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3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臣一定代大王悉数转呈我主。”璟仓应允道,旋即一笑,补充道:“差点忘了正事,回大王,此次外臣奉命我主为大王送两份大礼而来。”

    “哦——?”此事重提,戴偃顿时再起好奇心了,有了前面的铺垫,这宋王对璟仓和卫国的好感也增加了不少,再顺势引出接下来的话题自然更加完美。

    璟仓忽然面露愁眉的说道:“大王有所不知啊,我家君侯实际上也是被逼无奈。”

    “先生何出此言?”宋王愣道,说好的大礼呢?怎么成了诉苦了?闹哪样啊?

    “大王容外臣详禀。”璟仓愁眉的说道:“我家君侯实际上是要将陶邑等地悉数奉还大王的,这本就是宋国疆土,更是一场误会,如今误会已化解,自动如此,奈何齐国贪婪窥视之,大王只需派人打探便知晓,二十日之前齐国派特使入卫便是逼迫我家君侯把陶邑献给齐国。”

    璟仓一说到陶邑,瞬即触碰到了戴偃的痛处,那么大一块富饶之地,下金蛋的鸡啊。

    “当时外臣愤恨不已……”璟仓的确是愤恨不平,因为直到现在他也不知道苏秦真正为谁而谋,如此一说更加入木三分了,只见他继续道:“这是要奉还给大王的城池,献给齐国又如何对大王交代?我卫国君臣皆极力反对,却不料齐国有备而来,大王定然知晓苏秦使卫之际,齐国上将军匡章亲率十五万精锐齐之技击压境而来,卫国兵马悉数在东境,我家君侯不得不迫于齐国威胁,方才献地——!”

    “齐国举兵之事,孤却有所闻。”戴偃微微点头的说道。旋即又咬牙切齿的说道:“齐国可恨,先生或有不知,这齐国非但威逼卫国,不久亦且以势压人而威逼孤承认陶邑为齐国疆土。”

    璟仓旋即一改皱眉之色,便是凝重的看向戴偃而道:“大王或有所不知,齐国霸占陶邑之事另有隐情,正巧被我家君侯得知。”

    “另有隐情?”戴偃问道。

    璟仓忽然带着警惕性狐疑的环视一周,看的宋王满脸疑惑,演的神乎其神的璟仓确认四周无耳目之后便一手附于嘴边而压低声音道:“大王,齐突然霸占陶邑之事,实乃大王之兄所为,大王定然知晓他流亡齐国,此番大王被歹人所惑让他以为有机可乘,故游说齐国方才有了齐国占陶邑之事,实乃与齐国暗中有不可告人之秘。我王得知此事,思来想去怕是只有一个答案……”

    璟仓说道这里的时候偏偏停了下来。

    “卫君如何说的——?”宋王偃一听这么一段话,面色陡然而变,再也顾不得礼仪和镇静什么连忙问道。

    如果说陶邑被夺让戴偃肉痛,那么关于其兄戴剔成君这个名讳,只要一入他耳便是刺激到了最敏感的神经。

    戴剔成军不但是戴偃之兄,更是宋国前朝国君。

    而戴偃终归得为不正。

    此情此景,让璟仓看到挑拨离间大有可为!

    “大王还不明白吗?剔成君此举实乃不惜拿出陶邑割让齐国,其意图乃欲藉此借助齐国而取缔大王做宋国之主啊!否则齐国为何不顾齐卫之盟?因为齐国所图不仅仅是陶邑,而是整个宋国啊,大王想想,剔成君如若做了宋国之主,其势必成为齐国傀儡,宋从此必对齐国俯首称臣,如此一来,不说大王的王位不保,宋国的七百年基业亦且不可保矣。这便是我家君侯送给大王的第一份礼,不知大王可满意否——?”

    璟仓这一番话给宋王偃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不但大惊失色,更已经心生慌乱,此时此刻的戴偃已然六神无主,璟仓的一番言论几经让他震耳发聩,戴偃瞬即直立而起,来到璟仓面前更抓住了对方双臂,“孤如何才能破此危局?先生教我!先生教我——!”

    ……

第032章:璟仓献策() 
——

    宋王偃有如此反应,以至于六神无主也不无道理,且不说璟仓之论头头是道,说的有理有据,有篡逆历史的国君遇到这种事情往往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现在的戴偃想的不是怀疑璟仓的话是否属实,也不是之前结下的仇,而是潜意识的让自己更愿意去想他兄长是要来夺他的王位,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坏的了。

    这一幕看在百司长眼里心中漠然一笑,对卫峥更是佩服之至。

    “大王稍安勿躁,我家君侯既然为大王送上了这第一份大礼,告诉大王此事自然也有妙计相赠。”

    “先生快说——!”戴偃连忙问道。此时此刻,哪里还有半点仇视卫国的想法。

    “大争之世,强者强,弱则亡,大王唯有强大宋国方能无惧齐国,故大王当拓土以强国,国强则万事无忧矣。今虽有此劫难,破此局之策是为强宋,而大王欲强宋则需一位大才能臣佐王事、辅宋国。”

    璟仓又补充了一句:“宋乃五千乘劲宋也,大王坐拥天下富饶之地,兵马不缺、人口富足,粮仓漫溢。外臣素来听闻大王力能屈伸铁钩,由此可见大王之勇武天下无出其右尔,倘若大王征战四方,而后方亦且有大才能臣坐镇辅佐大王,宋国无忧——!”

    “先生此言当真是让孤震耳发聩,孤原来只缺一位贤臣相国辅佐。孤真希望有先生这样的大才辅佐啊。”宋王戴偃看向璟仓时眼睛迸发精光,连忙又道:“先生可愿事宋国助我?孤定拜先生为国相,如汤武待伊尹、周公待吕望,先生意下如何——?”

    戴偃期待之至的把目光投向璟仓,本以为会打动他,却见璟仓笑而缓缓摇头,宋王顿时急了,正欲开口,璟仓抢先道:“外臣才疏学浅,担当不得如此大任,更担当不起大王下问。”

    “孤见先生之才天下鲜有人能及,何须妄自菲薄!”此时此刻的戴偃是真意虚心求贤,遭此劫难的宋王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王位都不保了还不求贤就等死吧。

    璟仓抱手礼道:“大王稍安勿躁,外臣愿为大王举荐一人,此人之才华在外臣十倍、乃至数十倍以上。大王若得此人辅佐定能为大王分忧,为宋国分忧!”

    “世间真有才华数十倍于先生之上的人?”宋王愣了愣,急忙问道:“先生言之是为何人?现为何处?”

    “大王容禀——!”璟仓微笑道:“外臣举荐之人正是宋国睢阳人,惠施惠子是也——!”

    “惠施啊?”戴偃一听这个名字连连眨巴着眼皮。璟仓微笑着说道:“大王对惠子素来不错,此事天下诸雄无人不知,然惠子相魏亦可见其才,外臣与魏相惠施相比犹若萤火之光,岂能与皓月争辉?”

    “惠子大才,更是宋国人,然惠施确是魏国之相啊,孤何以得此大才?”戴偃愁眉苦脸的说道。

    “这便是我家君侯为大王送上的第二份大礼。”璟仓笑意使然的补充道。

    此话一出顿时让戴偃举目望来,璟仓笑而缓慢道:“魏人张仪相魏而挤走惠子于魏国庙堂,今惠子入楚国,楚王以国宾之力接待惠子,而今魏国自惠王驾崩,张仪亦且被逐,惠子定能再入大梁相魏,大王何不趁此机会将惠子先一步请回母国辅佐大王呢!”

    “可依先生之言,孤如何才能让惠施为回母国事王?”戴偃狐疑道。

    “大王——!”璟仓拜首一笑,道:“既然此为我家君侯为大王献上的第二份大礼,自然献礼必达,大王无需多虑,外臣愿前往楚国助大王得此大才辅国——!”

    “好好好——!”戴偃一听连连点头,连声叫好,更大喜过望。当日便在王宫之内大摆奢华酒宴,待璟仓为宋国座上宾,可谓优待至极,哪里像是此前接待敌国使臣那般。

    鬼门云: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在深得鬼门绝学的卫峥眼里,天下为棋局,众生为棋子,天下万物皆可为我所用、为我所谋。

    宋国的变数让卫峥不得不因局势而改变策略,但卫国扩张却不能停下,短时间不可能东扩,东境的宋国目前是雷区,踏足实为不智。

    还是得调转兵锋掠夺魏国、趁机蚕食魏国,趁魏国一朝奄奄一息,就应当让他永远奄奄一息的吊着一口气。

    惠施有才,若是让他再次重回魏国庙堂复相位不是卫峥想要看到的结果,只有让魏国庙堂无人才、无大才佐王治国,魏国便永无翻身之地,卫峥自然可以更加放心的向西部扩张。

    而暗中把惠施请回他的母国,宋国得到治理有了实力,戴偃有了新的底气才敢朝着齐国扑上去。

    借势布局于天下方能破天下时局。

    ……

    “外臣璟仓,谒见楚王——!”

    数日之后,在宋国备受戴偃礼遇招待的璟仓来到了楚国,这是他此次奉卫峥之命出使行邦交大事的最后一个行程。

    来到楚国自然是为了惠施能回宋国去,而这一切的一切其最终目的便是最初始的挑拨离间,祸水东移之策,这其中的环节可谓是环环相扣。

    此时此刻,郢都王宫之楚王在内殿召见了璟仓。

    “先生入郢都,意欲何为啊?”主座上的楚王说道。

    “呵呵……回楚王的话,此次外臣入鄢郢之地,其一是待我主向楚王问候,其二卫楚两国交好以来自然多多互通有无。”璟仓说了一番客套之言,便入正题,又道:“此次外臣入楚国实乃奉我家君侯之命,代我主撮合一件既有利楚王也有利于我家君侯之事。”

    “互惠互利,这是好事啊,哈哈哈……”楚王环视一周,目光落在璟仓身上笑道:“先生说说所谓何事?”

    “想必楚王已然知晓旬日卫宋刀兵相争之事,我主不忍中原生灵涂炭,故,在兵锋所向无敌之际,主动止战盟好,还中原天下一个太平,让百姓免遭战火之苦。”

    璟仓说起这事情,倒让楚王重视了,卫国一飞冲天,趁势崛起让天下侧目啊。

    “外臣此来便是恭请楚王送惠施归母国。”

    “这便是所谓互惠互利之事?”楚王一听狐疑道:“惠施确实在楚国,然送惠子回归母国,寡人有何利?卫侯有何利?”

    ……

第033章:战功赫赫() 
——

    “自然有利——!”璟仓点头一笑而答楚王,又殷殷解释:“楚王容禀,惠施此事外臣以为,驱逐惠施离大梁者,乃张仪也。楚王而今非但接待惠施更与其交好,乃欺张仪也。外臣以为大王待此事略有不妥。”

    “有何不妥?”楚王问。

    “大王想想,惠子因张仪排挤方才入楚国,否则也不会在魏国失了相位,惠施张仪二人必互为仇者。”璟仓斩钉截铁的说道。

    楚王悠然自饮一樽也是同意的点点头,继续听璟仓说:“……如此不难得出,惠施若知大王与张仪交好定会心生怨恨,若知晓此事定然离楚,岂非好心办坏事,甚是不美也。”

    “而今施、仪二人结仇,天下皆知,大王若交好惠施,便与张仪交恶,反之则与惠施交恶,如此左右为难,大王却二择其一之法,外臣以为于楚国、于大王皆非完美之策。”

    “寡人明白了,先生定有两全其美之策,这便是先生所言之互惠互利?”楚王听了顿时笑道,一副我看明白了的一样子,“先生便说说此事如何处之方为妥当?”

    “外臣不才,愿献一计。”璟仓面王而抱拳一礼,道:“大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