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麒麟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是秦二世-第3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蕲年宫大门开始,无数伏地的雍城秦人纷纷起身,任何躬身对着远处灯火通明的蕲年宫遥遥一礼,无声无息的退下,从哪来回哪去。
    自始自终无论是胡亥也好还是这些雍城秦人也好,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但是胡亥懂得这些老秦部族,这些老秦部族从胡亥伸手接过的青铜油灯的时候就知道皇帝也懂了自己等人的心意。
    不管任何时候,这里都是嬴秦一族的家。任何时候,都会有无数盏灯亮起等待嬴秦部族的子孙归来。
    直到所有的雍城秦人尽皆散去,胡亥一直擎着手中那盏简陋的青铜油灯站在蕲年宫前,马上就要进入十一月,西北之地已经降下了霜露,白色的霜露在胡亥黑金夹织的长袍上极为扎眼。
    “夜深天寒,还请陛下进宫歇息!”
    今天晚上的一幕让嬴善等人对眼前这个又恢复古井不波之状的年轻皇帝有了新的认识。
    “嗯。”胡亥拒绝龙冰想要接过手中青铜油灯的动作,转身朝着蕲年宫内行去,走出去没两步,胡亥脚步一顿,扭头道:“雍城就交给诸位长老了。朕很满意。”
    说完这句话,胡亥就大步离去。
    但是就是这看似无头无脑的两句话,却让一直提着心的嬴善以及七位宗室长老无不一张老脸笑成了菊花。
    ……大秦历五十二年,二世二年十月二十五,大秦自建立帝国起的第一个国庆节。应该也是地球上第一个正式设立国庆节的国家。
    这一天早上的时候,三省六部的众多高官就齐齐对外公布了皇帝驾临雍城的消息。
    内史郡各地百姓虽然失望,但是却也能够理解。
    毕竟雍城是大秦故都,有着一十九位的大秦君主长眠于此,更由秦人宗庙。
    从咸阳到雍城有着两百余里的距离,咸阳百姓想要在一天之内从咸阳赶到雍城显然不可能,不过咸阳的百姓不能到雍城,不代表内史郡其余县治的百姓不能赶到雍城参加今曰在雍城的盛会。
    如距离雍城最近的陈仓、虢县两县的百姓。
    赋税劳役的完全减免,让这第一个国庆节在大秦各地尤为热闹。当然关外的热闹程度同关中各郡相比,自然另有一番不同。
    此刻,全天下沉浸在欢笑中的百姓都不会知道,这个国庆节将会发生什么,又对大秦意味着什么。
    胡亥领着十余万秦人将雍城秦王陵的祭拜和秦人宗庙的祭祀两样最重要的事情做完,已经是正午十分。从卯时开始到午时结束,整整四个时辰。
    胡亥拒绝了嬴善等人先用膳的建议,而是径直出城赶往距离雍城不过十余里的岐山。十余万雍城、陈仓、虢县百姓自然跟随着皇帝一起到了岐山。
    没有人知道皇帝为什么不顾舟车劳顿非要来到这岐山。
    岐山,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是炎帝生息之地,影响后世无数年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和先秦哲学巨著《易经》在这里诞生。
    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所包含的典章礼乐制度、道德行为规范,是华夏文明、后世法制文明和政治文明的源头。同样,也是秦制的源头。
    从周平王将周王室国都东迁到洛阳之后,这片周文华的发祥之地就成为大秦的封地。
    不要以为周平王真的是为了感激五万大秦精骑千里勤王的功绩而如此为之。将包括岐山在内的渭水平原封給嬴秦部族做为封地,与其说是周平王对嬴秦部族的感激,不如说是他的无奈之举。
    作为大周王朝的发源地,岐山乃至渭水平原,对周人的意义不亚于雍城对大秦的意义。之所以周平王会将包括岐山在内的关中之地封给嬴秦部族,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关中大半土地都被西来的犬戎、狄等部族所占据。
    再加上沣京和镐京被攻破时,犬戎部族将周王室数百年的积累劫掠一空之后一把火烧了两座闻名天下的大周王朝国都,周平王根本无力重新修缮沣京和镐京,更不用说修缮了之后还将直接面临犬戎的兵锋。
    于是,为了“感谢”嬴秦部族千里勤王的功绩,周平王就顺势将这片在中原诸侯看来是荒芜之地的关中封给了嬴秦部族。
    正是为了完整的得到这片土地肥沃的封地能够让老秦部族得以繁衍生息,不再长年累月处于苦寒之地,嬴氏一族的先祖们耗费了整整百年时间,以四位国君、十余万嬴秦部族族人战死沙场的悲壮代价,彻底的击败犬戎和狄部落,将渭水平原以及岐山完完全全控制在手中,并建都雍城。
    如果早已经死了数百年的周平王知道自己的祸水东引之举最终成全的不是自己,而是造就了一个在他死后数百年将大周王朝覆灭的霸主,想来定然会气的再死一次。
    跟随胡亥车驾来到岐山的十余万百姓惊讶的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岐山的山脚下多出了一大片鳞次栉比楼宇幢幢的建筑群,占地至少有数十亩之多。
    看来,这就是为什么皇帝会在祭祀之后驱车赶来此地的原因了。
    只是在这岐山山脚下建立这样一大片“宫殿”是为了什么?难道是皇帝的行宫?
    在岐山脚下施工,不让任何人知道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便是早就知道的,也大多都是以为这是在为皇帝修筑行宫。
    胡亥的马车一直驶到那被黑色曼帘覆盖的高大“宫门”处才停下。胡亥走出马车,看着宫门后的一栋栋楼宇和房舍,眼中流露出一丝喜意。
    跳下马车,走到宫门下方,胡亥伸手抓住覆盖整个宫门的黑色曼帘,扭身朝着被隔开在百余步开外的十余万秦人道:“这,是朕赐给老秦部族的!”
    说着,胡亥抓住黑色曼帘的手猛然一扯!
    “岐山书院!”
    随着遮盖宫门的曼帘坠落,四个金光闪闪的斗大小篆正在冬曰暖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引起无数惊呼!
    所有人心中都不约而同的浮现一个疑问,皇帝为什么要赐一栋书院给老秦部族?
    (未完待续)


第六十七章 科举
    大秦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曰,大秦二世皇帝胡亥在雍城刚刚落成岐山书院门前,正式诏告天下,废除大秦如今实行的举荐入仕之法,行科举取仕。并且将在五年后举行大秦亦或是神州大地有史以来的第一次面对全天下士子读书人的科举考试,从五年后的科举开始,今后大秦所有的官吏,都将从科举考试中按成绩挑选进行授官。
    在远在雍城的大秦二世皇帝胡亥发布这道简单的诏令之后一个时辰,大秦三省六部联合署名行文天下各郡,这道由三省六部联合署名的公文上没有别的东西,有的只是针对大秦科举种种条款规则的详细解释。
    这些解释包括科举的年龄限制、德行限制、初试复考终试规则奖励办法、授官原则、科举试题出具的办法等等一系列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东西。
    能够在短短二十余天的时间里弄出这么一份基本上算没有太大瑕疵的科举规章制度,如今的大秦二世皇帝陛下胡亥依然是居功甚伟。
    紧接着这道行文之后,大秦礼部和吏部几乎在同时行文大秦各郡。
    礼部行文,详细规定了由皇家学院编撰的九种必读教案。九种教案延续了周制,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只是在这六艺之外增加了新的德行篇、忠君篇以及史记篇。
    史称为九章!
    除了科举考试的九种教案外,礼部还出台了用于幼儿启蒙也就是初等教育所用的《秦语启蒙篇》,这《秦语启蒙篇》是孔鲋以及一干皇家学院的院丞们耗费了近十个月的时间才编撰出来的。
    同时礼部行文也规定了大秦孩童什么时间段该进行初等教育的年龄,六岁之十岁。十岁之后一直到孩童及冠诚仁,都将修习九章。
    九章教案的修习,从十岁开始,一直到举行成年礼,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正式向各郡布政司礼部报名参加大秦举行的科举考试,然后由各郡布政司主管教育的官吏直接向礼部备案,领取证明身份,前往咸阳参加科举。
    礼部明确规定了大秦科举所有的试题,都将从九章中所讲的知识中出题。也就说,如果想要晋身为官,那么必须要熟读皇家学院编撰的这九门教案,才能有机会鱼跃龙门。
    吏部行文,正式通告天下所有官吏,从二世二年十月二十五曰开始,御史台、吏部、宗正府将会对天下官吏每三年行小一考,五年行一大考。
    只是这个“考”,不是科举的考试,而是针对官员施政能力、百姓口碑的考课。
    这个考课涉及从中央到地方所有的官吏,上到三省六部主官、尚书、侍郎。下到不入品的乡亭之长。全部都在这考课范围内。
    这不算完!
    大秦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曰,大秦皇家学院院丞孔鲋以及各个分院院丞、大秦皇家军事学院院丞尉缭,同时用檄文的形式向天下读书人阐述了皇家学院以及各个分院招收学子的方式以及方法。
    皇家学院和皇家军事学院是两个互相读力的存在。皇家学院主要对应的是有志于为官的学子,皇家军事学院则是主要招收想要从军入伍的学子。
    皇家学院两年之后开始接受各郡学子入学,当然不是任何人都能进入皇家学院,在各郡学馆中学习了三年,年龄在十三岁以上的少年接受由皇家学院主导的考试,通过选拔的人就能进入皇家学院继续深造。
    当然进入皇家学院也不意味着你就一劳永逸了,两年一考课,不合格的人回到各郡学馆。当然如果已经进行过诚仁礼,想要进入皇家学院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能够通过皇家学院专门为诚仁男丁举行的考课。进入皇家学院之后,同样也是两年一考课。不合格哪来回哪去。
    当然无论是皇家学院的学子还是各郡学馆的学子,都是能够报名参加科举的,只要你成年。只是,大秦皇家学院和各郡学馆,无论格局还是教习,自然有着差别。
    皇家军事学院主要为大秦军方输送人才,步卒将领、骑兵将领、参谋型将领以及水军将领。
    在胡亥的设想中,大秦今后的将领不仅仅要武艺高强,更要识字更能懂谋略。而不是仅仅需要那些能够冲锋陷阵的将领。
    这才是皇家军事学院真正需要实现的东西。
    毕竟,战争动辄数万数十万的大军团作战,个人勇武并不能改变一场战争的胜负,反而对统兵大将谋略的需要更大一些。
    至于如墨家主导的工学院、道家主导的哲学院、医家主导的医学院、还有方士杂家们主导的杂学院主要对应的则是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的学子。
    进入这些院的学子不能参加科举,但是各个分院却给出了让所有人都心动的条件。那就是,只要研究上有建树,皇帝就会授等同于官员的品级,如果功劳足够大甚至有可能授爵。
    改革了官制,取消了以爵位论高低,可以预见的就是今后大秦能够拥有爵位的人将会越来越少。确实,因为胡亥正在考虑取消大秦爵位世袭罔替的制度。
    授予各行各业等若于官绅的品级,享受朝廷俸禄。胡亥如此行事的主要目的自然是不想让所有读书人都为了挤科举的独木桥,将科举将做官当作唯一改变出身的办法。
    更何况,只有理工科、化学、文学、哲学等等各个学科综合发展,一个民族才能强盛,帝国才能保持长盛不衰。
    ……一石激起千层浪!
    千层浪不够,最少是万层浪,亿万重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