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之酸爽人生-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停课这么久,今天第一天开课,班上有新同学,也有旧同学,不过停课太久,应该有人忘记同学名字了,所以大家再自我介绍一次。。。。。。。。”

    张文谊看着台下的学生,差点感动的泪流满面,幸好学校重新开课,他又可以回教室教书,不用再做那些辛苦的农活。

    那些农活既辛苦又只能拿较少的工分,在学校教书,既轻松,又能拿满工分,凭他那拙劣的务农手法,能给他和『妇』女一样拿八个工分,都是看在他是学校老师的份上,可怜他了。

    张文谊开始第一天的教学。。。。。。。。。

    “去学校还习惯吗?”李晓红工作回来后,好奇的询问。

    王芳和李卫国一边在院子做杂活,一边竖起耳朵听着。

    “习惯,今天就自我介绍、发书、老师只上了一点点内容。”老大李卫国回答。

    “老师会不会很凶?”李晓红有些担心地问,听说有的老师很爱打人?

    “。。。。。。。。。。。”李乐乐满脸黑线,就算很凶,第一天也看不出来。

    四孩子知道家人的好奇和担心,开始七嘴八舌地讲起学校状况。。。。。。

    第一次期中考后,张文谊发现了几个好苗子,李家兄妹虽然跳级,可是成绩比班上同学还好,李家四人这次每科考试都在九十五分以上。

    这一次小学升初中考试,他们学校终于有机会扬眉吐气一番,平常考上初中的人数,都是个位数,这次有了李家四人,应该可以考到十个以上?

    张文谊非常兴奋,虽然乡下人不重视升学率,不过还是有懂行道的人,升学率好一些,他的饭碗就能稳一点。

    张文谊除了教授课本内容,也去废品回收站,找了几本习题,他把习题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增加做题机会。

    大队小学和镇上小的学教育资源相差许多,镇上小学的习题、考卷不缺,教师资质、整体学习风气都比农村好,所以大队小学考上初中的人数并不多。

    不过这次他们班有李家兄妹四人,升学率有望大幅提升,自从经历过饥荒停课,能再次回到学校,张文谊现在非常珍惜这份工作。

    两学期的时间很快过去,小学升初中考试的日子,悄悄地到来。。。。。

    “明天考试不要紧张,该读的你们都读了,今天回去好好睡一觉,明天尽力发挥即可。。。。。。”张文谊有些紧张地鼓励着台下的学生。

    一年的努力,决胜就看明天。。。。。。

    看着台上张文谊讲的口沫横飞,李乐乐有些受不了地翻着白眼,从来没看过考个试,老师比学生还紧张。。。。。

    老师,你没看到很多同学打哈欠、发呆,根本没听你说话?

    大部分同学对升学并不踊跃,很多同学明天会去参加考试,可是去不去读,就很难说了,毕竟这些大小伙子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上工后,也可以拿到不错的工分,而且这里大部分的人都十六岁了,再过两年的时间,就要相看结婚,多读个初中对他们来说也没啥用,还不如赶紧上工。

    除非像陈佳佳一样,家里有门路可以让她去城里当临时工,不然,现在连城里人都找不到工作,多读个几年书也只是浪费时间。

    张文谊在台上讲的口干舌燥,大家对张老师康慷激昂的鼓励,根本无动于衷。

    小学升初中考试一天就结束,放榜的时刻很快到来。。。。。。。。。

第17章 六零年代小媳妇17() 
榜单出来了,毕业班考上十二个人,这是个破天荒的升学率,他们学校从来没有考上这么多人过,张文谊十分兴奋地跑去通知各个大队的队长,宣布考上名单。

    虽然大家对考上多少人不在意,对张老师的兴奋也不以为然,不过张文谊在几个大队长面前刷足了脸,让大家知道他是个有能力且尽职的教师,这让张文谊的饭碗更加稳固。

    跃进大队长今天十分高兴,四个大队联合举办的学校,这次小学升初中考试,一共考中十二个,有六个是他们队的,这让他觉得扬眉吐气一番,感觉自己村子比其他村子有文化。

    李强今天要通知三户人家,其中李家就考上四个,真是为大队挣面子,这遥遥领先的升学率,让李强觉得自己大队的人比另外三个大队聪明许多,别的村最多考上三个,他们村考上六个。

    李强理直气壮地以这点做根据,判定跃进大队的文化素质,完胜过另外三个大队,四个村子人的智商高低,就

    靠这个结果排名。。。。。。。。

    李强还没走进李家,看到了李家老婆子,就大声报喜:“李婆子,恭喜!你们家四个孩子都考上初中。”

    王芳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总算是老伴保佑,每个孩子都这么聪明,这么会读书。。。。。

    李伟忠听到这个消息后,招待大队长进屋喝杯水,李晓红则在房间高兴地抹泪。

    大队长这声报喜,在村里引起了轩然大波,什么,不是才读一年的书,怎么就考上初中!?

    这李家是煮什么给孩子吃,怎么变得这么聪明,几个孩子在刘家时,看起来瘦骨如柴,整天穿着灰扑扑满是补丁的衣服,当时还真看不出这么会读书?

    这李家风水可真好啊,孩子才改回姓氏,就立刻有这么大的造化,看来带衰的不是李晓红,带衰的是刘家,众人又再一次地确认这个事实。

    四个孩子改姓李之后,李家越过越好,刘家则整天争吵不休,还真是晦气。

    村里人聚在树下乘凉,讨论起这件事。

    “还好刘婆子把四个孩子都赶出去,不然孩子怎么能有这么大的造化?”刘家附近的邻居酸言酸语的说着。

    刘婆子和村里大多数人都处不好,和附近邻居,更因为住的近,争执更多。

    “是啊!如果孩子留在刘家,现在还不能去读书呢?”李家附近的邻居感慨。

    四个孩子都读书,可得花不少钱,在大队合办的学校还好,如果到了镇上的初中,花销则更大。

    “刘婆子怎么可能让其他孩子去读书,她可是说过,她家除了刘大宝,其他人都不能读书。”刘家隔壁的邻居说道。

    “那刘大宝读的怎么样?”蓝衣『妇』人好奇地询问,刘家的孩子都这么聪明吗?

    “刘大宝那孩子,从读一年级开始,就没考及格过,听说考试常常拿鸭蛋回家,书读不好就算了,听说常常逃课,去学校不读书,就爱欺负同学,所以常常被老师处罚。”刘家的邻居幸灾乐祸地说着。

    “去学校还这样爱欺负人,我家狗蛋以前也被刘大宝欺负过,那时以为孩子还小,就没有多计较。。。。。。”褐衣『妇』人忿忿不平地说道。

    “刘大宝和刘婆子一样霸道,村里和他玩的孩子,哪个没被他欺负过?”另一个苦主的妈,一样十分不爽。

    这孩子间打架,吵吵闹闹没受伤就算了,可是刘家老婆子不是这样,打赢了,刘老婆子不说话,打输了,刘老婆子就上门闹,这实在。。。。。。。%&#$&#。。。。。。。

    “是啊!是啊!我家孩子也被大宝打伤过。”众人纷纷附和。

    这刘老婆子这么蛮不讲理,只有刘大宝欺负人,别人都不能打回去,所以村里的小孩现在都不和刘大宝玩耍。

    “这刘婆子就是做夭,就是缺德,四个那么好的孩子就这样赶出去。”刘家邻居真的看不下去,哪来这么热衷争吵、爱作夭的人家。

    “是啊!当初李晓红多勤快、听话啊,还是说离婚就离婚,这刘家良心都被狗吃了,说赶人就赶人,当时还是饥荒呢!”和李晓红交好的一个媳『妇』为她抱不平。

    “还好现在苦尽甘来,不用再被刘家婆子欺压,再熬个几年,孩子大了,有出息了,日子就会松快许多。”李家附近的邻居感叹道。

    众人十分感慨,还是李家有福气,做人还是要厚道,刘家这么晦气、带衰,一定是刘老婆子做人不公道,作夭太多。。。。。。。。。。

    吕秀娥听到村里人冷嘲热讽的话语,李晓红一离开他们家,日子就好过起来,四个孩子一离开他们家,就摆脱了刘家的晦气,变得很会读书,刘家做人不厚道,谁沾染谁倒楣。。。。。。

    吕秀娥刚听到时,气炸了,和村里的『妇』人吵起来,她以前在刘家可是说一不二,怎么能让这些无知村『妇』诋毁。

    那四个该死的小崽子,读什么初中,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将来还不是要回来种田,送那四个赔钱货去读书,简直浪费钱,李家钱多的慌,怎么不拿来给她花。。。。。。。。

    自从赶走李晓红后,吕秀娥在刘家说一不二的地位渐渐消失,刘建设渐渐地不听话,周梨花因为她才能嫁进来,刺伤她之后,却是不顾不管地撕破脸。

    生下个赔钱货,竟然还想吃粮食,还因为不给粮就拿刀刺她。

    刚开始吕秀娥分给周梨花和她的几个孩子很少的粮食,后来看着刘大宝吃不饱,就不想给粮了,哪知道周梨花那两个赔钱货就这样死掉。

    两个赔钱货死在刘家多晦气啊!她还没跟周梨花计较,周梨花抢了粮食,竟然还拿刀刺伤她,刘建设被周梨花这个狐狸精『迷』花了眼,根本没有阻止。

    大儿媳『妇』因为周梨花不愿意扛起刘家所有家务,整天和周梨花吵架,吵输了,大儿媳『妇』现在只能自己洗衣服,现在搞的她的衣服都没人洗。

    喊周梨花和老大媳『妇』做事,经常都没人理她,叫老大教训媳『妇』,老大却说,现在刘家名声那么差,家里又这么穷,把人打跑了,没媳『妇』怎么办?

    两个儿子不帮她撑腰,都怪周梨花那个小贱人,把她两个儿子『迷』的团团转,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

    以前李晓红在的时候多好,李晓红包办了所有家务,家里就不会有争吵,现在两个儿媳『妇』,一下子为了家务活,一下子为了谁该吃多少粮食,动不动就吵了起来,这两人怎么不学学李晓红?

    唉!现在都建国了,不然就让李晓红回来当小妾,家里的事情有人做,就不会有这多争执。

    李乐乐四人在九月时,荣升为初中生。

    四人的学费加起来十几块钱,这样的金额,在这个时代,别说是农村,就连城里人都觉得是一笔很大的开销,还好李乐乐甥舅两人陆陆续续把猎物拿去卖,家里也有些进项。

    现在是1962年,如果她记得没错的话,到了1966年文。革开始,当年高考停了,而后很多学校也开始停课,如果要上学,就要抢时间了。

    目前乡下人想要城里工作非常困难,但是有一条很艰困的路,却可以试试,就是考上中专,国家现在非常注重中专教育,中专毕业出来在这个时代会成为国家基层的技术骨干,中专毕业之后,工作会包分配。

    这个时期因为中专包分配,导致很多人不读高中,只读中专,中专的录取分数比当地第一志愿的高中高很多分,没有全校前二十名,根本不可能考进中专。

    这是农村少数可以在城里获得工作的机会,非常困难,得拼一拼。

    农村生活相当辛苦,累死累活的,勉强只能图温饱,她希望兄姐们能有更好的未来,不要这么年轻就困在农村。

    现在是1962年,在1966年之后,学校不管上学、分配、高考。。。。。。。各式各样的功能都会随着运动的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