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1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033章:秦之锐士,魏之武卒() 
——

    宋王戴偃果真是一个好忽悠的主,这都能上当,可以预见的一点是,以宋王戴偃的性格,若是伐楚大胜,其结果势必会导致戴偃从此进一步的膨胀。

    想想也无可厚非,以戴偃这厮的性格来看,必然会膨胀,伐楚都能大胜,齐国何足道哉?

    陶邑被齐国吞占戴偃可是没有忘记,可想而知,伐楚的大胜定然会让戴偃产生幻觉,于是乎宋伐齐国怎么看都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犀首的大军有了宋国借道,挥师南下便少去了关隘的阻挠,一路南下直达魏楚边境只需要两日,宋王不但给卫国的大军借道,更为其送了不少的粮草来回报卫峥的“仗义”之举,实际上还不知道被卖了,还在帮着卫峥数钱。

    公孙衍率领七万卫国的步卒意欲截击韩魏联军,而另一边自从卫峥把战书送到了大梁之后,韩魏联军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楚国的进攻,大军正在一路北上回援,这让楚怀王对卫峥是感激不已。

    非但如此,卫峥给公孙衍的密信中便再三嘱咐,派出使臣前往郢都,告诉楚王,魏国趁机所占楚国北境的领土,包括阳夏之地卫国也不会吞占,只取魏旧地,而魏占楚国之地悉数归还楚国,寸土不占。

    确说公孙衍大军南下之后,便已经越过了“鸿沟”水域,直奔召陵而去,公孙衍的七万大军轻轻松松的就取了召陵城,控制了这座关隘。

    召陵城关隘是韩魏两国在楚境大军北入济南魏地的必经之路,卫国大军来的如此之快让所有人都出乎意料,魏王更是举国之力防备犀首大军挥师南下,却不料北境防备森严却变得一无是处,因为犀首率军并未从济水北岸的阳城南下,竟是绕道宋境济阴一带,从宋国地界借道南下。

    魏王万万没有想到公孙衍会走这一步棋,没有想到宋国竟然愿意给卫国大军借道,这才明白过来,卫峥前来下战书还暗藏了这样的阴险之计,白白的让魏国大费周章,所设防线毫无作用。

    此时此刻,召陵已经被公孙衍控制,这等于把还在楚国境内的韩魏联军与北境切断了联系,连带着后勤战线也被拦腰截断。

    这怪不得人,韩魏联军伐楚一路纵贯楚国腹地,破了邓城还要威胁鄢郢,即便从卫峥把战书送到大梁,魏王火速让大军撤离,时间是还是晚了。

    本以为建立的防线可以支撑到大军回援,却没有料到犀首从宋国借道,这一借道便是赢得了有利的时间和战机。

    韩魏联军五万大军北撤的路线便是沿着邓城至垂沙,从比水北上,就在召陵被犀首破城之后,韩魏联军才抵达舞阳城。

    召陵,中军帅帐,此时此刻正在军议。

    “上将军,韩魏联军目下怕是不知我等已经控制召陵城了,不若我军伏兵于径山、安陵一带,将韩魏联军绞杀于此地!”军帐中,一个副将提议道,顿时惹来不少将领的附议,径山、安陵一带距离召陵城不过十里地左右,这一代旷野之地枝林茂盛,又有山峦,是伏兵的绝佳之地。

    “启禀上将军,韩魏联军昨日抵达舞阳,一路北上至合伯,却忽然止兵前进更全速西撤而去。”就在这时,来报的斥候进入中军营帐汇报消息。

    “什么?韩魏之军西撤了?”那位提议伏击的将领面色一顿,人家都跑路了,这还伏击个鸟!!

    “韩魏联军竟然知道了?”那将领尴尬的说道。

    “人家也有探子啊。”犀首笑了笑,当即从主座上起身,率领诸将来到了地图跟前,一看之下公孙衍的面容顿露凝重。

    “将军何故如此?有何不妥吗?”一位副将看到公孙衍的面容忽然一变,不解的问道。

    “韩魏联军自知后路被切断,于是选择西撤,此举是要投靠秦军?”公孙衍凝重的说着,两指并拢在地图上比划着。

    秦国武关之外便是丹水谷地所在之地,丹水丹阳之地既是楚国的西北门户,也是秦国东南进军的跳板,所以此地历来便是秦楚两国兵戎相见的必争、必战之地。

    而目下韩魏联军距离丹水不过是三百里地之遥,三五日便能赶到,韩魏之兵自知不敌便索性投靠秦军。便是犀首公孙衍也不得不赞叹,这的确是韩魏之兵目下处境之际最为明智的选择,与卫国七万精锐之兵一战,必败也。

    “秦军十万众再与韩魏联军五万合兵便是十五万大军,我军七万余众,怕是一场血战啊!”一位副将带着颇为紧张的语气说道,值得一提的是他并未说卫国会战败,显然是不惧伐战,卫国不怕战秦,但不代表可以有十足的把握战胜秦国,毕竟还从来没有与虎狼秦军有过交战。

    “战必胜也!”犀首忽然信心十足的说道:“虎狼秦军素来有无敌于天下之势不假,但那是因为秦军的克星魏之武卒已然不再,秦军锐士不敌魏之武卒尔,而卫国麾下之兵皆按照吴起魏武卒的标准所训练而成之军,我有七万比魏武卒犹有过之的大军,何惧秦与三晋之兵?”

    公孙衍的信心的确不是空穴来风,魏武卒就是秦军锐士的克星,想当年吴起只用了五万魏武卒便把整个秦国都打得抬不起头来,可谓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秦献公于魏国在河西之地几乎打了一辈子,但一次都没打赢过吴起。

    后来又有庞涓带着吴起留下的魏武卒四境出战,战无不胜,虽然齐之技击在马陵道打赢了魏之武卒,那也是胜在计谋,齐军根本就没有与魏武卒正面厮杀过,如此便不能说齐之技击胜于魏之武卒,只能说庞涓不如孙膑,马陵道一战,输在了将,而非兵。

    整个天下,能与秦军在正面厮杀且战无不胜的只有一支军队,那便是魏武卒。

    秦军目下何其不可一世,但世人都忘记了秦军也有挥之不去的梦魇,对于魏武卒的恐惧就如同义渠人对秦人的畏惧一样。

    犀首看着诸将而道:“卫之斗士比魏之武卒犹有过之,秦之锐士不敌魏之武卒,如何能敌卫之斗士,此战若败,绝不是诸位的错,更不是卫国的兵士之错,一定是错在本将军调度不周,失策而败。”

    公孙衍的内心实际上想要仰天长啸一番,韩魏联军不过是陪衬,此次与秦一战对于他来说,是一次一雪前耻的机会,也许也是唯一的机会了,给他如此强大的信心便是来自卫国的兵士们,因为他从卫国的将士们身上看到了昔日号称天下无敌的“魏武卒”的影子。

    拥此等有制之兵,若是不能敌,只能说明将无能。

    “来人——”犀首忽然说道,这时,一路斥候来到军帐,犀首及其诸位将领转身过去,斥候单膝着地一语不发,公孙衍目视着他说道:“八百里加传至与君上,臣将率领七万卫军步卒战阵西进追击韩魏联军,若秦在丹阳的十万军向东北进发驰援韩魏联军,请君上务必将三万铁骑悉数派出驰援我军步卒,与秦军一战决胜负!”

    “诺——!”

    “众将听令,大军拔营出城,弃召陵,火速截击!”

    “诺——!”

    ……

第034章:陈轸再入楚国() 
——

    五日之前。

    确说犀首和卫国的大军未曾攻破召陵之际的楚国,陈轸从宋国折道一路奔波又回到了郢都。

    楚王宫。

    当陈轸再次出现在楚国庙堂之上的时候,楚国群臣皆以诧异的目光看着他,便是楚王也颇感不适,倒是芈原的眼神有所异动。

    楚秦大战,楚国惨败,最痛心怕不是楚王,而是屈原了。为国鞠躬却是心力交瘁,尤其是楚怀王把张仪放了之后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阔别一年,没想到寡人又与先生见面了。”楚怀王看着殿下为外臣的陈轸,心中颇为尴尬,也悔恨交加,“寡人失悔啊,悔不该当初不听先生之言盟秦伐卫齐之策,否则楚国也不会遭此大难,元气大伤。”

    “事已至此,大王莫要挂怀在心,楚国也并非一战而弱之国,只是伤了元气,未伤其根,只要大王如那越王勾践从此卧薪尝胆,来日定能东山再起。”陈轸拱手,笑着安慰道。

    “罢了——!”楚王旋改问陈轸:“先生此来有何赐教?”

    “赐教不敢,只是代卫国为大王献一份大礼。”陈轸笑道。

    “此话何意?”楚王警惕的说,楚国君臣皆狐疑的看着他。

    “大王怕是不知,韩魏联军估摸着已经仓促北撤了,目下楚国探子应该会传来信报。”陈轸刚刚说到这里,斥候便是奔入大殿,面朝楚王而道:“禀大王,韩魏联军忽然弃邓城北撤,其意不明。”

    话音一落,楚国君臣皆面色微变,楚怀王当场看向了陈轸:“先生,这是……”

    “大王容禀!”陈轸顿时笑道:“韩魏联军仓皇撤离楚境,依方才贵国探子来报,在下预估犀首所率领的卫国大军应该已经从宋国借道直达魏梁南境了吧。”

    “什么?有这等事?”楚怀王大吃一惊的说道。陈轸顿时把来龙去脉解释了一遭,这才让楚国的君臣恍然大悟,原来是卫国忽然对梁国开战,如此一来韩魏撤兵也就不无道理了。

    “寡人当真是要好好的感激卫侯,一次襄陵之战卫侯便助了寡人三分,而今如此,更是大助于我楚国啊。”楚怀王感慨的说道。

    “非但如此,卫国愿意将原本魏梁所占楚国的疆土悉数归还于楚。”陈轸笑道。

    “什么?”楚王一愣,旋即面色不善的审视着对方。显然,张仪欺楚怀王伤其太重,楚王已然有杯弓蛇影的心,陈轸笑道:“大王多虑了,卫国不是秦国,敢问大王,卫国可有过失信于天下之举?”

    楚怀王却如是说道:“话虽如此,然先生之言令人匪夷所思,寡人不解,卫侯凭什么把到嘴肉送出去?”

    “外臣还是那句话,卫国不是秦国。”陈轸不卑不亢的说道:“不义之地,卫国不取之,这本就是楚国的领地,虽然目下被韩魏所占,终究是楚国祖地啊,卫国的臣工建言取其地,然我家君上曾言,今日卫国取楚地是楚国元气大伤之际,取了地楚国也无可奈何,倘若来日等楚国复原,势必兴兵夺地,今日我占之,来日他又夺之,无休无止的征伐便由此而起,毫无意义啊。”

    说到这里,陈轸面朝楚王拱手笑道:“我家君上深明大义,与其为将来两国交恶埋下隐患,不如借此机会两国盟好,是故归还楚国乃是上上之策也,有道是万事和为贵的嘛。”

    “卫侯高义之举,寡人钦佩。”楚怀王竖起了大拇指,当即说道:“寡人方才听先生之言,也就是说先生此行主要目的是为两国盟好而来?”

    “正是——!”陈轸应允点点头。

    “善——!”

    陈轸又笑着说道:“大王,我家君上也是一个直率之主,外臣此行不仅是为两国盟好而来,此外也是代我卫国有求贵国而来。”

    “先生但说无妨。”楚王伸手示意道。

    “这是两国盟书!”陈轸转身从随从身上取来一份国书,递上之后补充道:“若卫国与秦国在楚国北境一带爆发战端,希望贵国能为卫国大军提供粮草。”

    “什么?卫国要与秦开战?”刚刚准备过目盟书内容的楚王当场吃惊不已,一时间失态了,楚国群臣更是惊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