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1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091章:长平关隘() 
——

    末了,公孙衍的目光从苏代身上转移到卫峥身上,后者正期待的目视而来,静候回复。

    这一刻的犀首很想仰天长啸,却又怕在卫峥面前失了礼仪而不得不强行忍住,从齐国离开之后他便已经心如死灰,更已萌生退意从此结束仕途生涯,公孙衍知道此战必败,想来从此也不会有哪一国敢再启用它,即便不想归隐也再无仕途缘分,只是此时此刻万万没有想到卫峥竟能够不计前嫌,完全不在意他的劣迹。

    本以为一生纵横天下,最后会落得个黯然收场的结局,却没有想到卫峥给了他新的希望。

    以雪前耻的希望!

    公孙衍肃然整袖便面朝卫峥单膝着地,拱手大声而道:“臣公孙衍,拜见君上!衍再次盟誓,终我一生效忠我主,肝脑涂地在所不惜,如有二心必五雷轰顶!”

    大喜不已的卫峥连忙起身走过来亲自扶起了对方,长声的说道:“先生……不必如此……”

    “恭贺我主喜得不世帅才,恭喜公孙先生终侍明主!”苏代顿时朗声拱手祝贺道。

    “君上,臣有话要说。”被扶起了的犀首感动欲泪,又立即说道。

    “但说无妨!”卫峥笑道。

    “君上大可不必损耗卫国库府之存,待臣了却韩国之事,便离韩还卫,从此效忠于主。”公孙衍说道,显然是想要卫峥收回成命,不要把如此巨量的粮草辎重送出去,毫无意义。

    “说出去的话便是泼出去水,君无戏言。”卫峥摇了摇头,忽而嘿然道:“呵呵……犀首带着这份大礼去回去便是,寡人自有用意,以后你就会知道。”

    送出去的这份大礼,马上就能得到的丰盛回报是难以想象的,公孙衍见卫峥卖了个关子,便也没有继续多问。

    卫峥得到了犀首可以说是意外之喜,目下卫国只有武安君白起一个堪大用的统兵帅才,却要镇守江东,若无犀首效忠,卫峥身边便没有一个帅才可用,将来伐战只能亲自统军,现在犀首一来成功弥补了统领中原卫国大军无帅才可用的局面。

    而且公孙衍终侍一国,卫峥也相信他已经成功收服了公孙衍的忠心,使其归心卫国。

    ……

    “君上,这笔粮草辎重终归不是少数,犀首既已归心,何必损己而利他呢?”公孙衍请辞而别之后,苏代便好奇的问道,欲求其解。

    这批粮草辎重可不是小数目啊,苏代可不会相信“腹黑”的卫峥会做这样的老好人,所以更加好奇了。

    “送出这笔大礼是为了得到一个名正言顺讨伐魏梁国的名义。”卫峥嘿笑着说道。

    “哦?”

    看到苏代投来惊讶的目光,卫峥便解释道:“魏国是什么德行?朝秦暮楚者,公孙衍没有说服齐王出兵,以当今魏王胆小如鼠的性格,定然会弃韩国而去以自保,秦若再施一小惠说不定还会转投秦国怀抱,唯马首是瞻。我给的这批粮草辎重是为了力主抗秦的,魏国拿了我的大礼非但不伐秦,甚至还要转投秦国怀抱……”

    “于是师出有名,可堵天下悠悠之口。”苏代眼睛一亮。原来如此啊,这是在给魏国下套。

    “君上欲取魏国何地?”苏代又问道,直接说“取”可见魏国当下在苏代眼里是多么不堪一击了,也确实如此。

    卫峥走向了侧殿挂着的地图,苏代也起身跟随了过去,一到地图面前便毫不犹豫的遥指太行以西的一角之地,苏代一语不发的看着。

    卫峥指着的地区是魏国的一块飞地,现在的魏国疆土零零散散的分成了三块互不相交的土地,其中核心疆土便是在济水以南,这是以都城大梁为主的约莫四百里地,第二块土地便是在河西仅存的五百里地,曾经魏国旧都安邑便在这里,这块地的东面与韩国上党郡接壤,而西面便是与秦国接壤。

    现在的魏国根本没有能力守住河西这块仅存的疆土,落入秦国之手只是时间问题,秦要拿这块地犹如囊中取物,甚至可以说全看秦王的心情了。

    而第三块地便是在南太行山以西,这块地的大小约莫一百五里左右,夹在了韩国上党郡东南、卫国西境之间。

    卫峥指着这一百五十里地说道:“长平关隘!如此大好良机,寡人志在必得!”

    秦赵长平之战,卫峥绝不会陌生,这块地现在还是魏国的疆土,魏国现在奄奄一息已然沦为七雄战国的鱼肉,如此大好良机卫峥绝不会等到赵国强大了在夺走这块兵家必争之地。

    魏国只要吃下了这份含有“剧毒”的大礼,只要敢倒戈向秦,卫峥就可以抓住这个把柄,高举魏国与恶秦为伍的义旗而以此为借口拿魏国开刀,这样便师出有名了,乘此机会把长平据为己有。

    至于秦国的恐吓?卫峥不是韩王、魏王,不到十年打出了一个战国,岂能是吓大的?再说此刻的秦国根本无力插手,即便要插手也要先灭了韩国再说。

    赵国肯定不愿意卫国占领长平关隘,因为这对赵国同样不利,但现在的赵武灵王还没有能力阻止卫国,今天的卫国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没有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得罪卫、齐联盟,要知道齐、赵还有边境之争,还有一个中山国一直是赵武灵王的心腹大患,他绝不会再得罪另一个强大的战国。

    如此一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卫国借此名义占领长平关隘了。

    “张兄,切莫让我失望啊!”卫峥看着丹水长平带心下忍不住说道,只要秦楚爆发大战,秦就会拉上三晋韩魏两国伐楚,打魏梁便能师出有名,丹水长平之地唾手可得。

    卫国有了一旦占据了长平关隘便是一次战略上的大胜,即便将来韩国顶不住了,秦想要对卫用兵就必须要过长平关隘才能对卫国核心疆土构成直面威胁,这条路一旦不通,秦军就只能绕过长平关隘,北上从赵国那里借道,或者从南部借道楚国才能直达卫国核心疆域。

    实际上,丹水长平也是赵国防止秦威胁战国核心疆土的战略屏障,秦想要对赵、卫两国动手,就必须要过了长平关隘。

    显而易见,赵国和楚国是万万不可给秦军借道的,秦军一旦抵达边境估计还没借道就要面对赵、楚两国的重兵了。

    苏代顿时连连点头,丹水长平对秦、赵、卫三国太重要了,长平一代三面环山,丹水自北向南纵贯长平全境,这里崇山峻岭,地形险要,山岭、河谷、关隘、道路相互交错,地势复杂,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只有把长平控制在自己手里,卫峥才会心安。

    占据长平关隘,进可攻,退可守。只要把秦国阻挡在长平关隘之外,就不会出现秦军雄踞太行而直接威胁卫国核心疆域的不利局面。

    “这天下……怕是不能平静了!”卫峥凝视着地图上的列国,喃喃自语的说道。

    ……

第092章:犀首为韩献最后一策() 
——

    初夏之际,风调雨顺的韩国正直艳阳高照,韩都新郑晴空万里。

    犀首公孙衍策马入城,与其同行的是一满载粮草军械重器的队伍浩浩荡荡不断驶入韩都城新郑,赫然便是卫峥送来的一份“大礼”,此刻不断进入韩国都城的粮草器械只是卫峥这份大礼的一部分,属于韩国的这一份公孙衍亲自带到了新郑,而另一部分也亲自送到了魏王手中。

    魏王不但欣然笑纳,更大喜之际对犀首感激不尽,却不知道收下这份“大礼”的那一刻,魏国已经半只脚迈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犀首已然归心卫国,现在是身在韩都心在卫了。

    一入新郑,韩王得知公孙衍为他带来了一批丰盛的粮草辎重,为此高兴万分。

    韩王宫。

    与韩王因为得到一批急缺的粮草器械而高兴有所不同的是,次座的公孙衍却并不太高兴。

    “犀首为何如此闷闷不乐?”韩王诧异的问道。

    “王上真要打算与秦开战吗?”公孙衍拱手而道,虽然心已归卫,但此刻终究仍是韩臣,纵横策士虽然被天下人不齿,因为他们是“势利之徒”,毫无忠心可言,实际上并非如此,纵横家虽然飘忽不定,今日事这国,明日也许就与敌国谋,确实不假,但纵横家们事一国便会终于一国而为其谋国利也是不假。

    犀首知道伐秦韩国必败,不想让韩国做无畏的牺牲,虽然准备辞官而别,但如今还是韩臣,就得为韩国谋,古人讲气节,必先公而后私,纵使心以在卫国也不会改变原则。

    “犀首为何出此言?”韩王听到这样的言论和带着悲观的语气是从公孙衍口中而出,实在太出乎意料:“伐秦不是犀首一直以来所期盼的吗?”

    “王上容禀!”公孙衍了无振气的拱手,喟然而道:“臣数日前与魏王见了一面,大致已经猜测魏王怕是无合纵伐秦之意了,齐国自诩东方第一强国,与秦并强却难堪大任,瞻前顾后而不愿出兵伐战。”

    “那依先生之意,与秦开战便只有韩国一国了?独韩以伐秦,韩国能战否?韩能胜否?”韩王略有慌乱却故作镇静的说道,但却瞒不过公孙衍敏锐的眼睛,心下唯有苦笑长叹,韩王、魏王的确与卫峥这样的雄主相差不知几千里啊。

    “尚未开战,结果已定,韩国必败!”公孙衍摇头苦笑,片刻之后又道:“韩国万不能独战强秦,一战必败进而大伤元气,韩国危矣!”

    “那韩国该当如何?”这下韩王真慌了。

    “为今之计,只能与秦修好。”公孙衍说道,这也算是为韩国最后保存一丝苟延残喘之力,也是最后为韩献一策,犀首当然知道秦、韩开战是对卫国有利的,但此刻为韩臣,他不得不这么做。也明白卫峥即便知道了也不会责难于他,心下不由得对卫峥道了一声愧疚。

    韩王一听却是大怒:“函谷关一战秦斩首我五万韩卒,修鱼一战又损八万二千韩卒,与秦修好?寡人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偌大一国,王上不能意气用事啊,韩国不能独战强秦,战必败而动摇国本,韩国就要完了!”公孙衍微微拔高了音量。

    “唉……”韩王终是一叹,摇了摇头略感无力的转头看向了犀首,问:“韩主动修好,秦未必会受之。”

    “秦国一定接受。”公孙衍斩钉截铁的说道。

    “何以见得?”韩王一听不由带着期希之色看向了犀首,谁也不想做亡国之君。

    “王上容禀。目下秦楚因巴蜀之争而剑拔弩张,相互对峙。韩至今未能伐秦是在等齐国出兵以合纵,无奈合纵破灭;秦国却没有道理容韩挑衅至今而不出战,为何?因为秦楚目下相互对峙,秦若攻韩,则必分兵,于是国力不弱于秦国的楚国就会乘虚而入,秦便会面临两线作战,所以韩国虽叫战伐秦报仇却隐忍至今未主动出兵开战,虎狼之秦也绝不会主动伐战而使己方置于险境。”

    公孙衍显然对局势看的很明了,要不是有来自楚国这个不弱于秦国国力的强国带来的压力,怎能容许韩国嚣张?否则以虎狼强秦的性子早就出兵三川伐韩了,之所以至今按兵不动是担心陷入两线作战的局面,能扛住还好,扛不住秦国就会出大事,只要有一线失利就可能导致合纵攻秦再次发生,所以秦国不敢赌,不到万不得,能忍则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