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3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割地与齐的事件导致十几万卫国人内迁虽然麻烦,却未必是坏事,处理得当不失为一种笼络民心的手段。剧辛知道这件事情非常举足轻重,自然不敢怠慢,也知道这十几万老百姓安置的如何将影响卫国之主的民望。

    好在齐国财大气粗,卫国把十几万人迁移走了,大不了从齐鲁大地迁十几万齐人入主此地,齐国看中的是西进中原的咽喉门户,并非是那十几万口人。

    “君侯,臣……”剧辛忽然欲言又止的说道。

    “子辛有什么话但说便是,何须吞吞吐吐的?”对案而坐的卫峥笑说道,惬意的自饮一樽。

    “昨日议事君侯说要把宋国那十几个县悉数送出去,我卫国倾尽国力,尽耗库府之存,我军将士浴血奋战打下来的城池却要悉数奉送出去,岂不……”

    卫峥一听显然看出了剧辛这是舍不得啊,笑道:“子辛是舍不得已然到手的陶邑?”

    “确是舍不得——!”剧辛老实的说。卫峥失笑而言:“呵呵……你舍不得,我更舍不得,陶邑,天下富饶之地也,谁不想要?”

    “然,子辛可记得曹桓公十年詹父带领周天子军队进攻虢国之事?”卫峥忽然如此一问拍马不相及的话题。

    “臣略知晓一二,虢公最终逃亡虞国。”剧辛如是回答,心中也好奇卫峥怎么突然说起四百多年前的事情去了。

    卫峥酌酒示意,又说道:“当初,虞公之兄藏有宝玉,虞公所求之,虞叔未献之,不久心生悔意,深知得其美玉,必由此遭来祸患。虞叔便献玉璧,虞公不满足又向虞叔索要宝剑,虞叔自知无法满足虞公,祸害势必降至,于是先下手为强攻打虞公,公逃亡共池。”

    剧辛听他说出这四百年前的事情,大概知道用意为何了,卫峥长叹一声而道:“子辛啊,周人民间便流传一句话:百姓无罪,怀藏玉璧那就有罪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这陶邑的确石块价值连城的宝玉,然这块玉璧却是烫手,更有剧毒,谁揽入怀中谁必遭来祸害,我现在是恨不得快点把这烫手山芋送出去!卫国,还不够强,不强就不能逞强,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反而撑破了肚皮,那才是大忌。”

    “臣惭愧,有欠考虑——!”

    “不过子辛你说的不全错。”卫峥旋即移目至剧辛身上,道:“此番我军东征宋国,尽丧库府之存,尽耗国力而将打下来的这么一块富饶之地送给齐国就完事了,那我岂不亏大了。”

    “君侯的意思是……”剧辛看向卫峥迟疑道。

    “找宋国赔款、找齐国补偿,我除了不要地可以要人口、要粮草、要器械……言而总之,此番我卫国出征所消耗的国力,其一由宋国来补偿,宋国富饶,一二百年无战事,家底殷实的很,呵呵……”

    剧辛看着卫峥腹黑的一笑,又道:“齐国这次得了天大的便宜,等于是我帮着他齐王打下了陶邑,他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如此富甲天下之地,帮我向宋国讨要点东西总不过分吧?好地也拿走了,也限制了我卫国做大,我献如此大礼以示不争天下之心,齐王总得要安慰一下我这个跟他混的小弟吧?如若不然,今后哪国敢轻易亲齐国?嘿嘿嘿……”

    剧辛看着卫峥腹黑的阴险笑容下意识感觉有些发凉,正如他前日所言,齐国虽是大国,却为窃取邻邦寸土之利而高兴万分,此番卫峥把陶邑就送到齐王眼前,齐国基本上不可能忍得住诱惑。

    恰巧齐国是天下强国,根本就不怕宋国,换句话说,这陶邑可不是我齐国强兵夺去的,谁让你去打人家卫国还反被打的兵败城失?

    可齐王怕是万万想不到宋王戴偃到底是什么样的君主,射天杀神的疯子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还会怕齐国?他只会认定陶邑是齐国占了的事实,这一点就够了,更别说卫峥这个腹黑还要暗中推波助澜借助戴偃其兄再来个反间计。

    君臣二人商议之时,左宫监持着他国符节前来:“禀君侯,齐国遣特使来,目下已入朝歌驿站静候召见。”

    “使臣何人?”卫峥接过符节的同时问道。

    “回君侯,正是苏秦——!”

    卫峥和剧辛微微惊讶,前者旋即览阅符节,一看之下不由得露出了笑意,递给剧辛而道:“想不到齐国先遣使臣为调停卫宋之争而来,还是季子代齐国出面为调停特使,看来季子已看出我伐宋之意,哈——!”

    齐国之举正中卫峥的下怀,不过齐王如此迫切倒也在情理之中,卫国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突然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齐国如若容忍卫国吞下陶邑这片富庶之地,岂不是坐看家门口的小霸成为心腹大患?

    ……

第028章:来者不善() 
——

    “宣,齐使觐见——!”

    翌日朝堂,卫国庙堂之上一声宣召响彻殿宇,君位之上正襟危坐的卫峥遥望大殿廷前,在卫国群臣的注视下,众人再次看到老熟人进入卫庙堂。

    尤其是百司长璟仓,目不转睛的注视着一路走来的苏秦,座上的卫峥心中也有些哭笑不得,越看越觉得本侯这百司长可爱至极。

    璟仓算是跟苏秦杠上了,反正这位百司长对苏秦弃主而离的事情耿耿于怀,始终对他不对付。

    “齐使苏秦,拜见卫侯——!”

    大殿惟闻苏秦的声音响彻,群臣皆默不作声,眼神诡异的瞥向他,前些时日割地献城才过去多久。

    戏码又要开始了。

    卫峥俯瞰殿前躬身拜礼的苏秦,轻咳一下:“齐使再入卫庙,此行有何赐教?”

    在群臣注视之下,苏秦再向卫峥行一礼,不卑不亢的说道:“旬日不久,我王得知世代交好之卫宋两国突而刀兵相争,两国刀兵相交于历山,我王不忍目睹中原战火燎原,欲调停卫宋两国罢兵和谈、止兵休战。我王考虑此事重大,故遣外臣为调停齐使。”

    齐国出面调停?

    苏秦之言正气十足的脱口而出,顿时让群臣交头接耳、私语不断,殿上的卫峥正欲开口之际,与苏秦不对付的璟仓在这个时候再次出列,不善之色毫不掩饰的投向对方,道:“齐国欲调停卫宋两国之争?”

    “正是——!”苏秦礼向璟仓,道。

    璟仓闻此言忽然一声哼笑,进而说道:“历山之战前,我主快买信报请求齐国发兵援救,然结果如何?卫齐交好结盟,户籍、契约转交进行至今仍如火如荼,然我主请求齐国发兵驰援救我国难,齐国却是无动于衷。而今我之王师,兵锋所向无往不利;兵锋所指无往不胜;攻城拔营无往不破……”

    “……齐国好意大可不必了,卫宋两国之争无需贵国调停,我主自可处置妥当,卫国无忧,无需劳烦盟国大费周章。”璟仓淡淡的补充道。

    “就是,还有你苏秦,此前我卫国向你齐国求援为何无动于衷?若非我主英明,天佑卫国,若非宋军大败怕是举国危矣。”

    “所谓齐鲁美誉,而今如此,由此可见,大谬也——!”

    “齐国之举,何其不义,岂不为天下人耻笑——?”

    百司长一带头,群臣立即蜂拥而上,悉数数落齐国见死不救,而座上的卫峥索性选择旁观不语,任由群臣愤言不断。

    苏秦也是站在庙堂之上一动不动的低目不语,任其群臣数落,待得声音渐渐疲乏,这才镇静自若的解释道:“齐国并非见死不救,实乃事发突然,我王亦且心急如焚。”

    这么一说,更加让群臣愤愤不已,险恶如斯,虚伪如此,何其大谬?

    苏秦不为所动,继续自顾自的说道:“卫宋两国世代交好,宋国更两百多年从无刀兵战事,此突然伐卫,非但齐国始料未及,想必贵国也是猝不及防,未曾想到啊,遑论他国乎?”

    “齐国一向注重名声,我王更是如此,又怎可能至于名节而不顾?此次齐国未能及时出兵援救盟国确是失礼,然并非刻意而为之不顾也,实乃事发突然,反应不及啊。”

    “齐,万乘之国也,与秦并强,齐使口中之齐国,莫非如此不济,怕是难以令人信服啊?”剧辛淡淡的说道。

    都是实力演技派啊,座上的卫峥看着庙堂之上的这一幕心中下意识的感慨,也是绝了。

    只见苏秦旋即面朝剧辛礼道:“卫相有所不知,齐国虽万乘之国,亦为天下强国,然时下之齐国事处多事之秋,天下亦处多事之秋。先主威王驾崩以来,我王即位初期之际,齐国内政有所不稳而庙堂动荡,田忌老将军返齐,却万万没想到于此时在府中不幸仙逝,若田忌老将军安在,齐国怎会置盟好之卫于国难之间而不顾?”

    群臣看着苏秦在殿上大吐苦水,又面向卫峥道:“卫侯或有所不知,宋兴兵伐卫之前,燕王再次遣使臣入齐,欲接回公子职。我王是天下少有的贤明之主,即位之初便要为向天下人彰显齐之仁德,燕王此番请求我王接回燕国公子,我王不但欣然应允,更遣兵甲万众,车乘上千护送公子职归燕,齐国将士也由此皆北调而去,却不料宋王伐卫紧随而至,实乃未及始料也,卫侯明鉴——!”

    “剧辛疑惑不解……”右丞相淡然的出列徒步三五下,低首盯着地板淡淡的开口质问道:“齐乃万乘之国,特使言之不堪,恐不属实吧。”

    “齐国自然是天下强国,聚兵十数万乃至数十万亦且料无难事。”苏秦忽然自信满满的说道,刚刚承认便话风又转而一变,补充道:“然卫相断然知晓,聚兵合将总需要时间,齐国可随意调遣的兵马已然赶赴燕国,余下之军需要坐镇国内,若要额外发兵驰援卫国总需要时间来征召兵丁聚兵成军,仓促之际何以聚沙成塔?非一日之功啊。”

    说到这里的苏秦话风再而一转,目光从剧辛身上转而面向卫峥道:“此番外臣奉命我王为调停特使,外臣入卫境之时,哦,也即是三五日前,齐国已然聚兵合将十五万,更由我齐国上将军匡章(田章)为大军统帅,外臣大致估算田将军率领齐之技击十五万众已然从薛陵出发,大军目下应该正赶至马陵道一线了吧。”

    苏秦又笑道:“卫国以不到三万带甲兵士大败宋国十万大军,贵国上将军白起更是一鸣惊人,目下一路攻打至丹水,白将军已然匍匐在丹水以北虎视睢阳,我齐国驰援卫国的大军还在路上,却不料贵国不但以一己之力破宋,还打到了宋国府邸,拔城十余座更将陶邑纳入囊中,卫国实在出乎天下群雄之意料,看来我齐国这十五万援兵无需出手了,呵呵……”

    苏秦这一大通话语,尤其是后面所说的赞扬倒是让卫国庙堂之上的不少臣子觉得腰杆子粗了,西攻魏国破桂陵城,东迎宋军以不足三万克敌十万,一月之内破城十余座,拓土近两百里地,将宋陶邑揽入囊中。

    这样的功绩的确值得自豪。

    然而,苏秦此言一出璟仓和剧辛的面色如出一辙的惊变,璟仓更是失声道:“你说什么?齐国十万大军正赶至马陵?”

    “正是,此刻这支大军的前军估摸着已达马陵道了。”苏秦回答的不慌不忙,与之前相比他的语气有些淡淡的味道,璟仓敏锐的感受到了这细微的变化,心中发抖不已,苏秦见百司长怒而无言之色,似是好奇的问道:“百司长有何疑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