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秦二世-第37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彻查的结果就是,龙卫府原本密布在各郡各县的分部尽皆被裁撤或者转移到黑冰台名下,龙卫府算是彻底的在大秦各地销声匿迹。
    至于龙卫府是真的销声匿迹还是从明里转到暗处,恐怕只有龙卫府内部中人和直接掌控龙卫府的皇帝陛下才知晓了。
    黑冰台则是在龙卫府的帮助下,一下将触角密布到大秦全国各地几乎所有的郡县之中,实力大增。
    龙卫府和黑冰台发生的变化基本上都是按照胡亥的意思在进行。虽然如今嬴一还兼着龙卫府和黑冰台的统领之位,但是胡亥已经在着手挑选黑冰台统领的人选了。
    开始命嬴一同时统领龙卫府和黑冰台两府不仅是因为本身龙卫府和黑冰台就是一家,胡亥更多的是考虑整合两府的力量更好的把握当时混乱的大秦全国各地纷纷乱乱的信息。
    如今天下已经大定,龙卫府和黑冰台的职能必须明确,统领也不可能将还是由一人来担当了。龙卫府和黑冰台加起来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胡亥心中很清楚。虽然还达不到能够直接让大秦覆灭的程度,但是让大秦全国大乱还是能够很轻易的做到的。
    剥离出黑冰台后,龙卫府和黑冰台将互不统属。黑冰台是摆在明面上的,而龙卫府却是隐藏在暗处的。
    虽然胡亥已经下令地方公文包括重要的军情信报都不再通过龙卫府或者黑冰台的渠道进行传递,但是对如外地入侵这样的大事,龙卫府自然会优先使用资源向咸阳示警。这也是胡亥的要求。只是这个要求只有龙卫府和黑冰台的各个统领知道罢了。
    冒顿肯定会领兵来夺取狼居胥山,胡亥早就知道。胡忠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虽然东胡骑兵损失惨重,但是想来冒顿的匈奴骑兵损失也好不到哪里去。
    更何况虽然不可能给每一个东胡骑兵都配上马鞍和马镫,但是尚坊却是专门给胡忠运去了足足够二十万匹战马使用的马蹄铁,这其中还有一万具全套的马鞍和马镫。更不要说全部的大秦制式马铠和兵械了。除了没有给东胡人装备新式秦弩和大型连射弩机外,基本上能够给他们装备的都装备了。
    当然,这些装备虽然也是大秦制式的装备,但是质量上自然不能同五大军团和已经完成换装的九原军和陇西军相媲美。
    之所以会给东胡人装上马蹄铁以及一万具马鞍和马镫,一来是胡亥不想把对东胡人的防备做的太明显,二来在九原之战和王乾领着八万朱雀军偷袭狼居胥山的时候,虽然做了些保密措施,但是不可避免的会有些东西被冒顿得知。
    如果冒顿下大气力砸锅卖铁的给匈奴骑兵都装备上马鞍和马镫,马蹄铁王乾和蒙恬当初都很注意,死去的战马马蹄上的马蹄铁都会被撬下来带走。相对于不易被发现的马蹄铁,突出在马背上的马鞍和马镫就要好仿制的多了。
    即便匈奴骑兵只装备马鞍和马镫,东胡骑兵如果没有大秦的支持,怕是也会不堪一击。不过有了马蹄铁、没有马鞍马镫的东胡骑兵,碰上有马鞍马镫却没有马蹄铁的匈奴骑兵,虽然有差距,但是这差距却是已经可以用大秦制式的马铠和兵械来相抵了。
    想来胡忠如果不傻,这一路朝着狼居胥山行去,也会命东胡人自己打造马鞍马镫才是。毕竟马鞍和马镫需要的只是木头和皮革,不似马蹄铁需要的是精铁,铁制品对草原民族来说却是比最为稀缺的东西了。
    胡亥默默将手中的信报放下,派不派援兵已经根本不用头疼。因为蒙豪的那五万九原军本身就是为了支援胡忠而派出去的,不然不可能在九原要塞只留下不到三万人的守军。
    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让蒙豪去驰援胡忠。信报中没有提及胡忠已经向九原派出了信使求援,细作不可能忘记这么关键的东西,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胡忠没有求援。
    是胡忠认为东胡人能够挡住冒顿呢,还是因为他看出了自己分割东胡族人然后将他派到狼居胥山的原因才这样做的呢?
    胡亥沉默半响,眉头一挑!
    “冰儿!传信给蒙豪,命他即刻北上驰援胡忠。”
    从八月就离开九原要塞开始朝着狼居胥山扫荡的由蒙豪统领的五万九原军,如今距离狼居胥山的距离只有三百余里。这个距离大军只需要最多五天就能够赶到,。
    五天的时间,已经足够让匈奴人的血流的差不多了。
    希望胡忠能够坚持到那一天。
    ……从嬴腾亲自开口说出皇帝想要纳苏由为妃的第二天,范见就已经将苏由的八字和婚书送到了苏府,同时取回了当初范府下给苏府的聘书。
    与此同时,苏沫也在范见将苏由的聘书取回去一个时辰后,将当初范府送给苏府的聘礼全部打包送还到范府之中。
    聘书取回,虽然没有休书,但是苏由已经不再是范府的媳妇了。如果是普通人家,其实这些根本都不需要,只需要范府送来一张休书就够了。大秦许多制度大多都沿袭周制,婚配自然同样如此。
    但是,首先苏由不是普通人家的女子,其次苏由再嫁的将会是大秦皇帝。试问,大秦皇帝怎么可能娶一个二婚的女子?更何况这个女子还有了一双儿女?
    没有休书,取回聘书,也就意味着苏由从来没有嫁人。虽然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方法,但是除关中外,天下又有多少人知道?更何况苏由进宫为妃,又有几人还敢多嘴?
    (未完待续)


四十九章 群臣抵京
    一切障碍都已经没有,这件事本身不是什么光彩之事,在普通百姓中基本上没有任何听闻,但是咸阳地面上的那些世家贵族们哪一个不是耳聪目灵之辈?
    在苏府和范府互相送回聘书聘礼之后不久,苏由即将进宫成为皇帝宠妃的事情已经传遍咸阳所有的世家贵族。
    幸灾乐祸者有之,同仇敌忾者有之,摇头叹息者有之。但是不管怎样,谁都知道已经无法改变老秦世家贵族实力大增的结果。所以,咸阳的世家贵族们更多的却是羡慕嫉妒恨。
    范见如此识趣,皇帝曰后必然会有所补偿。苏沫两个女儿,一个是始皇帝宠妃,并且同当今皇帝陛下情同母子,一个嫁做人妇却又被当今皇帝陛下看中。
    一门两妃,如果再加上同范氏一族同气连枝的范家、方家以及关中的老秦世家贵族们,苏府已经隐隐有同李府、蒙府分庭抗礼之势了。
    不过,苏府和范府以及一干老秦世家贵族对苏由进宫为妃之事却是少有谈论。就如同那一汪深潭,让人根本摸不清楚其中到底有些什么。
    只有苏沫和范见知道,一丝小小的裂痕已经在两家中产生。
    宗正府已经在准备苏由进宫的典礼,虽然不可能如虞姬和丽妃一样盛大,但是该有的礼仪还是举行的。
    可是就在胡亥收到冒顿南下进攻胡忠的东胡部族前一天。
    苏由不守妇道勾引皇帝即将进宫为妃的消息悄然在咸阳城开始流传,等到龙卫府和黑冰台收到消息时,消息已经传遍几乎整个咸阳城的大街小巷,甚至已经开始朝着咸阳以外的各县开始蔓延。
    消息能够如此迅速的传播,即便是傻子也知道这背后肯定是有人在兴风作浪。
    而咸阳城中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不在少数,除了当事人苏范两家外,基本上所有的世家贵族都知道。不过,消息一出来,所有人第一时间将目光聚焦到了范见身上。
    如果说最不愿意苏由进宫的人,自然唯有范氏一族莫属了。而目前看来似乎也只有范氏一族有做这事的动机。
    在宗正府已经准备完毕只待皇帝下诏,苏由就能够名正言顺的成为四妃之一的关头,爆出这样一个消息,虽然矛头是直指苏由,但是对如今声望正隆的胡亥而言似乎影射更大。
    咸阳地面上的一众世家贵族都不是傻子,虽然目光都看着范见,而且范见也似乎是目前最大的嫌疑人,但是谁都知道范见除非脑袋进水了,才会这样做。
    这明显是要将整个范氏一族都搭上去么。皇帝一怒之下,说不定范氏一族一夜之间就灰灰湮灭了。更何况范见当初都没有反对,为什么偏偏非要在事情过了两三个月之后苏由即将进宫之前才作出这样完全是寻死之事?
    但是谁又知道范见正是因为很多人都这样想,而故意为之呢?
    事情扑朔迷离,只能看皇帝要如何做了。
    几个月前李斯被皇帝逼死的流言刚刚散去,如今又在这个时候爆出这样一件可以说极为隐秘的事情来,如果说这两件事没有任何的联系,鬼都不信。
    这也是胡亥为什么今天会在皇帝书房的缘故。
    龙冰刚刚出去,龙雪就进来禀报说范见和苏沫觐见。
    胡亥咧嘴一笑,不用想也知道范见和苏沫急匆匆的来见自己是为了什么。只是自己真的有那样傻吗?
    如果真的办了范见,那么这背后之人估计该兴奋的一月顺不着觉了吧?苏由进不了宫,打击了自己的威信,然后再把范见给弄了,对自己威信再打击一下,让老秦世家贵族同自己离心离德,让天下百姓对自己再次失望。
    不得不说,这算计确实不错。
    而能够得到苏由将要进宫消息的人,如今即便想查也查不出什么了。世家贵族们家大业大,家中仆役无数,谁知道什么时候说漏嘴了就被有心人听进去了?
    所以胡亥对龙卫府说要彻查各个世家贵族的意见是直接否了,甚至都没有让他们在大街上去控制流言。
    如今做什么都已经没有用了,更何况什么不做比做要有利的多。
    因为,主角苏由再次消失了!
    这个消息也是龙卫府跟平夷郡的信报一起送来的。怕是苏沫还不知道。苏由怎么能在龙卫府密探的眼皮子底下消失?只有一个解释,苏婉帮她走的!
    好吧,走了也好。等把那幕后之人揪出来再说。
    胡亥第一次如此强烈的想要杀人。
    “下臣苏沫、下臣范见参见皇帝陛下!”
    “平身吧。”胡亥抬起头淡淡的道。
    “谢陛下!”
    苏沫和范见两人躬身谢道。
    “朕知道两位爱卿为何事而来。事情朕已经知道,不用解释什么,朕也相信不会跟范爱卿有关。此事就此作罢,不必再提。”苏沫和范见两人屁股刚刚沾上锦凳,胡亥就开口道。
    胡亥的话,一下让已经准备好一大箩筐说辞前来解释正准备开口的苏沫和范见齐齐愣在当场。
    就此作罢不必再提是什么意思?是不再追究还是什么?
    看看风轻云淡似乎压根没有受那流言一点儿影响的年轻皇帝,苏沫和范见对视一眼,齐齐起身恭声道:“下臣遵旨!”
    谁都不知道年轻的皇帝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但是皇帝已经明显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结下去,即便心中有再多疑惑,如果两人再不识趣还要说,那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自己找shi了。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已经又是旬曰过去。
    皇帝和大秦群臣始终没有对那在咸阳城中到处流传的谣言没有做出任何说明,除卫卒因为职责偶尔管一下外,龙卫府和黑冰台都没有任何动作。而咸阳宫内也始终没有皇帝又册封妃子的消息传出。一切的一切似乎根本未曾发生过一样。
    原本就对谣言将信将疑的咸阳百姓,怀疑这谣言真实姓的人也是越来越多。
    随着数十郡郡守、郡尉、郡监等大批官吏陆续的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