪纵横,姬职问计与郭隗,但闻他长叹一声便说道:“欲为帝者,与师而处;欲为王者,与友共处;欲为霸者,与臣共处;而亡国之君,惟役而处……”

    “王上欲求贤与共国,须谨知当屈己之意以奉贤者,如此,才华百倍于己之人便会追随而来。待贤之道,当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人闻王上朝其贤臣,天下名士必趋于燕矣。为国之主切莫对人狂暴凶戾,随意打骂践踏,必不现贤者也,惟刑徒奴隶伴随左右,国必危矣。”

    “姬职定谨记老师教诲。”燕昭王礼道。他听明白了郭隗老先生的这句话,贤明的君王才能招致才高的贤者以辅国,不尊重贤者便无贤者追随。

    想了想,燕昭王又问道:“老师,姬职该拜访哪位贤士方为妥当?”

    闻此言,郭隗先生悠然一笑,于是说道:“臣闻古来之君,欲以千金而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清扫宫苑之人请愿助王求之,三月之后果然便得千里马,马以死,此人用五百金买了死马之首回报国君,国君大怒,曰:吾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此人对曰:死马且能以五百金买之,况生马乎?天下人必以为大王能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自会现身。于是不到一年,王得千里马数匹。”

    郭隗老先生看着燕昭王若有所思的神色,笑而自荐道:“今王上欲招贤纳士与共国,不若便从郭隗始之,天下不知有多少名士的才华胜于郭隗,臣尚且被尊奉,何况胜过臣之贤者?天下名士岂会嫌弃路途遥远而不来燕国佐士辅王?”

    此话一出让燕昭王幡然醒悟,只见他毅然起身朝郭隗拱手一拜,“多谢老师指教,姬职明白了!”

    ……

    朝歌。

    此时此刻,卫峥和苏代两人在宫苑之中闲情惬意的对坐弈棋,苏代落下一子,便说道:“君上,臣近日耳闻燕国一趣事。”

    “哦?何事?”卫峥落下一子,好奇的看向对方,问道。

    “据传,燕国新君执掌破燕欲揽人才,于是请燕国老臣郭隗复而佐士,这燕王竟是为郭隗置黄金台,更为其建造豪华殿宇,据说比燕王自己住的宫殿都要奢华。”

    听到这里的卫峥不禁一愣,脑海中立刻浮现了一句话:燕昭王置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