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城依旧持续不断,肃啸的喊杀依旧持续不断,城下卫国的兵士如波浪般起起伏伏,如汹涌的巨浪冲击着泥土堆砌而成的城墙。

    兵士们口中喊出震天的杀声,这声音互相传染,亦是互相鼓励,诸多兵士心中莫名的恐惧伴随着这声音也渐渐消退。

    终于,有一卫国的兵士半只脚登上了城墙,但即刻就被数名守城的敌兵蜂拥持剑扑来,寡不敌众,另一只脚还未踏入城上,冰冷的青铜剑一剑封喉,轰然堕入城下。

    但紧随而至的攻城士卒悍不畏惧死亡的紧随而至……

    凄厉的嘶喊、疯狂的杀戮,城墙之上炙热的烽火硝烟使得双方的兵士愈加风怒,厮杀更加惨烈。

    兵者,凶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死你死就是我亡,双方的士卒短促相交,顷刻间便是杀红了眼。

    兵锋所至遍野哀鸣,城上遍地喋血,城下尸横遍野,日炎之晖如血般倾洒在战场交战之地……

    ……

第014章:犀首破局() 
——

    卫国大军,帅旗之下站立的白起沉默不语而冷视着前方正在攻城交战的战况,漠视着敌我双方一个个倒下的士卒。

    一将功成万骨枯。

    此次桂陵攻城之战是卫峥即位以来首次对外用兵之战,也是对于卫国及其具有意义的一战,胜负尤为关键。

    兵家云,上兵伐谋,最次攻城。

    任何一场攻城之战对于进攻一方来说都是要付出惨烈代价的,卫国首次对外用兵,也是白起首次真正意义上的统军第一战,却选择了最下策的用兵之道。

    这么选择也是事出无奈,公孙衍早就防了一手不说,卫国对外首次用兵更重要的是打出士气,桂陵城一破,卫国则可借地取势,随后的攻城掠地,卫国的军队将携以桂陵之战的余威,发兵迫境之际,恩威并施之下则可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

    桂陵之战一打响,攻城二十来日仍旧未曾破城,统帅卫国攻城大军的白起并不着急,攻城二十来天,城内的粮草也差不多耗尽,桂陵守军在连续二十多天轮番攻城之际,守军士卒不但十去近半,余下的也渐渐疲乏。

    而卫国攻城军队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近五千卫人士卒埋骨城下。

    统帅卫**队指挥攻城的白起早已在心中预估出了大致的破城时间,少则三天,多则五天,桂陵城在轮番猛攻之下必破。

    ……

    十五日之前……

    就在白起率领数万大军兵临桂陵城下伊始,发动攻城之战的第五日这一天,另一边作为时下山东诸国合纵攻秦的中路联军,即三晋韩赵魏的大军已然开拨到了韩国的战略重城“宜阳”,这座城池对于想要东出中原的秦国来说犹若一根骨刺插入咽喉之中,如鲠在喉一般难受。

    宜阳对于秦国来说是打通东出中原的咽喉要道,此城不破,对于秦国来说东进中原永远是个梦。

    此次合纵攻秦的统帅自然是身配六国相印的公孙衍,而三晋联军可以说是他的嫡系部队,公孙衍已然随同联军一并开拨到此城,宜阳距离函谷关也不过是短短一二百里地的距离。

    函谷在望,只待另外两路大军,燕军和楚军会师函谷关外便是五国联军合纵攻秦之时。

    宜阳城内,三晋联军驻扎地,统军帅帐营。

    “报——!”只见一斥候飞奔入帅帐单膝跪地,手持信笺而道:“启禀将军,桂陵急报,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

    公孙衍一听立刻起身亲自接过信笺,待得斥候退却,他徐徐打开竹简一语不发的审阅,一看之下面色陡然一凝,双目少有的出现色变的情形。

    信报的内容很简明:卫军犯境,带甲五万众以上,强攻桂陵,大梁告急。

    “卫国怎可能有这么多带甲兵士?”公孙衍手持竹简旋即在帐内来回踱步而走。

    “卫侯出动倾国之兵?不对……这不可能!无生死存亡之境不惜行赌国之举,这不是我所认识的卫侯……齐国?莫非是齐国暗中增兵?也不可能,齐国绝不会冒着六国兵锋掉转攻齐的风险,齐国绝不会出兵……”公孙衍思来想去也没有想明白卫国怎么突然就冒出这么多大军来。

    左思右想之下,公孙衍最终只能得出一个结论:卫国藏兵了——!

    如何藏兵却不知道,但此刻的犀首万般相信,卫侯绝对藏兵了,表面上的卫国不过是万众部将,实际上暗藏兵马数万。

    “魏东境危矣——!”公孙衍忽然止步愣着自语道。

    一个拥兵数万众的卫国,一个极富雄略的卫国君主,而今魏国的东境守军皆是老弱残兵,只有增兵桂陵城的一万军队尚且称得上是精锐,还是他公孙衍从牙缝里挤出来一支军队驻扎东境特意防止卫国在背后滋扰生事。

    “防了又防,怎料防不胜防……”犀首不禁长叹一声,他已经对卫峥这个人百般防备,却不料还是轻视了他,卫国竟是成长到了如此地步,暗中蓄兵数万竟是瞒过了全天下人。

    让公孙衍更加担忧的是卫国到底还有没有其他底牌,这才是最要命的。

    卫峥趁机在背后捅一刀无疑让公孙衍震怒有无话可说,诡道也,兵不厌诈。

    此刻魏国的主力尽皆调拨西境,而今已达宜阳,公孙衍绝不会让魏军退兵回防。

    否则,魏**队罢兵,本就来之不易的合纵大势将轰然倒塌,公孙衍绝不会让自己五年的心血只因卫峥这数万兵马趁机在背后生乱便让伐秦大业付诸东流。

    但卫国这支大军却不能不管,如若不管魏国境内岂不是要被他闹鸡飞狗跳,不得安生。

    此时此刻,公孙衍迅速来到了帐内的地图跟前,双目凝视着地图上列国之间犬牙交错的边境。

    三晋韩赵魏的大军此刻都在宜阳,楚国、燕国都是此次合纵攻秦的诸侯,主力尽皆西调,都在西进的路上,楚国内部增兵驰援东境,信报一来一回,扯下嘴皮子,天知道会要多长间,等楚军北上,东境怕是早已被卫峥搅得天昏地暗,来了也于事无补。

    这还不说,楚国和魏国本就宿怨难消,这一次合纵抗秦不过是为了共同的敌人,卫国可与楚国往日无冤,近日无仇的,公孙衍料定若没好处楚国绝对只会冷眼旁观,让卫国去弱魏,站在楚国的角度,此事何乐不为?

    犀首又举目望向北境燕国,一看北寒之地顿时在心中连摇头,这个更指望不上了。

    目光又转移至东海之滨的齐国,又是一阵摇头,旬日前公孙衍已经得知齐卫两国联姻互盟,卫国更为此撕了秦国之盟,以五十多里战略重地悉数以“聘礼”形式献给齐国。

    现在估摸着正在进行契约、户籍的转交,只待大婚之际来临,齐卫便正式达成联姻。想到这里,公孙衍也不免为卫峥此举拍案叫好,齐卫互盟,魏国同样也不敢贸然伐卫了,更别说现在的卫国已经不是五年前的卫国。

    再者,齐国本就心恐六国联盟,如此更不可能让齐国出面调停,更不可能出兵,甚至乐得让卫国去西扩弱三晋。

    一时间,公孙衍发现诸雄无一国可以在这关键时刻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

    此时此刻的犀首,内心不断挣扎着,而今如此之局面,唯一能够阻止卫峥犯境,似乎只能退兵回防……

    “五年心血,出师未捷,莫非便要中道夭折……??”公孙衍不甘心的闭目摇头,即便撤兵回援也只能确保东境无忧,卫国却再也不能说灭就能灭之,公孙衍已然明晓,而今之卫国非齐楚秦这些强国不能灭,更别说如今卫有齐国这个近邻靠山。

    “卫侯……”

    此情此景,公孙衍对卫峥这一系列的布局不得不佩服,一步步都是捏住了要害,这样的对手简直令人不可心安。

    就在他的目光游离在地图之上的列国群雄时,看到宋国的版图时,忽然一愣。

    一愣之间,脑中顷刻间便浮现出了一条破局大策,犹若抓住了一颗救命的稻草一般。

    “哈哈哈……来人……”公孙衍看着宋国的版图终于难以自已的大笑一声。

    犀首也绝非一般人,如此情急之下竟突然想到一条破局之策和破局之地就在宋国,想到便绝不犹豫,立刻亲自作长信一封,第一时间加急送回大梁。

    能不通过回调西境主力解决东境忧患,五年心血也将得以保留,只看能不能把那个有“桀宋”之称的宋国之主给忽悠了。

    ……

第015章:宋有雀生() 
——(前排预警,下面这个配角,不是石慌刻意去拉低配角智商,而是历史上的这位君主真的没智商,至于具体如何,且看下文便知,最后顺带求一波收藏、推荐票)——

    ——

    公孙衍费尽心思笔墨长篇书写了一封文案快马加鞭送至大梁城,犀首的信上便是此次破局之策,送入大梁王宫至魏国新王手中的那一天,已经是白起猛攻桂陵城的第九日。

    魏国庙堂已然人才凋零,惠施本就老迈不堪,张仪在魏国任魏相之后,惠施也被他挤走,魏惠王驾崩之后,迟暮之年的名家祖师爷惠子就这样流亡到楚国至今。

    而鼎鼎大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魏无忌还没出生,信陵君大才,曾一度让秦始皇够喝一壶的存在,而今的魏庙只有公孙衍这个顶梁柱了,新王也只能倚重他,一切按照犀首这封长书信文罗列的计策去实施。

    也就是在白起攻城的第十日,魏国派遣使臣马不停蹄的赶至宋国。

    ……

    公孙衍大才,毋庸置疑,在卫峥于背后疯狂掠地之际,犀首纵观天下列国犬齿相交的局势中找出了这条祸水东移的计策也在不久之后让卫峥够喝一壶的。

    确说犀首眼中破局之地的宋国。

    十年前,宋国发生了一场宫变,宋剔成君之弟戴偃,逐兄夺位而自立,宋剔成君也因此流亡齐国至今。而今宋国国君便是宋公偃,一代暴君。

    犀首作为一代纵横策士,对于天下大势的了解自然深刻,对于宋国的了解,尤其是在五国相王之后,一向不知天高地厚的宋公偃按耐不住寂寞也称王,想要做一把王瘾,最终被七国给压下去了,可见宋公偃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然而却是一个毫无谋略的匹夫,更是暴虐无道。

    公孙衍知道宋公偃有其野心,却没有与其野心相匹配的脑子,更在逐兄自立的十年时间内被宋国百姓暗地里称之为“桀宋”,更可笑的宋公偃不知道他的臣民被他接见时,一边掌声如潮,激动异常的高呼万岁,一边却是称“天下之人谓之‘桀宋’”。

    宋公戴偃这种人在犀首眼里是最容易忽悠的主儿,非但知道当今宋国君主有勇无谋、刚愎自用,更知道这是一个十足好色的主儿。

    而今在朝歌便有一个国色天香的女子,公孙衍阴险之处便是利用戴偃好色之徒的本性,借此把祸水引向卫国。

    戴偃的好色本性天下皆知。

    “宋公占妻,舍人韩凭”的事迹不但在宋国五百里地广为流传,几年之后到当下已经传到了天下。

    世人相传戴偃逐兄自立,一夜之间成为宋国之主后,偶然间看到了臣子韩凭之妻,这位年轻的宋君一见韩凭之妻便是花了眼,吧嗒吧嗒如泉水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