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国霸天下-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黎之论,彩——!”

    刷的一下,满堂喝彩,尤其是刚刚“躺枪”的兵家、墨家等与儒家争论不断的学派无不喝彩,看到儒家在法家这里栽个大跟头,高兴者可是大有人在的啊。

    稷下学宫百家争鸣,在座的诸子百家中,儒家一派的人士无不色变,孟夫子要无法反驳,儒家声誉必然遭到重创?不过孟轲号称天下雄辩,鲜有人能对论之,自然不可能这么轻易的输了。

    盛名之下断无虚士。

    不过孟子就是脾气不好了一点。

    啪——!

    座上的孟夫子忽然大拍几案,面色微怒道:“足下此等犹辨真伪之说,颠倒是非、本末倒置,岂非天下笑谈尔——?”

    儒家的观点正好与卫峥反驳的观点完全相反。儒家的观点是正因为是君子,所以有文采,所以才会讲仁义礼仪,难道小人会跟你讲这些吗?

    显然不会啊!

    在法家眼里是矛盾的,但在儒家这里恰恰相反。

    一时之间,儒法之间的辩论,争锋相对。

    双方之间,到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地步。

    谁是谁非,仍旧没有结果,胜负未分,辩论争鸣定然还要继续下去。

    孟子不可能大骂一句就能服众的,还得出言反驳卫峥更要让自己的主张站得住脚。所以说现在的孟子已然被“逼上梁山”,必须应战!

    这场辩论归根结底便是人性的善恶问题,这是一切的基础。

    善,则有德,有了德便可行以礼乐教化,如此儒家的主张才能于天下站得住脚,才能化解这次危机。

    末了。

    学宫争鸣堂,惟闻孟子悠然而道:“足下言论老夫亦是不敢苟同。人性之向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可以为善,乃所谓善矣!是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固人性本质向善也。然则,流水亦可向上,何也?乃人为筑堤而阻其水下流也,故水亦可向上。同理之,人性趋之使向恶,便是恶!”

    孟子的意思便是人性是可以向善的,但若是有人逼着他作恶,他也会去作恶,就像水本来是向下流的,这是常识问题,而倘若建造堤坝堵水,水也会向上。

    所以说,要用仁义礼乐教化人们行德行善,而非作恶,所以需要以德治国。

    “人性向善,孟夫子言,彩——!”

    孟子反驳之言一出,辩论大堂之上顿时响起喝彩声,尤其是儒家学派的弟子,这帮吃瓜群众兴奋使然,大有一种反败为胜的感觉。

    孟子表面不为所动,心中却不由为扳回一局而微喜,为了不给卫峥反驳的余地,于是又道:“人之何以向善?”

    人性为什么会向善?一道道目光投向座上的孟轲。

    “敢请孟夫子指教——!”坐在争鸣台上的卫峥行一礼,微微一躬,虚心而道,却也显得不卑不亢,镇静自若。

    惟闻孟子悠悠然的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全矣——!”

    仁义礼智便是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人人都有,这都不是外在因素强加给我的,而是我本身就固有的,弗思耳矣(只不过没有去想所以没察觉到罢了),所以探求便可得,舍弃便失去。

    显然,孟子的四端之论,其言外之意便是正因为人有仁义礼智之心,所以人性向善,所以周礼可行,行周礼则天下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无战事;也正因为弃周礼而致使当今天下大乱,动荡不安而祸无休止。

    此言一出,又是一阵满堂喝彩,尤其是儒家学派的弟子,无不兴奋之至。

    这下你卫黎该无言以对了吧?莫不是你这法家人士还要说天下人没有仁义礼智的荒谬之论?

    但这才刚刚开始!

    ……

第51章 性恶善伪() 
——

    争鸣大堂之上的儒家子弟无不以胜利者的目光看向卫峥,而看向孟子的目光则莫不是火热而崇拜之至,不愧是的儒家当代大师孟夫子啊,这都能扳回来。

    孟夫子的反击直接将儒法之争推向了新的高峰。诸子百家皆以好奇的目光看向争鸣台座上一语不发的卫峥,不知道他接下来是无言以对还是再出奇言对孟轲予以回击?坐在法家代表处的剧辛也为卫峥捏了把汗,能不能为法家往回颜面,剧辛也是感觉悬的很。

    这孟夫子被誉为“大才雄辩,天下无对”,只言片语间便是出口成章,果然是盛名之下无虚士啊,虽然对孟轲动不动就“喷人”这点很是不爽,但他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

    卫峥沉默了许久都没有回应,终于,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他再面向学宫之长座位上的孟子行一礼回敬,便不卑不亢的如是说道:“孟夫子文采斐然,卫黎钦佩之至,夫子四端之说,卫黎深以为然!”

    听到这句话的剧辛终是一声叹息,摇头苦笑,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要认输而黯然走下争鸣台时,卫峥却忽然问道:“只是,卫黎有一惑不得而解,敢情孟夫子不吝指教!”

    “愿闻其详——!”孟子平淡的说道,席地而坐闭目而答,俨然是以胜利者居之而镇定自若。

    卫峥见此状况会心一笑,于是再礼而言道:“卫黎之惑便是源其夫子四端之说,夫子谓四端之说,人固有之,卫黎之惑便在于为何人固有之?”

    “这……”孟子一听,顿时迟疑了,原本一脸摇头自叹的剧辛忽然眼睛一亮,瞬即举目看向了卫峥。

    对啊——!

    这一问简直切中了要害中的要害,诸子百家尽皆恍然大悟。

    没错啊,为什么有啊?人为什么会有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和是非心?总不可能是天生就有了吧?若是了,便是天性,可如此一来,并非儒家主张啊。

    生之谓性,是为天性,即为人性。这是告子的观点,孟子曾经和告子在稷下学宫之时早已有过一场辩论,告子认为人性就是天性,犹若水性,水无常势,向东亦可西之,自北亦可朝南,人有善人也有恶人,所以人性善恶亦是无常,是没有根据的,而孟子和儒家的观点是人性有善,显然不可能承认天性之说,这和儒家的思想主张是相互矛盾的。

    那么这下问题就大发了,卫峥这一问孟子又该作何解答?孟子既然不认同人性即为天性,那么人又为什么会有仁义礼智这四端之心?源头何在?若把这四端之心归结于人之天性,那么孟子就败了,不仅是他这次论战要败,儒家主张必然要遭到致命的打击。

    这下,孟子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了,卫峥这个问题若是回答不出来,问题可就大发了,你儒家若是连根本问题都没有解决,那儒家主张岂非空谈仁义?连自家主张为何要进行礼乐制度的根本缘由都解释不了,如何治国?

    争鸣大堂之上的诸子百家也很快发现了,卫峥仅此一问顷刻间便把局势反转过来,现在最棘手的一方反而是孟轲孟夫子,是儒家了!

    剧辛两眼爆发精光,心中惊叹道:“黎子大才,吾万不及其一也!”

    此时此刻,孟夫子为难了,太为难了,面对卫峥那一脸虚心求教的眼神,看在孟子眼里却是异常扎眼,及其咄咄逼人。

    因为,孟轲孟夫子也不知道!他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孟子只知道人必有四端之心,所以主张仁义,周礼可行,但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

    孟子素有“大才雄辩,天下无对”的美誉,而今却被一晚生后辈仅此一问,却是逼到穷途末路,当真是奇耻大辱!

    这个为什么,孟子当然回答不出来,当今天下,除了卫峥之外还有一个人能够回答,不是谁,正是儒家另一位大师,荀况荀夫子是也!

    正是儒家的这位圣贤帮助儒家解决了这个为什么的根源问题。

    可现在,问题的关键是,现在是前323年,荀况出生是在前313年,还得等到十年之后才会出生,所以现在能够回答这个为什么的人。

    除了卫峥别无他人!

    但回答不出来对于孟轲而言就坏事了,这儒家的声望怕是要在今天大打折扣,他孟轲孟夫子和儒家的颜面也要一同名誉扫地。

    此时此刻,座上的孟夫子簌簌发抖,欲语而不得,孟子的脸色骤然铁青,游历诸侯以来,何曾像今天这般被逼的进退不得。

    若是答不出,这场儒法之争孰强孰弱已然明显,孟子久久不言,却见争鸣台上的卫峥侃侃而道:“天下万物,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唯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皆有之,故人乃最为天下贵也。”

    学宫诸子莫不轻轻一齐惊叹,无不因卫峥此等奇言妙语而侧目,想不到天下万物在他这个法家学士的眼里竟是被划分为了四个鲜明的等级,可让不少人疑惑的是,这里不乏有才之士,这些人怎么突然感觉卫峥这段话深谙儒家真意啊?天下间怕是只有儒家最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卫峥连天下万物都分出了四个等级?这不是儒家真意是什么?这是什么情况?

    最低的是水火,确实有气而无生命;其上便是草木,有生命而无感知;再上则是禽兽(动物),有感知、有认知却无义(这里义是没有良知,道义的意思),最上者为人,皆有之。

    人处在金字塔的顶端,所以最为天下贵。

    于是卫峥便因此得出了一个答案,便大胆下定论的说道:“是矣,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全矣——!”

    稷下学宫的诸子百家尽皆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人是世间最为高贵的,这一点所有人都认同,而人有生、有气、有知、有义,皆有。

    卫峥用“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句话作为结论,便是巧妙的再次回到了他最初的人性善恶论的主张,这句结论的大致意思是,即:人的本性是恶啊,人有善,但那是人为的,是后天因素造成。

    “性恶善伪,卫黎之论,彩——!”稷下学宫中的诸子百家一片兴奋,无不拍掌喝“彩”,尤其是剧辛满面喜色,振奋不已,法家竟然出了这么一个不得了的不世大才,坐而论道,一侃一笑皆成文章,逼的号称雄辩大才的孟子退无可退,何其壮哉!

    同时也非常不解,卫峥说了这么多,在场的诸子有点头晕了,卫峥是法家,此刻也是代表法家与儒家论战,同时论据却深谙一些儒家道义,那他卫峥到底是法家还是儒家啊?不少人都糊涂了!

    不过,关于人性善恶的问题,诸子百家历来都是争论不休,而卫峥却是在今天向天下人首次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把人性善恶的问题一分为二,人性有恶是天性,而人性之善则是后天人为造就的。

    这样的主张可谓空前,让诸子百家耳目一新,豁然开朗,仅此一言,卫峥足以担当一代大师。

    想来今日争鸣辩论之后,“黎子”必将名动于天下列国,成为法家一派自管仲以来,继商鞅之后又一位了不得的大师级人物。

    “哈哈哈哈——!”

    就在诸子百家满堂为其喝彩的时候,所有人以为卫峥要赢得这场辩论之时,座上的孟夫子听到“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