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峥说的很坚定,蒙骜也十分相信,可是……

    此时此刻,蒙骜只得在内心苦笑了,暗道:卫王啊,您礼贤下士,如此厚礼待我,我若离去,怕是天下士人都会耻笑我蒙骜傲慢不逊、狂妄自大吧。即便我蒙骜不拘世俗鄙夷的目光,可也没有拂袖了去的勇气,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您待我如国士?我蒙骜也惟有一国士报之。

    “卫王高义令在下汗颜……”蒙骜拱手回应道,旋即起身出列,面朝卫峥长身一躬,“在下不才,恐有负君王隆恩,然蒙骜愿以毕生之力侍奉君王。”

    末了,蒙骜一拂袖袍便跪地叩首:“臣,蒙骜,拜见我王!”

    卫峥连忙起身走来并亲自将之扶起,拖着长音喜道:“将军……不必多礼~~!”说着便大手一挥,高宣道:“内史令,宣诏——”

    蒙骜带着吃惊的神色见内史令携一封诏书而来,“蒙骜接诏——”

    卫峥重回座上笑意使然的注视着蒙骜单膝着地,拱手皆诏。

    “卿入卫佐王,吾闻甚喜,特擢升卿为校尉,连升十级,爵至上国柱;赐仆役六十、赏千金、布万匹!”

    “臣,叩谢我王!!”

    蒙骜叩首以谢,再次起身便接过了诏书,此时此刻他的内心久久难以平复,意外的惊喜在短短的时间内接踵而至,他没有想到刚刚面王表忠效命就被拜为校尉将军,这并非虚职,校尉一职是有实权的武将官职,可掌三万兵。

    爵至国柱,国柱国柱,国之柱石也。

    这让他足以认识到卫峥是真心实意,坦诚相待,真正将自己视为国之柱石以待。

    卫峥知道从这一刻开始不但已经收复蒙骜其人,也已收复其心,不但得到一员虎将,还从秦国这座大楼里拆走一根乃至数根顶梁之柱,等于无形中再次削弱了秦国,弱彼而强己,心情可谓酣畅淋漓。

    ……

第69章:都江堰() 
——

    天地苍茫,细雨霏霏,清晨的咸阳城犹若秋冬般冰凉。

    出使卫国的魏冉回到了咸阳,此时宫殿之内嬴稷独自一人,手捧着魏冉带回来的国书簌簌发抖,凝视着这份满带耻辱的国书自言自语:“自先王惠文王、武王以来,我大秦东出势不可挡,开疆拓土,东取魏国河西、南克汉中蜀地,堪称赫赫声威,蒸蒸日上。如此大好形势却在我这一朝尽皆葬送,嬴稷有何颜面去面对秦国的列祖列宗啊……”

    当此之际,自吴起之后,秦国再一次被锁于关内,靠着一笺耻辱的国书才得以保全龟缩在关内。

    秦国已,成外强中干之虚势,两世之功削于无形,嬴稷感受了秦国上下疲惰乏力,遂割地求和以自保,殷殷庙堂无长策大谋,三军将士无战胜之功,朝臣上下无奋进之气,庶民百姓无凝聚之力,强势之秦竟是日渐溃散!

    若再不奋力振作,秦国离亡国之期不远矣!

    “哇——”

    脑海中浮现的这些可怖的措辞使嬴稷下意识的惊叫出声。

    “不!寡人绝不做亡国之君……寡人要强国!要雪耻,绝不做亡国之君,既由嬴稷造就此恶果,嬴稷必然肩负中兴之责……”此时,嬴稷慌不择时,脑子里发疯了一般想着如何强国,如何报仇。

    老内侍刚刚入内便看到秦王发疯了一般,心中惶惶不安,便小心翼翼的禀报道:“启奏大王,蜀郡太守李冰求见!”

    外音入耳终于使得秦昭王回过神来,不消片刻他便恢复如初,回到正座之上便道:“宣——”

    心里顿感疑惑李冰不是在地方任职,怎么突然跑到咸阳来了?彼时,李冰入得殿内面王拱手礼道:“臣李冰拜见我王——!”

    “卿入咸阳可是蜀郡有变?”嬴稷忙问道,内心顿起凝重,蜀郡该不会也出变故了?那对秦国绝对是雪上加霜的事情,秦王脸色顿时难堪万分。

    “回王上,蜀郡无变。”李冰连忙说道,这才让秦王的面色有所好转,稳定心神便道:“卿此来有何要事?”

    “回禀我王,微臣赴任蜀郡太守一职已有些余年,一入蜀地便即刻着手勘察民情,王上,蜀地广袤千里,成都平原广阔无边,土地肥沃,却人烟稀少,开垦的良田更是少之又少,这不应该哪。经臣查明原来是贯穿成都的岷江常年为祸所致,岷江四境水患常起,听当地的老人说岷江年年泛滥,不光庄稼颗粒无收,连村庄都要整个整个的被淹没,岷江水患不治,恐怕当地百姓都要搬完了,届时必化为荒芜之地。”

    李冰又接道:“王上,臣恐之蜀地百姓无田可耕,无根无凭,久而久之必成乱民,于国是隐患哪。”

    秦国可经不起内乱了,嬴稷不敢轻视李冰的汇报,忙问计道:“司马错将军平定巴蜀以来,卿紧随其后便赴巴蜀任职,你对巴蜀之地最为了解,卿可有良策否?”

    李冰却如是说道:“王上,臣下愚笨并无治世长策,然微臣坚信只要我王心里想着百姓,为他们造福,巴蜀的百姓便会竭力拥护我王,感激我王之恩待。”

    “等于没说!”嬴稷不喜的说道。

    “王上,臣以为治理巴蜀,首在治理蜀地之水患。”李冰说着便从怀里取出了一张硕大的图纸,又道:“这是微臣近年来绘制的蜀地水患图纸。”

    秦国的强大是一点点累积起来的,秦昭王同样重视农业生产和水利工程,一听此言不禁大喜,笑道:“这不是有计划嘛”旋即又道:“来人,把案几搬于殿中。”

    不一会儿,李冰将图纸放于案几上铺开,道:“王上,臣对岷江一带进行了全面勘察,曾数次深入高山密林,直追岷江源头。臣长途跋涉,沿江漂流,直达岷江与长江汇合处,终于有了眉目。”

    李冰遥指地图示意秦王看去:“我王且看,沿江两岸山高谷深,水源丰沛,水流湍急,而到了灌县,地势一下就变得平坦了,一马平川之地致使水无遮拦,肆无忌惮地冲击堤岸,将上游挟带的大量泥沙淤积此地,抬高河床。尤其在灌县西南一带,此地有一座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每逢夏秋洪水迅猛时节,大水无处排泄,便成东旱西涝之态,此乃成都一带水害之根由所在。”

    “若能去其水患,巴蜀千里西僻之地定成沃土良田,若有这巴蜀良田,何至于函谷关败北啊,对了……爱卿定有治水之良策,但且说来。”秦王忙问道,李冰还真是找对了时间,现在的嬴稷正是一心想要挽救秦国目下的颓势。

    李冰见秦王如此重视不由得精神大振,旋即说道:“臣以为,欲消除蜀地水患就必须要在成都一带广修渠道,一则可以泻洪,二则可以灌溉田地。欲使水能灌入渠中,则必须火烧山石凿开这玉垒山,遂使岷江之水可以向东流去。”

    说着便遥指图纸上标刻的玉垒山,接道:“王上,臣的计划是先从这玉垒山着手,率领当地百姓民工在玉垒山凿开一个七丈宽的口子。”

    嬴稷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了一抹画面,便笑道:“若真能将此处凿开一道口子,颇似瓶口,不若叫它‘宝瓶口’如何?”

    李冰点点头,自然无异议,又道:“凿出了‘宝瓶口’便再于江心构筑分水堰之法,把江水分为两支,逼使其中一支流汇入宝瓶口。这堤堰前段形似鱼头处可迎向岷江上游,故能使汹涌而来的岷江之水一分为二,西股外江便是岷江正流,东股内江则是灌溉渠系的总干渠,渠首便是这宝瓶口。”

    “此外再修建一些大小沟渠直接宝瓶口便可组成纵横交错的扇形水网,若要进一步控制汇入宝瓶口的水量,可在分水堰尾部修建分洪的平水槽及其飞沙堰用以溢洪,如此一来,当内江水位过高之时,便能有效冲刷沉积于宝瓶口前后的泥沙……王上,成都江堰建成后,必能使巴蜀之地水患尽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再无东旱西涝这等怪象发生,西僻蜀地必能哺育关中。”

    嬴稷没有想到李冰竟然规划的如此详细,经过这一次惨败的耻辱教训,秦王已经不想与山东群雄争霸了,或者说暂时不敢这么想,他只想励精图治再强秦国,中兴秦国,当即拍板:“好,寡人准了,兴修都江堰之事由卿全权置办,寡人必鼎力相助,寡人后期许焉。”

    李冰大喜地长身一躬:“我王英明,臣替巴蜀之地的百姓叩谢我王之恩待,定不负我王之厚望!”

    ……

第070章:赵国之变() 
——

    话说赵国。

    此时正直赵惠文王四年(前295年),“沙丘宫变”不久。

    二十万赵军如同排列成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的返国,大军从锡山武安城一路连成一片,前军已经快要临至邯郸脚下仍旧有大军从武安而出。

    乐毅、赵奢、廉颇等领将沉重的看着眼前的王城,尽管早已经得知主父驾崩的噩耗,可看到城楼之上高高挂起的白绫确是难以释怀。

    乐毅阴沉着一张脸策马挥鞭前行,赵奢看到他如此面目,似乎猜到了他想要干什么便连忙纵马追了上去,“将军可不要意气用事啊!”

    “我要杀了李兑那小人,为君王除佞臣、清君侧——!”乐毅怒气冲冲的说道,大有率兵前去擒拿李兑的架势。

    “李兑乃幼主授业之师,乐将军若斩了此人,今后如何在赵国立足?”赵奢忙着劝阻道。

    显然,西征的列位将军们已经得知了原委,赵主父竟是被安平君赵成和李兑合谋困于沙丘离宫给活活饿死的,乐毅如此愤怒不无道理,须知他与赵武灵王东征西讨,追随赵雍平了中山国,又北方林胡、娄烦,年纪轻轻却也深得赵武灵王的赏识,仕途前程可谓无量。

    乐毅对赵武灵王的感情足见一斑,得知一代雄主竟是落得如此下场怎能不怒?

    “如今赵国朝政为李兑、赵成专权,王年幼尚不足以当国……”乐毅冷静了下来,李兑是赵王何的老师,杀了李兑等于得罪了赵国当朝之主,如此结果必如赵奢所言,从此在赵国断无立足之地。

    赵奢仰望高悬的白绫喟然长叹一声,“我等皆为先王近臣,如今李兑专权,我等迟早要遭其迫害。朝野上下已是山雨欲来啊,唉……”

    国力蒸蒸日上的赵国随着“沙丘宫变”的爆发就此陷入了停滞状态,政局出现了两派,一派是以乐毅等赵武灵王近臣派系,另一派则是以李兑等赵王何麾下的派系。

    赵雍当国自然是融洽,即便小有摩擦也会以赵国利益为重,可如今这位雄杰不但死了,还是死的悲催更是被李兑、赵成一派给害死的,两派平衡就此大破,显然,李兑一派占据了上风。

    赵奢的预测没有错,赵雍一死,加之肥义老相国身死,作为赵何老师的李兑顺理成章的担任了赵国国相一职,并封奉阳君,成为了赵国数一数二的权臣,并且实际上控制了赵国的朝政。

    而年幼的赵王何仰赖李兑遂听之信之,李兑一专权便开始迫害武灵王的近臣。这得要说“沙丘宫变”后赵国朝政的一些变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使国家大振,国力十倍昔年,可谈到变法也就必有反对派,如今赵雍一死那些被压制的反对派就第一时间跳了出来,李兑在他们的拥护下以及身后有赵王何的支持可谓是名正言顺。

    大军一回来,乐毅、赵奢等赵雍旧部近臣便被架空了,此二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